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化,用大白话讲管理,更多内容请大家关注“男哥说管理”。说到考核指标,产研体系相对销售而言,工作职责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专业门槛高,所以对于产研体系的考核指标设定是很多公司头疼的事情,其实,掌握底层逻辑之后也很简单,首先,产研不能是个纯粹的成本中心,它需要为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需要对客户满意度负责,需要自己不断提升效率和改进成本,掌握这个逻辑其实指标体系就不是难事了。我列举一些典型的产研指标,供大家参考,我们以平衡计分卡的组织绩效逻辑对这些指标做个分类。计算公式:所有产品的销售额÷所有产品市场需求总额×100%数据来源:统计信息产业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竞争对手公布的数据指标定义:当期管理的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当期管理的所有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新产品销售比重=当期管理的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当期的所有产品的销售收入指标定义:指当期管理的全部产品的研发费用与管理的所有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比率。考核目的: 反映管理的投资效率和开发资金投入水平。①季度计算公式:本季度 所有产品的研发费用÷本季度所有产品的销售收入×100% ②累计计算公式:本年度所有产品累计研发费用÷本年度所有产品累计销售收入× 100%指标定义:从首个产品的首个 成熟 版本开始投入开发的时间点到生命周期内实现首次累计盈亏平衡的时间长度。考核目的: 反映管理的产品的投资回收能力,盈利时间越短,则投资回收能力越强。累计盈亏平衡时间:产品首次实现生命周期内累计盈亏平衡的月份—产品第一个成熟版本开始有财务核算数据的月份。 如第 30 个月仍未达到累计盈亏平衡,第 37 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则每月的指标信息 反馈形式为: 第 31 月,反馈“31 个月累计亏损,未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 第 32 月,反馈“32 个月累计亏损,未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 第 37 月,反馈“第 37 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 第 38 月,反馈“38 个月累计盈利,第 37 个月达到首次盈亏平衡点”;指标定义:所管理的产品项目的实际核算数据与其预算数据的偏差程度;所管理的技术开发、平台、ASIC 项目的实际核算数据与其预算数据的偏差程度。考核目的: 反映对产品项目研发费用预算的准确性和实际执行的偏差情况;反映 ITPT/PDT 对技术开发、平台、ASIC 项目研发费用预算的准确性和实际执行的偏差情况 ①月计算公式:(所管理的产品/技术开发项目的当月实际研发费用- 所管理的 产品/技术开发项目的当月预算的研发费用)÷ 所管理的产品/技术开发项目的当月预算的研发费用×100%; ②累计计算公式:( 所管理的产品/技术开发项目的本年度累计实际研发费用- 所管理的产品/技术开发项目的本年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所管理的产品/技术开发项目的本年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100%;①月计算公式:( 所管理的平台/技术开发项目的当月实际研发费用- 所管理的平台/ 技术开发项目的当月预算的研发费用)÷ 所管理的平台/技术开发项目的当月预算的研发 费用×100%; ②累计计算公式:( 所管理的平台/技术开发项目的本年度累计实际研发费用- 所管理 的平台/技术开发项目的本年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 所管理的平台/技术开发项目的本年 度累计预算研发费用×100%;指标定义:项目在开发后期的实际测算设计成本针对 PDCP 时确定的目标设计成本的达成情况。①单一项目计算公式:[1+(1-项目在 ADCP 点的制造成本实际值÷PDCP 确定的制造成本目标值)] ×100%;或者:[1+(1-项目在TR4/TR4A点的制造成本实际值÷PDCP确定的制造成本目标值)]×100%; ②多项目计算公式:(A1+A2+„An)/n 注:A1 为项目 1 的目标成本完成率,An 为项目 n 的目标成本完成率,多项目目标成本完成率为当月通过 ADCP 点项目目标成本完成率的简单算术平均值。财务类指标还有新增可参与市场空间,市场准入目标完成率,这些放入客户类指标也可以的。财务类指标列举到此,未完待遇,如果此文点击率较高,在后面逐步更新其他维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