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
日本的企业所得税较为复杂,由多个税种组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法人税:
纳税人:分为国内法人和外国法人。国内法人是总公司在日本的法人;外国法人是在日本以外设有组织机构的法人。国内法人需对在日本国内和国外赚取的所有收入缴纳法人税,外国法人仅需对在日本赚取的收入缴纳法人税。
税率:从 2024 年 4 月 1 日起,资本金超过 1 亿日元的企业,法人税税率为 23.2%;资本金在 1 亿日元或以下的企业,若年度应税所得在 800 万日元以下,税率为 15%,超过 800 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 23.2%。
2. 法人住民税:
属于地方税收,由 “法人均摊税” 和 “所得均摊税” 两部分组成。法人均摊税定额征收,主要以法人的资本金规模等为基础确定税基;所得均摊税按比例征收,以法人税应纳税额为税基。“都道府县税” 和 “市町村税” 两级税率合计约为 7% 左右,但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
3. 法人事业税:
同样是地方税。资本金小于 1 亿日元的企业依据 “所得” 纳税;资本金超过 1 亿的企业依据应纳税所得、资本金规模、附加值三项分别计算纳税。中小企业的法人事业税税率是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 400 万日元以下时,税率为 3.5%,超过 400 万不足 800 万日元时,税率为 5.3%,超过 800 万日元时,税率为 7%。
4. 国家地方税:从 2024 年 4 月 1 日起,国家地方税的税率为法人税税额的 10.3%。
综合来看,日本企业所得税的整体税负相对较高。企业在日本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需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关税法规定进行准确的计算和申报。
消费税
日本的增值税在日本被称为 “消费税”。
在日本国内进行商品销售、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以及外国企业在日本进行相关交易活动时,可能需要缴纳消费税。
日本消费税的标准税率为 10%,其中包含 7.8% 的国家消费税和 2.2% 的地方消费税。另外还有部分商品适用 8% 的低税率,即消费税 6.24%、地方税 1.76%
有年度消费税合规门槛,以两年前的基准年计算,若年应税销售额超过 1000 万日元,企业需进行消费税的申报纳税。对于居民企业或外国实体在日本的常设机构,若启动资金超过 1000 万日元,则需立即遵守消费税规定。
外国的非居民交易者需指定一名日本居民税务代理人,该代理人负责公司与日本税务机关之间的所有沟通。
如果进口商品货值(CIF 价)不超过 10,000 日元且消费税总额不超过 100 日元,免征消费税。但皮革制品、针织服装等部分商品不适用此免征规定。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卖家销售的普通货物一般适用 10% 的税率。
从2024年10月1号开始,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在日本的销售不能再使用简易的税务申报,必须采用标准的 JCT(日本消费税)申报模式。卖家需要详细记录所有税务相关的信息,包括进项和销项的消费税。
要获得合规的海关税单,卖家必须通过 ACP(海关税务代理人)模式进行货物的清关,即通过日本的海关税务代理人完成进口清关手续。如果卖家注册了日本的 JCT,但未使用 ACP 模式进行货物清关且选择标准的 JCT 申报模式,可能会面临双重缴纳消费税的风险;若仅通过代理进口商的名义清关,已缴纳的消费税将无法进行抵扣或退税。
进口关税
税率范围
日本的关税税率在 0% 至 30% 之间,平均税率约为 4.49%。不同商品的关税税率差异较大,部分商品可能适用较低税率甚至零关税,而有些商品的税率则相对较高。
例如,电气类、电子产品、书籍、杂志、印刷品、部分乐器、部分运动用品等很多产品属于零关税范畴。
服装类商品的关税相对较高,如毛皮大衣的关税率为 20%,外衣类、下装类的税率在 5.3% 至 12.8% 之间,T 恤衫的税率为 7.4% 至 10.9%。
对于皮革制品,皮鞋类若鞋面是皮革或鞋面一部分是皮革的,税率为 30% 或每双 4300 日元(两者中选择金额较高的税额)。
税率确定依据:
日本采用协调制度(HS 编码)来确定商品的关税税率。HS 编码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品分类标准,日本根据商品的 HS 编码对其进行分类,并依据不同的类别确定相应的关税税率。
特殊税率类别:
临时税率:针对某些商品,日本可能会设定临时关税税率,这通常是根据特定的贸易协定、政策调整或特殊情况而实施的。例如,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协定可能会导致某些美国原产商品在日本享受较低的临时关税税率。
优惠税率:日本对来自特定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提供优惠关税待遇,根据其经济伙伴协定(EPA)等相关协议,给予这些国家的部分商品较低的关税税率或免税待遇。
关税起征点
一般情况下,如果进口商品货值(CIF 价)不超过 10,000 日元且关税总额不超过 100 日元,免征关税。
关税计算:
日本关税是根据商品的 HS 编码对应的进口关税税率来计算,产品关税 = 申报货值 * 产品税率。
个人所得税
居民纳税人
在日本国内拥有住所、居住期间满 1 年以上的个人为居民纳税人。居民应就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纳税。
非居民纳税人
在日本国内没有住所、居住期间不满 1 年的个人(居民以外的个人)为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只对来源于日本境内的所得纳税。无意在日本永久居住、居住期限在 5 年以下的非永久居民,仅对来源于日本境内的所得和在日本支付或汇往日本的境外所得纳税。
征税对象
包括利息所得、股息所得、不动产所得、经营所得、工薪所得、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山林所得、退休所得等。
税率
日本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制税率,具体税率如下:
年应纳税所得额在 195 万日元以下,税率为 5%;
195 万日元至 330 万日元部分,税率为 10%;
330 万日元至 695 万日元部分,税率为 20%;
695 万日元至 900 万日元部分,税率为 23%;
900 万日元至 1800 万日元部分,税率为 33%;
1800 万日元至 4000 万日元部分,税率为 40%;
超过 4000 万日元部分,税率更高。
申报与缴纳方式
通常情况下,雇主会从员工的工资中预先扣除个人所得税,这被称为源泉征收。每年年底,纳税人需要根据当年的实际总收入及各项扣除情况进行综合申报,多退少补。
对于非居民纳税人,如果在日本境内有收入,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
研发费用税收抵免:
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可以获得税收抵免。一般来说,各种成分加总后最高可获得 45% 的税收抵免,对于初创企业最高可达 60%。如果企业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一定标准(如中小企业为 8%),还会有额外的税收抵免优惠,但部分优惠可能有时间限制。
固定资产税递延:投资新的机器设备且能提高生产力的中小企业,可以申请 3 年的固定资产税递延缴纳。不过需要事先获得商业计划的批准。
业务改善投资税收优惠:企业制定并获得批准的业务改善计划中,对机器、设备、建筑改良、软件等方面的投资,可以通过资产立即折旧或获得 10% 的投资税收抵免。
特定行业投资税收优惠:对于特定的投资,如在机械、设备、软件和车辆等方面,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适用 30% 的特殊折旧或 7% 的税收抵免(资本额为 3000 万日元或以下的个人企业适用此税收抵免政策)。
支持特定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
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产业:
日本计划提供为期 10 年的税收优惠,以促进电动汽车和半导体设备等产业的大规模生产。对于半导体企业,每个财年的企业所得税将获得高达 20% 的减免,其他相关产业的税收减免上限为 40%。除电动汽车和半导体外,可持续航空燃料、绿色钢铁(由可再生能源制成)以及绿色化学品(由植物和回收废物制成)等产业也有望获得 10 年税收优惠。
零售和服务业:为加强零售和服务业的基础,这类企业的投资可选择适用 30% 的特殊折旧或 7% 的税收抵免(同样适用于资本额为 3000 万日元或以下的个人企业或中小企业)。
新能源产业:对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项目和企业,日本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其发展,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企业,可能在企业所得税、设备购置税等方面享受减免或优惠。
区域发展相关的税收优惠
地方振兴:
为了促进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在这些地区设立企业或进行特定投资可能会享受到税收优惠。例如,在某些特定地区设立的企业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减免地方税或获得其他税收方面的支持,以吸引企业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总部经济:
在一些特定区域设立区域总部的企业,可能会获得税收优惠。这有助于吸引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日本设立区域总部,提升当地的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日税收协定
中日之间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根据该协定,股息预提所得税的规定如下:
一、税率规定
如果受益所有人是直接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 25% 资本的公司(非合伙企业),预提所得税税率为 5%。
在其他情况下,预提所得税税率为 10%。
二、受益所有人认定
为适用上述优惠税率,需要对受益所有人进行认定。一般来说,受益所有人是指对所得或所得据以产生的权利或财产具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人。在认定受益所有人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对所得的控制程度、承担风险的程度等。
三、防止滥用协定措施
协定中也有防止税收协定滥用的条款。如果税务机关认为某项安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协定优惠而不是基于合理的商业目的,可能会拒绝给予协定优惠待遇。
举例来说,假设中国一家企业持有日本一家企业的股份并获得股息。如果该中国企业直接拥有日本支付股息公司至少 25% 的资本,且被认定为受益所有人,那么日本企业在向中国企业支付股息时,预提所得税按 5% 的税率征收;如果不符合这个条件,则按 10% 的税率征收。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并咨询专业顾问以制定合适的税务筹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