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陈情表》,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宋太祖的七世孙赵与时在他的笔记《宾退录·卷九》当中曾经记载:四川青城山的隐士安世通曾说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说明了《陈情表》是表达孝道的经典文章。
李密是西晋时期的历史人物。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李密,比较知名的。北齐时期医学家李密,字希邕。隋朝的蒲山郡公李密,字玄邃。《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字令伯。他原名叫李虔,虔令是诚善的意思,所以他字令伯,李密是他后来使用的一个别名。
有些古人是以他的别名或以他的字传世,他们的原名大家反而不太熟悉。比如唐朝大诗人孟浩,字浩然;唐朝名将苏烈,字定方;明朝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明朝大书法家文璧,字征明。提孟浩、苏烈、唐寅、文璧,很多人都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提孟浩然、苏定方、唐伯虎、文征明,这个大家就特别熟悉,他们是以字行世。
陈是指陈述,情是指情况,陈情就是我要把相关的情况说给你听。表是一种文体,向君主说明情况的文体称为表。其实在最早期的时候,章、表、奏、议、疏,它们是有功能性的区别,但是后来就渐渐合流了。李密年轻时还是三国时期,他跟后来著名的大文学家苏东坡是同乡,他们都是四川眉山人,这地方真是人杰地灵。他是在当时蜀汉国内做官,他在名士谯周门下游学,谯周是蜀汉非常知名的一个大学问家,就是劝刘禅投降的那位。李密当过尚书郎,他是一个口才了得的人物,曾多次担任外交官出使东吴,在吴国君臣之间也是谈笑风生。
公元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率军入川,蜀汉政权灭亡。当时邓艾就知道李密名声不错,派人请他出来做主簿,因为当时蜀中刚刚平定,也需要任用归降的官员来安抚人心。但是因为邓艾入川以后采取的某些措施使当地人产生了很不安全的感觉,所以李密拒绝了邓艾的邀请。在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氏经过三代奠基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正式篡夺了曹魏的江山改国号为晋,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册立皇太子,他又想起李密这个人名声不错,因为刚刚改朝换代,蜀国平定了也没有多久,请一个蜀地的名士充当太子府的属官正合适,所以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让李密出来做太子洗马,也就是东宫的侍从官,这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官职,离未来的皇帝非常近。
但李密不想出来做这个官,他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当时的时局其实还处于一定的混乱之中,司马氏的政权来路极其不正,这是最被人诟病的地方,蜀汉刚刚灭亡他就跑到洛阳做官的话,对自己的名声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他的祖母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必然不好,从四川一路颠簸到洛阳肯定会颠死,交给别人照顾,李密肯定又不放心。所以李密以祖母身体健康不好为由,给晋武帝写了个奏表说明自己所面临的情况,就是这篇《陈情表》。
篇名如果展开的话就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无法出任官职的说明书。这就是《陈情表》的写作背景和原因。
1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微臣李密言:我这个人命运不好,很小的时候就遭遇了凶险坎坷。刚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好不容易长到四岁,舅舅强行让母亲改了嫁,扔下了孤孤零零的我。
[注释] 陈情:陈述情况,解释原因。表:古代章奏的一种,是臣子上呈给皇帝的书信。言:上言,禀告。以:因为,由于。险衅:恶兆,厄运。衅,征兆。夙:早。指幼年。闵同悯,忧患。凶:不幸。生孩:刚生下来,还是婴孩的时候。见背:背离我,抛弃我,是去世的委婉说法。行年:经历的年岁。舅夺母志:舅父强迫改变母亲守节的意志,指改嫁。夺,逼迫改变。志,指守节不嫁之志。
李密开篇就陈述自己的幼年情况。他一开篇就是臣密言,和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是同样的制式,诸葛亮说臣亮言。因为李密本来是蜀国的官员,他现在要拒绝晋武帝的要求,所以他一开头就加了个臣字,这个算是表达自己的立场,稳定一下晋武帝司马炎的情绪。
祖母刘愍(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我的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单弱小,所以把我接过去亲自抚养照料。
[注释] 愍:怜悯。躬亲:亲自。
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疾病缠身,九岁的时候走路还不利索,伶仃孤苦一直熬到了成年。我既没有叔伯也没有兄弟,家里的条件非常差,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直到很晚的时候才有了儿子。
[注释] 少:幼小。不行:走路还不太利落,不应该是九岁还不能站起来行走。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孤:孤单。至于:直到。成立:指长大成人。终:副词,也。鲜:少,指没有。门:指家庭。祚:指家道福气。儿息:儿子。
这一段是描写他自己小时候悲惨生活情况和祖母身体健康情况,他一口气写出来,这个内容连贯性极强,字字相扣。李密的这段话就能显得他的说话水平非常高,史书记载他口才了得。这段话虽然看起来特别平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语言,但是其内容连续性太强。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一个病弱的老人,印象就会特别深刻。
小时候因为经常生病导致身体太弱,所以九岁时走路还不太利落,不应该是九岁还不能站起来行走,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兄弟,你干什么都没有助力,谁都能欺负你,在古代家里人多势众就是硬实力。即使我们刚刚进入现代社会的时候,很多城里的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偏远的乡村总是迷信要男孩,除了固有的一些传宗接代的观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生存,非常根本的原因。在那种环境下,你的家里如果没有男丁,就意味着你会失去相当多的生活资源,甚至失去原本属于你的生活资源。你的日子会过得异常艰难,需要用拳头直接解决问题的时候,任何其他的理论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李密作为古代的一个普通人,他的生活之艰难是非常明显的,家里人丁少,所以说门衰祚薄。家里也没有个人气,没啥福气可言,直到很晚了才有孩子。
外无期功(jī gōng)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qióng 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在外面没有任何亲戚帮衬,家里长期以来也没有个能迎送宾客的孩子,生活上没有任何依靠,每天孤身站在院子里,只有孤零零的身体和投射在地上的影子,随着光线变化远近离合,相互安慰。而我的祖母刘氏她本来就患有疾病常年卧病不起,我亲自煎汤煮药服侍老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注释] 期功:古代按亲疏划分的丧服名称,有人去世了亲属要服丧,直系亲属丧期长,稍微远一点的丧期就短。期就是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红楼梦》中贾元春去世之后,贾宝玉为姐姐服丧九个月,这个就是大功服。强:指勉强接近,就是说自己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亲戚。童:应该是指他自己的小孩,因为他是接上面那句晚有儿息而来的,解释为童仆不太合适。应门:照应门户。茕茕:孤立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无靠。形影相吊: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即形影相伴,比喻孤独。吊,慰问。婴:纠缠,缠绕。蓐同褥,床垫,被褥。侍:服侍。废:停止,中断。离:离开。
前面说了晚有儿息,到了很晚才有小孩,所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里来客人连个开门迎客的小孩都没有。童应该是指他自己的小孩,因为他是接上面那句晚有儿息而来的,解释为童仆不太合适。因为他前面对称的还有期功强近之亲,他和一个开门的仆人相对的话是不太合适的。应该是指他自己的孩子。孤立在院子中间看着身体和影子交互,动感中带着凄凉。
2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到了晋朝建立,我感受到了新朝气象,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是有犍为郡太守逵曾经推举我做孝廉,后来益州刺史臣荣又推荐我做秀才,这都是新朝对人才的优待,我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因为我的祖母卧病在床,没有人照料是不行的,所以我才婉拒了州郡两级官员的推荐,没有从命。
[注释] 逮:及至,到了。奉:敬词。圣朝:指晋朝,敬词。沐浴:本指洗头洗澡,比喻亲身承受。清化:清明的教化。前:先有。太守:指当时犍为郡太守,四川眉山市长。察:考察。举:推举。察举有互文的关系,指考察和推荐。后:后来。刺史:指益州刺史,相当于四川省长。秀才:选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指才学优秀的人。汉代察举科目中有此一项,由各州推举,魏晋沿袭了这种制度,与后世科举中的秀才科不同。供养无主:供养祖母无人料理。辞不赴命:辞谢没有接受恩命。
这句转到了正题,圣朝就是晋朝。蜀汉政权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又生活在气象清明的新朝了,沐浴清化,恭维一下晋武帝,赞扬一下新政权,让他不要因为自己的政权而狂躁起来。接着他就说明了在新王朝受到的两次礼遇。犍为太守推荐李密为孝廉,举孝廉是汉代推荐人才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在晋代时也还有,但是名额被缩减了。孝廉可以由各郡推举,就是各个城市的优等生,孝廉,孝顺廉洁,需要这两种品质相当突出,才可以得到推荐。当然这两种不可量化的东西其操作性极强,所以孝廉制的劣势极大,倘若我们今天还有人妄图把品德分纳入重要的考试,这种就是妥妥的大坏蛋,就是孝廉制的遗毒。
秀才也是由地方选举人才的项目,这个是由各州推举的各省的优等生,注意这个秀才跟我们多数人熟悉的秀才不同,这个历史时期的秀才是靠推荐决定的,我们熟悉的秀才是科举秀才,隋朝开创科举,但是隋朝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算是测试版。唐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个算是内部测试,但也还不是正式版,唐代仍然是严重受世家影响,大唐290年里的宰相被约20个家族包办。直到宋朝建立以后,准确的说是宋太宗以后,科举系统才算是真正的正式版,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平民社会,明清进一步修正强化了科举,这段时间里的秀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秀才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臣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臣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注释] 拜:任命,指授官或封爵。郎中:官名,晋时为尚书曹司的长官。寻:不久。蒙:受到。除:除去旧职授予新职。猥:辱,自谦之词。微贱:亦为自谦之词。当:充当,担任。侍:侍奉。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上报:向上报答,指报答皇上恩典。陨首:就是脑袋急速坠落,就是形容死。除:授予。洗马:指东宫太子府的侍从官。据考证这个官职最开始的时候叫太子先马,就是太子出行的时候他在马前做先导,是太子的侍从官。
我拒绝了地方官员的推荐,没想到陛下亲自下诏书任命我作郎中,不久之后因为太子册立,又任命我为东宫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低微的人,竟然能得到陛下的恩典担任东宫属官,我就算死也无法报答陛下的的恩德。这就是正式拒绝任命了,放低了姿态先给晋武帝戴个高帽子,缓和一下。李密被授予太子洗马的官,他也不想接受。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我把所有的情况都上表说明真的无法就职,但是皇帝的诏书是非常急切严厉的,我给陛下造成了一种拖延傲慢的印象。州郡县的官员派人不断催促我上路,每天上门催促的官吏焦急万分,往来穿梭如流星。我本想遵照陛下的诏书去洛阳就职以尽忠,可我的祖母病的很严重;我想要依顺个人情感留下来尽孝,报告给地方官吏又得不到批准。我夹在忠孝之间进退两难,狼狈至极。
[注释] 具:全,都。表:奏章。闻:告知。切峻:急切严厉。逋慢:回避怠慢,逋,逃亡,回避。上道:指动身。急于星火:像流星和失火一样紧急。奉诏:接受命令。奔驰:奔走效劳。则:可是。日笃:一天天沉重。欲:想。苟顺:姑且迁就。私情:指个人心意。告诉:申诉,指请求。不许:得不到许可。进退:指做官或不做官。狼狈:困顿窘迫、左右为难的样子。狼前足短后足长,狈前足长后足短,狼、狈相互依靠才能站立行走,比喻进退两难。
这是正式提出了拒绝。李密描述自己接到诏书以后的情况,写得非常有条理。这是很有水平的话,既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受到的压力,又把当地官员的工作执行态度上报给了晋武帝司马炎。圣朝的公务员都在好好干活,陛下您圣德巍巍是当世明主,后面两句是表达自己纠结心情,说我去洛阳是可以的但是祖母的病重我实在是去不了,我是想留下照顾老人,可是地方官员又不同意,所以我太难了。
3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俯伏思量圣明的朝代都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德高望重的蜀汉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和优待,更何况臣的孤苦又特别严重。
[注释] 伏惟:敬词,就是伏在地上想的意思。伏,俯伏,表示恭敬用语。惟,想。故老:故臣遗老。犹:尚且。矜:怜悯。育:抚养。特:特别。尤:更加。甚:厉害,严重。
这开始拿以孝治天下说事了,戳中晋武帝的命门。孝在古代不仅仅是孝顺父母这么简单,这个是要升华到很高的政治层面,作为一个政权的底色,汉朝二十四帝除了汉高祖刘邦,他们的谥号全都有个孝字,以孝治天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帽子。晋朝的司马氏得位不正,司马懿当年干的那些给子孙铺路的事,当然后来全都报应在子孙身上非常惨。司马氏自己也知道得位不正,本来就是整天纠结政权的合法性,“忠”这个字是不敢提的,所以提孝正合适。
李密如果坚持不去就职,就一定会被别人解读成注重名节看不起司马氏政权,强行拒绝肯定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李密说晋以孝治天下,突出一个孝字,非常符合晋武帝的胃口。由李密这样的名士提出来,这种效果就非常不错,所以李密在这段话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铺陈,他说像当年大汉朝一样,晋朝也是以孝治天下,晋朝开国以后当年那些旧臣都得到了体恤抚养,像我这种自幼孤苦的人,肯定也会得到陛下的怜悯。这话说的其实是非常漂亮的,因为以孝治天下之前是大汉朝的标志,现在的晋朝刚建立,总想接大汉朝的衣钵,再想想之前的曹魏政权,这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块心病,所以李密这个话说的就非常符合晋武帝的胃口。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jīn)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bó)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我少年的时候就在蜀汉做官,并且做到了尚书郎,本来追求的就是仕途通达,不重视个人的名誉和节操。现在我作为亡国之臣,更是身份低微不值一提,如今得到陛下的破格提拔,面对如此优渥的待遇,我又怎么会犹豫不决、存有非分企图呢。只是因为我的祖母病入膏肓,只剩一口气吊在那,生命垂危,到了早晨不知傍晚会怎么样的境地,现在已经无法预测,她下一刻还在不在人间。
[注释] 少:年轻时。仕:供职。伪朝:指已灭亡的蜀汉。历职:指担任过各级官职。郎署:郎官衙署。本:本来。图:希望。宦达:为官显达。矜:顾惜,爱惜。名:名誉。节:节操。亡国贱俘:指蜀汉旧臣。至:极为。微、陋:均为低贱的意思。过:过分。蒙:受到。拔擢:提拔。宠命:特别恩惠的任命。优渥:优厚。岂:怎么,哪里。盘桓:徘徊观望,迟疑不决。这里指辞不赴命。希冀:希望,指非分之想。但:只。以:因。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接近死亡。薄,迫近。气息:呼吸。奄奄:呼吸微弱,断而难续的样子。危浅:危急。朝不虑夕:朝不保夕。虑,预料。
李密进一步放低了身段,讲述了自己的情况。这段话说得是相当感人,少仕伪朝,这是给自己的政治立场定了个性,因为蜀汉已经灭亡,李密否定了前朝等于肯定了晋朝的正统地位,晋武帝当然是乐于接受的。后面他又自贬了一通,说明了自己祖母的病况。这段陈述递进的是相当到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说话要有节奏,说得多是没用的,而是要有次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这都是非常经典的成语。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年幼遭遇大难,如果没有祖母亲自抚养,我根本就无法活到今天;而现在祖母年纪大了,如果我不去赡养祖母,那么他老人家就无法安度余生。我们母孙二人长期以来相依为命,所以我内心当中不忍心远离故乡,停止对祖母的赡养。
[注释] 无以:没有什么办法。更相为命:更,就是替,两个人替换着维持生命,也就是相依为命的意思。是以:因此。区区:是自称的谦词。废远:就是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这是陈述了祖母对自己的恩养之情和自己对祖母的赡养之义,总之是以孝为主题的表达。在前面他说的是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还在表达犹豫的状态。这里说区区不能废远,就已经递进到我确实不能远离的状态。前面铺垫那么多就是为了说这句话,要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
4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今年四十四岁,而祖母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我效忠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我奉养祖母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乌鸦尚且知道反哺抚养自己的母亲,何况人呢。请求陛下准许我完成在祖母跟前尽孝的愿望,我所承受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和二州刺史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便是天地神明也都真真切切地看在了眼里。
[注释] 乌鸟:具体是指乌鸦中的慈乌,学名寒鸦。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老乌鸦失去了捕食能力,小乌鸦会把食物吐出来给它吃,这叫反哺。小羊羔吃奶的时候都要跪在母亲面前,古人形容说动物都知道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何况于人。辛苦:指辛酸苦楚,指艰难处境。二州牧伯:晋武帝将汉中从益州划出来单独设为梁州,也就是将原来蜀汉的统治区划分为两个行政区,所以是二州。牧伯,就是梁益二州的刺史。黄天后土:指中国古代的天地神明。皇天,天神。后土,地神。实:确实。鉴:看得清楚明白。
这个是李密用实际数据来陈述了自己的难处。
愿陛下矜悯(jīn 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愿陛下能怜悯我的一片愚顽诚心,准许我完成这点心愿,也让祖母能安度余年。只要我活着一天必将拼死报效朝廷,就算我死了对于陛下的恩德也必将结草以报。我怀着犬马般诚惶诚恐的心情,恭呈此表,请陛下知晓详细的情况。
[注释] 矜愍:怜悯,怜惜。愚诚:愚拙的诚心。听:允许,同意。微志:即上文所说之诚。庶:庶几,或许。侥幸:有幸。保:保全。卒:过完。生:活着。陨首:不惜牺牲生命。不胜:说不出的,难以穷尽的。犬马:古时臣对君的自称,表示卑谦。怖惧:惴惴不安,诚惶诚恐。拜表:上奏章。拜,敬词。闻:使……知道。
这是最后直接请求晋武帝批准自己的请求。他用非常短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诉求。
结草是《左传》记载的典故,晋国大夫魏武子生病时他嘱咐儿子魏颗不要让自己的宠妾殉葬,说你把她嫁出去就好了,但是等到魏武子病重的时候又反悔了,也指明要他的宠妾跟着他一起殉葬。魏颗说这事使不得,人病重的时候神志是不清的,必须以他醒着的时候说过的话为准,所以仍然允许那个宠妾出嫁了。后来魏颗率军跟秦军交战,秦国大力士杜回跟他打得难解难分,这个时候有个老人用草绳绊倒了杜回,于是魏颗生擒了杜回。当天晚上他梦到那个老人给他托梦,说是先前那个宠妾的父亲今日结草,还你一个恩情。后来就用结草代指报恩。结草经常和另一个典故连用,就是结草衔环。衔环,指东汉的杨宝,小的时候救过一只受伤的黄雀,后来这只黄雀衔来四只白环给他,弘农杨氏从此发达,后来四世三公,所以结草衔环就是指报恩。
这不是一篇感情用事的普通文章,一般今天学此文的时候都是侧重于感情部分,其实这是一篇水平非常高的陈述表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他提出了一个孝字作为底色,围绕了这个孝字展开了叙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很平实地表达出来,使晋武帝慢慢地接受了他的诉求。李密全篇用了27个代表自己的臣字,他安排的这个疏密程度恰到好处,晋武帝被引导着就慢慢接受了他的请求。
从李密的角度来说,他不想出来做官,第一个原因是蜀汉刚刚灭亡不久,他作为旧臣马上出来做官的话,在心里上是很难接受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对晋朝还是有一些看法的。第三个原因确实是因为他祖母年纪很大了,需要他赡养,他是一个至孝的人。
而从晋武帝司马炎的角度来说,李密作为名士写这篇表文对新王朝持的是肯定态度,其中陈述的情况也确实让人感动,关键还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问题。这个对晋武帝来说非常重要,而朝廷其实并不缺李密这种类型的官员,所以晋武帝最终同意了李密的请求,准许他在家赡养祖母。
等李密的祖母去世之后他又被征为太子洗马,担任了温县县令,他为人刚正,名声很好。他在写信的时候曾说过: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是鲁国公子,先后杀死两位国君,齐国大夫仲孙湫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后用来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算是直接影射司马氏了,但是他被人举报了之后,有司认为他在温县的口碑非常好,所以就没有弹劾他,可见人品好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李密想在朝廷当中担任重要官职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他没有后台,所以他只能外出担任了汉中太守。他还在汉中的勉县修建了武侯祠,但是后来他写了一首诗: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晋武帝看到之后非常生气,所以就免了他的官,让他回家终老,这个就是他的最终结局。
李密不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至孝的那个人,但是他写的这篇文章确实是表达孝义之情的经典之作。写作风格非常平实,跟华丽二字毫无关联,天然去雕饰,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种文章才能经得住历史考验。过于华丽的文章惊艳一时,平实经典的文章隽永一世,它并不会因为这是古代的事情而褪色。
如果你感觉不到这篇文章没有多好,大概因为没有经历相应的事情。等到一个人的年龄渐长,又历尽风霜,如果有恩亲远离的经历恰巧又学过这篇文章,就会觉得表中文字能入肺腑,是一篇真正的至情至性的经典文章。
微信公众号
惟真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