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市”的三种结局

文摘   财经   2024-11-21 17:19   北京  
“水牛市”和“实体牛市”的核心区别在于,水牛市没有很强的业绩支撑,主要靠资金和估值驱动,而资金和估值都有很强的主观性,基本是跟着主观的市场预期走,和客观的实体基本面关系不大,尤其是短期内基本面数据会面临“失效”的尴尬。

2024年9月以来的市场就是典型的水牛市。基本面其实还没有任何变化,9月、10月的数据依然很弱,经济仍处于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通缩出清周期中,但股票市场却几乎是发癫式的上涨,和短期的基本面完全背离。如果你只纠结于短期的基本面数据,显然无法理解和把握这波大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估值和基本面的背离说明市场涨错了吗?并不能这么说。

每一轮牛市的初期,市场基本都会出现估值和基本面的背离,也就是先走出第一波估值驱动的水牛市,然后才会逐步过渡到盈利驱动的第二波实体牛市。说白了,就是市场本质是预期在驱动,而预期的变化一定比基本面要快。

当市场在底部预期到基本面改善时,一般会通过估值修复先涨为敬、提前透支,后面基本面才会慢慢跟上来,等基本面彻底走强时,市场才会真正转向盈利驱动的实体牛市。比如,2014-15年是估值驱动的水牛市,2016-17年过渡到盈利驱动的实体牛市;2019年是估值驱动的水牛市,2020-21年过渡到盈利驱动的实体牛市。

我们在10月初的会员策略会上讲过,从历史来看,这个从背离到回归的过程,可能有三种情景:

第一种情景:市场延续涨势,水牛市继续,背离进一步拉大,直至彻底泡沫化,然后泡沫破裂,以极其暴力的方式回归基本面,最后再走出第二波实体牛市。

比如,2014-2015年那一波水牛市就是如此。从2014年11月降息开始,市场在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突然加速上涨,随后半年多几乎没有歇脚和回撤,走出连续快速上涨的疯牛,彻底泡沫化,沪深300指数都涨了1.5倍以上。然后泡沫在2015年6月破裂,市场接连遭遇暴力下跌的股灾和熔断,直到2016年2月才逐步企稳,慢慢转向盈利驱动的第二波实体牛。不过第二波实体牛一开始也只是缓慢上涨,加速上涨的主升浪基本是等到2016年四季度通胀和盈利基本面反转才真正启动。

第二种情景:市场震荡调整,等待基本面好转、市场估值消化、背离逐步收窄后再走出第二波实体牛市。

比如,2019年开始的那一波牛市就是如此。从2019年初市场触底反转,随后借由春季躁动强力上涨,沪深300指数四个月大涨1000点以上,此时基本面尚处于真空期,而且经济还面临通缩风险,也是典型的估值和基本面背离的的水牛市。这种背离让市场从5月开始明显回调,但总体回调幅度和时间都相当有限,只有500点左右,而且6月之后就又开始震荡上行。也就是说,第一波水牛市之后大盘整体呈现高位震荡态势(不过期间中小盘调整幅度更大)。虽然2020年疫情爆发让市场遭受明显短期冲击,但二季度之后经济快速走强,市场也顺利过渡到盈利基本面驱动的第二波实体牛市。

第三种情景:市场再次探底,重回下行趋势,甚至再次跌破熊市低点,水牛市终结,实体牛市继续推迟。

比如,2022年防疫调整后,市场曾经也走出一波估值驱动的水牛市。当时大家预期经济能够快速改善,所以也是借力春季躁动走出一波估值修复的行情,沪深300大涨700点。不过2月之后,大家逐步发现基本面再次走弱,而且显著弱于预期,所以市场也重回下行趋势,并在2023年四季度再次跌破前期低点,水牛市终结,而且直到现在市场都没有等到第二波实体牛市。

这三种场景中,前两种场景都相对乐观,中期内水牛市都顺利过渡到实体牛市,只不过节奏有所区别,第一种是第一波就过度透支,通过暴涨暴跌来实现切换,而第二种相对稳定,通过高位震荡来实现切换。只有第三种场景相对悲观,水牛市算是半路夭折,而实体牛市也无从谈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最悲观的第三种场景,大盘整体的下行空间也相对有限,而且业绩稳定的偏β类板块基本已经走出牛市第一波,只有对业绩敏感的中小盘等偏α类板块下行风险较大……



节选自会员内参,会员戳这里直接收听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