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历史》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公元前1043年周公旦建立鲁国,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国所灭,历时787年,前后相传25世,共计36位君主。鲁国最初封地只有百里左右,到后来最强盛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而它却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 鲁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在历史的长河中,鲁国的国号一直是一个引人猜想的谜团。传统观点认为,鲁国之“鲁”源于周武王封周公旦于曲阜,但经过不同学者研究却指向了一个更为复杂而有趣的方向。
武王克商后,周武王对功勋卓著的姬旦进行封赏。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史记·鲁周公世家》
《史记》记载:周武王将周公旦封在曲阜,在此建立了鲁国,由于周公要留在中枢辅佐武王,于是就让儿子伯禽代为管理。
商奄,国名也。少皞之虚,曲阜也。
——杜预注解
商周时期的曲阜属于奄国,奄国的都城就是曲阜。奄国是商周交替之际的山东一个国家,曲阜是商王朝的三朝旧部。三监之乱后,奄国趁势叛乱,周公旦挥师东征平叛,鲁公伯禽、齐公吕尚都参与平叛,最终灭掉了包括奄国在内的叛乱势力。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诗经·閟(bì)宫》
周成王对周公旦说道:“叔父,您诸子中择立其长,封于鲁地快快前往,要去努力扩土开疆,作为周室藩辅屏障。”因此命其号为鲁公,封在诸侯王畿之东。
这一段话很有颠覆性,大致是周成王首先将伯禽册封在了鲁地,后来又将伯禽封到鲁国以东。可见周王是两次分封伯禽,伯禽封于鲁,到底是周武王册封,还是周成王册封,如今还有很多争议,但通过这一句话不难看出,伯禽的初封之地并不在曲阜,而在于鲁地。
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诗经·閟(bì)宫》
意思是鲁僖公时期想要占据常与许地,恢复周公时期鲁国的疆域。
显然,鲁国最初拥有常与许地,后来国力衰败而丢失了,如今鲁僖公想要恢复旧土。“许地”即许田,在如今河南许昌一带,更为巧合的是河南鲁山也在附近。
《史记》说鲁国最初的封地在奄国曲阜,更早的《诗经》说鲁国最初的封地是在许地——河南的许昌鲁山一带。通过鲁国称号来源可见,《史记·鲁周公世家》对鲁国来历记载有误,也没有搞清楚伯禽两次受封的历史。当然,司马迁能够接触到的文献有限,因此些许错误情有可原。
周武王时分封给周公的鲁国其实是西鲁,在河南鲁山附近。而周公的嫡长子伯禽的封地曲阜实际上是东鲁,为的是镇压和看守奄国的旧部遗民,所以伯禽也同时带来了周公的周礼,用以克制曲阜这浓厚的商礼祭祀文化。
伯禽虽然被封于曲阜(东鲁),但并未迁都至此,而是在彻底清除掉奄国势力之后,伯禽之子炀公将鲁国迁徙到沃土曲阜,《史记集解》中说“炀公徒鲁”就是这个意思。
综上可知,鲁国之所以称为“鲁”,是因为周王将周公或伯禽封在鲁地——河南鲁山一带(西鲁)。三监之乱后,随着周公的二次东征占领了奄国,为了镇压和看守奄国的旧部遗民,后来才将伯禽封于奄国曲阜(东鲁)。鲁国迁都到奄国曲阜(东鲁)之后,并未更改国号,还是沿用了“鲁”之称呼而已,并未打破以地名为国名的政治传统。于是原本的商奄之地更名为鲁地,商奄之地就慢慢的消失在了人们记忆中。后人遗忘了这一段历史,直接以为鲁地就是曲阜地区的本来名称。也就是说,山东简称“鲁”,并非源于山东,而是标准的河南造。
▲ 鲁国的二次分封 ©惟真坊
鲁国是春秋时代保留周礼最完整的国家,诞生了孔子这样的儒学大家,五经之一的《春秋》正是鲁国的编年史书。然而在战国时期,鲁国却逐渐衰落,被楚国所灭,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纵观东西二周,强者争霸天下,弱者趋炎附势,唯鲁国平平淡淡。先祖圣人立国,对外谨遵周礼,在内互相侵轧,国君被赶出封地,宗室把持朝政。鲁国没有武将奋战的热血,也没有文官治世的贤良。如果硬说鲁国有什么风格的话,那就是宫斗!
鲁国始祖:周公姬旦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汉·贾谊《新书》
文王品德高尚但功业尚未完成,武王有很大的功业但还没等到国家政治稳定就去世了,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在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中原地区有很大影响力的,只有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姬旦是文王姬昌成就最高的儿子,周朝功绩卓越的开国元勋,姬发以命为注不惧天谴的好弟弟,姬诵扶持幼主稳定朝纲的好叔叔,平定三监之乱的大功臣,武庚难以逾越的大山,分封天下的主持人,周礼的开创者,嫡长子继承制的奠基人,炎黄之后孔子之前的第一圣人,奴隶主的保护伞,鲁国背后的大靠山,西周八师的统帅,孔夫子的梦中情师,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
姬旦的一身非常传奇,文王在世的时候,他是恭敬孝顺的儿子;武王上位后,他是姬发的得力助手。公元前1046年,商周爆发牧野之战,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纣王自焚于鹿台,姬发建立周朝。这时的姬旦是姬发的左膀,至于右臂,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尚了。即位不久的姬发,身染重病,姬旦向先祖祈祷说:“如果你们需要一个子孙前去侍奉,请不要带走哥哥姬发,你们带我走吧。我仁德,多才多艺,比姬发强太多了。”在现代人看来这种祈祷是可笑的,放在鬼神之说盛行的商周来说,这番祈祷真就是以命换命。姬发大受感动,自此更加信任姬旦。
姬发死后,姬旦拥护尚在襁褓中的侄儿姬诵即位,自己摄政大权。当时的大环境是诸侯已经分封,姜尚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姬发尚需姬旦辅佐,就让姬旦的儿子姬禽去鲁地,成为第一代鲁伯。而管叔、蔡叔、霍叔这三个亲兄弟的封地以三角形包围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地,三人的主要责任是监视殷商后裔,史称“三监”。
中央内部,周公和召公以陕塬为分界线,陕塬就是今三门峡陕县,用一根石柱立柱为界,把周朝分为两大行政区。周公负责陕塬以东,防范殷商旧部;召公负责陕塬以西,防范夷族。这就是陕西的由来。
主少国疑,权臣当道,都是父亲的儿子,凭什么你来摄政,我们兄弟只能当个诸侯?中央和三监的气氛逐渐变得诡异,武庚敏锐地嗅到不一样的气味,三监之乱爆发。周公得到姜尚和召公的支持,率军平定三监之乱。叛乱平定后,周公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叛乱的将士何去何从?这些将士都是跟随周王室的周人,周公把他们编入军队,中央直属军队超过10万,威震天下。二是,商朝灭夏,周朝灭商,这期间有大量的诸侯反叛,如果防范这些诸侯以后作乱?
周公认为这里面有两个可操纵的点:①异性诸侯国对于国家的忠诚度会下降。②需要有严格的制度去掌控诸侯。于是周公决定把姬姓直系子孙和有功之臣全部分封出去,一来能开疆拓土,二来可保卫中央王室。自己人终归是可靠一些。
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周公帮助周王治理国家,设立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的诸侯国有五十三个。
接着周公开始制定周礼,周礼的第一步并不是制定规则,而是要对国家有掌控力,周公营建新都洛邑,居天下之中,掌四方诸侯。趁着诸侯前来觐见之机,周公召开了周礼发布会,会议明确提出:以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目标,以诸侯国的子嗣传承为具象,制定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规矩。
周公吸取了夏商亡国的教训,制度了在传位于弟、于子之间选择传子,立嫡立长之间选择立嫡长,封国应确定以嫡长子为继承人,次子、庶子为卿士,大夫、将军的传承制度。
中央以诸侯屏藩四方,诸侯国内以庶子屏藩小四方,庶子分家后以先祖封号、谥号、封地名为氏,以公侯伯子田为爵,以叔仲伯季为序。
周礼的本质很简单,就是尊卑。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这也是儒家礼教的核心基础。以周礼为基础,后人不断完善礼仪制度,让国人自古就有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周公也一直被奉为先贤圣人,地位凌驾于孔子之上,直到唐玄宗在位期间,他偏执地认为周公在姬诵幼年主政不妥,取消周公文庙供奉资格,孔子才成为文庙主祭。
周礼在某种程度上是糟粕,比如嫡子继位,庶子守边,从个体来看就不公平,但也正是这样的不公平导致了宗族的出现,庶子以嫡子为核心形成氏族,氏族之间相互联姻形成派系,派系与派系的斗争妥协形成统治。换一种说法就是皇权、相权、地主、阶级、平民、奴隶。这种不以个体为本的制度,不公平但稳定。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封建时期派系林立的华夏民族总会在大治之后大乱,大乱之后又大治。正是因为这种不以个体为本的制度,我们从古至今都是利益共同体,以个体为细胞,家为单位,氏为族群,族为结构,国为领导,天下为终极目标,家国天下,如是而已。
鲁国在最强大的时候也没走出山东,没什么中兴之主和昏聩的亡国之君,因为圣人周公,鲁国坚持周礼治国,地位超然。他不能靠攻打其他的国家获取利益,其他的国家如无必要也不敢冒天下之不韪攻打鲁国。他就像一个富二代,老爹留下了足够多的遗产,慢慢挥霍,平平静静地走完属于自己的历史进程。也正是因为如此,鲁国的内部家产争斗八百来年几乎没有停止过。
周公一生,他都没去往过自己的封国,所以第一任鲁国君主是他的儿子鲁公姬伯禽。
第一任鲁国国君:鲁太公姬伯禽
周武王姬发之侄,周公旦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998年,共计46年。
伯禽是周公旦的长子,周武王的侄子。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奄国灭亡后,周公旦受封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定都曲阜。由于周成王年幼继位,于是周公旦便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辅佐周成王,而派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鲁国。 周成王则下令将奄国和“殷民六族”赐给伯禽,并送他许多典册文物、宝器仪仗。
▲ 奄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伯禽临行前,周公旦告诫伯禽说:“你去了封地以后,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国君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然而我洗一次头多次握起散乱的头发去接见人才,吃一顿饭多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也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周公摄政后,伯禽的伯父管叔鲜、叔父蔡叔度等人因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当时的淮夷、徐戎等也闻风兴兵作乱,前来攻打鲁国。伯禽率军到达费邑抵御叛军,并亲自写作《费誓》,以严明军纪。在全体将士努力奋战及齐国的支援下 ,不久战事就形成相持局面。三监之乱平定后,齐、鲁、周三支军队经过两年苦战,最终击败叛军,安定鲁国。
姬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的政治、经济出现新局面,成为周王都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公元前540年,赵宣子在访问鲁国时感叹:“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但在春秋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越是重视周礼的国家发展得越不好,而且礼崩乐坏的事情在鲁国发生的也并不少。
公元前998年,伯禽去世。 伯禽死后,其子酋继位,是为鲁考公。
第二任鲁国国君:鲁考公姬酋
鲁文公姬伯禽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98年——公元前994年,共计4年。
姬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体恤百姓,深受人民爱戴。
第三任鲁国国君:鲁炀公姬熙
鲁文公姬伯禽之子,鲁考公姬酋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94年——公元前988年,共计6年。
第四任鲁国国君:鲁幽公姬宰
鲁炀公姬熙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988年——公元前974年,共计14年。
姬宰被其弟姬晞所杀。
第五任鲁国国君:鲁魏公姬晞
鲁炀公姬熙之子,鲁幽公姬宰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74年——公元前924年,共计50年。
姬晞杀兄自立为君,成为鲁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第六任鲁国国君:鲁厉公姬擢
鲁魏公姬晞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24年——公元前887年,共计37年。
第七任鲁国国君:鲁献公姬具
鲁魏公姬晞之子,鲁厉公姬擢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87年——公元前855年,共计32年。
第八任鲁国国君:鲁真公姬濞
鲁献公姬具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55年——公元前825年,共计30年。
第九任鲁国国君:鲁武公姬敖
鲁献公姬具之子,鲁真公姬濞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25年——公元前816年,共计9年。
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姬敖与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一起去朝见周宣王,周宣公因喜爱鲁武公的小儿子姬戏,废长立幼,干涉鲁国内政,执意立小儿子姬戏为鲁国太子。同年,鲁武公回到鲁国后去世,公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
第十任鲁国国君:鲁懿公姬戏
鲁武公姬敖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16年——公元前807年,共计9年。
第十一任鲁国国君:鲁废公姬伯御
鲁武公姬敖长子姬括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07年——公元前796年,共计11年。
公元前807年,鲁武公的大儿子姬括之子姬伯御不甘心放弃原本属于他的王位,于是兴兵作乱,杀死鲁懿公,自立为君。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姬伯御是西周社会变化的重要标志人物,自此事后,诸侯多叛王命。公元前796年,周宣王兴兵伐鲁,杀死了姬伯御,立鲁武公的三子姬称为君,是为鲁孝公。
第十二任鲁国国君:鲁孝公姬称
鲁武公姬敖之子,鲁懿公姬戏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796年——公元前769年,共计27年。
相传伯御篡权时,为了斩草除根,欲杀尚在幼年的公子称。称的乳母孝义保急中生智,将称的衣服换在自己儿子身上,让自己儿子躺在称睡的地方。伯御就误以为孝义保的儿子是称,将其杀害,孝义保得以顺利抱着称逃出宫外,秘密养于称的舅舅家。
后来鲁国人知道称还在人世,就请求周宣王诛杀伯御以立称,是为鲁孝公。孝义保的事迹也受到鲁国人的传颂。
第十三任鲁国国君:鲁惠公姬弗湟
鲁孝公姬称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3年,共计46年。
公元前769年,鲁孝公去世,其子姬弗湟即位,是为鲁惠公。
鲁惠公即位后,由于当时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已经越来越弱,身为礼仪之邦的鲁国依仗强大的国力公然挑衅周天子的威严,做出了不少僭越礼制和有违人伦的事情。
公元前756年,秦国国君秦文公僭越周礼私自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鲁惠公见周平王对此视而不见,既没有派使臣前去指责也没派军队去讨伐,于是派人去向周平王请求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周平王以秦国是边陲小国不懂礼仪,鲁国为中原礼仪之邦为由拒绝了鲁惠公的请求。
鲁惠公不愿就此罢休,又派出使臣说:“周礼是我的祖先周公制定的,秦国能使用,我鲁国为什么不能使用呢?”。还没等周平王同意,鲁惠公就仗着鲁国强大的国力私自举行祭天仪式,并邀请了晋、郑、卫等国国君来鲁国参观。周平王得知后,也是敢怒不敢言。
鲁惠公在位时,为继室之子姬息姑聘娶了宋武公的女儿仲子为妻,但鲁惠公见其貌美,竟强占为妻,生了太子姬允。又学秦文公以天子之礼祭祀天帝,此时鲁国虽然国事强盛,但礼崩乐坏已然开始。
公元前722年,鲁惠公去世,因太子姬允年幼,所以由继室之子姬息姑代掌国君之位,是为鲁隐公。
第十四任鲁国国君:鲁隐公姬息姑
鲁惠公姬弗湟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713年——公元前712年,共计11年。
本来鲁国太子是姬允,但因其年幼,鲁国大夫们举荐姬息姑即位,是为鲁隐公。鲁隐公在位期间,鲁国已经初露锋芒,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安定,百姓富足。对外,交好郑国,结盟邾国,联姻纪国,攻打许国。
公元前718年,鲁隐公想去棠地看捕鱼,大夫臧僖伯谏观鱼,鲁隐公只能以视察边境为由,偷偷前去观看捕鱼。
公元前715年,鲁隐公与郑国交换天子所赐之封邑泰山的枋和许田。
公元前713年,鲁国联合齐、郑攻打过宋、许两国。在其中几场战役中,公子翚都立了大功,这样就导致了公子翚在鲁国的专权。
公元前712年冬天,公子翚来见隐公,他神秘地屏退左右,然后对隐公说:“主公当了这么多年国君,国家非常安定,老百姓也都非常富足,满朝文臣武将没有不听从您的。现在太子允已经长大了,依我看来,最好还是趁早把他除掉,您好安安稳稳地继续当您的国君。我可以替您做这件事,到时让我当个太宰,好吗?”鲁隐公听了,非常惊愕地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太子允要当国君是先君的命令呀!我不过是因为太子允年幼的缘故,才代他做了十几年的国君,现在太子允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正在菟裘那个地方修建房子,将来好在那里养老送终。至于国君之位,我已经决定还给太子允了。”
公子翚害怕公子允听到这个事之后杀了他,反而向公子允说隐公的坏话,诬陷隐公想要除掉公子允继续做国君,并请求让自己去杀掉隐公。公子允听信了公子翚话,同意公子翚去杀隐公。
公元前712年,太子姬允伙同公子翚杀害了鲁隐公。
《春秋》没有记载鲁隐公是如何被安葬的,因为要隐瞒隐公被桓公所弑这件事。按照《春秋》的体例,国君被弑,而弑君的坏人不被讨伐,就不记载葬礼,认为就像没有臣子一样。《春秋》也没有记载隐公死的地点,是不忍心说明。
第十五任鲁国国君:鲁桓公姬允
鲁惠公姬弗湟之子,鲁隐公姬息姑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712年——公元前694年,共计18年。
鲁隐公被杀后,太子姬允即位,是为鲁桓公。姬允杀兄上位也没落得好下场。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娶了当年被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拒绝的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妹妹——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
公元前706年,文姜生公子姬同,就是后来的鲁庄公。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到齐国访问,其间文姜与哥哥齐襄公通奸,被鲁桓公发现,鲁桓公把文姜训斥了一顿。文姜怕鲁桓公报复,告诉了哥哥齐襄公此事,两人商量准备袭杀鲁桓公。暗杀的手法也比较奇特,四月,齐襄公灌醉鲁桓公,派公子彭生为鲁桓公驾车,彭生抱着鲁桓公,折断其肋骨,然后驾着马车狂奔,鲁桓公死在车上。事后,还对外宣称桓公是得急病而死。鲁国人却不相信桓公是病死的,对齐国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惩办凶手。无奈之下,齐襄公只好杀死公子彭生,向鲁国赔罪。
鲁桓公死后,鲁国人拥立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文姜则留在齐国都城临淄,不敢返回鲁国。文姜长期居住在齐国,后来回到鲁国,但仍然常常与齐襄公幽会。
第十六任鲁国国君:鲁庄公姬同
鲁桓公姬允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94年——公元前662年,共计32年。
鲁桓公去世后,鲁国人拥立了桓公和文姜所生的儿子姬同即位,是为鲁庄公。
公元前686年12月,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大夫管仲跟随公子纠逃奔鲁国,而大夫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出逃到莒国,公孙无知不久后即被大夫雍廪刺杀。随后,齐国大夫高奚等暗中派人去莒国迎回公子小白即位。此时鲁国也得知齐国无君,鲁庄公打算借此机会来反制齐国,于是派兵护送公子纠返齐,想抢先继承国君之位。鲁庄公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归国,并命管仲率军把守莒国与齐国间交通要道设伏兵,以阻截护送公子小白归国的齐军。在战斗中公子小白被管仲射中带钩,小白假装死去,得以先入齐国即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公元前685年秋,鲁庄公率护送公子纠的鲁军同鲍叔牙率领的齐军在齐都临淄以西的乾时相遇,齐军以逸待劳,大败鲁军。鲁庄公丢弃所乘战车,改乘轻车逃回。其御手秦子及车右梁子持庄公的旗帜,在道旁诱骗齐军,被俘。不久,鲍叔牙率军追至鲁国境内,逼迫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鲁国的施伯认为管仲是有才之人,齐欲重用管仲,将会对鲁不利,劝庄公杀管仲,庄公不听,把管仲归还给齐国。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派鲍叔牙再次引兵攻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庄公采用曹刿建议,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长勺之战后,齐国并不甘心失败,为雪长勺一战之耻,鲍叔牙又提议联合刚遭鲁国入侵的宋国一同夹击鲁国。公元前684年,齐、宋两军深入到郎地驻扎。公子偃对鲁庄公说:“宋军军纪涣散,我军可以战胜。宋军一败,齐军必定撤军。臣请先攻击宋军。”鲁庄公一开始并不答应,但后来公子偃私自带兵从城西门偷偷出去,让兵马披着虎皮先进攻宋军,鲁庄公只得率军前去支援公子偃,在乘丘(今山东兖州东)大破宋军,宋军主帅南宫长万被鲁庄公用金仆姑一箭射中,遭鲁军俘虏。鲍叔牙见状,果然撤军。史称“乘丘之战”。
公元前683年,为报乘丘一战之仇,宋闵公发兵入侵鲁国。鲁庄公亲自领兵迎击宋军,乘宋军还未摆开阵势之时率军逼近宋军,最终在鄑地将宋军击败。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再次攻打鲁国,鲁国将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割地请和,双方在柯地会盟。曹沫在会上劫持了齐桓公,逼迫其签下合约退还齐国侵占鲁的土地,齐桓公答应了。但很快反悔,准备杀死曹沫,管仲劝谏说:“您已答应鲁国了,倘若因此失信于诸侯,天下人就不帮我们了!”最后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将汶阳之地还给了鲁国。
鲁桓公虽然死的窝囊,但他的几个儿子都不简单。嫡长子姬同继位,是为鲁庄公。鲁庄公有三位弟弟,分别是庆父、叔牙和季友,他们成为日后主宰鲁国政坛的“三桓”的祖先。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突然病重。病床上的庄公开始考虑继承人。遵循旧制,本应是嫡长子继承君位,但由于哀姜未育,只能立哀姜的妹妹叔姜之子公子开为太子,可庄公却不喜欢,便想到了宠妃孟任之子公子斑。但公子斑不是嫡长子,不能继位,加之鲁国当时的规矩是,无长子继承,王位就可以传位君主的弟弟。于是庄公找来姬叔牙并试探他,叔牙和庆父沆瀣一气说道:“让哥哥庆父来继承君位,您有什么可担心的?”
庄公听了叔牙的话,心里很失望,病情也加重了,正直的季友知道叔牙、庆父狼狈为奸,便主张立公子斑为储君。庄公担心自己死后叔牙主张立庆父继位,便找来季友帮助。季友联合庄公,以庄公之名逼叔牙饮毒酒自杀,并以家人后代要挟。叔牙为保家人后代,便喝下毒酒。
第十七任鲁国国君:鲁君公姬斑
鲁庄公姬同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62年8月年——公元前662年10月,共计2个月。
鲁庄公去世之后,季友奉公子斑为君。庆父不服,就派人刺杀了公子斑,并发动政变,驱逐季友。
第十八任鲁国国君:鲁闵公姬启
鲁庄公姬同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62年——公元前660年,共计2年。
姬斑死后,姬启被姬庆父立为国君,是为鲁闵公。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齐国人仲孙湫访问鲁国,回国时说了一句成语:“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果然第二年,庆父又与哀姜合谋,派人杀害了鲁闵公,夺得了君权。见两任君主被杀,季友只好带领公子申逃到邾国(今山东邹县)。
庆父荒淫无道,使得鲁国朝政混乱,百姓苦不堪言,鲁国百姓在季友写下檄文后揭竿而起,准备杀掉庆父,让公子申回国继承君位。见情况不妙,庆父连忙逃到了莒国(今山东莒县),不久便自杀,哀姜也连忙逃到邾国。
公元前659年,公子申在季友的帮助下返回鲁国即位,史称鲁僖公。
第十九任鲁国国君:鲁僖公姬申
鲁庄公姬同之子,鲁闵公姬启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60年——公元前627年,共计33年。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薨,其继任者公子斑和鲁闵公均处于庄公弟庆父的控制下,先后在位2个月和2年而薨。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姬申继位后,季友成为鲁国权臣,在鲁国也确实起到了柱石的作用,在位前16年的姬申没有实权。到僖公16年季友去世,僖公已经完全掌握国政。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五子争立,齐国内乱,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连宋襄公都出来争夺霸主之位。一直到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天下都处于“无霸”的状态,国际形势变化莫测。鲁僖公觉得鲁国的机会也来了,在这期间,鲁僖公会同楚国等诸侯会盟于齐国,逐渐与楚国加强联系,因为当时楚国很可能成为新的霸主,鲁僖公想通过楚国来制衡齐国。
公元前634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当时从国力对比来看,鲁国根本不是齐的对手。鲁僖公派展喜前去讲和,展喜从其兄展禽那里学了一番精彩的说辞,以“世世子孙无相害也”为由,成功劝说齐国退兵。
展禽,姬姓,展氏,名获,是古鲁国掌控刑狱的士师,他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接连三次受到黜免,郁郁不得志。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已经广为传颂,可谓家喻户晓。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称其为“和圣”。
但鲁僖公派展喜犒劳齐师,这招仅仅是缓兵之计。齐军撤退后,鲁僖公派公子遂、臧文仲到楚国借兵,联合楚国一起攻打齐国,大败齐国。鲁楚联盟,形势一片大好。但生不逢时,晋国这边出现了一个天才领袖——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楚决战,作为楚国的盟友鲁僖公看出晋国的胜算更高,于是杀自家守卫大将公子买,派人出使楚国说:”公子买作战不利,所以杀之。“然后鲁僖公出使晋国称:”公子买私自带兵助楚,所以杀之。“后来,晋国于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天下参战的诸侯损失惨重,而鲁国竟安然作壁上观毫发无损,鲁国也就顺势成为晋国的小弟。
公元前629年,鲁国参加晋国会盟成为战胜国,分得了战败国卫国的土地。
鲁僖公姬申晚年赶上了晋楚争霸,鲁僖公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打仗时不出力,会盟时比谁去得都早,成功从中立国变成战胜国。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
公元前627年,鲁僖公去世,其子姬兴即位,是为鲁文公。
第二十任鲁国国君:鲁文公姬兴
鲁僖公姬申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09年,共计18年。
鲁僖公时,鲁国频繁与晋国会盟,成为晋国的同盟国。当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鲁国作为同盟国赢得了卫国的部分土地,但鲁国也因此受到周边如齐国、楚国等诸侯国的敌视。自鲁文公开始,鲁国公室逐渐走向衰退。
鲁国频繁地展开外交活动,而国内公族子弟们却借此机会更加深度地参与朝政之事,这些公族子弟们已经俨然成为权力团队,公然与鲁文公分庭抗礼,其中就有孟穆伯、东门襄仲、叔孙庄叔、季文子、臧文仲五大权臣。比如孟穆伯就是当年庆父的儿子,名为公孙敖,属三桓的孟孙氏,史书中称其为孟穆伯。当年庆父之乱对鲁国祸害无穷,但没有想到的是,庆父的儿子数十年之间就能再次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孟穆伯据说是孟子的先祖,孟穆伯在莒国娶了戴己,生了孟文伯,戴己的妹妹声己生了孟惠叔。戴己死后,孟穆伯又去莒国行聘礼。莒国人认为戴己死后,声己应该成为继室,就拒绝了他。孟穆伯就说我这次是为我的堂兄东门襄仲来迎娶的,结果去迎亲的时候,孟穆伯发现新娘子太漂亮了,还是自己娶了吧。东门襄仲得知后非礼生气,打算进攻孟穆伯,然后在叔仲氏的调节之下,两人决定都不娶了,孟穆伯则把新娘退了回去,两人和好如初。
然而第二年,孟穆伯就趁着去给周襄王吊丧的机会,携巨款潜逃至莒国找到这个新娘子,这个孟穆伯算是开创了贪污出逃找情人的先河。后来楚国的申公巫臣携款去找夏姬不知道有没有在这里找到灵感。
公元前616年,少数民族鄋瞒,也就是狄人的一支,出兵侵犯鲁国。鲁文公通过占卜显示,让叔孙得臣带兵前去会取胜,果然叔孙得臣大败鄋瞒,并且俘获了其首领长狄侨如,之后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叔孙侨如。这一战让叔孙氏家族显赫一时,开始跻身于大族之列。此时鲁国最有权势的是东门氏,据说东门氏家族长期居住在都城的东门,所以就以东门为氏。
鲁文公在位期间,周朝穷困潦倒,为了安葬周襄公,周顷王直接派人向鲁文公讨钱,鲁文公资助周王室安葬周襄王。
公元前609年,鲁文公去世,东门襄仲在刚上位的齐惠公的默许之下发动政变,杀死了鲁文公的夫人哀姜所生的两个儿子,以及反对自己的叔仲氏,立了和自己有私交的敬赢的儿子姬俀为君,是为鲁宣公。
第二十一任鲁国国君:鲁宣公姬俀(tuǐ)
鲁文公姬兴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609年——公元前591年,共计18年。
公元前609年二月,鲁文公去世。文公有两个妃子:长妃哀姜,生公子恶和公子视;次妃敬嬴,甚受文公宠爱,生公子俀。公子俀暗中笼络大夫襄仲,襄仲想立公子俀为君,但遭到其他大臣反对。襄仲就请齐惠公帮忙,此时齐惠公刚即位,想拉拢鲁国,就答应了。十月,襄仲杀死嫡子恶公子视,立公子俀为鲁君,是为鲁宣公。
哀姜得知后,无奈返回齐国,路过闹市时大哭说:“天哪!襄仲大逆不道,杀嫡立庶!”街上的人都跟着哭泣,但这件事是齐惠公参与的,没有人能够给她做主,鲁国人都称她为“哀姜”。鲁国有两位哀姜,还有一位是鲁庄公的夫人哀姜,她和庆父私通,她的父亲齐桓公认为是她在挑起鲁国的动乱,于是就把她杀了,被父亲所杀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所以后人也叫她哀姜。
公元前601年,权臣东门襄仲去世,他的儿子公孙归父接替了他的位置。公元前591年,公孙归父打算利用鲁宣公除去日益威胁自己地位的三桓,但计划还没实施,鲁宣公就去世了。此时的公孙归父还在晋国,他打算借助晋国的力量来除掉三桓,三桓得知后,在季文子的带领下联合臧氏率先驱逐了东门氏,等公孙归父回到鲁国的时候,大势已去,就出逃到了齐国。
从此公国室衰微,而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之族强盛起来,成为鲁国的顶级世家大族。
第二十二任鲁国国君:鲁成公姬黑肱
鲁宣公姬俀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91年——公元前573年,共计18年。
公元前591年,鲁宣公为了对抗不断壮大的三桓势力,派东门氏宗主东门归父前去晋国寻求外援。不幸的是,鲁宣公还没等到东门归父搬回援兵,就去世了。季孙氏趁机联合孟孙氏、叔孙氏一起向东门氏发难,东门归父得知消息后被迫逃亡到齐国。从此以后,东门氏势力彻底退出鲁国朝堂,鲁国朝政完全把持在三桓手中。
鲁宣公去世后,儿子姬黑肱在季孙氏的拥戴下顺利即位,史称鲁成公。这一年,楚庄王去世了,楚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公元前589年,齐国国君齐顷公得知鲁国亲近晋国,亲率大军攻打鲁国并攻占了鲁国隆地,卫国派出军队救援鲁国,但在途中也被齐军击败。鲁国派出使者前往晋国寻求救援。晋景公也不愿看到齐国做大,于是答应了出兵救援鲁国。晋军最终在鞌地击败齐军,齐顷公被迫向晋国求和,并归还了鲁国的隆地。
不久后,鲁成公为了感激晋国的救援,亲自前去晋国朝见晋景公,晋景公却因晋强鲁弱未给予鲁成公足够的尊重。鲁成公一怒之下准备叛晋投楚,但被季孙氏劝止了。
公元前581年,晋国以鲁国在晋楚两国间立场不明为由,准备出兵攻打鲁国。鲁成公为了表明鲁国的立场,再次出访晋国。就在鲁成公出访晋国期间,晋景公不幸去世,鲁成公被晋国人强行留下为晋景公送葬,直到晋国新君晋厉公即位鲁成公才被释放回国。同为诸侯的鲁成公为另一诸侯晋景公送葬这一行为,让鲁国深感耻辱,但碍于晋国强大的国力,鲁国最终也只能忍气吞声。
公元前575年,晋楚因争夺霸权发生鄢陵之战,晋国大败楚国,重返霸主地位。鲁国作为晋国的附属国也派了季文子参与此次战争,而留在国内的叔孙侨如为了独揽鲁国大权,准备趁此机会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鲁成公的母亲穆姜因与叔孙侨如有奸情,于是要求鲁成公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以助叔孙侨如夺权,被鲁成公拒绝。穆姜很生气,就对鲁成公说:“你如果不帮我驱除另外两桓,我就找别人来当这个国君。”为了以防万一,鲁成公做了充足的准备才出发,因此未能如期到达晋国,得罪了晋厉公。
之后叔孙侨如依旧不死心,在晋国正卿面前诋毁季文子将要投靠楚国,请求晋人诛杀季文子。晋国人虽然抓了季文子,但在鲁成公的请求下,又将季文子释放了。叔孙侨如的诡计没能得成,灰溜溜地出逃到了齐国。不过叔孙氏没有因此这件事而被彻底地取缔,而是将愿意团结三桓的叔孙豹召回,继承了叔孙氏的宗主之位。
经过这么多年的配合,三桓已经明白了,三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即使是某一个家族的某一个人挑事的话,第一处理方式也是选择换了这个人,而不是取缔整个家族。
公元前573年,鲁成公去世,其子姬午继位,史称鲁襄公。
第二十三任鲁国国君:鲁襄公姬午
鲁成公姬黑肱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73年——公元前542年,共计31年。
公元前573年,鲁成公去世,年仅三岁的公子午在三朝元老季文子的辅佐下继位,史称鲁襄公。鲁襄公即位之初,因年幼无法掌管朝政,鲁国大权全都掌握在三桓手中。
公元前570年,孟献子带着年幼的鲁襄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悼公。到晋国后,孟献子为了讨好晋国,让鲁襄公给晋悼公行跪拜之礼。晋国正卿知武子以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诸侯跪拜之礼为由,制止鲁襄公向晋悼公下跪叩头。孟献子却说:“我们鲁国紧挨着仇敌齐国,今后还要仰仗着晋国,怎么敢不向晋国叩头呢?”年幼的鲁襄公最终还是向晋悼公行了跪拜之礼。
三桓,听上去好像就是祸国殃民的大坏蛋,但事实上并不全是,至少当时执政的季氏的季文子还是比较有政绩的,而且他为官清廉。公元前568年,季文子去世,鲁襄公去家里吊唁,发现季文子家里没有穿丝绸的妾,没有吃粮食的马,也没有收藏青铜器。所以季文子执政时,鲁国的政权还是比较稳定的,唯一的缺点就是,他让整个三桓集团更加强大了,而让国君更加的卑微。
公元前564年,晋悼公率领包括鲁国在内的各诸侯国联军攻打郑国,郑国被迫求和。晋悼公考虑到各国人马在外时间太久已经疲惫不堪,同意了与郑国讲和。就在各国班师回国时,季武子(季文子之子)带着鲁襄公送晋悼公,直到送到黄河边上才准备回鲁国。晋悼公非常感动,就在黄河边上设宴邀请鲁襄公,并准备为他举行成年礼。
季武子担心鲁襄公举行成年礼后将会亲政,自己权力会被削弱,于是以缺少礼乐器具为由谢绝了在黄河边上为鲁襄公举行成年礼。晋悼公见这是鲁国私事,也不好强求,便没有再提及此事。事后,季武子因害怕得罪晋悼公,在回鲁国途中经过卫国时,在卫成公庙里为鲁襄公举行了成年礼。然而鲁襄公却并没有因成年礼而使自己做到真正的亲政,鲁国的朝政依旧掌握在三桓手中。
公元前562年,季武子为了继续扩张自家势力,联合孟孙氏、叔孙氏一起将原属于公室的两军分为三军,他们三家各自掌管一军。除此之外,三桓还将鲁国国民分为十二份,三桓共占七份,公室只得五份。这样一来,三桓的势力已经彻底凌驾于国君之上,国君基本成了摆设。
之后的十几年,鲁国朝政一直都牢牢地把控在三桓手中,只有在对外交际中鲁襄公才会被三桓所想起,并迫使鲁襄公多次前往晋国朝觐晋国国君。鲁襄公虽然不满,但又无力抵抗三桓的势力,只能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国君。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曲阜。
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去世,他的儿子姬野继位。
第二十四任鲁国国君:鲁君姬野
鲁襄公姬午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42年6月——公元前542年9月,共计3个月。
公元前542年,执政31年的鲁襄公去世了。执政31年,并不算短,可鲁襄公去世时才三十三岁,又显得太过年轻了。鲁襄公在六月不幸去世,鲁襄公生前指定的太子是胡女敬归所生的儿子姬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君主的统治时间极其短暂,仅仅三个月后,姬野也在九月离世。
第二十五任鲁国国君:鲁昭公姬裯(chóu)
鲁襄公姬午之子,姬野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42年——公元前510年,共计32年。
姬野不幸早逝,鲁国上卿季孙宿又选中敬归妹妹齐归的儿子公子裯(chóu)为君。鲁昭公即位时,已经十九岁,但他还是儿童脾性。兄长姬野去世,他居然还在居丧期间喜气洋洋。
卿士叔孙豹极不赞同姬裯继位,说:“太子死了,有同母弟则立之;没有同母弟,则应该立庶子中的年长者。年龄相当就选择贤能的,同样贤能就通过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死去的并非嫡子,何必要立他母亲妹妹的儿子?再说这个人居丧而不哀伤,丧礼上还面带喜色,这叫做不孝。不孝之人很少有不造成祸患的。如果立他为君,必定会给季氏带来忧患。”
可季孙宿不听,最终还是立公子裯为君,是为鲁昭公。在鲁襄公下葬时,鲁昭公换了三次丧服,还是把丧服的衣襟磨蹭得像旧衣服一样。鲁昭公像小孩子一样毫无自持力,难怪会被人轻视。事实上,鲁昭公整个人生之路是比较憋屈的,在其任内,公元前539—521年,鲁昭公曾经多次朝拜晋国,却都被晋国谢绝。以国君之身,亲赴别国,竟为其所拒绝,可谓是极大的羞辱。
公元前532年,孔子出任委吏,管理仓库,次年改任乘田,管理畜牧。
公元前517年,权臣季武子的孙子季平子与大夫郈(hòu)昭伯玩斗鸡。两个人都不厚道,季平子给鸡翅膀里边洒了药粉,企图伤害对方斗鸡的眼睛,郈昭伯则给斗鸡安装了铁爪子,胜了季平子。季平子大怒,抢占了郈昭伯的土地。郈昭伯因此怀恨在心,就去怂恿鲁昭公除掉季氏,鲁昭公早就想除掉三桓了,此刻认为消灭季氏的时机到了,于是不听其他人的劝阻决定攻打季氏。
当年九月,鲁昭公下令攻打季氏家族。因为出其不意,公室大军一度占据了绝对优势,将季氏家围得水泄不通。季平子数次露面求饶,可鲁昭公却坚决不肯答应。眼看季氏就要被公室剿灭,可这时叔孙氏家臣却擅自作主,出兵前往救援季氏;孟氏见叔孙氏突然反水,马上也出兵,与其他两家携手攻打鲁昭公。最终,在三桓联合反击下,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同年,孔子也离开鲁国前往齐国,受到了齐景公的款待。
公元前515年,齐国大夫试图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
鲁昭公逃亡齐国的时候很凄惨,他和齐景公相见的时候,人家锦车御座,他只能让几个随行的臣子围成人墙,自己坐在马鞍子上权当宝座,鲁昭公与随行者忍不住放声痛哭。之后鲁昭公拿着美玉、皮袄讨好齐景公,总算得到阳谷一块栖身之地。
鲁昭公有两个儿子:姬公衍和姬公为。两个儿子出生相差仅仅三天,鲁昭公两个姬妾几乎同时分娩,他却立小儿子姬公为做太子。
原来,姬公衍的母亲生下儿子打算去报喜,姬公为的母亲阻拦她,说既然两人同时生孩子,就等自己生下孩子之后一起找国君,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姬公衍的母亲头脑比较简单,当时就同意了,等到姬公为的母亲生下儿子,没有告知姬公衍的母亲,自己偷偷报喜。鲁昭公以为小儿子先出生的,就把他立为太子。
后来鲁昭公得知真相,但是木已成舟,不好再改变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鲁昭公逐渐意识到小儿子没法儿跟大儿子相比,此次与大臣交恶,外逃就是小儿子撺掇他造成的亡国之祸。思来想去,鲁昭公决定废黜小儿子,改立大儿子姬公衍为太子。
出人意料的是,公元前510年,在外流亡七年的鲁昭公客死晋国,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当上国君。季氏家族依然掌控着国家权力,季平子立昭公的弟弟姬宋为国君,史称鲁定公。
对于鲁昭公的死,晋国的赵简子表示非常困惑,他说:“季氏赶走了国君,百姓顺服,诸侯亲近,国君客死他乡也没有人去惩罚他,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叫史墨的人回答说:“鲁国的国君世世代代都放纵安逸,而季氏世世代代都勤勤恳恳,百姓都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国君。”不过对于赵简子来说,鲁国国君怎么失国的他并不关心,他从此话中听到了原来臣子是可以这样得国的,之后不久则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鲁昭公的死对晋国的分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十六任鲁国国君:鲁定公姬宋
鲁襄公姬午之子,鲁昭公姬稠之弟。在位时间:约公元前510年——公元前495年,共计15年。
此时鲁国大权依然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把持。鲁定公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君臣臣”以及“仁政”,召见孔子,与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孔子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会盟,鲁定公在孔子的陪同下,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智慧。在这次会议中,孔子以礼节和策略成功地抑制了齐国的淫乐行为,并从齐国手中夺回了汶阳之地。鲁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了大司寇(公共安全专家部长),负责国内治安。孔子终于获得机会,开始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安定社会。使鲁国社会和谐,经济蒸蒸日上,国富民强起来。
公元前498年,孔子试图削弱鲁国三桓权势,但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497年,孔子被鲁国权臣季孙氏逼走,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去世,其子姬将即位,是为鲁哀公。
第二十七任鲁国国君:鲁哀公姬将
鲁定公姬宋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68年,共计27年。
第二十八任鲁国国君:鲁悼公姬宁
鲁哀公姬将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437年,共计31年。
第二十九任鲁国国君:鲁元公姬嘉
鲁悼公姬宁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37年——公元前410年,共计27年。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鲁,鲁元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鲁元公生疑。吴起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后鲁元公任用吴起为将,大败齐国。
公元前410年,鲁元公去世,其子姬显即位,是为鲁穆公。
第三十任鲁国国君:鲁穆公姬显
鲁元公姬嘉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410年——公元前383年,共计37年。
鲁穆公在位期间礼贤下士,鲁国相对安定。
第三十一任鲁国国君:鲁共公姬奋
鲁穆公姬显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83年——公元前353年,共计30年。
公元前356年,鲁共公与宋、卫、韩三国国君朝见魏国,与楚宣王饮酒时发生冲突,导致楚国联合齐国伐鲁。
第三十二任鲁国国君:鲁康公姬屯
鲁共公姬奋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53年——公元前344年,共计9年。
第三十三任鲁国国君:鲁景公姬匽
鲁康公姬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23年,共计21年。
公元前323年,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而鲁国并未参与,彻底沦为次等国家。
第三十四任鲁国国君:鲁平公姬叔
鲁景公姬匽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03年,共计20年。
这一时期鲁国国力衰弱,战国七雄的六国都已称王,而鲁国只能苟延残喘于列国之中。
第三十五任鲁国国君:鲁缗公姬贾
鲁平公姬叔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303年——公元前280年,共计23年。
第三十六任鲁国国君:鲁顷公姬仇
鲁文公姬贾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56年,共计24年。
公元前256年,周朝灭亡,末代周天子周赧王郁愤而终。
从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到公元前249年鲁国灭亡。这230年的时间里,鲁国在史书上已经毫无存在感可言了,只是留下了这么一串国君的名字和世系关系。事实上,鲁国的存在本就无足轻重,只是因为《春秋》《左传》和孔子都是出自鲁国,才让世人记住,让我们误以为鲁国好像很重要一样。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春申君出兵攻打鲁国,将鲁国从曲阜迁徙到了莒,鲁顷公逃于下邑,不久死于柯地,鲁国绝嗣。
鲁国最终怎么会灭在楚国手里呢?难道不应该是齐国吗?
齐湣王时期,齐国还是比较强大的,可能是出于对鲁国地位的忌惮,害怕灭了鲁国而引起公愤,于是选择了先对身边的宋国下手,结果引来了以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的攻伐,差点还因此而灭亡,所以就搁置下了对鲁国的侵伐。而楚国后期接连被秦国打败,为了从其他地方进行弥补,就疯狂东扩,最终就扩到了鲁国这里。
鲁国地理位置很差,可谓地处四战之地,不仅难以走向强大,连自保都比较困难。再加上卿大夫势力的壮大,不断的内耗,导致鲁国公室的实力也是相对衰弱,难以通过变法来走向强大,又没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最终鲁国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对于鲁国来说,能在强敌环伺中坚持到公元前256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附:卫国历代君主世系图 ©惟真坊
微信公众号
惟真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