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深度阅读一本书,读透一本书,其实胜过浅读很多书。《古文观止》出现虽然不过三百多年,但它在《六朝文絜(jié)》《唐宋八大家文钞》等一众古文选本里的地位,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它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古诗文选本之“双璧”。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曾评价《古文观止》: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鲁迅先生将它与《昭明文选》并称,认为二者在文学上的影响同样不可轻视。一代文豪巴金先生认为《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是其终身难忘之启蒙导师。《古文观止》流传了三百多年,选文却跨越两千多年。从先秦诸子到《史记》《汉书》,从楚骚汉赋到六代骈语,从唐宋散文到明清小品,无所不包。《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编选评注的,两位私塾先生为当时的学生编写的学习教材,目的在于裨补蒙学、增益举业。它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观止这个词出自《左传》,吴国的公子季札到鲁国去访问,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所谓鲁礼尽在鲁,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周王室的舞乐,乐工就从《周南·召南》开始,把不同的舞乐都表演了一遍,每表演完一个段落的时候,季札就会做出相应的评价,当表演到舜乐《韶(sháo)箭(xiāo)》的时候,季札评价说到:德至哉矣,观止矣。他说这就是观赏的最高境界了,到这就可以了。再有其他的舞乐,那我也不敢再欣赏了。于是《古文观止》的编著者吴氏叔侄就把观止放到书名当中,他要表达的其实也就是精华的意思。所以《古文观止》其实也就是《古文精华》的意思。他精选的是各朝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古文观止》编著者吴调侯,名字中的调到底读tiáo还是读diào?
《古文观止》的编著者吴调(tiáo)侯,他名字当中有一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是吴调(tiáo)侯,古人的表字大多数情况下由两个汉字构成,往往其中还会有一个修饰性的字符,比如公、侯、夫、子,君、父、卿、士,之、亦、也、尔,这些字经常充当修饰性的美字。吴调侯名字中的侯就是起修饰作用的,核心字是调。商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大人物叫伊尹,他最初的职业是一名厨师,每天用青铜鼎烹调食物,后来做到了宰相,他用烹调作为比喻,向商王讲述了治理天下的一番道理,大概意思就是说君主不能无所作为,但也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太守旧,但也不能太激进,就像烹调的时候要掌握好火侯。因为伊尹是用鼎烹调的厨师,最后做了宰相,后世就将宰相称为调鼎之臣。古代很多读书人也期望自己有调鼎之才,因此很多人的名字都取自于这个典故。如明代有一个经学家章调鼎,还有个官员叫王调鼎,这都是直接引用典故。还有对典故进行拆分的,如晚清有个人叫吴懋鼎,字调卿。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吴鼎第,字调公,这是把典故拆分到了名和字当中。还有一些是委婉地间接地引用典故。比如《古文观止》的编著者吴调侯,他的本名叫吴大职,字调侯,职就是主宰的意思,暗指调鼎的宰相伊尹。类似的还有清朝的卢梅,字调卿,《尚书》中商高宗跟宰相傅说的对话:若做和羹,尔惟盐梅。明代有个官员叫郑鼎,字尔调。《红楼梦》里有个人物叫王作梅,字尔调。都是根据伊尹的典故来的。调鼎和调梅,都是当时很流行的典故,因此很多人用它来取名字。下面正式进入《古文观止》内容。由于《古文观止》选篇内容都比较简短,其中完全省略了文章历史背景介绍,这对初学者来说实在不太友好,可以说是云山雾绕。我们重读《古文观止》就是要补齐这些背景知识,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文章。
▲ 第一阶段:郑氏三公,郑国从建国到称霸中原 ©惟真坊
郑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末期。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也就是西周末年,周宣王封自己的弟弟姬友于郑,伯爵,史称郑伯友。这个时候的郑国还在关中地区,大概是在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国号为郑,是为郑桓公。▲ 郑国发源地在今陕西省渭南市 ©惟真坊
公元前744年,周幽王任命叔父郑桓公担任周王室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次年,郑桓公见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政事,料到国家终将再起祸患,感到了危机,就找到当时的太史伯给自己指一条明路,太史伯经过一番分析,指向了虢、郐之间的这一片地方。于是郑桓公请求周幽王将郑国东迁至河南,虢、郐(kuài)两国为了讨好郑桓公,分别献给他十座城邑,郑国也就正式从这里开始立国。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攻打周幽王,爆发了犬戎之乱,宗周附近包括郑国故地成为一片废墟,犬戎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与郑桓公,西周灭亡。郑国却因为这一次搬迁而躲过一劫,但是郑伯友却在战斗中牺牲,郑国人共同拥立其子姬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公元前770年,郑武公联合了秦、晋、卫等国击退了犬戎,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是为东周。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周平王任命郑武公继承其父的职务,继续担任周王室的卿士,又获取了大片的土地。郑武公暗中实行其父指定的东扩战略,并解放商人开发荒地扩建城池,郑国由此强盛。公元前769年,郑武公离间计灭亡郐国,攻占郐国都城制邑。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占领虢国都城,灭亡虢国,这里的虢国指东虢国。同年,将郑国国都迁到郐国故都,今河南荥阳西北。《韩非子·说难》记载,郑武公在位期间,他通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让胡国麻痹大意。公元前763年,郑国趁机灭掉了胡国。此时郑国的霸权开始显露了。协助周平王东迁、并取得王室信任和赐土之后,郑武公再以离间计灭亡了郐国,并趁奉周天子巡视东虢时,突袭灭东虢国,然后袭灭麻痹大意的胡国,郑国周边的鄢、蔽、补、丹、依、弢、历、莘等八座属于周王室的城邑也被郑武公纳入治下。郑国因此逐渐壮大、强盛,俨然为春秋初期的第一诸侯强国。▲ 郑国灭掉胡国,领土进一步扩张 ©惟真坊
▲ 东虢国地理位置 ©惟真坊
公元前761年,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生下大儿子寤生与小儿子叔段。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拒绝,并立大儿子寤生为郑国太子。同年,在位27年的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之后的剧情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公元前743年,郑庄公之母武姜与其小儿子叔段暗中谋划取代郑庄公。公元前722年,隐忍二十余年的郑庄公发兵讨伐弟弟叔段,叔段兵败逃亡。郑庄公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次年,郑庄公在颍考叔的建议下“掘地见母”,母子和好如初,史称“黄泉见母”。公元前720年,周平王见郑庄公久不来朝,打算削弱郑庄公权力,但又惧怕郑庄公怨恨,两国开始交换人质互信,周天子地位持续衰落。公元前719年,卫国联合宋、陈、蔡,三国攻伐郑庄公,郑国被击败,四国联军割取郑国谷子后离去。公元前718年,郑庄公派兵入侵卫国复仇,劫掠一番后离去。同年九月,郑庄公向宋国复仇,攻入宋国国都外城。同年十二月,宋国包围郑国长葛,以报前仇。公元前717年,郑庄公派兵入侵陈国。同年,周桓王试图压制郑庄公的权力,周郑交恶。公元前716年至715年,郑国与宋、陈、卫三国重新修好,签订盟约。公元前714年,因宋殇公不去朝见周天子,郑庄公以天子名义号召诸侯讨伐宋国。公元前713年二月,郑庄公联合齐僖公、鲁隐公,共同攻打宋国。同年六月,打下两座城池交给鲁国。七月,宋、卫、蔡三国进攻郑国。八月,三国被郑庄公击败,俘虏三国军队。十月,郑庄公联合齐国趁机攻打郕(chéng)国。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再次联合齐鲁两国攻打许国,一直攻入到许城,许庄公逃到卫国。同年,郑庄公击败来犯的息国军队,并再次攻打宋国,宋军大败。▲ 许国地理位置 ©惟真坊
在干掉了自己的弟弟段之后,郑庄公开始吞并周围的国家,先后击败了宋、南燕、北戎、陈、郕、许、息等国。此时的郑庄公俨然已成为霸主,郑庄公与楚武王、齐僖公并称为春秋三小霸。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夺去郑庄公卿士的权力,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事,郑庄公便不再朝觐周桓王。同年秋天,周桓王率领蔡、虢、卫,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迎战周联军于繻(xū)葛,在繻葛之战中大败周联军,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自此,周天子的威信荡然无存。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序幕也正式拉开。战后,郑庄公鸣金收兵,并派遣祭(zhài)仲慰问周桓王。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派人到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军大败北戎,擒获敌军主帅献给齐国。公元前701年正月,郑庄公与齐僖公、卫宣公、宋庄公在恶曹结盟。同年五月,在位43年,春秋初年第一位雄主郑庄公去世,终年56岁。▲ 第二阶段:郑国内部动荡不安,国外齐桓公、晋文公相继称霸 ©惟真坊郑庄公去世后,太子姬忽被大夫祭仲拥立继位,是为郑昭公。公元前701年九月,昭公二年,宋庄公插手郑国国政,诱骗大夫祭仲来到宋国,逼着他拥立宋女所生的公子突,也就是郑厉公继位,于是郑厉公继位,祭仲回到宋国。郑昭公姬忽被迫出逃到卫国。公元前699年,郑厉公不甘心忍受宋国控制,联合纪、鲁两国击败宋军。公元前698年,宋国联合齐、蔡、卫、陈攻打郑国,五国联军攻入郑国都城。公元前697年,因祭仲专擅国家大权,郑厉公就与祭仲的女婿一起谋划除掉祭仲,但是被祭仲的女儿告发,计划失败,祭仲的女婿雍纠被杀,郑厉公也出逃去了栎地。于是祭仲又迎回之前的太子忽,郑昭公复位。公元前695年,刚刚复位没多久的郑昭公被大夫高渠弥弑杀,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回郑厉公,便改立郑昭公的弟弟公子亹(wěi)为国君。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在卫国首止召开诸侯盟会,郑子亹(wěi)与高渠弥赴会,齐襄公弑杀郑子亹(wěi),并将高渠弥车裂。同年祭仲迎立郑子亹(wěi)的弟弟公子婴回国继位,史称郑子婴。子婴在位时间比较长,在位第12年的时候,公元前682年,掌权郑国数十年、在郑国翻云覆雨的执政大臣祭仲去世,但是政变也随之而来。两年之后,公元前680年,在外流亡数年的郑厉公带兵入侵郑国,俘虏郑国大夫傅瑕,并威胁其帮助自己回国复位。同年傅瑕杀郑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迎接郑厉公重新回到郑国复位,继位后郑厉公处死大夫傅瑕。以上事情只是发生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郑国可以说被折腾得苦不堪言,郑庄公留下的霸主家底被挥霍一空。郑厉公复位的第二年,公元前679年,春秋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霸主齐桓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然而,郑国可是号称春秋小霸,郑厉公不肯就这样对齐桓公俯首称臣,他试探性的参加了两次会盟,之后破坏盟约伐宋。即使被齐国征伐,表面臣服,但背地里依然寻找着机会。公元前674年,周朝发生王子颓之乱,周惠王逃亡,郑厉公将周王带回郑国避居。郑厉公联合西虢国攻打王子颓,平定了王子颓之乱,帮助周惠王复位。因勤王有功,周惠王将虎牢以东土地赐给郑厉公。同年五月,两次继位,掌管郑国政权11年的郑厉公去世,其子姬踕(jié)继位,是为郑文公。▲ 虎牢关地理位置,因为勤王有功,周惠王将虎牢关以东的土地赐给郑厉公 ©惟真坊
郑文公是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郑文公刚一继位,南边的楚国也换了国君,是在位时间和郑文公基本一样的、又非常有作为的楚成王,此时的楚成王已经开始向北争夺霸权。楚成王的母亲就是楚文王从息侯手里抢来的,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息妫(guī),此时已成了寡妇。结果楚成王的小叔子子元盯上了息妫,子元想着息妫寡居多年,灵机一动,便在息妫寝宫旁造了一个房子,派了一些青年男女住在屋内夜夜笙歌,演奏一些靡靡之音,妄图以此勾动息妫心中之火。结果很遗憾,息妫不为所动,还叫人传话给子元,说楚国大敌在侧,别在我身上费功夫。谁知钢铁直男子元认为息妫不接受他,是因为他没像哥哥楚文王一样在战场上逞英豪,为了让嫂嫂看看自己的本事。于是在公元前666年,子元亲率600辆战车出征攻打郑国,这也就成了郑国之后噩梦的开始。楚国攻打郑国,这在当时的霸主齐桓公看来,这是南蛮要入侵啊,于是齐国开始援助郑国。具体的操作就是开会,楚国不停地打郑国,齐桓公就不停地开会。公元前657年,楚国再次攻打郑国,郑文公终于受不了,想向楚国求和,大臣孔叔劝谏道:霸主齐桓公正在为我们不停地奔波,我们现在背叛他是不是不太好啊。于是郑文公又坚持继续对抗楚国。《左传·僖公三年》记载: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齐桓公因蔡姬另嫁他人而恼怒蔡国,于公元前656年,组织起了八国联军攻打蔡国,结果蔡国大败,最后兵锋直指楚国,虽然这两大国最终没有打起来,不过郑国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但是郑国还是不甘心,公元前655年,为了解决周惠王乱立继承人的问题,齐桓公又组织了首止会盟,结果周惠王悄悄找人对郑文公说:你去找楚国,我再让晋国帮你,我们不和齐国会盟。郑文公一想,周王室、晋、楚都站在我们这边,这样的阵容不比齐桓公豪华吗?于是就欣然同意了,从齐桓公的会盟中逃了出来。从此之后,郑国成为了政治的墙头草,当然也成了两边挨打的开始。不过这个时候都是小打小闹,郑国被齐桓公教训了两次之后,郑国的孔叔又对郑文公说: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最终在公元前653年,郑国又重新和齐国会盟。同年秋天,郑文公的儿子华参加了齐桓公组织的宁母会盟。公子华就对齐桓公说:其实在郑国内是三大家族是在和您作对,您帮我去除掉他们,以后郑国就全听您的了。齐桓公刚想答应,结果被管仲制止,认为这不符合道义,最终齐桓公拒绝了太子华。到了公元前644年,太子华被郑文公所杀,此时郑文公已经有五个儿子先后获罪而死,一怒之下,郑文公就将自己的儿子们全部驱逐,当年晋国的晋献公也干过这事,结果导致晋国十一个世家大族崛起。而郑文公此举也导致郑国的七个家族崛起。公元前642年,霸主齐桓公刚死,郑文公就去朝见了楚国。公元前639年,楚宋会盟,楚成王在会上抓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宋襄公,不过之后又将其放回。到了第二年,郑文公再去朝见楚国的时候,对于霸主地位充满执念的宋襄公就非常生气,率军讨伐郑国,之后楚国援救郑国,爆发了著名的泓水之战。之后就是著名的《子鱼论战》,宋襄公不肯击其半渡,宋军大败。本来就浮于表面的宋国霸权至此彻底灰飞烟灭。这段时间,郑国对楚国还是很忠心的,甚至郑文公所娶的夫人都是楚国女子,甚至郑文公内心已开始憧憬与楚国共同称霸的梦想了。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狼狈不堪的逃亡公子路过郑国,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晋文公重耳。郑文公对这个落魄的公子甚是无礼,地位不同就决定了格局不同,郑文公的老大楚成王对重耳倒是非常重视,以礼相待,甚至还把他送去了更能帮助他的秦国,之后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之下夺取了晋国国君之位,成为了春秋五霸。公元前633年,郑国与楚国一起去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于是第二年双方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国大败。郑国作为战败国也出席了晋文公所组织的践土会盟和温之会盟。晋文公为报当年逃亡时郑国的无礼之仇,公元前630年,晋国又联合秦国一起来攻打郑国,危急时刻一个老头连夜翻墙来到秦军大营,劝退秦军,这就是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但是晋军还没有退去,无奈郑文公只得答应让之前因为自己的驱逐而逃跑到晋国的公子兰为太子,因为公子兰是亲晋的,晋国也算是得到了一个盟友,于是晋国撤军。公元前628年,在位45年的郑文公去世,他送走了齐桓公、晋文公两代霸主,驱逐了自己的儿子们,开创了郑国反复无常、墙头草政治的画风,迎来了晋楚争霸的时代。郑文公死后,是由比较亲晋的公子兰继位,也就是郑穆公。▲ 第三阶段:郑国内部七穆把持政权,国外晋国、楚国争霸,郑国两边挨打,直至灭亡 ©惟真坊
郑穆公继位后,郑国的政治主旋律还是在晋楚之间来回倒戈。公元前618年,楚国伐郑,郑与楚求和。公元前614年,郑穆公通过鲁国再一次与晋国求和。公元前611年,此时的宋国是宋襄公的孙子宋昭公在位,他的姐姐襄夫人还活着,这个襄夫人特别喜欢自己的另一个孙子,叫公子鲍。《左传》: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乃助之施。襄夫人贪图自己的孙子公子鲍的美色,于是帮助他上位,甚至不惜杀掉了自己另一个孙子宋昭公。这样的事情挑战了当时的道德底线,于是第二年,霸主晋国就联合了陈、郑、卫等国一起来讨伐宋国,结果晋国收受了贿赂,联军啥也没干,最后承认了这个宋文公的合法地位之后就回来了。很显然,这样的做法就让晋国这个霸主的荣誉和权威大大受损。郑穆公就评价说:晋不足与也。于是就背叛了晋国。此时的晋国是赵盾一家独大,凌驾于国君之上,对维护晋国霸主的地位也不是很上心。公元前608年,郑穆公又去投靠了楚国,然后是晋伐郑,楚救郑。公元前606年,郑国又与晋国求和,楚国借着攻打陆浑戎机会,去周王室问了问鼎的轻重大小,这就是著名的问鼎中原,之后又顺便来攻打郑国,也就是在这一年,郑穆公去世。郑穆公在位的22年,反反复复的多次易主,将郑文公的墙头草政治继续发扬光大。郑穆公死后,郑灵公继位。郑穆公有13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没有一个是平庸之辈,比如这个女儿就是非常出名的夏姬。其中最著名的七个儿子的家族开始垄断了郑国的卿位,逐渐架空国君的权力,所以这七个家族又称为"七穆"。▲ 郑国七穆 ©惟真坊
郑灵公在位的时候,郑国正是这群公子们权力分配和抢夺的阶段,郑灵公继位第二年就被杀。具体原因很有意思:说是楚国给郑灵公送了一只鼋,公子宋就对另一个公子归生说,肯定有好吃的了,因为我的食指在动,每次有好吃的时候,我的食指都会动。结果上朝之后果然发现厨子正在宰杀这只鼋,两个相视而笑。郑灵公说你们俩笑啥呢,两个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郑灵公,等到厨子把鼋做好了,分肉的时候,郑灵公把肉分给了别人却唯独没有分给公子宋。《东周列国志》对于这件事描述的非常精彩:郑灵公对公子宋说,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你的手指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公子宋也来劲了,他直接用手插进了郑灵公装肉的鼎里面,然后尝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来表示自己的手指头灵验。这就相当于挑战了郑灵公的权威,二人的矛盾就此激化。于是公子宋提前下手杀死了郑灵公。之后,郑国人想要拥立子良继位,但子良说自己不够贤能,按照顺序应该立公子坚,于是公子坚被继承国君,是为郑襄公。郑襄公即位后,看到了兄弟们权势一天天变大,就想要只留下拥护自己的子良,把其他人全部驱逐。但是子良却说:要驱逐就全部驱逐,我也不特殊。郑襄公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将这些兄弟们都封为了大夫,这就为之后的七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在这期间,楚国迎来了霸主楚庄王,郑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单单是楚国就打了郑国八次,一直到公元前597年,郑国迎来了楚国最严重的一次打击。楚庄王再度出兵伐郑,围郑国都城数月,晋国援军仍迟迟不到,郑国人不抵抗不投降,选择在城墙上大哭,楚国人被哭懵了,选择退兵。之后楚国人反应过来,再次围郑,郑国坚持了三个月也不见外援,最终郑襄公不得已,光着膀子牵着羊出城投降,并请求楚庄王不要灭了自己的国家,楚庄王答应了。同年秋天,晋国的援军才姗姗来迟,郑襄公却坐视晋楚决战,这就是著名的邲之战。直到楚军大胜,郑襄公亲自朝见楚王,设丰宴庆贺胜利,臣服于楚国的霸权之下。公元前595年,晋国因郑国反叛为由发兵攻打郑国。公元588年,晋国联合宋、鲁、曹、卫四国再次进攻郑国,郑襄公派人向楚国求救,晋国兵马才被迫退去。一直到公元前587年,在位18年的郑襄公去世,其儿子郑悼公继位。第二年,因为郑国和许国有矛盾,而两国又同是楚国的小弟,于是许国就去大哥楚国那里告状,楚国偏向许国,郑国则背叛了楚国,再次投靠了晋国。又过了一年,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军来救助。同年,仅仅在位一年多的郑悼公去世了,由弟弟姬睔(gùn)继位,是为郑成公。公元前582年,郑成公与晋、齐、宋、卫在蒲地会见,同时暗中与楚国订立盟约。郑成公觉得自己私下与楚国结盟,晋国并不知道,于是在秋天还照常去朝见晋景公,结果倾向楚国之事事发,郑成公被晋景公囚禁。公元前581年,卫国听从晋国的命令袭击郑国,郑国人害怕晋国围攻,拥立郑成公的庶兄公子繻为国君,史称郑君繻。不过没多久,公子繻被杀,于是又重新立了郑成公另外一个儿子。同年五月,晋国释放郑成公回国,郑成公复位。公元前576年,郑成公与晋、齐、宋、卫在戚城会盟。同年六月,楚国出兵侵犯郑国。公元前575年,楚国又用土地来贿赂郑国,郑国背弃与晋国的盟约,再次与楚国结盟。晋厉公大怒发兵讨伐郑国,楚共王援救郑国,双方战于鄢陵,爆发了鄢陵之战,晋军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军大败,双方各自罢兵离去。但这一次郑国并没有马上倒向晋国,在之后的战斗中击败了晋国的盟友宋、齐、卫等国,可见此时,郑国虽然是一个二流国家,但还是比较能打的。公元前572年,晋悼公攻打郑国,郑成公据城防守,晋军于是撤退回国。公元前571年,郑成公去世,儿子姬恽继位,是为郑釐公。其实早在郑成公被晋国扣留的时候,他就已经继位过一次,等老爹被放回来之后,他就退位了。然而郑釐公仅在位五年,就被爷爷辈的子驷因为政见不和而毒杀,可见这个时候,郑国国君的命运已经基本掌握在了郑穆公的这些儿子们手里了。之后他们更是立了只有五岁的郑简公,郑国的君权再次衰弱,内部的这些大族们开始争夺郑国君权,朝政由国相子驷掌控。公元前564年,晋国讨伐郑国,郑国与晋国结盟。同年冬天,郑国又去楚国结盟。公元前563年,子驷推行了一种叫田洫的土地政策,让很多大夫失去了土地,于是这些大夫们就群起叛乱,将当国子驷、司马子国、司空子耳全部杀死,甚至还劫持了只有七岁的郑简公,将郑国的高层领导一网打尽,只剩下一个司徒子孔躲过劫。叛变平息后,子孔成为了郑国的当国。公元前555年,郑国人对子孔的专权表示不满,就想要除掉子孔,于是向楚国借兵,但并没有成功。第二年,子展和子西就直接率兵攻打子孔,将子孔杀死。十年之后,公元前544年,大夫伯有派公子黑去出访楚国,公孙黑不肯去,说楚国和郑国关系不好,我去了不是送死吗?事实上此时的郑国和楚国并没有那么僵,大夫伯有强迫公孙黑出访楚国,公孙黑不想听从他的安排,于是公孙黑准备攻打伯有,最终是在大夫们的调解之下不了了之。结果第二年,公孙黑派兵攻打伯有,将伯有杀死。公元前541年,公孙楚和一个徐家的妹妹订婚,公孙黑也去下聘礼,最终子产调解说:要不你们俩去徐家来展示一段才艺,让徐家小姐自己来选择吧。公孙黑就打扮得非常华丽,带着大批的彩礼。而公孙楚则表演了一段武术,大显阳刚之气。结果徐家小姐说喜欢公孙楚,公孙黑心生怨恨,想要杀死公孙楚,但是反过来却被公孙楚打伤,两家开始了互相争斗。子产又出来说:年幼的有罪,就将公孙楚给流放了。这样的处理结果就让公孙黑更加嚣张了。因为流放公孙楚的事情,郑简公与七穆的宗主一起开会,公孙黑并不是宗主但却要强行加入,并且逼迫史官把自己参会这件事也记录下来。这个时候诸卿大夫们,包括驷家自己人就想趁着公孙黑身上有伤借机除掉公孙黑,子产这个时候还在外面,他害怕被这些人抢先就赶紧跑了回来,数落公孙黑的罪状,最终公孙黑自杀而死。公元前530年,在位36年的郑简公去世,其子郑定公继位。同年,郑定公朝拜晋昭公。自从公元前546年弭兵会盟后,晋楚争霸就告一段落,郑国也就得到了些许安宁。公元前514年,郑定公去世,儿子姬虿继位,是为郑献公。这一时期吴国崛起,楚国连连败北,郑国苟延残喘。但郑国始终是一个有野心的国家,公元前506年,楚国被吴国攻破郢都,差点灭国。郑国趁机把楚国的小弟许国给灭了。公元前501年,郑献公去世,其子姬胜继位,是为郑声公。此时的郑国更加嚣张起来。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范氏、中行氏之乱,郑国也是参与其中,帮助范氏和中行氏,结果这两方战败,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之后郑国又将枪口对准了邻国宋国,也并未取得什么战果。公元前463年,在位38年的郑声公去世,儿子郑哀公继位。公元前455年,郑国人杀郑哀公,立郑声公之弟郑共公继位。春秋进入尾声,即将进入互相兼并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策》记载:韩国有个叫段规的人建议韩国一定要分到成皋这个地方,因为有了成皋,韩国就可以吞并郑国。可见韩国还没有立国开始,就已经盯上郑国,只不过当时的韩国还没有那个实力。直到公元前375年,韩国最终灭掉郑国。从谋划到灭亡郑国,前后用了七、八十年的时间。公元前424年,郑共公去世,其子郑幽公继位。公元前423年,晋国韩武子讨伐郑国,在位仅1年郑幽公被杀,其子姬骀(tái)继位,是为郑繻公。公元前408年,韩武子不断侵犯,郑繻公采取远交近攻战略,联合齐国出兵伐卫夺取毌(guàn)丘。次年,郑繻公誓师出击,击败韩军,夺取韩国负黍。公元前400年,郑繻公倾尽全力,攻取韩国首邑阳翟,使郑国又显振作景象。同年,楚国伐郑,郑国大败。公元前398年,郑繻公为了讨好楚国,杀相国驷子阳,导致内部哗变,君臣离心。公元前396年,子阳党羽弑杀郑繻公,立幽公之弟姬乙继位,是为郑康公。公元前394年,被郑国占领的负黍反叛,重新回归韩国。公元前385年,韩国讨伐郑国,夺下了阳城。公元前375年,韩哀公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一举吞并郑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郑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其实从地缘政治和规模来看, 郑国最终走向灭亡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这和宋国的命运有点像,但是两国所采取的策略不同,郑国的朝晋暮楚,墙头草政治策略让国家灭亡显得多少缺了点悲壮,也让郑国的百姓饱受战火之苦。至此,历经24位君主,享国431年,春秋初年称霸一时的郑国就此覆灭。附:郑国历代君主世系图 ©惟真坊
惟真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