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为什么内疚感反而阻碍来访的成长
文摘
2024-10-19 22:14
北京
内疚感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正走向自我整合;
相反,它既阻碍发展,又加剧破坏性行为。
只有在放下内疚感之后,一个人才能真正的改变。
在咨询室中遇到的内疚感,通常与人们想象的内疚感不同。它并不会让来访想去弥补和改变,反而具有迫害性,只会让同样的行为一再发生。
2010年,英国产前服务机构曾考虑强制检查孕妇是否吸烟。英国皇家助产士协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这只会让准妈妈们感到内疚,但不会阻止她们吸烟。实际上,还可能让她们吸得更多。”
让人们戒烟的,并不是对吸烟的内疚感。
迫害性的内疚感,不同于悔恨。
悔恨让人想去弥补犯下的错误,希望与受害者达成和解,
这
是促进成长的。
而迫害性的内疚感
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系统,来访在其中无法前进,反而会强化内疚感,而内疚感又会强化他们“不配得到宽恕”的信念。
在临床实践中,尽管许多来访表示,自己一直被沉重的内疚感所困扰,但它们
其实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做过的事情内疚,而是经常为自己无法控制的、甚至导致自己成为受害者的事而感到内疚,比如亲人的自杀等等。
另一种“内疚感”是治疗师常有的,属于反移情的一部分。它源于治疗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在治疗中,治疗师常常无理由感到明显内疚感,一般是因为治疗师承受了来访的未知的、没有接受的或否认的内疚感。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观摩肯伯格做咨询👇
团体体验中的内疚感
这个团体是一个每周一次的精神分析团体,以下是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
出席情况通常非常好。
团体讨论了成员B和C之间的冲突。B和C是室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导致他们不再说话。
我们还讨论了成员D的
焦虑,
D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能力的人,但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团体
帮助他认识到,他的焦虑是由于他的完美主义和对自己过于苛刻。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团体,成员们从中受益匪浅。
小组话题很快转向询问圣诞的放假日期。B说,她还在数着剩下的星期,离小组结束没多少时间了,她觉得两年的团体体验时间还不够长。我的搭档咨询师问她,多长时间才够。经过一番挣扎后,B说应该再加一年。
B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治疗,但始终无法改变。她描述了非常可怕的童年。她接着说,她养的一棵植物现在在室外开花了;她不能把它带进室内,因为“凡是带进室内的东西都会被她养死”。
小组
带领者感觉
被
赋予了
一个“有罪
者”
的位置。
我和我的搭档(小组的带领者)决定了小组的结束时间
和休息时间;
但并没有接受B给的内疚感;
B认真地看着我们两人。
小组经常挑战她关于童年的内疚感,B开始朦胧地意识到,压在她身上的内疚感可能不全是真实的。
B接受了这种别人告诉她的说法,即
她是“坏的”和“可怕的”,并一生都对此充满了内疚感。
小组告诉她,真正
的罪魁祸首另有他人。
C说她今天不想参加团体活动,但她必须参加。因为这是法院命令;她暴力攻击了自己的母亲。C说她明天必须去法院参加她探视女儿的听证会,她的母亲一直在“逼迫”她,给她增加压力。小组成员都很关心C,我们都知道C已经退行了,她看起来像是个愤怒且抗拒加入小组的人。
B非常和善地对C说,“你应该记住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改变。”房间里传来一阵赞同的声音,C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D对B说,B也改变了。
B像往常一样说,也许已经太晚了。
这句话被小组的其他成员听到了,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允许自己改变吗?还是说,我们觉得自己不配改变?”
E一直保持沉默。E是一个聪明、善于表达且很有吸引力的男人,他的生活似乎毫无希望,也没有任何好事。他说他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改变。小组成员多次与他谈论这个问题,但他态度坚决。他已经接受了多年的高质量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当被质疑时,他会变得非常愤怒,但小组成员继续尝试与他沟通。
E说自己对母亲感到非常内疚;
因为他没有为了母亲而过“正常的生活”,也没有“解决”父母不愉快的婚姻。
小组成员试图让他认识到,自己所说的话毫无逻辑且多么可怕。
E则通过攻击小组来回应。
我对E
说,我认为这种错误的内疚感,掩盖了
真正的悔恨和悲伤。
这让他无法看到他
对自己做了什么
,以及
别
人对他
的善意。
E对我非常愤怒和极度贬低。
小组结束时,B转向E说,他让她想起一本看过的书,尽管她不知道为什么。E感兴趣地说,那本书是《59件值得做的好事》。
迫害性内疚和防御策略
高水平的迫害性内疚非常难以改变,尽管来访感觉自己被这种感觉折磨,浪费了生命。但是他们就是无法放弃它。
这种
痛苦又
常见的
临床现
象的
背后
原因
有3
个
:
原因1.
来访知道这种内疚感不是自己的,因此他们无法解决它。
在感受这种内疚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控制整个创伤的动态;
这是一种
防御策
略,通过
控制感受,让自己成为内疚的人,避免让自己成为无助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在寻求自主性,当然,这会导致重复最初的创伤。
这和认同攻击者有关,但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来访
认同的不是攻击者的行为,而是他们所否认的内疚感。
这样做可以带给他们无意识的强大幻想,好像自己解决了问题的幻觉——一种“代替”的、神奇的解决方案。
整合好客体的冲动已经偏离了轨道,并扭曲成了某种幻想,即要想
抓住那个本来应该是但不是良好客体的“施暴者”,可以通过内心保留
虐待性或创伤性的动态,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意味着要真正
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早年经历,这既令人恐惧又让人感到一种背叛感。来访
内化了客体的好,他们只是从外部了解客体的坏。因此,保持症状被认为是将好的客体留在体内,而不是背叛他们的客体。
这更类似于费尔拜恩(1952)提出的“道德防御”。面对环境失败或侵犯时,婴儿会将坏的和好的分离开来,并将自己与坏的客体认同,以控制它,将外部客体视为好的或理想的客体。这部分后来会被重新整合,以减轻内疚感。
然而,整个结构是不稳定的,因为两个部分都不能真正地被拥有:
好的东西不能真正地被接受,坏的东西不能被适当地面对,两者必须被分开,以免坏东西不可逆转地摧毁好东西。
就像B说的:
“我会杀死我带进屋子里的一切。
”
来自这种防御机制的内疚感,并不是悔恨或对客体的关心,而是更像是一种自恋性的回避和全能的“代替”解决方案。
原因2. 次级收益
迫害性内疚确实能带来变态的满足感。它那无休止的磨蚀,可以用来摧毁他人的希望和好的一面,使他人泄气或受到伤害。病人没有在健康的环境中体验过快乐,所以倾向于用病态的快乐来填补空虚。当好客体被摧毁时,病人会享受到一种胜利感,而客体则会感到沮丧和失望。然而,一些更健康的受害客体可能会选择继续前进,这会让病人感到被抛弃,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内疚感和失败感。
问题在于,来访是没有地方容纳悔恨之情的,也没有足够的发展工具来使用这些情感。
在我对
E
进行
解释时,似乎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他认为我加剧了他内心的迫害性内疚感,他用尖刻讽刺的语气说,他不需要我的帮助。B能够理解这一点,并对E表示友好。
原因3:
这是一种防御机制
像E这样的患者实际上会避免深入思考自己对待自己和客体的方式;因为
他们本能地抵制进步;
他们知道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然而,他们对这样做的好处一无所知;
他们害怕自己会因为知道更多的迫害性内疚和羞耻感而崩溃。
(迫害性内疚和羞耻感并非同义词,但本文不对此进行探讨。
)
此外,他们认为他人和他们自己一样冷酷无情、不可宽恕;换句话说,他们预料到自己会受到自己的内疚感的迫害,还有被他们伤害过的其他人的迫害。不难理解,维持现状是唯一的选择;这更像是一种绝望的防御策略。
所有这些动态都有相同的结果;“普通”俄狄浦斯和口欲期虐待性的感觉,这些感觉源于无意识,在健康状态下可以被调解和利用以促进成长,被劫持、压倒和否认。
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回到小组的案例中。
7名成员中有2人
描述了自己童年遭受的可怕虐待,包括身体和性虐待,以及严重的忽视。一个是B,另外一个是F,F是新加入的成员。
B很难相信自己能改变,尽管经过多年的各种治疗,她似乎有所改变,但在这个小组中她没有太大的进步。F也不相信自己能改变,但在我的搭档对她的解读中,她意识到是自己不允许任何人给她有价值的东西。F对此感到震惊和难过,开始为自己的状态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并努力进行弥补。
相比之下,E虽然没有遭受过虐待或忽视,但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对父亲怀有极大的怨恨,他说父亲在他15岁或16岁时停止与他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令人难过的是,这个小组也不再与E能够真正交流了。
G
说,她根本不知道该对E说什么。
小组不想放弃他,但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他们说什么他都不会接受,都是轻蔑地驳斥。
E的早年生活可能确实压垮了一个不成熟的自我,但我们必须承认,E本人在很大程度上才是自己不幸的(无意识的)作者。
E足够聪明,能够看到这一点,但无法改变它。可以说,
E完美地展示了弗洛伊德(1930)的理论——
当自我受到超我的严重压力时,冲突会产生内疚感。
一些理论
弗洛伊德(1916)谈到了“内疚感导致的罪犯”:
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是由内疚感驱使的,罪犯绝望地试图让外部事物承担更多的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内疚感本质上是俄狄浦斯式的,源于两种幻想犯罪——杀父和与母亲发生性关系。在他的论文👉
《哀悼与忧郁》
中,弗洛伊德提出,忧郁(即,无法完成哀悼)与更原始、更口欲期的内疚感有关。
到了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将内疚感与超我、受虐联系在一起。
(1924年)
超我持续攻击自我,两者的冲突导致内疚感。
1930年,弗洛伊德表示,“内疚感是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通过加剧内疚感而失去幸福”。然而,他经常提到
来访者没有
意
识到
无意识的内疚感,只不过是它的后果显而易见。来访需要自己被惩罚。
梅兰妮·克莱因将内疚感分为两种:一种是偏执-分裂位置的“
迫害性内疚
”,另一种是抑郁位置的“
抑郁性(补偿性)内疚
”
(1940)。
前者可以转化为后者,后者能产生“建设性和创造性努力”(Hinshelwood, 1989, p. 311)。
迫害性内疚通常是无法应对某种压倒性事物的结果,无论是来自外部(例如性虐待)还是来自内部的(例如不成熟的自我)。它是一种深深的、持久的“不对劲”的感觉,即把一切都搞砸了。患者没有“足够好”的感觉,而是觉得自己太糟糕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但他们很清楚自己必须为此受到惩罚。这可能引发慢性且令人失能的焦虑感;这种感觉并不总是由投射出的攻击性行为所引起的。
其次,它已经是一种无意识的模式了:一切事物保持静止、从而看似安全。因此,好的体验本身并不能缓解迫害性内疚感,反而强化了它;因为内疚感具有如此核心的作用,只有在它的意义被充分理解和解决之后才能被放弃。
内疚感不意味着自我成熟,相反,内疚感可能意味着退步和破坏性本质。
对改变的抵制:无法修复的东西
弗洛伊德提到因内疚感而犯罪的人时,他认为
监狱里充满了无法或不愿体验悔恨的人。他们通常有两种,要么完全没有内疚感,要么总是处于持续的内疚状态。
前者通常是后者的一种被防御的形式,这两种内疚都不能带来弥补和成长。
👇业内首款《督导师必读文献》👇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补偿性的司法制度,似乎产生了一些积极成果;这显然是一种干预,使罪犯从迫害性内疚转变为悔恨性内疚,但这种方法一般不被用于严重和危险的罪犯。当然,其中肯定有诸多原因,但一个原因是,
如果受害者已经死亡或遭受了不可逆转的伤害,那么
悔恨导致的想要弥补的愿望
就无法发挥作用——即,补偿性正义已经不具备条件了。
有些事情无法弥补或纠正,罪犯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承受后果。
对于
某些
人来说,要想
真正面对自己犯下的令人憎恶的残忍
事实,他们需要
体验
到
一
种十分深刻
而
令人痛
苦的悔恨和
悲伤,这对重刑犯
来
说也是很有挑战
的
。
监狱的工作人员会对这样的罪犯感到真正的焦虑,担心他们会因为开始悔恨而严重抑郁或自杀。
随着他们越来越接近现实,囚犯会变得非常难以管理,这也增加了整个监狱系统的不稳定性。
实际上,面对无法修复或挽回的事情,可能会导致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
这些人维持内心秩序是极其困难的;现状真的很糟糕,但它又是静止的,无法变化。
临床案例C的进一步探索
C是一位30多岁的魅力女性,出身富裕家庭,接受私立教育。她是被收养的孩子。她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进入了养父母的家,那时她的哥哥已经3岁了。她的哥哥在成年后自杀了;C对此感到内疚和难过。
随后,C的父亲去世了,她和她的母亲住在一起。
C在20多岁时结婚了;她觉得婚姻中她很不开心和被忽视,于是开始了一段婚外情。她怀孕了,但后来
结束了那
段关系;C的丈夫同意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
孩子出生后,C身体不适,压力很大;很明显,这唤起了她自己早年的许多痛苦经历,她很快就不堪重负了。她和丈夫离婚了,把孩子留给了丈夫。C的行为反复无常且令人痛苦,以至于她
断绝了
与女儿的联系,尽管她的母亲一直保持着联系。
随着C的情况越来越糟,她失去了自己的家,回到母亲那里居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她攻击了自己的母亲,并被起诉和定罪。
在小组体验期间,C重新建立了与养母的关系。C“知道”养母爱她、关心她,但她形容母亲是通过给予东西来表达感情的人;她们互动的质量,以及C在小组的互动方式,都显得僵硬、笨拙,带有“而不是”的意味,即“我妈妈给我买东西是因为她对我感到内疚,而不是...;后来她又把这当作攻击我的理由。”
当被问及她的母亲可能感到内疚的事情是什么,C不知所措,最终得出结论,母亲难过的是她从未理解过女儿。C的迫害性内疚感有3个驱动因素:
对应的原因1
:
通过占有对方的内疚感,与对方保持联系
C觉得自己背负着不属于自己的罪孽,接受了母亲自己否认的迫害性
内疚感,
这最终导致了女儿对她的暴力攻击,以此作为对母亲想要的“惩罚”。
C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被生母抛弃,由没有血缘关系的养父母抚养——她的女儿现在也是这样类似的情况。
C努力想要保持
与女儿的
亲密关系,但同时也在无意识中破坏这种关
系,就像她的养母一样——
既破坏,又想和女儿建立联系。
虽
然C失去了与生母和养母的联系,但是她通过无意识地占有她们的内疚感,而继续成为她们的一部分。
对应原因2:次级获
益——变态性的胜利感和满足感
C的母亲确实给她买了“东西”,而C对此十分矛盾,既感到不舒服,又享受。此外,C会对关心她的人,尤其是母亲和小组表现出挑逗和轻视的态度。每当她似乎取得了进步的时候,她又会退步,让每个人都感到失望和愤怒。
对应原因3:将迫害性内疚感用作防御
C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C刚来到小组时非常愤怒,抱怨自己被迫参加,而其他成员可以自由选择。她很早就说了自己所受的伤害,让我们觉得好像其他人应该为她的境况负责——她的母亲、她的前夫,她的女儿一直“逼迫”她,警察不公正,法院有偏见,社会不公正,小组
无能,团队带领者也不关心她,无法帮助她。所有这些都是用挑衅和敌对的语气表达的。
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女儿的影响,她感到非常痛苦和不安。逐渐以更加现实的方式谈论。她被一种她以前从未表现出来的情感所笼罩,无法承认这些情感,她深受困扰,小组成员都为她担心。不过,从那刻起,尽管承受着压力,她还是能够恢复到一种更加平衡的位置。
她开始努力修复与家人的关系,面对无法挽回的事情——她说她意识到X永远不会再和她生活在一起,但她正在努力建立一种在未来能够稳定且支持她的关系。
小组结束时,她已经好了很多;摆脱了大部分的迫害性内疚感,能够面对自己该负责任的事,以及实际上并非她过错的事情,比如哥哥的自杀。原本是循环性的迫害性内疚感,现在正变成发展性的补偿性的内疚感。
在团体的最后两期中,大家讨论了如何实现改变。小组成员C、F、G和D明显地改变了。
F一开始想回到虐待她的家庭,她说这是因为自己感到内疚。小组强烈反对她回去,并大声地告诉她,她的责任是对自己负责,间接地也是对小组负责;回到一个虐待性的环境中,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就是在攻击小组成员对她的良好照顾。
F后来能够忍受家庭
里引发的内疚感,
她感到更加安全,也更有能力
保护自己
了。
C继续努力处理自己对母亲的攻击情绪,痛苦地试图理解但不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另一位成员问她:“你母亲现在还害怕你吗?”C回答说:“不,不再害怕了。”我建议C说,她也不再害怕自己了。
B和E仍然在与他们的迫害性内疚感作斗争。E坚持认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是英国医疗制度的错,或者他完全是不可救药的坏人。B告诉小组,她确实犯下了非常严重的罪行,小组成员们不知道这是B的幻想还是现实。
C对B说:“如果你和我们谈谈,你会感觉好一些;你认为你不配感觉好一些吗?”B开始哭泣,“你一针见血。”
B
错过了越来越多的小组会议,小组成员很生气。
他对此感到内疚,这让他很难再次参加。
他似乎可以摆脱迫害性内疚,但随后又会重新陷入其中。
最后一次小组活动时他缺席了,并表示自己无法承受告别。
他可能是对的;
在迫害性内疚得到充分解决,使发展成为可能,并且使内部客体在内心中得以生存之前,是不可能说再见的。
内疚感是普遍存在的——即使那些似乎没有内疚感的人也知道它的存在。
在临床上,
内疚和悔
恨有
非常重要的区别;两者不在同一连续谱上。迫害性的内疚感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具有破坏性和阻碍发展性。
最新国际心理咨询技术
👇
既往文章:
住校,一个极少被心理咨询触碰的创伤
温尼科特是怎么做咨询的?采访了6个来访
一种特别的自恋型来访——海妖式自恋
👇观摩肯伯格督导,机会难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YwNDU0OQ==&mid=2648926111&idx=1&sn=5bba1878d42a346fa67c559eb3021380
心理猫Pcat
全国最大的心理咨询技术分享地,看有趣的国际前沿理论与技术
最新文章
国人心理咨询师接受西方人督导,注意6点
心理动力团体招募
讨好、强迫性付出的来访,该怎么理解?
孩子的自生幻想:我不需要父母
“等候室”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为什么不喜欢“好,但无聊”的伴侣
直觉,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我把我的狗带进了心理咨询室
8个片段,看心理咨询中“非移情”的误解 Patrick Casement
为什么内疚感反而阻碍来访的成长
次数够用吗?高校心理咨询的困境
心理咨询临床技术大师Betty Joseph文献包
心理咨询中来访“迟到”的含义
“我是那个错误的孩子,所以我不能过得太好"
一种特别的自恋型来访——海妖式自恋
首款《督导师文献包》,教你如何被督导/做督导
巴林特:精神分析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心理咨询师撰写督导报告之痛,谁懂啊?2个解决办法
Betty Joseph贝蒂约瑟夫:关于理解与不理解:一些技术问题1983 On understanding
比昂本人珍贵视频:如何从知识到智慧
观摩边缘/自恋大师肯伯格怎么做咨询,3场完整咨询及理论解读
来访说的话像是编排好的
肯伯格: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4个步骤
明天开课:美国TRISP自体心理学团督
Betty Joseph论被动性和攻击性:它们的相互关系1989On passivity and aggression贝蒂约瑟夫
心理咨询怎么解读同性恋的被抛弃感,回家感,失去性欲感
年轻心理咨询师常因为害怕而中断治疗
Betty Joseph: 不同种类的焦虑及在咨询分析中的处理方法 1978
Betty Joseph: 移情: 整体情境 1985 Transference: the total situation
科胡特与自己的身份自体
Betty Joseph:难以触及的来访 1975 The patient who is difficult to reach
科胡特的关键概念:核心自体和虚拟自体
科胡特:论勇气 1985 On Courage
美国TRISP自体心理学团督【8月31日开班】
美国TRISP主体间自体心理学课程
【还剩8席】心理剧大师1天体验课,沉浸式疗愈,观摩心理剧技术精髓
比昂:关于傲慢 1958 On Arrogance
遇到厚脸皮自恋者,心理咨询师如何做诠释
Betty Joseph: 精神病态人格的特点196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sychopathic
Betty Joseph临床实践中的客体关系1988Object rel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嫉妒的来访和嫉妒的心理咨询师
Betty Joseph: 对濒死体验上瘾 1982 Addiction to near-death
【世界心理剧大师】30小时线下沉浸式疗愈,观摩解析心理剧技术精髓
Betty Joseph: 去经历痛苦感 1981 Towards experiencing of psychic pain
心理咨询大师Betty Joseph文献集
Betty Joseph: 重复性强迫 1959 An aspect of the repetition compulsion
比昂大师经典之作:来访对连结的攻击
心理咨询的4种倾听视角
温尼科特珍藏版本人音频《根本没有婴儿这种东西》
为什么家暴和体罚屡禁不止?心理学深度解读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