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古文逐字精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时尚   文化   2024-08-08 11:22   湖北  




《归去来兮辞
晋·陶渊明


1



这是格调非常高的一篇文章,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也就是今天江西九江市的庐山。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南梁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称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隐逸这两个字是相当高级的,隐居世外的高人逸士。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所以这种花也跟着他带上了隐逸的色彩,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所以陶渊明的形象其实是介乎于隐士和神仙之间,很高档的一个形象。

陶渊明,字元亮,明和亮是充满朝气的同义词,晚年的时候他把名字改为陶潜,《易经·乾卦》的初爻:潜龙勿用,是回归了一种隐居的状态。他把原来的名渊明变成了自己的字,所以早期是陶渊明,字元亮,后期是陶潜,字渊明。有很多历史名人在改名之后,都把原来的名变成了自己的字,这是古人常见的一个操作方式。陶渊明的曾祖父据说是东晋名将陶侃,平定苏峻之乱,都督八州诸军事,官至大司马的一个著名人物。不过由于史料不是太充足,他究竟是不是陶侃的直系曾孙有疑问,但是同属于一个家庭是没有问题的。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后来嫁到了湖北武昌(今鄂州)的程氏家里,所以陶渊明在诗里称他妹妹为程氏妹。古武昌是指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东吴大帝孙权的行宫所在,黄庭坚在这里写过《松风阁诗》。

陶渊明不是生来就想变成隐士的,中间是有一个心境的转变过程,他身上可以说集合了儒道两家的特质,很多人熟悉的陶渊明的作品就是那种恬淡的风格,像《桃花源记》等,其实他早期还是有积极从政的理想的,一开始他和很多年轻人是一样的: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意思是回忆少年时代,满怀豪情壮志,想要超越四海,就像鸟儿一般,能够挥动翅膀,凌空高飞。是有着非常宏大的理想,也想做出一番伟大事业,后来是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波折,他才看淡世俗的生活选择隐退。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他30岁之前曾经担任过江州祭酒从事,一个九品的官。分管户籍、治安、消防等,其实就属于基层公务员,他很快就受不了这种工作,于是辞官回家了。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他再婚娶了翟夫人。晋安帝隆安二年,陶渊明33岁时加入了桓玄的幕府,这是他第二次出仕。桓玄是大司马桓温的儿子,东晋著名的老军阀家族,桓氏两代都手握重兵,霸凌天子。桓温到最后还是稳住了没有称帝,到桓玄的时候就实在忍不住了,因为当时东晋发生了很多变故。陶渊明入职之后就知道桓玄要造反,这种体验肯定是不太好,但是想要脱身肯定不容易。

直到隆安五年的时候,陶渊明的母亲孟太夫人去世,孟太夫人是名门之后,自己去世期间还能帮儿子脱离险境。陶渊明借着丁忧的机会辞职回家,之后就是桓玄起兵叛乱,直到刘裕起兵讨伐桓玄,陶渊明又进入刘裕的幕府任职,这个时候他四十岁,第三次出仕,刘裕就是南朝的宋武帝,小名寄奴。辛弃疾在词中写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说的刘裕。刘寄奴也是一位中草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陶渊明在刘裕这里工作以后,他很快发现刘寄奴不光能消肿止痛,他还能对朝中大臣朝廷实施外科摘除手术,所以他很快又离职了。从刘裕那离职以后,他又转到了江州刺史刘敬宣那做参军,刘敬宣是征西将军刘牢之的儿子,这是陶渊明第四次出仕,他只干了几个月的时间,刘敬宣因为各种原因解职了,陶渊明也就回家了,这个时候他41岁。这也是他整个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就在这一年秋天他第五次出仕,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来做官,这次他谋求到了彭泽令的官职,就是今天江西九江的彭泽县,他做彭泽县令的时间比较短,只有80多天。这年冬天他的妹妹在武昌(今鄂州)病故,他在心情上的起伏也是非常大的,刚巧又有一件事情点燃了导火索,最终使他决定再次解职回家,这就是著名的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九江郡派了一位督邮到彭泽县视察,也就是刺史派下去考察的一个小官,督邮这个小官因为在正史当中被刘备揍过,又在演义当中被张飞揍过而知名,督邮的品级还没有陶渊明的官职高,但是县官不如现管,手下的小吏就对陶渊明说:这货咱惹不起,您得穿好官服,戴好官帽亲自去迎接。陶渊明也是名门出身,家道没落但是贵气还在,他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不能为五斗米折服向乡里小人,这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五斗米就是指他做官的俸禄,乡里小人就是指这个督邮。意思就是我是正经的朝廷命官,你算什么东西也配让我亲自迎接。

后来李太白在诗中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从此就归隐田园了,至死都没有再出来做官。他归隐的时候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被北宋的大文学家欧阳修认为是晋朝的顶级文章。



2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辞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押韵和句式自由,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常以“兮”字来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以四、六字句为主,多按三拍读。

陶渊明在文章前面有非常详细的序言,说明了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以及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他在开头就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píng)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我的家庭生活贫困,仅靠耕田和植桑根本没有办法维持生活,家里还有好几个未成年的小孩,但是存粮已经基本耗尽了,思来想去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营生。

[注释] 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幼稚:指孩童。盈:满。缾:同瓶,指瓮等大腹的容器,就是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粟:小米,泛指谷类。生生:维持生活。前一生为动词,后一生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幼稚盈室,陶渊明不仅孩子多,而且质量都不是很理想。他曾写过一首《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身边虽然有五个儿子,但都不喜欢纸与笔。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其实就是“未见生生所资之术”,我并没有什么维持生活的本领。

鉴于他处于这种非常惨的状态,很多长辈肯定就看不下去了,这一大家人要生活,你得干点啥啊,你得出去干点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长辈都劝我去找个事情做,我心里其实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家庭陷入了生活困境,但是找工作也不容易啊,想半天也没有个门路。

[注释] 故:亲人或朋友。脱然:就是不经意间,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靡途:没有门路。

长吏指县丞或县尉,妥妥的公务员,都是县吏当中职位较高的官员,连吃的都没有了,只能去当公务员了,实在让人惊叹!陶渊明的家世是非常显赫的,他的曾祖陶侃是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当过武昌太守,他的父亲陶逸是安城太守,历代都是做官的。虽然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但他的家族背景非常显赫,而他所在的时代正是门阀统治的东晋,所以他想做官的时候自然会有人给他介绍,能够很轻松地进入到官场。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正赶上要出使到外地办事,此时天下诸侯都在招揽人才,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叔见我生活贫困,所以我就被推荐到小邑谋了个官职。

[注释] 会:恰逢。四方之事:就是有到四方去出使的差事。四方,指王朝的地方局势。《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处理各种各样繁多的事务,在于周围四方的臣民,而国家的最高权力要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家叔:指陶渊明的叔叔陶夔,是个当官的。以:因为。见:被。

陶渊明写这篇文章是在公元405年,东晋王朝在这一年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了,当时起兵造反的桓玄已经死了,但是他的余部仍然掌握着很多兵马,东晋皇帝仍然还扣在侄儿桓振手里,各地刺史太守造反此起彼伏,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造反的。陶渊明说的会有四方之事,其实应该是指当时天下的混乱局势。后面还跟了一句打圆场的话,诸侯以惠受为德(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没好意思说他们当时都挥舞着大刀片,毕竟自己想要出来做事补贴家用,所以说的委婉些。他的叔叔为他活动了一下谋了个小官,也就是彭泽县令,彭泽县不算大所以称为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当时混乱的局势还没有结束,很多地方都非常不安全,要是到一个非常远的地方任职,其实还有顾虑的。彭泽这个地方离家才百里远,公田里种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喝了,所以就同意到这里任职。

[注释] 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惮:害怕。役:服役。公田:指政府控制的田地。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远行做官可能随时会送命,好在叔叔给他活动的任职地不算远。陶渊明做官其实不太靠谱,《晋书·隐逸传·陶潜》: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秫指高粱,可以用来酿酒。陶渊明做官时,跑到县里,命令县里的人:把所有的田地都种上高粱,等成熟之后用来酿酒,让我一直在酒中醉死。

陶渊明为何接受官职?①维持生计。“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②亲故劝说。③有施展抱负之可能。“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④合适的地点。“彭泽去家百余里”。⑤嗜好的满足。“公田之利,足以为酒”陶渊明非常喜欢喝酒,《五柳先生传》: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yú)之情。

没过多久,又不想在彭泽县待了,生出回家的念头。

[注释] 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归家的叹息。《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欤,归欤!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这种回家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都是人的天性导致的,并不是说我这个人很矫情,这种事情是强求不来的。饥饿和寒冷虽然迫切,但好歹只是身体上的痛苦,在这个基础上跑来做官违背本心又加了一层心理上的痛苦。以前出来做官搞人际关系都是被口腹之欲给绑架了,无形中使自己做了奴隶。

[注释] 何:什么。则:道理。质性:本性。矫厉:矫情勉强。矫:假。厉:勉强。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交相叠加的病痛。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口腹自役:为了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

吃不饱穿不暖虽然特别痛苦,但是为了免于饥寒而跑来做官到底来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导致自己在身心上承受着双重痛苦。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当敛裳宵逝。

此时也只能长长叹一口气,狠狠感慨了一番,觉得自己有愧于自己的平生志向,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本打算先忍耐一段时间,等把这些粮食收割了,就赶紧收拾行装连夜回家。

[注释] 怅然:失意。犹:仍然。望:期待。一稔:指公田里的庄稼成熟一次,就是打算等到秋收结束。稔,谷物成熟。敛裳:就是卷起衣服收拾行装。宵逝:就是连夜走掉,形容自己归心似箭。宵:星夜。逝:离去。

陶渊明等到了庄稼成熟,也等到了一个令他伤痛的消息。他嫁到武昌(今鄂州)的妹妹去世了,因为从小两个人相依为命,感情非常好,所以他非常伤心。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没想到不久之后自己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自己想要飞奔到武昌吊唁的心情难以抑制,于是主动上表辞职。从八月份任职到冬月辞职,在彭泽县令的任上干了80多天。

[注释] 寻:不久。情:指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陶渊明辞职之后就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的心情得到了解脱。于是在序的最后写了一句话引出了归去来辞。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因为辞官非常符合我的心愿,自己总算辞职回家了,我非常开心,所以写了一篇文章叫《归去来兮》。晋安帝义熙元年十月,公元405年12月。

[注释] 因:因为。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陶渊明表达的就是他要放弃官职归隐田园,用自己的饥寒清苦开创了中国田园诗派。



3




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虚词和助词,归去来兮,其实就是归去的意思,后面的来是助词,兮是常见的语气词,这俩字没有实际的意义。篇名实际就是归去。如果不用后面那俩字,美感就差一层,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回去吧。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自己对自己说:还是回去吧,该到回去的时候了,长期没有人打理,家里的田园已经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家享受一下清淡平静的生活呢?

[注释] 胡不归:就是为何不归。胡,就是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我总是感觉忧闷失意、独自悲伤?就是因为自己曾经为了生计而使真实的内心被麻木的形体所奴役,现实的生活绑架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注释] 奚:为什么。既:既往,曾经。以心为形役:让自己的精神追求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惆怅:失意的样子。

这里使用了倒装形式的一个问答句式,为什么我总是感觉忧闷失意、独自悲伤,原因在前面这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我突然醒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好在对于未来还是可以补救的,今天决定回家归隐田园的做法是明智的。

[注释] 悟:明白。谏:挽回。已往:过去。指自己五次出来做官这件事。来者:未来的事。指自己将要归隐田园。谏:劝止。追:补救。

自己突然醒悟,把过往的行为和未来的计划做了比较。以前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谁也没有办法使时间倒流。已经发生的事情谁也没有办法了,但是对于未来还是可以补救的,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使自己深受折磨了,下决心要归隐田园完成自己精神上的追求。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确实入了迷途,好在还不算太远,现在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归隐田园才符合自己的心性。

[注释] 实:确实。一说认识到。迷途:做官。其:大概。是:正确。非:错误。

自己虽然误入歧途,好在没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他在《归园田居》里说: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了,自己认识到当初的错误了,也有了新的未来展望。就是他在《归园田居》后面所说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宣布从此与世俗世界决裂,以非常大的物质匮乏代价回归田园。他描写了自己返回家乡的过程。



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船儿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儿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注释] 飏:随风漂荡。征夫:指遇到的行人。熹:光明。朱熹,字玄晦。名和字是亮与暗的相反关系。熹微:微微发亮,光线微弱。恨:遗憾。

陶渊明乘着船沿着水路返回自己的家乡,从彭泽县返回庐山,由下游江边的彭泽县逆流而上。他坐在船上感觉心情非常舒畅,终于摆脱了长期使自己感到不开心的压力。按照想好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回家,他是连夜赶路的,问路的时候天还没有放亮。内心是盼望太阳赶快出来,当真是归心似箭。轻飏的“遥遥”之舟,吹衣的“飘飘”之风,感觉真的好极了!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自责;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是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自醒;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是自宽。归去之因:保洁守志的倔强及对官场的厌恶。

▲  舟遥遥以轻飏




4



乃瞻衡宇,载(zài)欣载(zài)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情愉悦到了极致。一边跑一边笑,家里的小孩欢快地出门迎接我,幼儿则守候在门庭等待。

[注释] 乃:于是。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衡,横木,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人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者的居处。载欣载奔:一边笑一边跑。载,语气助词。

他远远看到了自家屋舍,心情愉悦到了极致。然后看到了房屋前迎接自己的孩子,陶渊明有五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还在幼年。聚集在院子里面,等着父亲回家。僮仆,指自己的孩子,不是指家里的仆人,他们家连饭都吃不起了,哪有钱雇仆人。李密在《陈情表》里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这里的童其实也是指自己的小孩,不是指自己的仆人。古代的小孩在家里帮忙接待宾客,这是非常常见的。《增广贤文》里说: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  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自己家院里的小路上已经长满了杂草,好在自己种的松树和菊花依然还好好的。抱起自己的孩子,带着他们一起来到室内,酒杯里早已盛满了酒。

[注释] 就:近于。盈樽:满杯。

这是描写家里当时的情况,这几句写的是非常自然,没有采用什么高级的渲染,但是能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陶渊明能得到后来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就是因为他能超越两晋的玄怪风格而归于自然。

三径,指院子里的小路。这个词来源于汉朝的隐士蒋诩,他原来官至刺史,后来他看到王莽上台纂汉,于是辞官归隐。他在自家庭院开辟了三条小路,专门和高人隐士往来,后来就用三径指隐士或隐居之处。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沁园春》词里写: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也是指自己将在江西上游的带湖建房隐居。他的房子就叫稼轩,所以他的号叫稼轩居士。

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生长得很好,这给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以松明志,以菊寄傲,表现了他的清高人格。松、菊是作者孤傲而又淡泊的人格象征。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

回到家里抱起自己的孩子,带着他们一起来到室内,还把自己带回来的酒也拿出来饮用。这是一幅安贫乐道,其乐融融的画面。后来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气凌彭泽之樽。彭泽之樽,就是指陶渊明回家隐居开坛饮酒。

▲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不时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注释] 引:拿来。眄:斜视。《滕王阁序》:穷睇眄于中天。柯:草木的枝茎,这里指树。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怡:使……愉乐。

陶渊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世界,在家里提起酒壶自斟自酌,看着庭院里的树木发呆,他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眄庭柯以怡颜,就是用不经意的目光看着院子里的树枝。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靠在南边向阳的窗子旁边,望着外面自然优美的景色,自己傲然独立的心情就寄托在这自然之中,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使我感到心安。

[注释] 寄傲:就是寄托傲然独立的心情。傲,指傲世。审:深知。

容膝,就是仅能容下双膝的这个面积,用来形容屋子面积特别小。出自魏晋时期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

陈仲子者,齐人也。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於陵,自谓於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遭岁饥,乏粮三曰,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於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曰为相,明曰结驷连骑,食方丈於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於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於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后人常以“容膝之安”或“容膝易安”,形容隐居或在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心安理得。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

明朝著名大收藏家项子京先生有一枚印章寄傲,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虽然陶渊明在物质上极度匮乏,但历代学者都仰慕他的自由精神。

▲  项元汴印章:寄傲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每天都会到庭院和田园中散步,自成一种乐趣,家里的门常常处于关闭状态,很少和外界人往来。

[注释] 涉:涉足,走到。

这是标准的一个隐士状态了。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拐杖四处溜达,随心所欲地散步,随时随地休息,时不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注释] 策:拄。扶老:指竹子做的手杖,因为老人才会用到,所以称扶老。流憩:不在固定的位置休息,随机走动,什么时候累了就休息一下。拄着拐杖四处溜达。矫首:抬起头来。遐观:向远处望,遐,远。闻名遐迩,就是闻名远近。迩,近。



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yǐng)(yì)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自然形成的白云不经意间从山峰中飘逸而出,疲倦的小鸟也将要飞回自己的巢中。太阳渐渐西沉,使周围的景色变得非常暗淡,我抚摸着一棵苍劲的松树徘徊不已,久久不愿离去。

[注释] 景通影,指太阳光。翳翳:昏暗的样子。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这是陶渊明在外面走到了傍晚时分,玩的很尽兴还不太想回去。但是太阳已经西沉,再不回去天就黑了。

岫,指有洞穴的山峰。古人看到山上有很多云气就认为云是从山洞里出来的,《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古人认为风雨是从云里来的,而云是从积土成山的山里来的。古诗里专门用来搭配白云的,能在人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自动的明暗透视关系。《增广贤文》也化用过这句: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这里陶渊明以云和鸟自比,云无心出岫,以前的自己就像这云一样,并不想出去做官,现在的自己像这小鸟一样,在外面飞累了,终于要回家了。把云和鸟人格化,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倦鸟。以云的无心出山,象征自己的无意求富贵而出来做官,说明出仕是无心的,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借鸟的倦飞还巢,象征自己的急于辞官归田,含蓄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孤松则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这是抵家后的欣喜若狂;引壶觞以自酌。这是居家后的舒适安逸;园日涉以成趣。这是游园的流连忘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这是亲情之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是居家之乐;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这是游园之乐。

▲  抚孤松而盘桓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回去吧,请让我和所有世俗之人断绝往来和交游吧。

[注释] 请:表委婉的谦敬副词。息交:停止与人交往。绝游:断绝交游。

这是陶渊明和世俗正式决裂,是他发出的非常深沉的一个感叹。人是社会性动物,脱离群体寻求独立是非常困难的,是随波逐流还是傲然独立,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前者。正因为这样的选择很稀缺,陶渊明能成为我们喜欢的历史人物。他敢于挑战大多数人毫无反抗能力的生存模式。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世俗中的很多规矩跟我的内心是相违背的,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模式,我还驾着车去找寻什么呢?还有什么是值得苦苦追求的呢?

[注释] 驾:指驾着车去追寻某些东西,是一个形容的用法。言:助词。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跟有限的一些亲朋好友说说知心话当作很愉悦的事情,平时弹弹琴看看书,当作乐趣,缓解一下自己的忧愁。

[注释] 悦:以……为悦。情话:知心话。

陶渊明喜欢弹琴,但是弹琴的技术很差。《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好好体会弹琴的乐趣就可以了,何必要追求音乐上的技法呢。

▲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周围有好心的农人告诉我春天马上要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春耕要开始了。

[注释] 春及:春天到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西畴:指西边的田野,泛指耕田。

周围有好心的农人跟陶渊明打招呼,告诉他春天马上要到了,春耕要开始了。陶渊明虽然向往田园生活,但对于农耕种作却没有概念,什么时候该干农活了,都得别人来提醒。

明朝著名的收藏家项子京先生有一个占领无数名画的印章:西畴耕耦,就是出自这里。西畴耕耦就是在西畴耕田的隐士。

▲  项元汴印章:西畴耕耦


▲  农人告余以春及



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有时我命令下人准备好的带篷的车子,我驾着带篷的车子出去,行走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之上。有时我划着小船,行驶在波浪起伏的河流之中。

[注释] 或:有时。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棹:本义为船桨。这里名词作动词,意为划桨。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寻:循着。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正确语序应该为:“既寻窈窕壑,亦经崎岖丘”,我既循着弯弯曲曲的山谷行走,也登上崎岖不平的山丘。这里应该是并提的修辞手法,“或命巾车,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车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丘之上,船漂荡在波浪起伏的河流之中。

陶渊明这哪是种地啊,分明是春游啊。难怪他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了。这是来享受生活的,不是真的要种田。

▲  或命巾车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一路上看到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水,慢慢流淌。真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注释] 欣欣、向荣:都是草木茂盛的意思。以:相当于而,表修饰。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看到万物在合适的季节生长,为造物的神奇感到惊叹,眼前就是生机盎然的大好春光,万物都在生发而自己已经人生过半,渐渐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6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算了吧!人的躯体寄生在宇宙之间,总归是有个期限的,还能在世上活多久?知道了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可逆,为什么不放任自己的内心,面对生和死都顺其自然,任它随着自然去留,看淡生死呢?

[注释] 已矣乎:是一个长叹的形式。大概相当于长叹一声“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寄居。宇内:天地之间。形:身体。曷:何。《诗经》: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委心:就是把心放下,随心所欲的意思。去:离开这个世界,就是死。留:留在这个世界,就是生。

寓形宇内复几时?正确语序为:于宇内寓形复几时?人把形体寄托在天地之间,能有多长时间呢?这是感叹生命的无常性,或者会很长,或者也会很短。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为什么一定要整天心神不定,惶恐不安的样子,非要琢磨着去某个地方或者非要达成某个目的呢?

[注释] 胡为乎:为什么。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生死不过是个自然规律,只要能把生死看得很轻,还有什么事情能对人造成干扰呢?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确语序是:胡为乎遑遑欲之何?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富贵荣华本来就不是我想追求的,我也不指望自己能够飞升天界位列仙班。

[注释] 富贵:指高官厚禄。帝乡:传说中的天帝所居。不是东晋皇帝所住的地方,东晋皇帝这时还被叛军扣着呢,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这里的帝乡指天帝所居。期:希望,企及。

荣华富贵和得道成仙那是很多人的理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很可笑,但是内心深处并不排斥,前提是这事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世俗生活中的诱惑是非常多的,能够真正放下这些执著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是大多数人难以抗拒这些修行路上的障碍。世人难为陆地仙,只因不识巅倒巅。酒色财气难回避,名利荣华拼命钻。只有陶渊明能够看透并放下这一切,中国才有一位隐逸宗师横空出世,千百年后我们都还记着他。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我只愿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在这美好的时光里独自外出,有时拄着手杖,带着农具到田地间除草培土。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上吟诗作赋。

[注释] 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自外出。耘:除草。耔:培土。皋:高地。舒:放。长啸:突然发出类似口啸的声音。

陶渊明对于农耕确实是不在行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直接导致他的生活水平下降。但他就是能够坚持这种粗茶淡饭的生活,要是普通人没有对物质的支撑,肯定会失去对艺术的兴趣。但是陶渊明没有,他还跑到东边的高地上发出长啸,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上吟诗一首。

▲  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不管那些世俗的事情了,姑且让我听凭造化,顺其自然地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心态,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注释] 聊:姑且。乘化:顺从大自然的运转变化。乘,骑,坐。归尽:归于生命的尽头。尽,指死亡。夫:句中助词,无义。复:还有。疑:疑虑。

“乐夫天命复奚疑”正确语序:“乐夫天命复疑奚”。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呢?乐天知命就是人生的最终哲理,《易经·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7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隐逸的代表。隐逸一词很高级,但总会给人一种误解:隐居之人都是高人,似乎隐士个个都是怀有不世之材,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但陶渊明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他的隐居生活很接地气,并且非常琐碎。他的诗歌真实地描摹自己的生活,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丝毫不避讳自己其实并不太会种田,他也常常嗟叹田园生活的艰辛。但性本爱丘山,这种生活方式虽然是贫穷困苦的,却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喜欢就会感到快乐。他只是在追求自己喜爱的生活,而并不是在追求那种所谓的高境界的、超凡脱俗的生活,这就是陶渊明的可爱之处。

苏轼曾评价过陶渊明:遇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贯之,贵其真也。想做官了就去做,并不是去刻意去追求高官利禄。想隐居了就去隐居,也不觉得隐居有什么高明。饿了就去讨点吃的,家里食物充足了就去请客。古今很多人都认为陶渊明很贤明,实则不是隐居带来的贤明,而是他的那种率真,太难得了。

隐居其实和这个人是不是贤德、高明之人并无联系,积极求官入仕的人也有很多是境界高远的,而隐居起来的人也有不少格调低下的。隐居不一定要不食人间烟火,吸风饮露,不要刻意追求。

苏轼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对陶渊明的诗文倍加推崇,特别喜爱吟诵《归去来兮辞》。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也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公元427年,陶渊明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他为自己写了三首挽歌诗。其中有很多名句。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他的好朋友颜延之为他写了《陶征士诔(lěi)》,还为他私下订了一个谥号靖节,所以陶渊明也被称为陶靖节,恭己鲜言曰靖,好廉自克曰节。

陶渊明超越了两晋的玄怪风格,开创了清新悠远的田园风格。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变成隐士,再后的田园诗人就很难在精神上超越陶渊明,王维的田园诗里有宝贵气,孟浩然的田园诗里有学院气,都和陶渊明的风格有差异的。有他的才气未必有他的坚韧,有他的坚韧未必有他的率真。陶渊明陪朋友喝酒,醉了之后直接就对朋友说:我喝高了,现在想睡觉,你们先回去吧。我醉欲眠,卿可去,非常率真的一个人。后来同样爱喝酒的李白,非常懂陶渊明,他写了一首诗《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算是对陶渊明本意最好的诠释了。幽人就是世外的隐士,陶渊明就是世外的隐士。

陶渊明的人生和思想在40岁前后是完全不同的,他归隐田园的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他可以写多种风格的诗,田园诗只是他归隐以后的定格作品风格。我们后来给他贴的主要标签是田园诗人,其实陶渊明还有很多诗都是非常有名的,也写过咏荆轲这样豪气的诗句。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但是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田园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附:重点字词释义归纳








微信公众号


惟真坊









惟真坊
文学、书画爱好者,设计干货、素材、模板收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