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逐字精读|《周朝历史》
时尚
文化
2024-09-23 13:43
湖北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周人的始祖是后稷,后稷是姜嫄生育的,周王朝的发迹根基由此开始。据《史记·周本纪》载:姜嫄为帝喾元妃,在荒野践巨人迹,身动而有孕,遂生后稷。姜嫄到野外游玩,突然她发现地上有个巨人的脚印,觉得兴奋且喜悦,便踩了上去。这一踩可不得了,她马上感觉到“身动”,也就是体内有胎动,像怀孕了一样。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正妃姜嫄却总觉得这个孩子“不祥",刚生下来,就想丢弃掉。她先把这个孩子扔在小巷里,但牛马从此经过都避让了过去,没有踩到孩子。姜嫄又“徙置之林中”,但刚好赶上“山林多人”,还是没有机会扔掉。最后,姜嫄心一横,直接把孩子丢到了水渠的冰面上。但这时,却有飞鸟用翅膀把孩子包裹起来,为他保暖。姜嫄觉得非常神奇,于是她决定把孩子抱回家抚养长大。而因为最初曾想丢弃这个孩子,便给他取名为“弃”。这就是周国始祖——弃的出生经历。弃长大后担任农师的工作,学会了“相地之宜”,根据土地的特点,种相应的庄稼,从而大大增收,天下人得其利。弃会种地的消息传到了帝尧那里,他便任用弃来主管农业,把种植方法推广出去。到了帝舜时期,帝舜很欣赏弃,给他取名为后稷,以姬为氏,封地邰( tái )。这里的后是主管的意思。后稷一族因这次封官而兴盛,并从此时开始以姬为姓。在尧舜禹时期,族人皆有令德,一直保持着美德。后稷还帮大禹治过水。后稷去世后,他的儿子不窋(zhú)继承官位。不窋像父亲一样,勤勤恳恳地干了几十年,但此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时期,夏朝太康废弃农官,不注重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农官之职。不窋眼光长远,察觉到了更大的危机,于是他决定搬家,搬到了偏远的戎狄。夏末商初的乱世中,不窋的这个部落待在名为戎狄的西北地区,竟然获得了类似于在世外桃源那种休养生息的生活。就这样又过了几十年,不窋的孙子公刘当上了首领,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并在此落脚创建豳国部落。各族人感念他的恩德,大多迁到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史记》:周道之兴自此始。周朝事业的兴起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公刘去世后,他的儿子庆节继位。他带领族人到豳这个地方建立了国都,大概就是今天的陕西彬县一带。后来,周族就在豳这片土地上经营了很久。▲ 周的发源地豳,在今天的陕西彬县一带 ©惟真坊
后历经七代传承,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直到传给了古公亶(dǎn)父。此时戎狄侵犯,国民欲战,古公表示他们是来抢夺土地的,不想牺牲人民来保全自己的君位。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于是古公就带着亲信离开了豳,来到了岐山脚下。结果豳地的百姓也一起来到岐山脚下,这个岐山脚下就叫做周原,有种说法就是周朝的周就来源于此。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早就以周人自居,然后才将这片地方叫做周原。▲ 岐山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周原 ©惟真坊
古公亶父有有3个儿子,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小儿子则是季历。而古人喜欢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次序,但至于虞仲、季历之间为什么少了一个叔,这就不得而知了。季历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西伯昌。古公亶父比较喜欢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小儿子历季的儿子姬昌,于是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就出奔到了荆蛮之地。他们还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那就是纹身断发。因为当地有个习俗,认为身刺花纹,剪短头发,就可以躲避水中的蛟龙。太伯、虞仲便入乡随俗了,并且在那里建立了后来的吴国。但他们这个行为并不是真的为了躲避蛟龙,实际上是宣告两人要与周族脱离关系,不再享有继承权。司马迁《史记》记载太伯、虞仲这样做都是为了成全季历,成全古公亶父想传位给姬昌的心愿。古公亶父死了,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首领之位。他在位时,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修持古公亶父留下的治国之道,坚定地施行仁义。因此,诸侯顺之。周族后代还尊称季历为公季,表示他和先祖公刘、公亶父一样,有很大的功劳。季历在位的时候与商朝发生矛盾,被商纣王的爷爷杀死,之后由姬昌继位,号称西伯,他就是周文王!西伯昌在位期间施行仁政、礼贤下士,以至于当时居住在遥远孤竹之地的伯夷、叔齐都来投奔。但是因为姬昌表现出了对商纣王的不满情绪,被囚禁在羑(yǒu)里。▲ 羑里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姬昌的家臣们就搜集各种美女、珍宝献给纣王,将姬昌赎回。回来的姬昌一边继续修行仁政,一边就开始试探商王朝的底线,伐犬戎、伐密须、伐耆国。商纣王听说了之后说: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有天命助我,又能把我怎么样?根本就没有把姬昌放在眼里,也就置之不理。第二年姬昌讨伐崇侯虎,并且建造丰邑,进而将都城从岐山的周原迁到了丰,问鼎中原的野心也是在一步步的显露。▲ 周文王姬昌建立丰邑,并迁都丰邑 ©惟真坊
周朝的崛起靠俩关键人物:一是第一任天子周文王姬昌,第二个就是姜子牙。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他们。周文王姬昌施仁政,爱人民,善待有才能的人,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当时,有位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的有识之士名叫姜尚,大家都称他为姜太公,隐居在陕西渭水边,那里正好是周文王的领地。他听说文王是一个有德的明主,就希望能得到他的重用。姜太公用直钩钓鱼,且没有鱼饵。周文王得知后亲自来到渭水河边,恭敬地向姜太公施礼,请姜太公做军师帮他安邦定国。《史记》里有个成语:交浅言深,就是说姜太公和周文王交情是很浅的,都不认识,但是聊了一回就被奉为太师,因为他们聊得很深刻。其实此时的姜太公并不是七八十岁的老头,顶多四五十岁。为什么叫他太公呢?周文王曾说,我的祖上太公预言以后会有一位高人,振兴我们大周。我太公盼望的那个人就是您吧,所以文王管姜子牙叫太公望,慢慢的大家就都叫姜太公了。姬昌是周王朝的奠基者,在位五十年,在位期间伐密须、伐邘国、灭黎国,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善施仁政,使得周朝国力日益强盛,成为商朝末年诸侯首领。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下《周易》一书,后来周国大臣贿赂纣王得以释放,之后在姜尚的辅佐下,兢兢业来治理周国,国势逐渐强大,是为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武王克商奠定基础。周文王临终时还留下一成语:令行禁止。是他嘱咐儿子姬发,现在该你接班了,要令行禁止啊。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死的比较早,由次子姬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注意武是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个字(后来发展为多个字)来为先王做盖官定论的评价,而这套评价系统正是从周朝开始的,武王继位后就追谥自己的父亲姬昌为文王。周武王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七年。即位第四年起兵讨伐商朝,发兵五万渡黄河东进,到了孟津,八百个诸侯前来助战,史称八百诸侯会孟津,后发表“牧誓”鼓舞士气。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击破商朝七十万大军,攻入朝歌,商纣王在朝歌的露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这就是牧野之战,成语反戈一击就是说这场仗,商朝的军队不愿意为商纣王卖命了,反戈了。《尚书》中记载,牧野之战杀的是血流成湖,木杆都漂起来了。也因为这个又有一句成语: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孟子说的,他不信的就是《尚书》里的这一段。孟子说:武王伐纣这是至仁伐至不仁啊,应该不战而胜,怎么还会杀到木杆都漂起来呢?周武王灭商后并没有留在商都,而是罢兵西归,并且将都城从丰迁到了镐京,国号为周。建国后分封诸侯国,定天下礼制,影响后世长达3000多年。▲ 周的发迹之路:帝舜封后稷于邰,不窋迁徙于西戎,庆节建都于豳,古公亶父率部来到岐山,周文王建立丰邑,周武王迁都镐京 ©惟真坊然而仅仅在克商两年之后,周武王就病死了,又因为儿子的年龄比较小,周武王生前想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姬旦,但姬旦并没有接受,而是拥立了周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也就是周成王,然后由自己来摄政监国。姬旦也就原来的周王变成了周公,周公辅成王,成为天下美谈。周公其实是个官职爵位,很多人都做过,不过现在一提到周公,说的都是周公旦。成语惩前毖后、未雨绸缪都是他说的。夜以继日、周公吐哺,这两个成语是形容他的。此时的成王多大呢?《史记》说尚在襁褓。而周公总共就辅政了七年,之后还政给周成王,按照《史记》的说法当时的周成王应该是不超过八岁,是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周公摄政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包括一同辅政的召公奭,但周公最终成功说服了召公。周武王姬发总共有九个同母兄弟,老大是伯邑考,死的比较早。周武王是老二,周旦是老四。老三是姬鲜,因为封在了管地,所以也叫管叔鲜。也正是这个管叔鲜对周公旦摄政强烈不满,毕竟按照年龄和顺序,应该由管叔鲜来当周公,当摄政王,但此时却被封在了管。管叔鲜被封管其实还有一个任务:周武王克商后,鉴于商朝遗民还有一定的实力,为了安抚他们,就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管理商朝遗民,但是又不太放心他们,于是就将三弟姬鲜封在了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五弟度被封在了蔡,叫蔡叔度。还有八弟处被封在了霍,叫霍叔处。由他们三人来共同监督武庚的一举一动,所以这三位也被称为三监。▲ 周文王姬昌谱系 ©惟真坊
对周公旦不满的管叔鲜除了散布对周成王不利的谣言,迫使周公外出避嫌之外,还诱导武庚等人发动叛乱,一时响应者云集,三监也加入其中。周朝刚刚建立就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被推翻的危机,大家就商量让周公回来收拾残局,但是此时的周成王并没有消除对周公旦的怀疑,恰好此时又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成王和大臣们都很惊恐,觉得一定是自己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就赶紧翻阅档案,结果找到了一个盒子,里面是当年周武王病重时,周公旦祈祷愿用自己的命来代替武王的誓言。在誓言中,周公旦说自己比周武王更具才能,能够把神鬼们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周成王看了之后赶紧问史官这是不是真的,史官说是真的,但是周公不让我们说出来。周成王羞愧地大哭,于是亲自带着百官到郊外迎接周公,叔侄二人冰释前嫌。之后周公亲自率兵东征,平定了三监之乱,周王朝顺利地度过了这场危机。经历了这场动乱之后,周公开始思考,刚刚建立的周朝该如何管理国家,除了强大的军队之外,周公想到了用制度来约束,于是出现了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周公传世的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周礼》,里面详细地规定了各种官制,而蕴藏其中的则是一整套礼乐制度。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场合、该用什么样的行为规范,都写的清清楚楚。《周礼》对维持周朝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周礼》最重要的就是封建制,之前的商朝不是封建制,就是一个村镇联盟,大家尊商王为共主。而封建制不同,诸侯是周天子册封的,封了71个诸侯王,其中53个是姬姓,这都是周天子的宗亲,剩下的18个也是亲信重臣,比如姜太公就封到齐国。这样天子对诸侯国的掌控力就集中了,比起村镇联盟,当然是个进步,这就是西周封建。五百多年后,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兼并,周王朝名存实亡。孔子站出来主张克己复礼,这其中的礼指的就是周礼。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而周公作为更早的先贤,则被称为元圣。周公虽然只摄政了七年,但是却干了非常多的大事,《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成王在位22年,继位之初由于年纪尚小,政事由皇叔周公旦掌管,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周成王。在位期间继承武王遗志,派兵征伐东国,统御四方,制礼作乐,社会安定,使得周朝达到太平盛世。周康王在位25年,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东夷、征略地、伐鬼方,周康王与周成王统治时期天下安宁,国家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四十余年间,国家刑法几乎未被使用。所以历史上将成王和康王这段时间的统治,称之为成康之治。周昭王在位19年,继承成康事业,继续开拓周朝疆域,东征攻打东夷、南征平定荆楚、杨越、虎方。周昭王十九年,亲自统帅大军南征,越过江汉伐楚,结果全军覆没,撤退途中发生意外,自己也死在了汉江之上。传说是浮桥断裂掉江淹死,也有说掉到汉水被鳄鱼咬死。这次南征的失败也是周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相对周昭王,周穆王姬满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传说继位时已经50岁了,但是他极其崇尚武力。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西征昆仑,并且去见了西王母。西王母就是日后被神化了的王母娘娘,应该是当时的一个母系部落首领。《穆天子传》记录了这样一段话,周穆王见了西王母,两个人要分开的时候,西王母问周穆王:如果你没有死的话,啥时候还能再来?周穆王则说:等我回去把一切安排妥当,大概也就三年,我就回来。结果周穆王最终也没有回去。《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当年周武王克商的时候,西戎也前来派兵支持,等到周穆王继位后,周穆王以西戎的朝贡不够频繁为由,派兵前去征伐。当时的大臣祭公谋父表示反对,西戎并没有做什么被讨伐的事情,不能无妄的炫耀武力。但周穆王没有听从。最终周穆王得四只白狼、四只白鹿而归,而更严重的影响是荒服不至,也就是西戎再也不来朝贡了。周穆王还玩了一次西游,据考证向西到了新疆,花费巨大,周王室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周穆王在位55年,他可能活了105岁,是整个西周在位时间最长、也是寿命最长的君主。继位之初先是平息国内矛盾,励精图治发展国力,而后东征西讨,两伐犬戎,大大的展现了周王朝的强盛国力。但周穆王常年征讨,肆意远游,常年不在朝,导致朝政松弛,也为后世留下了隐患。周共王在位22年,继位时因为周穆王四处征战,周朝财政空虚、经济无法维持,不得不将都城、土地分封给诸侯大夫,以前都是井田制,土地不能买卖,现在可以买卖了,交税就行了。这一举动使得周王朝国事变得衰弱。周懿王在位8年,继位后周朝国力已经衰落不堪,北翟(dí)、西戎屡次进犯,都打到都城丰镐了,周懿王被迫将都迁往犬丘。后迷信鬼神外加天灾不断,周王朝进一步衰落。▲ 犬丘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周懿王死后发生了西周历史上唯一一次继位乱相,没能够父死子继,由于太子太小,结果周懿王的叔叔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周孝王在位6年,继位后一心想要复兴周朝,振兴军力。他还想报西戎入侵之仇,准备讨伐西戎,被申国的申侯劝住了,申侯说我有外交手段,申国在西戎也确实有影响力,最后还真被他搞定了,西戎入朝进贡。周孝王继位期间,西周的国力有所恢复。周孝王在位时将非子封在了秦地,为自己养马,没过几年时间,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马雄峻无比,周孝王非常满意。周孝王便把秦地赐给非子,非子成为秦国的第一任国君,号称秦嬴。只不过此时的秦地方圆不足五十里,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等到秦襄公时,才正式列为诸侯。周孝王死后,王位重新回到了懿王这一支,他的儿子姬燮继位,就是之前没接上班的太子,是为周夷王。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急剧衰落了,有些诸侯已经不来朝贡了,但是这些诸侯的实力依然还是弱于中央的,比如周夷王就因为听信谗言杀死了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哀公,对诸侯国的国君说杀就杀,可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在比较远的地方,已经有人想要站出来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了,比如当时的楚国国君熊渠,他说我们是蛮夷,不用遵守中原的那一套礼制,他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封王。周夷王在位8年,征伐太原之戎,听信谗言烹杀齐国国君齐哀公,这时周朝已经处于衰落,诸侯互相攻伐,无人朝贡,甚至进攻周王室。周厉王是历史上第一位大胆改革的君王,在位37年,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没有经验,导致贵族与平民都反对,使得周王朝内部矛盾日渐尖锐。周厉王比较残暴,在位时楚国国君熊渠害怕自己卷入到战争泥潭,就主动去掉了王号。大臣召公曾劝谏厉王说:民不堪命矣!厉王大怒,就开始到处监听,高压管控,发现有人诽谤自己就抓来杀掉,结果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熟人见面都不说话,只用眼神交流。周厉王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依然置之不理。三年之后,高压到了极限的国人发动暴动,周厉王被驱逐,跑到了彘,大概就是今天的山西。周厉王的太子姬静来不及跑,就躲到了召公的家里,国人听说之后就围住了召公的家,召公说当初我劝谏厉王,厉王不听,如果今天太子被杀的话,那么厉王就会觉得这件事是我策划的,我就有口难辩了。于是召公就把自己的儿子送了出去,被国人杀死。太子姬静得以保全。周厉王出逃在外,并没有死,所以国家也没立新的主人,而是由周公和召公二人共同执政,历史上称之为共和行政。根据《竹书纪年》各种考据分析,共和的意思可能是一个叫共伯和的人主管朝政。这里的周公和召公应该是周武王时期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后人,他们的后人一支去了自己的封国,就是鲁国和燕国,另外一支则留在了周王身边世代辅助。周公和召公共和执政的元年,也称为共和元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说在这个年份之前的年份都未必准确,是推算出来的。比如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46年,就是根据彗星出现的周期来推测的。有了共和纪年后,以后每个天子君王继位,一般是从第二年重新纪元,后来中国历史的年份就非常清晰了。共和14年,周厉王在彘去世,此时的太子姬静已经长大,姬静就在周公和召公的扶持之下,登上了王位,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在位早期,在周公和召公的辅助之下,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纷纷来朝,又在对外的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让周王室实现了中兴,史称宣王中兴。但是到了执政后期,对外的战事开始接连失败,尤其是对姜氏戎狄之间的千亩大战,周军惨败,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军队。于是周宣王决定清点户籍,想要以此来增加兵力和赋税,但是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因为周朝历来是没有清点户籍的先例的,大臣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外示弱的表现,会让那些不服从的人轻视。但周宣王并没有听取大臣的意见。 到了周宣王末期,开始流行一句童谣:檿(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檿弧是用桑木做的弓箭,箕服是用箕木做的箭。这两句童谣的意思是:拥有这两样东西的人会让周国灭亡。刚好当时有一对夫妻在卖这些东西,于是周宣王派人想要去杀掉他们,夫妻二人开始逃亡。就在逃亡的路上,二人在路边发现一个女婴。这个女婴实际上是周朝王宫里的一个侍女未婚先孕生下的,又怕被人发现,于是心一横,把孩子扔在了路边。而这两口子又心地善良,于是他们带着女婴就一起逃到了褒国,并在那儿定居下来。在两口子的辛苦养育下,当年躺在路边哇哇大哭的女婴已经变成了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这时候周宣王已经去世了,继位的是周幽王。褒国的国君偶然看见这个女孩的容貌,惊为天人,并决定把她进献给周幽王!这个女孩就被从褒国又带回了周朝。大家都叫她褒姒!值得一提的是,她并不是姓褒名姒,褒是指她来自于褒国,姒才是她真正的姓。▲ 褒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周宣王在位47年,继位之初任用贤臣、安顿百姓,征伐周边戎狄蛮夷,使得诸侯重新朝见天子,四夷臣服,史称“宣王中兴”。但其晚年不听劝谏,独断专行,滥杀大臣,并且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为西周灭亡埋下了伏笔。周幽王是西周末代君王,在位11年。在位期间重用小人、贪婪腐败、沉湎酒色、不问政色,导致西周王朝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后来立褒姒为皇后。娶褒姒的这一年是周幽王在位的第三年,而在前一年,泾河、渭河、洛河三川发生地震,这三条河流是周王室附近的主要河流。很明显三川地震和褒姒的出现都预示着周王朝的大厦将倾,但对这样的形势周幽王并不在意。他坚持要废掉太子宜臼及他的母亲申后,而改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由于褒姒的美貌天下无双,周幽王对她宠爱有加。不过褒姒从来不笑,这让周幽王很苦恼。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想尽了办法,但都以失败告终。一天,有个宫女不小心撕裂了一匹绸缎,然而绸缎裂开的声音却引得褒姒微微一笑。周幽王高兴极了,不但重赏了撕裂绸缎的宫女,还每天都让人撕绸缎给褒姒听。然而时间一久,褒姒就听腻了。为了让褒姒展颜一笑,周幽王悬赏求计,声称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候一个名叫虢石父的奸臣,为了讨好周幽王,就建议周幽王点燃烽火,逗褒姒笑。烽火是能乱点的吗?这可是敌寇入侵时的报警信号,救命用的。然而周幽王可不管这些,只要能让美人展颜一笑,他做啥都愿意。果然,封烟起,诸侯出,结果到这儿一看,啥事儿没有。看到诸侯被耍弄了一番,褒姒果然嫣然一笑。诸侯却只能含恨离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公也就是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了西戎,一起攻向周幽王,周幽王便命烽火台点燃烽火,但是之前为了博褒姒一笑,而多次烽火戏诸侯,此时的烽火再也没有搬来一个救兵,最终周幽王被西戎和申国的联军杀死在了骊山脚下。褒姒被西戎虏去,镐京也在这场浩劫中千疮百孔,断壁残垣。都城被毁,又有西戎的威胁,不得已周王室只得迁徙到了东周洛邑,史称东周。多年之后,一位东周的大夫经过故都,看到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此时变成了一片庄稼地,不禁写下一首诗《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历经13代君王,延续了257年的西周王朝就此灭亡,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大幕即将拉开。公元前771年,因为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导致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周幽王,最终将其杀死在骊山之下。诸侯拥立了废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之为东周,而周平王就是东周的开国之君。某种意义上来说,周平王算是得位不正。按照《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的记载,西虢国君虢公翰不承认周平王的地位,选择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周携王,也就是当时是一个二王并存的局面,时间长达20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750年,周携王才被晋文侯所杀。▲ 周王室由镐京东迁至成周洛邑 ©惟真坊
周平王继位时,周朝土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诸侯强而王室衰微,对比列国,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甚至王子还要到郑国做人质,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诸侯脸色行事。内外交困中,在位51年的周平王去世。周平王虽然是开国之君,却处处受限,比如他想把《郑伯克段于鄢》的郑庄公这个卿士给换了,没想到郑庄公一生气,周平王就立马怂了。甚至还答应了郑庄公互换人质的请求,将太子狐送去了郑国作人质,而郑庄公则把儿子忽送去了周作人质。《东周列国志》记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太子狐从郑国回去周王室继位,但是由于太过悲伤,刚回去就去世了。而《史记》里并没有记载这个太子狐,而是说周平王有一个叫泄父的儿子,周平王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周平王去世后,是由泄父的儿子,也就是周平王的孙子继位,是为周桓王。周平王和诸侯交换人质已经够惨了,没想到他的孙子比他还要惨。还是因为要换掉郑庄公卿士的事情,周郑的矛盾升级,直接开战,最终爆发了繻葛之战,周桓王与陈、蔡、卫三国共同讨伐郑国,结果周王联军大败。周桓王也被郑国的祝聃一箭射中肩膀,要不是郑庄公拦着,周桓王就被祝聃俘虏了。这场战争对于周王室来说侮辱性很大,而伤害性更强。从此之后,诸侯都知道周王室的战斗力很弱,再无威严。诸侯也就不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直到最后谁想做霸主的时候,才会浮于表面的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周桓王在位23年,这一时期天子威严荡然无存,甚至诸侯之子继位都不来都城接受周天子的册封,周朝势力再一次衰弱。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去世,儿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周桓王临死前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克托付给了大臣周公黑肩,这就导致三年之后周公黑肩想要杀死周庄王而改立王子克,结果阴谋提前泄露,周公黑肩被杀,王子克跑去南燕。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去世。周庄王在位15年,期间平定王子克之乱并与齐国联姻,将妹妹周王姬嫁给齐襄公,另一个妹妹周公姬嫁给齐桓公小白,为周朝国事得到了些许喘息之机。周庄王去世后,儿子姬胡齐继位,是为周釐王。此时齐桓公开始称霸,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周釐王十分高兴,承认了齐桓公诸侯霸主的地位,这也是周朝东迁以来第一位被“尊”的王。周釐王沦为傀儡,在位五年就去世。公元前676年,周惠王继位。他比较贪财,抢夺叔叔姬颓手下家臣的园子给自己当动物园,并夺取周朝大夫的土地田产,于是五个被抢的大臣在惠王继位的第二年发动政变,也就是五大夫之乱。他们拥立了其中的一个大夫的徒弟,也是周惠王的叔叔王子颓为王,周惠王则出逃郑国。两年后,在郑厉公和虢叔的帮助之下,杀死了五大夫和王子颓,重新复位。周惠王为了感谢郑国和虢国,将酒泉赐给虢国,将虎牢以东的土地赐给郑国,周王朝的疆土再一次缩小。复位之后的周惠王依然很不安分,他想要换掉太子郑,而改立自己更宠爱的王子带,这一举动遭到了当时的霸主齐桓公的反对。但齐桓公并没有直接强硬地攻击周惠王,而是不停地拉着诸侯开会,并邀请太子郑出席,赋予其崇高的地位。最终在公元前653年,在位25年的周惠王去世。周惠王去世后,太子郑得以继位,是为周襄王。在位三十三年。周襄王继位后,仅仅四年后,弟弟王子带就召集戎狄攻入都城,最终秦、晋出手,王子带战败,逃到齐国。又过了十年,一个叫富辰的大夫请求周襄王把王子带召回,他说兄弟之间都不和睦才导致诸侯之间不和睦。周襄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将王子带从齐召回。结果两年之后,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国当上晋文公。因为滑国的归属问题,周襄王和郑国打起来了,但此时的周王室没有兵,就去把戎狄请过来了。狄人帮助周襄王攻打郑国,周襄王为了感谢狄人,就把狄人首领的女儿纳为王后,结果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和王后勾搭在一起,周襄王大怒,废掉了狄人王后,结果又惹怒了狄人。于是狄人联合王子带一起攻打周襄王,周襄王战败。周襄王逃到郑国,向鲁、晋、秦求救。鲁国表示强烈愤慨,秦国表示出兵营救,结果被近水楼台的晋文公抢占先机,他率兵杀死王子带,迎接襄王复位,完成了一次尊王之举。周襄王为了感谢晋文公,将阳樊、温、原和攒茅四邑赐给晋国,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地盘仅剩下方圆一百多里的弹丸之地。周襄王复位后,晋文公请求允许为自己的墓修墓道,但却被周襄王以违反礼制而一口拒绝。自周王室东迁之后,本来控制的领土就不多,现在的地盘就越来越小了,土地少了,人口自然减少,赋税也会跟着减少,周王室越来越穷困了。公元前619年秋天,周襄王去世,儿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继位时周朝财政一贫如洗,甚至没钱安葬周襄王,不得不四处向诸侯国讨要。冬天,鲁国三桓之一的孟穆伯带着钱前来吊丧,结果走到半道携款潜逃去了莒国,他这一跑不要紧,周顷王连他老爹的丧礼都办不起了,于是第二年派人去鲁国要钱。鲁国人又重新送来钱,才算是把周襄王给葬了。周顷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姬班继位,是为周匡王。在位时期诸侯国相互征伐,而周朝由于国土面积太小,基本没什么大事。周匡王去世后,由周匡王的弟弟姬瑜继位,是为周定王。周定王在位时,诸侯国对周王朝已无尊敬可言,周天子俨然一个傀儡王。周简王在位14年,这一时期诸侯混战,相互攻伐不止,而周王朝已经彻底沦为吉祥物。周灵王在位27年,在位期间诸侯强国伐弱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周天子威信已然全无。定王、简王、灵王三代人一晃60年就过去了。这段时间正是晋楚争霸的阶段,从周定王时期一鸣惊人的楚庄王问鼎中原,到周简王时期的晋国通过鄢陵之战重新夺回霸主之位,再到周灵王时期晋楚之间的弭兵会盟,战争不断。公元前545年,周灵王去世。据《列仙传》和《东周列国志》记载,周灵王有一个太子叫晋,他死的比较早,而且是成仙而去。周灵王去世之前,还梦见自己的儿子晋驾鹤而来,梦醒之后周灵王说我儿子来接我了,我要走了,说完便无疾而终。《逸周书》中记载,晋平公听说太子晋这个人很有才干,于是嘱咐大臣叔向在朝见周天子后去拜会一下这位太子。叔向跟太子晋聊了一会儿,谈了五个问题,都被太子晋说得语竭词穷,于是他回去报告晋平公说:“太子晋才十五岁就这么厉害,我们不如把侵占周王室的良田还给他们吧,不然以后他登基了会找我们麻烦的。”晋平公听了就动了归还良田的心思。此时晋国一位以智慧著称的音乐家师旷毛遂自荐,愿意再去替国君探一探太子晋的虚实。师旷和太子晋相谈甚欢,打心眼儿里佩服太子晋的见识和博学。但话题转到太子晋的寿命时,师旷认为其寿不长,太子晋也并不反驳,反而很认真地说:“三年后,我估计就不在世上了,你可别到处说,泄漏了天机啊。”果然,师旷回到晋国后不满三年,就收到了太子晋的死讯。《新唐书》里面说王子晋是王氏的始祖,秦国的名将王翦就是他的后代,但是《史记》并没有过记载。周景王在位25年,在位期间周王朝财政窘困到连宫室器皿都要向各国乞讨。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穆皇后去世,晋国派代表来参加吊唁,宴会上周景王问道:“其他国家都有礼器进贡,晋国为什么没有进贡呢?”晋国有一个大夫叫籍谈,他说道:“晋国也没有接受过周王室的恩典啊!”于是周景王细数了从唐叔虞到晋文公时期,周王室对晋国的封赏,并且讽刺他数典而忘其祖,这也是成语数典忘祖的典故。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乱作一团。国人拥立了王子姬猛继位,是为周悼王。但周悼王仅继位一年,被弟弟王子朝杀死。周悼王死后,国人又拥立了姬匄继位,是为周敬王。周敬王继位前,王子姬朝叛乱后在晋国的拥立下也继位。周敬王与王子朝形成对峙,一直持续了四年。公元前516年,周敬王赶走了王子朝,但王子朝走时带走了周朝的典籍器物。而这段时间老子是东周的图书管理员,之后老子出走东周。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于是就辞官,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打算过函谷关,寻找一处地方隐居起来。十年后,伍子胥带领着吴国军队攻破楚国郢都,第二年周敬王趁着楚国大乱派人杀死了王子朝。公元前476年,在位44年的周敬王去世。周敬王去世为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分界点。周元王在位8年,这一时期战国时代已经来临,周元王承认勾践诸侯霸主之位。周贞王在位28年,在位时晋国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并吞其他贵族后,形成实际上的三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周考王杀兄自立后,在位15年。在位时,越国、齐国、晋国、楚为中原霸主。公元前441年,周贞定王崩。周贞定王有四子,长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三个月后,二子姬叔弑兄篡位,即周思王。五个月后,三子姬嵬又弑兄篡位,即周考王。周考王继位后担心弑兄篡位之事重出,于是在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划分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立西周国。▲ 西周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疆域为瀍(chán)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周桓公,以延续周公之官职。当初周公兴建洛邑时,可能修筑两城,西部王城为宫城,东部成周城为宗庙之地,也是殷商遗民所居之地。周平王迁都洛邑时定都王城,而后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迁都成周。周桓公死后,其子周威公即位。公元前368年,周王畿发生内乱,周威公被杀,周威公嗣子公子朝继位为周惠公。周威公少子公子根起兵反叛,于是赵成侯、韩懿侯发兵介入周王畿内乱,赵成侯、韩懿侯将周王畿一分为二,周威公嗣子朝留居河南王城,继承周威公领地,号西周惠公。之后韩赵两国逼迫周显王封公子根于巩地,建立东周国,为区别原来的惠公,又称公子根为东周惠公。也就是说这时的周王室有东周国和西周国两个封国的。这也是周朝最后一次分封,周天子仅保留成周王宫,几乎丧失所有领土,寄居在东周国,周王室的权威进一步降低。▲ 东周国的地理位置 ©惟真坊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亲自任命了韩虔、赵籍、魏斯三家为诸侯,韩、赵、魏三国正式立国,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也是预示着七雄兼并的战国时代正式开启。对于这件事,司马光认为意义重大,甚至他的《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写的。司马光说:鲁国的季氏、齐国的田氏、晋国的智氏、楚国的白公,其势力足以驱逐国君自立,之所以没有,就是害怕背负罪名而天下共诛。但是现在周王亲自去任命这些人为诸侯了,还会有哪些诸侯会站出来管理这些事呢?周安王在位26年,在位期间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史称田齐,这就是战国七雄中的齐。周烈王在位7年,这一时期战国七雄相互征伐,无暇顾及周王室,导致无人朝拜。周显王姬扁在位48年,在位时秦国商鞅变法,并且将最后的王畿之地封周国公子根于巩,建立东周国。周王仅剩成周王宫,寄居于东周国。这时诸侯们开始纷纷称王,甚至齐、秦两国还一度称帝。周慎靓王在位6年,在位时期五国合纵攻秦,此时的周王室已成为盘中鱼,诸侯谁赢就是谁的,连小小的宋国都开始称王了。他是东周最后一位国君,在位59年,成为整个周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公元前307年,周赧王因拒绝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被秦军逐出成周王宫,周赧王被迫徙居西周室。也就是当时的西周国有两个领导,一个是周赧王,一个是西周国自己的国君。公元前256年,秦国攻打韩国,周赧王害怕秦国想要图谋自己,于是联合诸侯伐秦,秦昭王大怒,派兵攻打西周国。联军中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一些兵,其他四国兵马都失约不来,导致无功而返。因出兵的钱都是借的,周赧王被人上门讨债,堂堂周天子只好跑到宫后高台上躲债,这也是成语债台高筑的由来。此时的西周国是西周文公在位,他直接投降了秦军,把他所管理的36座城邑全部交给了秦国,同年周赧王和西周文公去世。公元前249年,在吕不韦的攻伐之下,秦庄襄王灭东周国,至此九鼎归秦。
附:周朝历代君主世系图 ©惟真坊
惟真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