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古诗词篇|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时尚   文化   2024-08-06 13:48   湖北  




《陌上桑》
汉乐府民歌


《陌上桑》是汉武帝乐府所采的民歌,也就是所谓“赵代秦楚之讴”,这类诗歌中的一首。这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使君”(即太守)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陌上桑,就是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1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太阳从城邑的东边升起,照耀在我们秦家的小楼上。

[注释] 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东南隅,指东方。隅,方位、角落,引申为边。这里的东南是偏义副词,指东边。太阳从东边升起。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当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的时候是冬季,冬季万物凋零,肯定不会采桑。 

秦氏楼,说明秦罗敷住的是楼,并不是草屋之类,说明她们家还是比较有钱的,不是穷人。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她给自己取名叫罗敷。

[注释] 名:取名。

罗敷就是像敷着绫罗一样美丽,说明人长得很漂亮。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罗敷喜欢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采摘桑叶。

[注释] 喜:也有写作“善”,善于、擅长。

“喜”字突出了罗敷的勤劳。

汉代制度,爵位到不了五大夫的,都必须服徭役,女性个个都会纺纱织布,这是自古以来的农耕传统。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古代欢游、乐舞、男女幽会之地,多用桑字。闻一多也认为,在古代宋、卫、郑、魏这些地方,往往是在桑林中立社,由专门的媒人主管男女交流。《诗经·鄘风》:期我乎桑中。《汾沮洳》:“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可以说,在《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也经常被儒家的大儒们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她提着用青色的丝带缠绕着提手的篮子,拿着用桂树枝干做成的采桑的长钩。

[注释] 笼:篮子。系:缠绕篮子的绳子。笼钩:一种工具。走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为了让篮子更漂亮,罗敷用青色丝带缠绕在篮子提手上。桂树枝干有香味,说明罗敷很讲究。



头上倭(wō)堕髻(jì),耳中明月珠。

她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明月一样皎洁的珍珠耳环。

[注释]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矮小。

倭堕髻、堕马髻是东汉中后期的风尚。

▲  倭堕髻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她穿着用浅黄色的丝绸做成的裙子,用紫色的丝绸做成的短衫。

[注释] 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zī)须。

过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欣赏罗敷的美貌。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qiào)头。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注释] 少年:指十至二十岁的男子。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观看罗敷美貌的缘故。

[注释] 来归:偏义副词,回家。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2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太守乘车从南边驶来,看到罗敷之后驾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注释]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踟蹰:犹豫不前的样子。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shū)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注释] 姝:美丽的女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小吏回来报告:“是秦家的女儿,她为自己取名叫做罗敷。”



“罗敷年几何?”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十五岁已经稍微出头了。”

[注释] 颇:稍微。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fǒu)?”

太守亲自邀请罗敷问道:“你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注释]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宁可:愿意。不通否。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原本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注释] 置辞:说话。一何:多么。自:原本。



3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我的丈夫在东方当官 ,随从人马有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注释] 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识夫婿?

怎么识别我丈夫呢?

[注释] 用:凭借。



白马从骊(lí)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他骑着一匹白马,后面跟着一匹黑色的马驹。他用青色的丝带缠绕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他的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大约值一千万钱。

[注释] 从:使……跟从。络:笼罩。可值:大约价值。

鹿卢剑,东周时期中原的古剑的剑首常常被做成圆形和圆盘形,对于这种剑人们一般称之为鹿卢剑。“鹿卢”也称之为“轱辘”。鹿卢剑是历代秦王的的佩剑,是王权的象征,因为和饮水工具轱辘很像,所以称之为鹿卢剑。也被称为负手剑,秦王剑和宇宙锋。荆轲刺秦王时,秦始皇带的就是鹿卢剑。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他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担任皇帝身边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注释]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居:占据,引申为统治。

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



为人洁白晰,鬑鬑(lián)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他皮肤洁白,脸上还有一些稀疏的胡须。他仪态端庄,在衙门里走来走去,有时走得缓慢庄重,有时走得细碎迅速,从容地出入官府。

[注释] 为人:指长相。晰通皙。鬑鬑:稀疏的样子。颇:稍微。盈盈:仪态端庄美好。步:行走。冉冉:缓慢庄重。趋:快步而行。

这是罗敷对未来丈夫仕途的想象,并不是说他的丈夫已经四十岁了。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疏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猥琐丑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太守宴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他们都说我丈夫人才出众。

[注释] 坐通座。殊:出众。



有人认为罗敷在诗歌中并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成为了一种意象,代表了美女中的一类,像西施代表病美人,杨贵妃代表胖美人一样,罗敷代表有着质朴美的民间女子。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逼他休掉妻子刘兰芝,说已经为他选中了一位更好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显然这个罗敷不是《陌上桑》中的罗敷,而是代指一位好姑娘。

本文的罗敷原型应该是《秋胡戏妻》,出自汉代刘向编写的《列女传》。

▲  秋胡戏妻(汉代画像石拓片)

《列女传》记载,秋胡是鲁国人,妻子被称为“洁妇”(贞洁之妇),秋胡娶妻五天,就去陈国谋官,五年未归。五年后秋胡官至卿大夫,便回乡省亲,发现路边桑园里有一美貌女子,见色起意,便想戏弄她一番。

“若曝采桑,吾行道,愿托桑荫下,下赍休焉”。

秋胡说:“这么热的天采桑叶不累啊?我路过,正好有食物,你下来一起休息一会儿。”

相比于《陌上桑》太守的直白,秋胡更含蓄礼貌一些。

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

但女子自顾采桑,不理他,秋胡便直接以金钱诱惑。说:“你种地再勤劳也不如遇上一个丰年,你辛苦地种桑、养蚕、抽丝、织布,不如遇到一个达官贵人。我现在有钱,愿意送给夫人。”

“嘻!夫采桑力作,纺绩织纴,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泆之志,收子之赍与笥(sì)金。”

女子听了,回答说:“我还是更愿意亲自采桑种地,以供衣食,奉养公婆,我不要你的钱财。希望你不要有别的心思,我不是那种嫌贫爱富之人!请把你的钱收回去吧!”

秋胡碰了一鼻子灰,走了,回到家,见到母亲,母亲唤出儿媳来见,原来路遇的采桑女正是自己的妻子。

秋胡妻一见秋胡,气不打一出来。

“子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

洁妇指责秋胡:“你五年未归,不赡养老人,如今回来应该归心似箭,取悦父母,结果却在路上取悦一个妇人,把金子给她,这是忘母不孝;好色淫逸,这是不义;既然能不孝忘母,那么自然可能对国君不忠;见色忘义,自然不能公平处理政务。你这样的人就是丧失道德操守的小人,我是没脸见你了,你把我休了吧,我再也不嫁人了!”

洁妇“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

洁妇不愿意和秋胡一起生活,然而又无法抗拒当时的婚姻制度,于是便投河自尽,给自己留下清白之躯。

和罗敷比,秋胡妻显得太迂腐呆板了,同样是被调戏,罗敷语言轻快地以夸耀自己的丈夫,让太守知难而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傲又善解风情的女子,这也是罗敷的形象比秋胡妻更广为人知,更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唐代韦续在自己的书法著作《墨薮》中说:虫书者,鲁秋胡妻浣蚕所作。

汉代刘向在《列女传·鲁秋洁妇》中说,秋胡妻之美,惊为天人。然而仅结婚三天,秋胡就离开家乡。秋胡妻安心在家,尽心侍奉婆母,操持营生。因为自己擅长养蚕织布,为了一家生计她决定重操旧业。但孤独总是难以排解的,她只能终日与蚕宝宝为伴。日子久了,她通过观察蚕宝宝的体态,竟然也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虫书,也叫雕虫篆。这种字体如虫一般纤细蜷曲,回环往复中透露着优美又散漫的姿态,或许是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元代刘有定在《衍极》注释中亦曰:虫书,鲁秋胡子远宦五载不归,其妻幽居怀思,因玩蚕而作。故又名‘蚕书’”。

虫书出现后,经常被人们镌刻在兵器、印章、青铜器之上,比如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上就用的是这种字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将虫书钦定为通用字体之一。它曾是秦汉两朝的官方通用文字之一,在虫篆发明之前,文字只被看作是交流的工具,从虫篆被发明开始,人们发现,写字也可以这么美。郭沫若就认为虫篆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后代有文人学者认为虫书出自女子之手过于柔美,实在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堂,虫书就渐渐失传了。

▲  越王勾践剑上的虫篆: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

遗憾的是秋胡妻没有书法传世,春秋战国、秦代也没有虫篆墨迹传世,如今能欣赏到的只有古代篆刻在兵器、容器、礼器、碑额上的虫篆书法遗迹。秋胡妻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女书法家,秋胡妻虽然投河,但她的书法“雕虫传”却名传千古!

《陌上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很多诗人都对此赞叹不已。唐代大诗人李白,也以此故事为原型,写出了同题目的古诗作品: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jiāng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微信公众号


惟真坊








惟真坊
文学、书画爱好者,设计干货、素材、模板收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