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鹏 江艳等: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性焦虑研究

文摘   教育   2024-01-26 20:09   湖北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性焦虑研究
郭建鹏、江艳、贾文军


作者介绍

郭建鹏,男,福建漳州人,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江艳(通讯作者),女,浙江衢州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博士研究生

贾文军,女,河南郑州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博士研究生


本文引用格式:郭建鹏,江艳,贾文军.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性焦虑研究[J].高等教育评论,2023(01):227-243.


  摘要:


学生是独立学院转设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和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已有研究很少关注转设对学生的影响。本文以独立学院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的针对转设主题的评论文本为数据,基于LDA主题模型分析学生的集体性焦虑,并辅以深度访谈进行阐释和验证。结果发现:学生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焦虑主要表现为身份降级、权益受损、质量下滑、前途未卜、公平失衡五类。引发学生集体性焦虑的原因包括政策空间模糊、信息不对称以及公众的刻板印象。为了消解学生的集体性焦虑,政府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政策,独立学院需要拓宽信息畅通渠道,抓住转型机遇,加快内涵建设。

  关键词:


独立学院转设;职业本科;集体性焦虑;LDA主题模型



一 问题提出


作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发展的创举,独立学院丰富了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依托母体,民营办学”的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掣肘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与内涵发展,转型迫在眉睫。2008年2月,教育部发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1],规定独立学院按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来执行,并逐步引导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完成转设。此后,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一直有序地进行,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进程缓慢。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独立学院“能转尽转,能转快转”。[2]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的脚步,2020年教育部公示转设的独立学院就有68所,数量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3] 


独立学院转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批院校在转设后整体办学质量出现了明显的提升,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达到了转设的预期。然而,独立学院转设的集中快速推进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导致近年来的转设工作进展明显趋缓。研究者从政策执行、政府统筹能力、独立学院自身条件、产权属性、多方利益博弈等方面分析了转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令人遗憾的是,已有研究在探讨独立学院转设问题时并没有考虑到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作为独立学院转设进程中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如何看待独立学院的转设?他们是支持还是反对?原因各是什么?关注哪些问题?提出哪些诉求?这些都是当前顺利推进独立学院转设亟须加以研究的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关于独立学院转设既有支持也有反对,但是本文重点关注学生的负面意见和诉求,因为这些意见一方面关系学生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转设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对当前推进转设更具价值。网络社交平台是当今青年大学生意见信息交换的主要公共场所[4~6],独立学院的学生几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关于转设的意见、焦虑发表在上面。因此,本文以独立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的针对“转设”这一话题产生的文本数据,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潜在狄利克雷分配)主题模型进行主题抽取和文本分析,并辅以深度访谈进行补充验证,探讨转设背景下学生集体性焦虑的表现、成因及解决路径,以期为推进独立学院顺利转设、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政策建议。


二 文献述评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变革,独立学院转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怎么转、如何转”是独立学院转设的重点,决定了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命运。当前独立学院转设的路径主要基于2013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的六条发展道路:(1)继续举办独立学院,(2)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或其他层次民办学校,(3)并入公办高校,(4)合并后继续举办独立学院或转设为民办本科学校或其他层次的民办学校,(5)由当地政府支持转为公办高校,(6)终止办学。[7]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8]自此,独立学院发展出现新契机,与职业院校合并成为职业本科院校逐渐成为独立学院转设的主要趋势。


研究者基于政府规制的视角分析了现有独立学院转设的路径。陈洁云指出,教育部提出的规范独立学院发展的转设路径如“‘霍布森选择’,道路虽然很多,但是出口很窄,迫切需要新的实践和突破”。[9]王一涛和刘洪建议,政府应支持鼓励独立学院积极尝试更多的路径,针对不同类型的独立学院分类管理转设路径。例如,“公办型独立学院可探索转设为公有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无举办者’的民办高校或混合所有制高校,亦可探索‘第三条道路’的办学路径”。[10]


研究者还重点关注了独立学院转设的实效与现状。总体而言,独立学院转设至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实有成效,但转设过程依然面临较大的阻碍。比如,阙明坤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在转设后发展平稳,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升[11~12]。钟秉林和景安磊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转设的现状,发现截至2020年12月底共有132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但如何保障独立学院在转设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3]独立学院转设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执行有难度[13],政府统筹能力不足,多方利益纠缠,以及独立学院自身办学条件限制[14]等。其中,产权属性的多维利益主体纠结[15]与利益者之间的博弈[16~17]成为独立学院转设改革的痛点,严重拖延了转设进程。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参与机制[18],在政府规制的框架之下平衡各方利益,采取措施健全制度保障[19]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研究基本没有关注学生这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独立学院学生的感受、处境和诉求是转设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落实教育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妥善处理转设问题要求的着力点。实际上,独立学院学生已经频繁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看法。新闻媒体也开始关注“独立学院转设学生怎么办”这个话题。[20]学生的焦虑、不满、诉求经由网络放大,激化了学生与独立学院之间的矛盾,成为近年来影响转设进程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日益重视学生的诉求,并重新思考在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学生权益不受损害。由此可见,以独立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在转设进程中的群体心理,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LDA主题模型分析方法与步骤

本文采用LDA主题模型对搜集到的网络文本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LDA主题模型分析是当前文本分析领域的主流方法,具有反复迭代、无监督学习、自发进化的特点,对语义关系模糊和逻辑结构粗糙文本的主题提取准确性较强。[21]LDA主题模型首—922—郭建鹏江艳贾文军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性焦虑研究先计算出一篇文章中每个词语对应某个主题的概率,然后选出在这个主题中出现概率较高的词语形成词袋,之后不断重复这种选择过程[22],最终抽取出不同的主题。关于主题个数的确定,一般选择困惑度(perplexity)数值处于拐点处的主题数作为LDA主题模型的最优主题数。


本文的LDA主题模型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见图1):第一,采用Python编程对搜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清洗和分词,筛选出原始资料中的关键词;第二,对含有关键词的样本进行LDA主题模型训练,根据主题的困惑度确定文本的主题数;第三,通过气泡图分析各主题之间的独立性和强度,并根据关键词对主题进行命名,通过统计每个主题下的样本数,得到最终主题的关注度排序;第四,用Nvivo软件对不同主题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确定内容节点。


(二)数据来源

百度指数(以百度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平台, 是当前互联网乃至整个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统计分析平台之一)显示,目前国内的主要社交平台有“微博”“知乎”和“微信”,它们的整体日均指数分别为361927、207068、191518,均是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交平台。在这三大平台中,“微博”和“知乎”更加年轻化与开放化。研究表明,关注“知乎”的群体中有67.5%为20~29岁人群,“微博”的这一比例达到63.28%;同时“微博”和“知乎”也是当今大学生意见表达的主要公共场所[23~25]。相比之下,“微信”更加私人化,而且20~29岁人群的占比最低。因此,本文选取“微博”和“知乎”这两大社交平台作为数据来源,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大学生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意见和看法。


根据百度指数的统计,“转设”的搜索指数于2021年6月8日达到最大峰值4703,之后回落,于10月15日达到第二大峰值2246,之后回归平稳。因此,本文搜集2021年6月至11月,学生在“微博”和“知乎”平台上发表的针对“独立学院转设”这一话题的提问、讨论、帖子等相关文本数据,通过网络爬虫共获得3077条数据,其中有效数据为2886条,总计126882字。


(三)个别访谈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看法,深入阐释和验证LDA主题模型分析的结果,本文还进一步采取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辅助分析。笔者于2021年9~11月通过熟人介绍与“滚雪球”的方式,找到6名在就学期间亲历学校转设的独立学院在校生并对他们进行深度访谈。6名访谈对象分别来自不同院校,它们包括当前独立学院转设的主要类型:未开展转设、转为民办、转为公办、转设中断、合并转成职业本科。访谈案例的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与周边同学对学校转设的态度与看法”“学校如何处理转设过程中学生的意见与情绪”“转设之后个人的未来规划”等。


四 研究结果


(一)LDA主题模型分析

词频是文本挖掘领域最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评估一个词语在一个语料库中的重复程度。字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越多,说明它越重要。利用Python中的Textrank算法包对搜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分词,设置最短词语为二字词,得到5438个词语。从中筛选出频次高且有意义的词语即关键词共1680个,只显示词频数为前100的词语得到词云。如图2所示,根据词语的大小分布可以大致推论,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学生的利益保障与个人前途、转设后的身份归属等话题都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基于通过词频分析筛选出的关键词,进一步利用Python中gensim自然语言处理包里的gamma和其他分布函数构建LDA主题模型并对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进而计算出困惑度来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计算主题数为1~10个时的困惑度指标,困惑度越小越好。如图3所示,模拟到5个主题之后的困惑度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因此本文选择5个主题的模型。


确定主题数量之后,利用LDAvis可视化包中的气泡图展示每个主题的相似度和强度,各气泡圆心之间的距离远近表示主题之间的接近度,气泡的大小表示主题的强度。如图4所示,五个主题间除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五有部分重叠之外(重叠面积小于20%),其他气泡圆心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表明主题间相似度较低。五项分类主题的强度从低到高排序分别为11.78%、13.79%、19.96%、23.74%、30.73%,各主题间的强度差距比较合适。


进一步运用输出函数抽取出每个主题中TOP10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LDA主题模型得到的五个主题是特征词构成的集合,每个主题都是学生对独立学院转设不同视角的焦虑表达。第一个主题的样本数为340个,主题热词集中于“拒绝职业本科”、关注“学信信息”、学生应有对“转职本的知情权”等。第二个主题的样本数为398个,主题热词集中于“拒绝独立学院转设”、“学生需要合理维护权益”“表达诉求”等。第三个主题的样本数为576个,主题热词集中于“独立学校转公或民”“学校老师和学生何去何从”等。第四个主题的样本数为685个,主题热词集中于“转设是否影响学生毕业和考研”、希望“教育厅以政策文件保障学历”等。第五个主题的样本数为887个,主题热词集中于“不能转公就停办”“老生以高昂学费读了职业本科”等。主题样本数越多表明学生相关的不满与焦虑情绪越严重。


(二)编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每个主题的内容,对LDA主题模型抽取主题下的样本进行编码分析,通过一级、二级和三级编码,展现所有文本内容的内在脉络。一级节点及其下属的二级和三级节点在Nvivo中的编码参考点如表3所示。对应表2的主题热词关联度,同时结合Nvivo的主轴编码分析以及基于编码分析的类属编码,将独立学院学生的情绪焦虑分类命名为主题一“身份降级焦虑”,主题二“权益受损焦虑”,主题三“质量下滑焦虑”,主题四“前途未卜焦虑”,主题五“公平失衡焦虑”。下面对这五类焦虑的内容和表现展开具体阐述。


(三)焦虑表现

1.身份降级焦虑

第一类焦虑表现为学生对转设后学籍身份降级的担忧。在当前鼓励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本科院校的政策导向下,学生对独立学院脱离办学母体、变更学校属性完成转化设置后的学籍身份归属和毕业学历认定,产生了较强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


独立学院学生身份降级的焦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学信网学籍信息变化的担忧,以及对转成职本之后“学历降级”的偏见。学生对学信信息的担忧主要体现为目前“无法保证学信网学历和学位证书的普通本科学历不变”,“毕业证可能会改名字”。比如,访谈对象F-06就表示在校生强烈反对学校合并转成职本:“大家担心学信网上以后的学历是专科,觉得改了校名的话就没办法了。说是老人老办法,但是以后的事情不清楚。(所以)闹得挺厉害的,后来学校给出公告说取消。现在的情况就是还有大一新生,之后可能就不再招生了。”


学生对“学历降级”的偏见本质上是对职业本科在类型和层次上的不认可。大量学生认为“转成职业本科相当于降级”“本科变专科,是降不是升”,继而提出“宁愿终止办学也要普通本科”的诉求。学生意识到独立学院转设行为可能会损害其身份归属,因此强烈拒绝独立学院转设,并要求政府承诺学生的个人学籍信息和毕业信息与大学入学时保持一致,“普本进普本出”。


2.权益受损焦虑

第二类焦虑表现为学生对转设后个人利益可能受损的担忧。独立学院转设事关百万名独立学院在校生的切身利益,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转设过程中,政府是主导方,独立学院是执行方,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却被边缘化,只能被动接受结果。因此,学生对转设是否会损害个人利益,以及如何有效保障原本权益产生了严重的焦虑。访谈对象F-05表示:“凭什么!至少我觉得应该要等所有的学生都毕业了以后再转。但是现在已经转了,让我们还在这个学校的学生被别人瞧不起。”


独立学院学生关于“权益受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张。第一是拒绝转设。学生希望政府和学校能够暂停转设工作,制定更符合学生权益的转设方案,至少是“平级转设”,不该让学生“承担转成职本的风险”。第二是公开透明。学生认为“学校隐瞒了转设行为”,造成学生的被动,利益受损而不自知。因此,要求学校必须在程序上进行公示,“不能让学生蒙在鼓里”。第三是维护权益。学生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真正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帮助学生表达自身的基本诉求,维护基本权益。


3.质量下滑焦虑

第三类焦虑表现为学生对学校转设后整体办学质量下滑的担忧。学生普遍对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学校后独立办学的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培养质量等方面不够信任,折射出学生对独立学院转设之后未来命运的迷茫与个人身处其中的无力感。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对所在学校转设后质量下滑的焦虑主要来自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质量三个方面。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在转设之后,脱离母体学校就失去了竞争力,造成整体办学质量下降。很多学生表示“某某大学的前缀丢了太难受了”“改了名字可能会影响招生”。


学生尤其担心转设对学校师资的影响,认为转设会造成已有教师流失从而会影响基本的教学活动。例如,本校已合并转成职业本科的访谈对象F-05说:“教师资源都被抽走了,学校没有生气。有的老师变成共用的,师资都不够。反正我们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学生还认为转设之后本部教师离开会造成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下降,最终会影响自己的学业质量。在访谈中,不少学生表明当初选择独立学院就是因为背后母体学校的实力。“(高考分数)差不多接近一本线。对比其他公办二本学校之后,我和家人考虑了一下就选择这里,因为我以后可能还是在省内发展,而且这个学校在A市,有A大头衔,宣传时说有A大的老师”(访谈对象F-01)。“(很多人)来这个学校看中的是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是Z大的。学校转公之后,这些老师就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了”(访谈对象M-03)。


4.前途未卜焦虑

第四类焦虑表现为学生对转设后个人升学与就业等未来发展命运不确定的担忧。学生对自身的前途命运最为关注,他们对独立学院转设后未来前途不确定性的担忧是诸多焦虑产生的根源。相比当前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和认可度,学生总体上对独立学院转设之后个人的前途发展持悲观态度。


学生关于未来发展前途的焦虑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学生担心转设对未来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学生认为学校转设之后的办学质量是个未知数,社会认可度可能不如转设之前。这会造成在就业市场上原本就不太受欢迎的“三本”因转设而雪上加霜,求职受到歧视,认为是“在拿学生的前途开玩笑”。加上在转设之后,校名通常变更,可能会对以原校名毕业的学生造成一定困扰。“(我们)担心毕业以后招聘方查不到毕业证上的学校,这样即使有毕业证感觉也是效果减半”(访谈对象F-01)。


其次,学生担心转设会影响自己升学考公的身份资格。转设造成的诸多不确定性加深了学生的焦虑情绪。学生指出,“民办三本转为公办职业本科,那对我们这种已经毕业的人来说,考研会被按照专科生对待吗?”“会不会被要求加试”“还能考公务员吗”。访谈对象F-01提道:“比如申请留学,境外学校查不到毕业证的原校是需要做公证的。如果这样对方会怀疑申请人学校的办学能力以及培养质量,这肯定会影响申请。”


5.公平失衡焦虑

第五类焦虑表现为学生对独立学院转设造成新的不公平现象的担忧。公平是学生对独立学院转设的主要诉求,而认为自己在转设进程中遭遇不公对待则是造成学生焦虑和不满的主要原因。


学生对公平的焦虑主要聚焦于老生应该被如何妥善安置,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转设之后老生的学费如何收取。独立学院因母体学校的优势品牌,在学费收取上高于普通的公办本科,也高于大部分的民办本科。学生认为学校在转设之后脱离母体学校,就不该继续以“老生老办法”的方式收费,这对“冲着校名去的”老生是不公平的。此外,学生觉得交了高额学费就读职业本科是在“浪费父母的辛苦钱”,担心家长无法接受。“毕竟不想花了这么多钱,以后学历变专科,而且当初大家高考分数都到二本线了,如果最后变专科,那么钱和精力都白花了”(访谈对象F-06)。


第二,老生对“一刀切”转设公平性的质疑。由于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超过本科二批线但选择就读独立学院,“冲着某某学校的名头去的”,结果却被告知即将转为职业本科,“超本科线好几十分上的独立学院结果变成专科”,从而造成心理失衡。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凭啥一出学校,就查无此校了”。访谈对象F-05说:“毕业找工作时招聘方肯定要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结果人家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还有以后工作中填档案资料的时候,到底是写之前的学校,还是写后面的学校呢?就像同学们说的一个大学上着上着上没了,呵呵。”


五 讨论与对策


学生是当前转设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重视学生诉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是完成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实际上,也有学生对独立学院的转设表示认可。比如,所在学校转成公办本科的M-03指出,转设后学校的资源投入有了质的飞跃;转成普通民办本科的F-02也表示,虽然原来的校名更容易被社会认可,但“转设肯定是学校越来越好”。然而部分学生的权益和诉求确实没有得到重视,这越来越成为当前推进转设的重要阻碍。基于此,本文以独立学院学生对转设的焦虑表现为研究对象,通过LDA主题模型分析和个别深度访谈,总结了学生焦虑的五个类别。结果表明,独立学院转设给学生带来了明显的焦虑情绪,这些焦虑主要体现为身份降级、权益受损、质量下滑、前途未卜、公平失衡五个方面。未来进一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需要重点分析造成这些焦虑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焦虑。


总体而言,造成学生对独立学院转设的焦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政策空间的模糊性导致了学生在实际转设过程中的弱势与被动,影响了基本信任。我国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重点在于属性变更的严格落实,对学生个人权益的重视与保护不够。虽然目前的转设政策强调要妥善安置在校师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但实际政策条例中这一部分内容大多为原则性的笼统表述,缺乏强制具体的规定,造成学生的基本权益在实践操作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如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虽然指出“应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妥善解决关系师生利益的问题”“对于转设前以独立学院名义招收的学生,可使用该独立学院的名称注册学籍、颁发学历证书并注册学历,学生就业、升学按照原有独立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进行”,但是这“可”字的解释弹性很大,各地各校自主执行空间较大,容易引起学生焦虑。有学生就指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并不是写在法规里的保障,等学生就业的时候网站信息一改,学生受了就业歧视没处说理去,因为没人白纸黑字公开承诺过不会改。”因此,学生“希望学校能公开转设细节,并且给出文件证明学籍不会更改成职业本科”。针对上述现象,吴晋和彭华安指出,当前独立学院转设政策存在“政策问题的跨界性、目标群体的多样性、政策的冲突性和模糊性”等突出特征,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实施效果,恶化了教育的不公平状况,影响了政府政策的权威性。[13]


第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独立学院学生陷入集体性焦虑的直接原因。学生与独立学院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学校处于明显的信息优势一方。转设事关学生重大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校既没有及时发布消息、公布方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政策解释,甚至关闭学生表达意见的官方渠道,导致学生对转设产生误解与恐惧,造成彼此对立。访谈中有学生表示学校“遮遮掩掩”(访谈对象M-04),“口风还挺紧的,一句话都不说,问老师也模棱两可”(访谈对象F-01)。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差导致学生对“突发”转设接受无奈,对学校与个人发展命运的把握未知,并在此过程中产生被背叛与抛弃感。信息差带来的另一后果便是学生向外寻求表达,造成焦虑的集聚与放大。学生在找不到正当途径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情形下转而寻求网络社交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独立学院学生“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网络参与时的‘情绪共振’往往会带来‘群体极化’的后果”[26]。


第三,社会公众对民办本科和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对转设后学生身份的质疑是学生集体性焦虑的根源所在。社会对民办本科和职业教育整体认可度偏低,给它们贴上“生源差”“质量低下”“管理落后”等标签。独立学院之所以从一众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拥有相对优质的生源,赢得较之普通民办高校更高的社会认可度与母体学校的品牌效应分不开。因此,独立学院在脱离母体之后极易陷入社会大众的认可危机,尤其是转为职业本科的院校直接被社会大众“降类”为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坦言:“问题就在于目前三本院校的学生吃不到未来几年职本的红利,而且这个红利有没有谁也不确定,还要承受现阶段社会对职本的歧视”。社会大众的认可直接关系学生个人的就业机会、身份认同、学历自尊等,挂钩学生的未来发展前途。在公众群体刻板印象的压力下,原本在学历市场中自认为“低公办本科一等”的学生感觉遭受“威胁”,对个人前途命运充满了不确定的恐惧。为了对抗风险,重新回到稳定安全的秩序场域中,独立学院学生急于反对学校转设,寻求情绪出口。


基于上述原因分析,为了有效化解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性焦虑,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推动独立学院转设高效平稳完成,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法律权威的高度专门化手段保障独立学院转设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维护学校安心办学、学生安心学习的良好局面,增强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转设的信心。对关涉学生重要利益的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稳定成文、具体明确,消除法律法规中过于笼统的表述。同时,在政策法规内容设置上转变观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利益,确保独立学院在转设过程中处置学生问题有法可依,给予学生切实稳定的安全保障。在完善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独立学院的各利益方尊重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实现转设程序的合法性。对于转设过程中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处罚,按照规定要求整改并约束相关人员,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其次,拓宽信息畅通渠道,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信息交流不畅是学生陷入集体性焦虑的直接原因,化解学生焦虑的有效途径是拓宽信息畅通渠道,消除学生与官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等。总体而言,要通过政府、学校、学生多方参与共同努力,建立多元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学生的知情权。政府应面向社会多渠道公开独立学院转设的政策与执行标准,规范相关高校的招生宣传。学校要做好责任担当,及时透明地向师生公开转设相关的通知、计划、方案,积极地进行方案解读,减少因信息壁垒造成的误会。同时,还要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积极解释国家转设政策,帮助学生理性看待转设行为,凝聚认知共识。尤其是要在保持信息畅通、上传下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确保官方信息公开透明并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学生个体也应提升网络素养,学会甄别不实消息,增强独立判断的能力。


最后,抓住转型机遇,加快内涵建设。破解社会刻板印象、消解学生集体性焦虑的关键在于提升独立学院转设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赢得社会认可。独立学院转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制度属性的变更倒逼独立学院走上真正“独立”之路,提升质量,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独立学院应以转设为契机,走应用型本科建设道路,培养社会经济结构升级转型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挖掘特色,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落实转设带来的益处,以质量提升来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加强文化自觉,塑造质量文化,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总之,只有坚持质量第一,在内涵建设上持续投入与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给独立学院学生更强的信心并最终获得社会大众对独立学院转设行为以及转设后发展的认可。


本文系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 “我国高职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研究———基于文化生产视角” (2021FG020) 的研究成果。

因篇幅限制,注释、参考文献从略,引用请以刊物原文为准;击“阅读原文”,在知网查询、下载原文


相关约稿:

潘懋元: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主持人语)

刘振天 俞兆达: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学生诉求及其构型

覃红霞 李勇:共同富裕视野下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徐岚 苟斐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郭建鹏、江艳、贾文军: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性焦虑研究

推荐阅读

 杨灿明:科技伦理治理与新文科建设
 杨灿明:大学的职能与国际化
❖   马陆亭:大学的创新与担当
❖   邹进文:新文科建设要义的省思
❖   施晓光:中国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再识读
 张应强:中国高校教师评价理念的反思与改革
❖   王战军、杨旭婷  | 关于研究生教育分流退出现象的理论探讨
❖   王建华:加速时代与好大学
❖   刘振天 俞兆达: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学生诉求及其构型
❖   周洪宇 陈诗:新文科建设的宗旨、任务及前景
 转载 | 袁利平 陈佳薇: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   转载 |高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政策变迁中的多重制度逻辑
❖ 栾永玉 刘玲 | 疫情防控大思政课:时代价值、理论意蕴与实践逻辑
 别敦荣: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动力、特征与发展路径
 王洪才:论高校促进产教融合的难点、重点与突破点
 《高等教育评论》征稿启事及注释体例

长按二维码关注

《高等教育评论》

CSSCI来源集刊

http://gjpl.cbpt.cnki.net

稿箱:gdjypl@126.com

高等教育评论
推送《高等教育评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教中心主办、CSSCI2021-2022、2023-2024来源集刊)和友刊研究成果,建高教研究共同体(官网:http://gjpl.cbpt.cnki.net ,稿箱 gdjypl@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