文/解运亮、麦麟玥
核心观点
正文
一、景气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
从整体上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都在下降。7月制造业PMI指数下降0.1个百分点至49.4%,制造业景气度继续收缩;建筑业PMI指数下降1.1个百分点至51.2%,建筑业扩张明显减缓;服务业PMI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至50.0%,恰好处于荣枯线上;综合PMI产出指数下降至50.2%,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放缓。实际上,制造业PMI基本符合预期,而非制造业则略不及预期。
生产较强、需求偏弱的格局延续下,需求不足或对工业生产存在制约。截至今年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为50.1%,比6月下降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在荣枯线下回落0.2个百分点至49.3%。不仅如此,生产指数也依旧高于新订单指数。生产PMI仍在扩张,而需求PMI处于收缩区间,当前经济中生产较强、需求偏弱的格局还在延续。生产指数的回落,或显示需求不足对工业生产存在制约。
二、7 月 PPI 可能还会延续负增长
PMI 价格显示 7 月 PPI 可能还会延续负增长。7 月,制造业原材料和出厂价格指数走弱,7 月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也一路下滑,显示 7 月 PPI 的新上涨动力可能偏弱,我们预计 7 月 PPI 的表现大概率还会延续负增长。我们以“原材料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衡量企业的上下游价差,从 5 月开始上下游价差持续缩窄,显示供需错配的问题有缓解,但整体需求不足的问题目前依旧突出,下游消费信心仍待重振。
三、PMI背后的结构性机会
从7月的PMI来看,表现尚可的是制造业大型企业PMI和建筑业PMI,二者均仍在50%的荣枯线以上运行。
从规模上看,制造业大型企业逆势回暖。7月制造业PMI中,大型企业上行0.4个百分点至50.5%,处于扩张区间,而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在荣枯线以下继续回落。由于企业划分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统计年报每年确定一次,据此我们根据2023年年报数据,按照统计局划分的标准(从业人员、营业规模)来看,满足条件的大型企业比例主要集中在设备制造类的公司。
再结合新出口订单的表现来看,我们认为,相比之下,出口链仍是投资主线,而出口链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或有望获得更多投资机会。
在非制造业方面,居民出行行业景气度较高,零售、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偏弱。
建筑业新订单快速下滑背后,或是房地产低迷对建筑业新订单形成拖累。受极端不利天气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景气度放缓明显。建筑业景气度背后主要有两个影响来源,一是房地产,二是基建。疫情前,2018年6月-2019年底期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在10%上下波动,而基建增速仅在0.5%-3.5%之间波动。2022年以来,基建的投资增速已经超越了地产表现。但7月建筑业的新订单下滑较明显,从微观视角来看,中国建筑7月重大项目的总金额也较6月明显下滑,其中房屋建筑项目约下滑37%,基础设施项目下滑32%。这或显示7月基建也未能提供较强支撑。
风险因素:消费者信心修复偏慢,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本文作者
解运亮,信达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业界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参与和见证若干重大货币政策制订和执行过程,参与完成中财办、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多项重点研究课题。亦曾供职于国泰君安证券和民生证券,任高级经济学家和首席宏观分析师。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得主。2022年Wind金牌分析师宏观研究第二名。2022年云极“十大讲师”。2023年东方财富Choice最佳宏观分析师。2023年中国信达集团“金牌宣讲人”。首届“21世纪最佳预警研究报告”获得者。
麦麟玥,信达证券宏观分析师。中山大学硕士,2022年7月加入信达证券研究所,侧重于研究美国经济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