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春季都有躁动,今年呢?

文摘   财经   2025-01-14 15:30   北京  

没有跨年行情,今年还有春季行情吗?


今天我们结合去年跨年行情的落空和今年对春季行情的预期来展开聊一聊这个话题。


12月市场最大的期待毫无疑问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的落地,能够带动市场走出一轮跨年行情。


当时看多跨年行情的机构提出的逻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个:一是流动性宽松,有利于估值提升;二是业绩真空期,没有额外的利空;三是政策真空期,政策预期不可证伪,市场会持续博弈政策落地的预期;四是基本面出现了修复,很多机构都预期基本面的全面修复很快就会出现;国债到期收益率快速下行,会推动高股息方向出现新一轮上行。


先来说这几个万金油逻辑。


流动性宽松能够推动市场上涨吗?


经历过2014-2015年大牛市的投资者对于那一轮流动性推升的“水牛”市印象深刻,以致于形成了“流动性宽松是利多”的肌肉记忆。但大家要知道,只有像2014-2015年那样在短时间内出台密集的宽松政策,才能有效的推动市场。


最简单的一个反例就是自从2021年7月第一次降准以来,政策宽松的力度一直在升级,但市场反复震荡,中枢不断下移。


实际上,只有密集且明显超出当下流动性水平的宽松政策,才会推动市场上涨。过去连续四年的间歇性宽松并没有带动市场走出上行的趋势。如果在2024年底没有见到2014-2015年那种规模的宽松力度,为什么流动性宽松的逻辑能推动市场在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区间内出现上涨呢?


业绩真空期,没有额外利空就会推动市场上涨吗?


1月份严格意义上其实并不是业绩的真空期,因为按照交易所规定,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需要在1月披露业绩预告。不过一般每年的披露率都不高。但即使远的不说,2024年初和今年市场的下跌都是从12月开始,其实很难和所谓的“业绩真空期”逻辑扯上关系。


政策真空期,对政策预期不可证伪是利多吗?


市场对政策的预期本质还是跟市场行情相关。当市场上涨的时候,大家往往把上涨归结于对政策的乐观,期待更多政策出台。但当市场下跌的时候,大家往往把下跌归结于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力度不够。因此市场对政策预期既有上涨阶段的“不可证伪”,也有下跌阶段的“不可证真”,属于是一套完美自洽但又无法证明的逻辑。


基本面的全面修复出现了吗?


从经济数据来看,基本面只是出现了结构性的改善,并没有出现全局性的改善,而且主要集中在有明确政策刺激的房地产、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消费上。从12月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还有边际走弱的风险。从最新的房地产高频数据来看,房地产销售在经过短期刺激后有环比走弱的迹象。实际上从主流房企的股价我们已经能够窥见当下市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态度。房地产是目前少数几个差不多已经跌回9月底行情启动时价格的行业之一。


国债到期收益率快速下行带动高股息走出上行趋势了吗?


自从9月底至今,债券市场确实一路长红,国债到期收益率快速下行。但高股息方向的股票反而出现了进一步“缩圈”的特征。如果看最近半年股价的高点,保险、煤炭、石油、电力等方向的高点均出现在10月初。除了特别强势的一些方向,基本上绝大多数高股息方向已经和9月底行情启动时的价格相差无几。


过去半年的行情表现并不支持“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推动高股息方向上行”这一观点。

我们在此前的周报中反复跟大家提及“跨年行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少成为行情趋势转折发生的时点,日历年度的跨年根本不能算是一种看多市场的逻辑,其他的逻辑都不能成为判定行情发生时点的基础。


最终我们看到1月市场不仅没有发生跨年行情,还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在“跨年行情”变成“跨年下跌”之后,我们看到市场又开始出现看多“春季躁动”的观点。这次看多的机构除了内资机构外,甚至加入了诸如摩根大通、美银这样的海外机构。


内、外资机构看多“春季躁动”,认为春节前是买点的核心理由:一是历史规律显示春季行情年年都有,尤其2月份是胜率最高的月份;二是增量政策落地、基本面企稳修复;三是虽然融资融券等资金有所流出,但仍然有较高比例留存,后续ETF资金很有可能成为接力资金入场;四是特朗普上任后,海外关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有所回落;五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结束,且时间点上距离两会更近,叠加每年项目集体开工、信贷开门红,市场预期会出现回摆。


看多的方向大多维持“杠铃”策略,继续看多AI、TMT等成长方向以及高股息等价值方向。


以上五个理由中,我们认为最值得重视的分别是一、四和五,第二条实现的概率不高,第三条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并不会直接推动春季行情的出现。


在值得重视的三条中,第一条的历史规律本质上是第五条在市场行情维度的体现。第五条的逻辑适用于每一年,所以我们可以从统计学规律上发现这一明显的趋势。今年唯一的变数在于特朗普上任之后的贸易政策及其他政策。目前市场对于特朗普政策的定价仍处于空白,如果后续加税幅度不大,那么对短期市场情绪的冲击就比较有限。


除此之外春季行情还有一个必要的触发条件:……

END

会员戳这里收听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