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新方向

文摘   财经   2025-02-05 13:43   北京  

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并未降息,仍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至4.25%-4.5%的水平。由于在会议前市场已经预期美联储不会降息,且已经定价充分,因此主要资产价格并未发生剧烈波动。


在1月的议息会议声明中,美联储表达了三大重要信息:


一是美联储认为当下失业率稳定在低位,劳动力市场强劲,通胀仍然较高,后续的经济展望仍然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美联储在声明原文中,删除了“通胀正朝着2%目标进展”的语句,所以市场认为美联储这一次的表态明显偏鹰。


二是美联储将会根据后续的数据和展望来决定对于未来利率政策的调整。美联储反复重申了实现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的双重目标。后续在劳动力市场、通胀以及金融等多方面数据观察到可能影响目标达成的情况,美联储将会调整未来利率政策的幅度和时机。


三是美联储会继续执行量化紧缩,减少持有的国债、机构债以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在随后的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仍然非常强劲,劳动力市场稳健,通胀显著缓解,目前已经非常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不过仍然略高。鲍威尔认为目前实现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面临的风险大致平衡,我们理解鲍威尔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下美国经济二次通胀和进入衰退的概率可能是一半一半。


他认为后续应该通过根据最新数据,相机抉择地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由于当下货币政策的限制性显著降低,经济强劲,所以当下不急于去调整货币政策的节奏,这大概也是美联储选择在1月不降息的原因。


过快、过大的宽松会影响通胀目标的实现,过慢、过小的宽松会削弱经济和就业。因此美联储会通过数据的变化进行相机抉择,而不是提前预设一个政策的路线。在和记者的沟通中,鲍威尔反复强调他对于政策调整的立场并未变动,也就是在不进一步压制劳动力市场的前提下,实现2%的通胀目标。


对于特朗普的隔空喊话,鲍威尔对于特朗普降低利率的要求没有给出任何回应,也不会回应特朗普关于降低能源成本,进而降低通胀的政策,并且他表示未跟特朗普有过联系。


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鲍威尔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只对短期通胀预期产生了影响,并未对长期通胀预期产生影响。因此更倾向于等待具体的政策落地之后再去评估这些政策的影响。


对于何时结束量化紧缩,鲍威尔认为当下准备金仍然很充足,美联储更倾向于继续量化紧缩,直到观察到新的数据。对于美国房贷利率重回上行趋势,鲍威尔认为美国房贷利率的上升是期限溢价上升带来的,而非由货币紧缩或通胀预期带来的。对于美股市场估值较高的问题,鲍威尔认为这些资产价格都处于高位,目前金融条件有些宽松,但并非是绝对的坏事。


美联储在1月停止降息,最直接的理由非常简单,当下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并不大,并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而随着经济数据的结构性改善,市场对于后续的宽松预期存在透支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面对政府换届,特朗普后续各类政策可能产生较大的扰动,美联储也需要观察具体政策影响,才能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以目前美国的经济情况来看,由于去年下半年降息幅度明显大于经济基本面所需的宽松力度,导致市场预期逆转,降息开启的时点反而成了美债利率的阶段性低点。


这种政策调整的滞后形成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当美联储降息时,不论是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还是房贷利率都继续冲高,市场利率的走高反而抑制了经济的需求。但是当1月份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停止降息后,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反而开始走低。


其实不仅仅是国债,其他资产的表现也非常耐人寻味。在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停止降息的预期带来了黄金、美国国债、人民币汇率的上涨,美元指数、铜价、原油价格的下跌。


从这个组合变动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市场对于美联储停止降息的资产定价是偏衰退的模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违背理论和市场普遍认知的情况,大概率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政策滞后性所带来的。由于经济在当下没有明显的趋势性,所以当政策加速降息时,市场定价的是宽松带来的经济上行,当政策倾向于停止降息时,市场定价的是可能存在的经济下行。


不过这种状态大概率只是美国经济处于高位的震荡阶段,很难长期维持。等到后续特朗普政策落地、海外经济选择方向之后……

END

会员戳这里收听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