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金融数据:企业不借钱,政府猛借钱

文摘   财经   2025-01-15 11:22   北京  

昨天收盘后央行公布了12月的社融数据,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次的社融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2024年12月新增社融2.86万亿元,市场一致性预期为2.11万元,超出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9900亿元,市场一致性预期为8430元,超出预期。M2同比增长7.3%,市场一致性预期为7.3%,符合预期。



12月社融、人民币贷款超预期,M2符合预期,M1继续修复。从12月社融的总体数据来看,虽然居民的购房活动有所改善以及政府继续加大了借债的力度,但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始出现超季节性的下滑风险。



从社融存量同比来看,虽然企业部门融资水平仍然在下滑,但是由于居民部门购房需求改善和政府债券发力,我们看到社融存量同比和剔除了政府债的社融存量同比都出现了拐头向上的迹象。后续虽然居民中长期贷款的趋势不太可能维持,但考虑到财政政策力度仍然偏强,因此现在可能就是社融同比数据的底部区间。



从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维度来看,12月存款继续由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转移,结合整体数据来看,12月居民的购房需求修复仍然比较明显,货币从居民部门转移到企业部门的账户中。但是结合1月的高频数据来看,居民部门的购房需求改善可能将要告一段落。



12月企业部门的总融资水平和同比数据继续下行。融资同比下行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在下行趋势中。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没有被9月底后一系列的政策刺激所推升,由于显而易见的产能过剩和以价换量的情况,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仍然处在下行通道。我们维持企业融资下行还未到结束的判断。只有见到企业的融资需求结束下行,我们才能有概率见到库存周期从“主动去库存”向“被动补库存”转变。


接下来让我们从社融的各个分项来看一下这个月社融数据具体的情况。


居民部门贷款增量对社融贡献为正。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71亿,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538亿。



12月份居民部门信贷好转,居民短期贷款及中长期贷款均表现出超季节性的特征。其中居民短期贷款绝对值水平并没有显著高于往年同期,但环比增加明显。大概率是截止年末的国补+地方补贴刺激对居民消费的短期带动。结合此前公布的CPI数据来看,消费品价格同样回升明显。考虑到今年国补力度延续,甚至还扩大了补贴的品类,后续居民消费应该仍能维持强势。


居民中长期贷款绝对值虽然比不上2019-2021年经济强势阶段,但是明显好于过去两年。尤其是一般到了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多都是环比下降,而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增加。从这个数据结合高频的房地产销售数据来看,自从去年9月底政策升级之后,整个四季度的居民购房需求提振非常明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月高频数据显示房地产销售增速有所回落,因此这一轮政策刺激的效果大概率很难维持到2月份。


在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加力或内需进一步修复之前,我们仍然维持房地产困在 “供过于求”处境的判断,除非大家的持有周期超过短周期内库存消化(1-2年)的阶段,否则不建议考虑房地产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方向的投资。


企业部门贷款增量对社融贡献为负。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减435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8212亿,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003亿。



企业部门的短期贷款比往年同期稍微强势一些,但是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远弱于往年同期,大家可以从文稿中的图表看出去年12月企业部门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下滑幅度究竟有多大。结合前面仍在下行的企业部门总融资来看,由于仍然处于主动去产能的阶段,企业生产积极性并未在前期政策刺激下得到提振,我们维持此前关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偏弱趋势的判断。


表外融资对社融贡献为正。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减534亿,信托贷款同比少增196亿,委托贷款同比少减25亿。

其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维持基本没有影响的趋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如果和表内的票据融资放在一起看增幅明显,代表当下由于企业贷款需求不足,银行通过票据融资信贷冲量的需求旺盛。

直接融资对社融贡献为正。其中,企业债券同比少减2588亿,政府债券同比多增8288亿,股票融资同比少增25亿。随着市场利率下行,企业债券出现同比少减,不过这主要是由于去年数据太低,如果从过去五年维度来看,企业债券的融资水平仅在均值附近。

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快速提高。虽然政府债券在4月份出现了单月净偿还,但是在随后的8个月里,我们看到政府债券融资规模一路狂飙,去年11月以及12月更是近5年的历史高点。结合政府存款的快速下降和沥青等基建原料价格的快速飙升,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不仅财政融资规模快速增加,财政支出的力度也在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差不了。和很多投资者诟病的财政政策力度不足的态度不同,12月财政的融资和支出力度其实已经堪称近五年来力度最大了。

【重磅预告】1月20-21号渐近投研会会员策略会
详解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欢迎扫码预约

END

会员戳这里收听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