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古文逐字精读|江淹《别赋》

时尚   文化   2024-06-07 16:49   湖北  




《别赋》
南北朝·江淹



提到江淹,最有名的莫过于“江郎才尽”的故事。这是在江淹被贬为宣城太守的时候发生的,有着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比较现实的推测,是说他官场得意而文场失意。随着官位越做越高,所接触的人和事都越来越重要,只能一心忙于政事而无心再打磨自己写文章的手法,以至于文笔逐渐退步,灵感也几乎穷尽。生活逐渐富裕了之后,渐渐远离社会生活和大众百姓,安逸的日子让他文思枯竭,文章也因此远不如年轻时所作文章那般具有灵感和才气了。更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他之后人才辈出,后辈的光芒渐渐掩盖过了前人的,两相对比之下,也就显得江淹的才华枯竭了。


另一种则是比较玄妙的说法。南朝著名文学批评家钟嵘在他所写的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中是这么议论江淹的:“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说的是,江淹在一次被罢免了宣城的官职之后,就在冶亭中午睡,没想到睡梦中竟然梦到了一个美男子,这位男子自称为郭璞,走到江淹身边对他说:“我有一只笔放在你这里很多年了,是时候该归还于我了。”江淹伸手探向怀中,还真的摸到了一支五色笔,便将笔还给了那位男子,就这样,之后江淹写的诗和文章都十分的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好作品了。


而江淹在梦中所梦见的郭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博学多闻,是两晋时期的文学家,极擅诗赋,还非常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是名噪一方的风水大师。因而,很多人也认为江淹之所以文采好,就是先人郭璞借了自己的才气给他,而通过这一场梦又把所借才气拿了回去,这才导致了江淹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况。


第三种还是江淹做的梦,梦到一个自称张景阳(张协,西晋文学家)的人对他说:“我把一匹锦放在你那里,现在要收回去。”江淹拿出锦,却只剩几尺长。张景阳很生气说:“你怎么裁剪得只剩下这么一点!”转身把这几尺锦转送给身边的丘迟。同样的结局,江淹从此再没有诗文佳句。


历史上的江淹身处在古代最为动乱的南北朝时期, 羌、鲜卑、匈奴等游牧民族先后入主中原,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势。此时的南方,皇城之内人头滚滚,皇城之外军阀篡权。宋、齐、梁、陈四朝,仅存一百六十九年,却换了二十六位皇帝。江淹在这样一个门阀专权、血雨腥风的时代里,历经三朝十四帝而不倒,用四十年的时间,从教书先生到官居二品,封醴陵侯,善终于乱世。


公元420年,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刘裕,篡了东晋司马家的皇位,建立宋朝。四年后其子刘义隆即位,定年号为元嘉,辛弃疾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讲的就是他们父子的事迹。江淹的生平也正由此开启。


公元444年,元嘉二十一年,江淹诞生在南沙令江康之家中,然而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似乎都逃不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宿命,在江淹十三岁时,父亲江康之去世,只留下孤儿寡母。江康之虽然是县令,却没有给妻儿留下多少遗产,为了俸养母亲,江淹只得上山砍柴来维持生计,这样的生活却并没有让他就此消沉,他闲时便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逐渐将自己的才能传播了出去,为之后入仕打下了基础。


南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帝会派宗室诸王出镇地方,被派出去的宗室就会招募士族文人作为幕僚,他们主要的职责是撰写公文,其次就是为“进京勤王”做准备。


公元465年,景和元年九月,弱冠之年的江淹开始游学京都,因颇有才名被选诏,为始安王刘子真讲授王经。同年,江淹跳槽到了新安王刘子鸾幕中,担任治中从事,成为了“秘书帮”的一员。好景不长,法师皇帝刘子业即位之后,就将这位年仅九岁的弟弟赐死了,刘子鸾临死前留下了著名的遗言:愿身不复生帝王家。


公元466年,泰始二年十月,素来喜爱诗文的建平王刘景素得知江淹流落在外,便将他招进了自己幕府担任主簿,不久后江淹就受广陵令郭彦文牵连,被诬告受贿入狱,对这段经历,江淹回忆到:然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江淹是否受贿,不得而知,但无法否认的是在幕府中,亲王与文人之间相互提携倚重的关系,既为文人带来了机遇,也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卷入到政治斗争当中。为了得到赏识,拥有更大的权力,幕僚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事情屡见不鲜。同时代的文人谢灵运、鲍照就是在这样的权力斗争中丧失了性命。为了保命,江淹在狱中写了千言的自白书,来申辩自己的冤屈,或许是文采出众,或许是无辜受累,刘景素看完江淹的上书后,遂即将他释放了。


在死亡的边缘游走一圈后,江淹为人处世越发地谨慎小心。公元470年,泰始六年,刘景素任荆州郡守,江淹随行任镇将。此时刚即位的刘昱行事凶狠残暴,导致朝政混乱,这让掌握大权的刘景素产生了造反之心。江淹则认为刘景素既没有地方势力的投靠,也没有门阀世家的支持,毫无胜算。于是不断上书劝谏。但认为“天命在我”的刘景素,哪里能听得进去,反而疏远了江淹。


公元472年,泰豫元年,刘景素移镇南徐州,后镇京口,江淹为镇军参军事,领东海郡丞。到了地方后,刘景素日夜商议谋反之事,江淹见此,不断写诗劝谏,但都无疾而终。反复劝谏失败令江淹深感祸在旦夕,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保全自身。此时正逢东海郡的太守陆澄需要回家守孝,江淹向早已厌恶自己的刘景素上书讨要官位,刘景素毫不理会,反而让司马柳世隆空降来担任太守。江淹得知后,仍旧不断讨要,刘景素一怒之下,将他贬到了吴兴当县令。


三年后,刘景素起兵,被当时还是尚书左仆射的齐太祖萧道成斩于京口,江淹则因此躲过了一劫。从预见刘景素起兵必败,到劝谏无果后上书激怒刘景素,与其划清界限,从中不难看出,江淹能够历经三朝十四帝而不倒且最终得以封侯的政治远见。


江淹贬至吴兴时,在赴任的途中,江淹感伤离别,写了这篇著名的《别赋》。


此后,江淹又经历了次子夭折,妻子身亡,写下了《伤爱子赋》《悼室人诗十首》,文词之中沉溺着哀伤,回荡着内心中的声声孤鸣。宋齐易代之际,江淹返回京口,看着四周硝烟四起,白骨累累, 写下了著名的《恨赋》。


公元477年,此时已独揽大权的萧道成听闻江淹才情,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竟陵公参军事,恰逢当时荆州刺史沈攸之作乱,江淹以“五胜五败”之说,为萧道成分析了他必胜,沈攸之必败的原因。不久后,萧道成果然大败沈攸之于郢城,自此萧道成开始重用江淹。每当需要他写文章时,就会先赐酒食,让江淹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写文章。


三年后,公元479年,刘宋升明三年,萧道成相国,补江淹为记室参军事。同年,萧道成逼迫宋顺帝刘准禅位称帝,建立南齐。江淹被改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参军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撰写国史。不久后又升任正员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由此正式进入齐朝政权核心。


公元483年,永明元年,江淹升至御史中丞,配合当时还是丞相的齐明帝萧鸾,弹劾整治了数名权贵。萧鸾对此十分赞赏。


公元493年,永明十一年七月,齐武帝去世,萧鸾此时逐渐控制大权,把持朝政。公元494年,萧鸾篡位。江淹被提拔为了正三品的廷尉卿,加封给事中,随后又升迁为冠军将军,中封辅国将军。由于萧鸾得位不正,且生性多疑,即位之后不久便大开杀戒,江淹的亲家萧谌惨遭灭门。江淹再次受到牵连,外放到宣城当太守。


在贬谪的日子里,江淹领悟到了“颠危之世,不合以文字事人”的保命真理。江淹虽然文采出众,但他的文学思想有着明显的复古倾向,与当时主流的“永明体”相悖,而永明体的创作者“竟陵八友”身后站着竟陵王萧子良,八友里不仅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还有后来建立了梁朝的梁武帝萧衍,面对拥有巨大政治力量的文学团体,江淹果断采取了自污的方式,淡化自己的名声。


于是在公元497年,建武四年,从宣城回京的途中编造出来了“江郎才尽”之梦,并将其宣扬了出去。如此自污藏拙,让江淹一方面有了不再动笔写作的合理借口,让自己免于以文获罪;另一方面又能低调做人,以免被盛名所累。


公元499年,永元元年,萧鸾去世后,其子萧宝卷即位,萧宝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抓老鼠和耍杂技,他每次外出游玩都要抢老百姓的东西,赏赐给身边的佞臣,还曾把金子制成莲花状,让自己的宠妃在金莲花上行走,称其为“步步生莲”。除了行事荒唐,萧宝卷还秉承父亲“作事不可在人后”的遗训,擅杀大臣,逼得武将造反,文官离朝。


公元500年,永元二年,平西将军崔慧景发兵围攻京城,许多官吏都递上名贴投靠他们,只有江淹在家中装病没有去。崔慧景兵败被杀后,世人都觉得江淹有先见之明。


公元501年,永元三年,朝廷任命江淹以秘书监的身份兼任卫尉,卫尉的职责是负责都城的警备,在这烽烟四起之际,显然不是个好去处,江淹坚决请求辞官,但没有得到同意,只好就任。不仅后,萧宝卷选择对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竟陵八友”之一的萧衍下手,萧宝卷派人前去刺杀,但刺客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萧衍。萧衍当即从襄阳起兵,杀向了南齐的都城建康,在萧衍起兵时,人们都不看好他,只有江淹脱下了官服,身着百姓的衣衫前去投靠,萧衍对江淹非常重视,提拔他为冠军将军,后又兼任司徒左长史,不仅后又将他升迁为吏部尚书。


公元502年,萧衍灭齐称帝,都建康,国号大梁。开国有功的江淹也随之一路高升,直至从二品的金紫光禄大夫,并加封醴陵侯。


公元505年,江淹去世,享年62岁。梁武帝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1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zàn)起。


在人世间,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事情,就只有离别了!就像古代西北的秦国与东北的吴国都是偏远隔绝的地方,又如北边的燕国和中原的宋国,两地相距千里,永远没有接壤的一天。有的地方仿佛春天青苔刚刚萌芽,本该为它欣喜,但转眼间突然觉得秋风迅疾袭来,草木枯黄,一片萧瑟。


[注释] 黯然:心神沮丧,形容惨戚之状。销魂:失魂落魄,精神涣散。绝国:相隔极远的邦国,交通隔绝之国。乍:忽然。蹔:同暂。


开篇10字就让人陷入无限的对于离别的感伤之中:最能让人“黯然销魂”的,大概也只有离别了。接着说离别的情形,就像分在东南的吴国和西北的秦国;又或者分在河南之地的宋国和北部边塞的燕国,对于古时的人们来说,都相隔遥远,哪里能像今天的人们,一天之内就能赶个数千里与亲友相会。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因此出门的游子为离别而伤心,肝肠寸断,百感交集,哀伤不已。在他乡异域,风萧萧的吹来,声响跟故乡的不一样,漫天云絮涌现,颜色比故乡的稀奇。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zhào)容与而讵(jù)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shāng)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在旅途中,游子的乘船常常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常常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轻轻划动,谁知道怎么前进?马儿在寒风中凄凉地嘶鸣,一片凄怆景象。游子捂着酒杯,不知同谁共饮?撂下琴瑟,浑然不觉泪水已打湿了马车上的轼木。


[注释] 逶迟:行动缓慢的样子。棹:船桨,这里指行船。容与:缓慢荡漾不前的样子。讵前:怎么前进,意为前进缓慢。此处化用屈原《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掩:覆盖。觞:酒杯。御:进酒,饮酒。横:搁置。玉柱:琴瑟上的系弦之木,这里指琴。轼:成前的横木。




居人愁卧,怳(huǎng)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qiū)之离霜。


远在故乡的思妇抱愁而卧,夜不成眠,恍然若失。看着墙上的阳光渐渐消失,隐没了光彩,月亮从楼阁上升起,撒下淡淡银光。光阴一天天消逝,只见窗边的红兰挂着秋露,青楸树蒙上了寒霜。


[注释] 怳:同恍,恍惚。沉彩:日光西沉。楸:落叶乔木。离:即罹,遭受。




巡曾(céng)(yíng)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zhí zhú),意别魂之飞扬。


思妇在一间间空荡荡的房间里走着,环视高大的房屋,重门掩闭,抚摸着锦绣帷幕,人去物留徒感凄凉。这样的寂寞午夜,思妇深深思念着游子,料想游子也和自己一样忧愁,虽然身在远方,却早已魂游天外,思念着家中的人儿。此时的他一定是神魂不安,在离梦中徘徊彷徨,飘向家乡。


[注释] 曾楹:高高的楼房。曾同层。楹,厅堂前部的柱子,此指房屋。锦幕:锦织的帐幕。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意:同臆,料想。飞扬:心神不安。


这部分概括叙述了人生离别的愁苦,开头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开门见山,点出主题,指出离别最令人伤心难受,然后才总说离愁别苦的原因。作者以为主要有三点:一是距离远,尤其是在南北边远地区,相隔千里。二是失落多,有时甚至好像从初春骤然到了寒秋,听不到乡音,见不到亲友,孤独无依,缺少温暖,只觉得凄凉悲伤。三是生活不安定,游子在异国他乡生活水土不服,气候不适,旅途困顿。而思妇在家中独居,六神无主,青春虚度,年华蹉跎,凄惨寂寞。不难看到,作者对人生离别并无深刻独到的见地,思想平常但却明确切实,令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感。




2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所以,离别的情绪虽然一样,但造成离别的事由却是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


[注释] 万族:不同的种类。


接着作者依次描写七类不同的离别:显贵豪富的离别;刺客复仇的离别;送子出征的离别;远赴异国的离别;宦游分居的离别;修道成仙的离别;未婚恋人的离别。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至于那些骑着装饰精美的骏马,乘坐华贵车轩的富贵人家。有的如同西汉大官疏广告老还乡那样,在长安的东都门外张设围帐,饯饮辞别;有的像西晋豪富石崇一样,在别墅金谷园里大宴宾客,送朋友回长安。


[注释] 龙马:据《周礼·夏官·廋人》载,马八尺以上称“龙马”。朱轩:贵者所乘之车。绣轴:绘有彩饰的车轴。此指车驾之华贵。帐饮:古人设帷帐于郊外以饯行。东都:指东都门,长安城门名。《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金谷:指晋代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涧的别墅金谷园。史载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送者倾都,曾帐饮于金谷园。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这些显贵豪富人家的离别,琴瑟和着箫鼓,燕赵之地的美女唱着哀婉的歌曲;她们佩戴珍珠美玉,穿着绫罗绸缎,在初春时节,显得特别娇艳。


[注释] 羽:五音之一,声最细切,宜于表现悲戚之情。琴羽,指琴中弹奏出羽声。张:调弦。燕赵:《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句。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赵。上春:即初春。




惊驷马之仰秣(mò),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漠而伤神。


那离别的音乐歌唱,使驾车的骏马也停止吃草而仰头静听,使深渊里的潜浮的鱼儿跳出水面聆听。到了离别分手的时刻,人们不免眼含热泪,无限悲伤。


[注释] 驷马:古时四匹马拉的车驾称驷,马称驷马。仰秣:抬起头吃草。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驷马仰秣。”原形容琴声美妙动听,此处反其意。耸:因惊动而跃起。鳞:指渊中之鱼。造:等到。衔涕:含泪。寂漠:即寂寞。


这段描写分为三层,前四句用极为华贵的车马、特设的围帐,鲜明地显示出豪贵人家离别的标志,并且引用了西汉的舒广和西晋石崇两位显贵人物的典故作为佐证。西汉的舒广是深受朝廷器重的太子太傅,史载他在长安东都门外饯别时,送者车数百辆。西晋石崇是穷极奢华的门阀豪富,他饯行就在别墅金谷园,史称送者倾都。可以想见,送行的场面多么壮观。


作者在这里有意不写送行的场面,而是突出描写送行的音乐和歌妓服饰,采取传统的夸张手法,用马儿仰头、鱼儿跳水来表现动人的音乐声,主人的尊贵显赫则在不言之中自然地显露出来。然而有意味的是,这究竟是热闹的聚会还是悲伤的饯别?后两句作者才指出,人们只是到了分手时刻才感到到悲伤,这等于说显贵豪富的离别虽然最后分手时刻不无悲伤,但此前却是一种隆重、豪华、热闹的聚会。


其实细读下来,帐饮东都乃是大官的光荣退休,送客金谷乃是豪富的显赫赴任,都是官宦的荣耀时刻。因此这看来似乎是一种曲折的讽刺,却是封建官场的真实。因而这篇作品也产生了见仁见智的艺术效果。




3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wěn)血相视。


还有自惭未报主人恩遇的剑客,和志在报恩的少年侠士。如击杀韩相侠累的聂政、在宫厕谋刺赵襄子的豫让、刺杀吴王的专诸、行刺秦王的荆轲。他们辞别父母,割舍妻子,离开自己的家乡。洒泪永别,擦拭血泪,默默相视。


[注释] 惭恩:自惭于未报主人知遇之恩。报士:心怀报恩之念的侠士。韩国:指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刺杀韩相侠累一事。赵厕:指战国初期,豫让因自己的主人智氏为赵襄子所灭,乃变姓名为刑人,化装埋伏在厕所里,挟匕首欲刺死赵襄子一事。吴宫: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燕市: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高渐离为了替荆轲报仇,又一次入秦谋杀秦王事。沥泣:洒泪哭泣。抆:擦拭。抆血,指眼泪流尽后又继续流血。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他们驱赶征马,头也不回地走了,只见路上扬起阵阵尘土。正是因为感恩才以一剑相拼,并非为了换取死后能威名远播。荆轲刺秦王时秦武阳在秦廷听闻钟鼓齐鸣而大惊失色,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剖腹毁容自杀,姐姐聂嫈伏尸痛哭而悲伤至极。


[注释] 衔感:怀恩感遇。衔,怀。买价:指以生命换取金钱。泉里:黄泉。金石震:钟、磬等乐器齐鸣。原本出自《燕丹太子》:“荆轲与武阳入秦,秦王陛戟而见燕使,鼓钟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面如死灰色。”“骨肉”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剖腹毁容自杀,以免牵连他人。韩国当政者将他暴尸于市,悬赏千金。他的姐姐聂嫈说:“妄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于是宣扬弟弟的义举,伏尸而哭,最后在尸身旁边自杀。骨肉,指死者亲人。


对刺客来说是誓死的诀别,对亲人来说是生离的死别,所以离别乐声响起,惊心动魄,色变心死。




4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有时候边境发生了战争,战士们挎弓带箭奔赴前线。辽河水一望无际,雁门山高耸入云。怀念此时的家乡是多么美好,闺房里风晴日暖,野道旁绿草芬芳。


[注释] 负羽:挟带弓箭。辽水:辽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流经营口入海。雁山:雁门山。在今山西原平县西北。




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yīn yūn)


旭日升临,天际灿烂光明,露珠在地上闪耀绚丽的色彩。天空明澈似镜,阳光透过红色的雾霭分外绚烂,青色的雾气和弥漫的烟气交织在一起,宁静又神秘。


[注释] 耀景:闪射光芒。腾文:指露水在阳光下反射出绚烂的色彩。镜:照耀。朱尘:红色的尘霭。照,日光。烂,光彩明亮而绚丽。袭:扑入。青气:春天草木上腾起的烟霭。烟煴:同氤氲。云气笼罩弥漫的样子。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在这美好的春光中,爱人手攀着桃李枝条不忍诀别,送心爱的丈夫出征,泪水逐渐沾湿了罗裙。


[注释] 爱子:爱人,指征夫。




5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


一旦到达绝远的国度,哪里还有相见的日期。


[注释] 讵:岂有。




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赠恨,惟尊酒兮叙悲。


望着高大的树木,与故乡告别,站在北边的桥头,和亲人辞别。送行的左右仆从神情激动,亲戚宾客落泪伤心。铺设荆条而坐把怨情倾诉,只有凭借手中的酒来叙述心中的伤悲。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古以乔木为故乡标志。北梁:指诀别地点。语出《楚辞·九怀》:“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班:铺设。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黄荆的一个变种。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伍举和声子在郑国野外相遇,把荆条铺在地上,一起坐下吃东西,并谈回楚国的事;后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叙旧情。尊:同樽,酒器。


▲ 荆条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méi)


何况这别离正值秋天大雁南飞之日,白色的霜露欲下之时。哀怨又惆怅啊,望着离人远去的山坳,满怀离恨,别离之人已沿着长河岸渐行渐远 。


[注释] 湄:水边。




6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又如丈夫远居淄水东边,妻子住在黄河北边。曾经穿戴着玉佩一起沐浴着晨光,晚上伴守着金炉感受夕阳下的烟香。


[注释] 淄右:淄水西面。在今山东境内。河阳:黄河北岸。琼佩:琼玉之类的佩饰。金炉:薰香炉的美称。




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如今丈夫在千里之外做官,可惜妻子如仙山琼草徒然芬芳,叹惜着青春虚度时光。面对着深闺中的琴瑟而无心弹奏,深掩重帷遮盖高阁上的罗幕,以免眺怀远望,思念情郎。


[注释] 结绶:指出仕做官。绶,系官印的丝带。瑶草:仙山中的芳草。这里比喻闺中少妇。徒芳:比喻虚度青春。晦:昏暗不明。流黄:黄色丝绢,这里指黄绢做成的帷幕。




春宫閟(bì)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diàn)清兮昼不暮,冬釭(gāng)凝兮夜何长!


独居的思妇,在春天关闭楼宇无心欣赏窗外和熙的春光,秋天帷帐上映照着洁白的月光,夏天守着清凉的竹席日长难熬,冬天对着昏暗的孤灯寒夜是如此漫长!


[注释] 春宫:指闺房。閟:关闭。簟:竹席。釭:灯。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把思念织在绵缎里写成回文诗,凝视着回文诗对着影子悲叹,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独居的忧伤。


窦滔是前秦时期大臣,官至秦州刺史。窦滔因拒不服从军令被前秦苻坚左迁至甘肃敦煌。窦滔在这段时光中结识了善于歌舞的赵阳台,并纳赵阳台为妾。这令身为原配的苏惠与赵阳台关系顿时紧张,两人在窦滔面前相互诋毁,结果是窦滔对苏惠日渐不满。在苏惠21岁时,窦滔获令镇守襄阳,从甘肃动身时也将赵阳台带在身边,对丈夫携小妾动身的苏惠甚为不满,拒绝与夫君一同前往襄阳。随后窦滔断绝了与苏惠的联系。


不久苏惠就对与丈夫断绝往来的事情悔不当初,独守空房苏惠将对丈夫的漫长思念之情寄托在自小的爱好——诗词歌赋上,转眼间已写出几百篇诗章。苏惠将诗篇进行了绝妙的编排,这就是璇玑图——以五色丝线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绣下了句句回文的两百余首诗词。璇玑图无论正读、反读、纵横反复都可以是一篇诗章。堪称是一篇巧夺天工的名作。

苏惠的家人将《璇玑图》星夜送至襄阳窦滔手中。看到妻子诗文的窦滔感受到妻子苏氏的爱意,最终决定将赵阳台送回关中,派出精心修饰的礼车将苏氏接回襄阳。两人恩爱如初。

此后璇玑图被诸多名家解读,其中唐朝武则天曾专门为苏惠与《璇玑图》撰写序文。宋代才女朱淑真著有《璇玑图记》,成为堪与武则天所撰序文媲美的研究文章。

▲ 《璇玑图》,也就是《文诗




7




(tǎng)有华阴上士,服食还山。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或有华山修行的道士,服食丹药,以深山为家。法术高妙仍在修炼,道行已经很高超,但尚未到达最高境界。他们一心守着炼丹炉不问世事,在金鼎里炼丹,情真意切,意志坚定。


[注释] 傥:同倘。华阴:即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县南。上士:道士;求仙的人。服食:道家以为服食丹药可以长生不老。还山:即成仙。一作“还仙”。寂:进入微妙之境。传:至,最高境界。丹灶:炼丹炉。不顾:指不顾问尘俗之事。炼金鼎:在金鼎里炼丹。




驾鹤上汉,骖(cān)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成仙即可驾鹤飞越九天,得道便能乘鸾翱翔云际。转瞬就可游行万里,短暂小别已是人间千年。


[注释] 骖:三匹马驾车称骖。鸾: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少别:小别。




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神仙本是不惜离别的,只是因为人世间看重离别,为了照顾人间情谊,所以仍要告别,实际在他们成仙升天之时也是恋恋不舍,非常留恋的。


[注释] 谢:告辞,告别。




8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人间有男子赠送给女子芍药花的诗,有赞美绝世佳人的歌。有在桑中与男子约会的卫国女子,也有在上宫受到邀请的陈国姑娘。


[注释] 下:下土。与“上士”相对。芍药之诗:指《诗经·郑风·溱洧》,是男女相爱的情歌。其中说:“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芍药。”佳人之歌:指汉代李延年的诗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赞美绝代佳人,此用以表示爱慕美人的情恋。桑中:卫国地名。《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卫女:卫国女子,指《鄘风·桑中》的女主人公。鄘与卫相近,故称。上宫:即《鄘风·桑中》所说上宫,是约会地点。陈娥:陈国美女,陈与卫亦邻近,故称。




春草碧色,春水渌(lù)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当春天草色如碧玉、流水泛清波之时,恋人们在水边别离,将会怎样的悲伤!


[注释] 渌波:清澈的水波。南浦:《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白居易《南浦行》: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除了南浦,还有长亭也代表送别。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guī),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至于到了秋天,露水像珍珠、月亮如玉珪,这明亮的月光、洁白的露水显示了日月的交替,光阴的消逝,与恋人的离别,那思念的心该怎样排遣。


[注释] 珪:古代玉制礼器,圆形,喻秋月之洁白。光阴:指月光露水相映,骤暗骤明。


前四句分别引用了《诗经·郑风·溱洧》、汉代李延年的乐府诗歌“北方有佳人”和诗经《鄘风·桑中》中的典故,“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描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芍药。这是周代郑国的风俗,青年男女在河边游玩,两情相悦,男子送给女子一束芍药。李延年歌是赞美女中的绝世美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是指姑娘对情人的热恋。《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一往情深地沉浸在情人的约会邀请的甜蜜之中。然后写春的缠绵离别,用碧色、渌波显示出恋人们的青春年华,接着再写秋天的别后相思,用如珠、如珪暗示出恋人们感伤的眼泪、纯洁的情操。“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指出恋人们离别后心神不定的感情特点。


江淹铺排了七种离别场景,描摹了各种离别的环境,渲染了各种离别的气氛,展示出了不同人物的离别之情。这七种离别分别是:富贵者之别、剑客之别、征人之别、远赴异国之别、宦游之别、方外之别和情侣之别。


富贵者的离别场面是盛大热闹的,送行者云集,宴饮作乐,美妙动听的音乐,娇艳的舞女,但所有这些都抵消不了离别的感伤,分手时仍止不住潸然泪下;剑客秉持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或为报恩,或为报仇,他们的离别是死别,所以分别时更为悲痛,但他们视死如归,慷慨赴义;征人将奔赴遥远的边塞,等待他的是苦寒之地和生死未卜的未来,而家乡正是春光灿烂,妻子含泪相送,依依不舍;远赴异国者无法在国内立足,被迫离开家园,流亡到遥远的国家,亲友相送,秋日萧索,而远去之路漫漫无期;宦游者为了功名利禄,到千里之外任职,留下曾经朝夕相处的妻子,年复一年,在寂寞中等待,在思念和期盼中韶华流逝;方外之士专注于学道求仙,他们已获得长生妙术,在天地之间来去自如,对于离别并不挂怀,但在与世间之人离别时,依然不能不被离别的悲伤影响;年轻的情侣在热约会时曾经有过多少欢愉的时光,而这些在离别时都化作了难以承受的感伤,从春到秋,离别之后的相思绵绵不绝。


江淹把离别写得很悲伤,也很美丽。种种离别的情境,如在眼前;各类离别的人,声情宛然;而所有的离别,所有离别的人,都不出开篇那四个字:黯然销魂。




9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所以离别的情况种类不一,分别的原因各式各样。总之一有离别必有哀怨,一有哀怨必然充塞于胸,使人意志丧失、神魂颠倒,心理和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创痛,悲伤至极。


[注释] 别理:离别的原因道理。名:种类。盈:充盈。心折骨惊:言创痛之深。




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即使有汉代王褒、扬雄、严安、徐乐那样精妙的文笔;有在金马门、兰台待诏的那些杰出的文人雅士,他们写作的赋可以像司马相如的赋那样,被汉武帝称赞为“飘飘然有凌云之气”;他们写出的文章如同战国驺衍一般,像雕刻的龙纹一样精妙华美。他们文辞华丽,才华横溢。


[注释] 渊:指汉代辞赋家王褒,字子渊。云:指汉代辞赋家扬雄,字子云。严:指汉代文学家严安。乐:指汉代文学家徐乐。金闺:原指汉代长安金马门。后来为汉代官署名。是聚集才识之士以备汉武帝诏询的地方。彦:有学识才干的人。兰台:汉代朝廷中藏书和讨论学术的地方。凌云: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汉武帝赞誉为“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雕龙: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驺奭写文章,善于闳辩。所以齐人称颂为“雕龙奭”。




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但是有谁能描摹出离别瞬间的情状,有谁能抒写出生死永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呢!


[注释] 谁:一作“讵”。摹:描写。


离别种种,难以写完。离别情绪,难以状写。即使杰出作家,也未必胜任。其实这是作者巧妙的自谦之词,言外是说,我当然比不上那 些杰出的作家们,一定写的不好。


这篇文章实质上是咏物赋,只因以离情为描写对象,读来仿佛是抒情小赋,结构虽然不用主客答问的咏物大赋方式,但实质一样。作者不是抒情主人公,而是以一个对离情进行客观描写和议论者的身份出现,相当于汉代大赋的答者。


从这篇《别赋》可以看到,江淹的艺术才能不仅表现在善于模仿前人风格,而且也善于描写社会风格的真实情态。《别赋》就像一幅古代离别愁伤的图卷,生动的艺术形象中自有艺术的真实,不仅仅只有观赏价值,也有认识意义。


写出千古名篇是才华,安身于乱世则是智慧。江淹按捺下了自己生花的妙笔,选择了明哲保身,借自述才尽之梦以藏拙,将自己的智慧从书写纸上的文章转向书写安生乱世的篇章,正如曹雪芹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微信公众号


惟真坊









惟真坊
文学、书画爱好者,设计干货、素材、模板收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