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逐字精读|《虢国历史》

时尚   文化   2024-09-30 21:23   湖北  




《虢国历史》




历史上的周朝,一共存在过西虢国、东虢国、南虢国、北虢国、小虢国5个虢国。周朝国祚790年,虢国国祚就达391年。



01
武王分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因自身军事和经济力量不济,为了统治全国各地,使用分封制。具体做法是,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各自封地里进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继续分封为士,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分封制又与嫡长子世袭的宗法制紧密结合。诸侯封爵由作为大宗的嫡长子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封为卿大夫。比如,周天子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分封了齐、鲁、晋、楚、秦、燕等诸侯,晋侯又分封了韩、魏、赵等卿大夫,赵国又有太原大宗和邯郸赵氏小宗等分封。

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国多达53个。这53个姬姓诸侯国中就有东虢国和西虢国两个诸侯国。

周朝建立初期,因自身军事和经济力量不济,对前朝邦国采用了怀柔制度。周分封舜的后人于陈,妫姓;分封夏禹的后人于杞,姒姓;分封商汤的后人于宋,子姓。这些都是著名的异姓公爵国,灭国不绝祀,他们享有客卿的权力,这三国也不用对周王行君臣之礼。但这三位公爵只是对过去王室优待的尊称,本质来说没有任何公爵的特权。

而姬姓公爵国虢国,才是真正的公爵。周朝时,只有在王畿内担任祀或戎的要职,才会是真正的公爵,否则是称不了公的。很多所谓的公都只不过是死后的谥号而已。比如晋、齐、燕都只是侯爵;秦、郑也只是伯爵;楚更只是子爵。



02
虢国起源



“虢”这个字比较生僻,这个字读guó,陕西方言读虢guǐ。甲骨文中的“虢”字是很形象的一个汉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两只手,下面是虎。意思生动、明确,就是徒手和老虎搏斗。两手搏虎,是要活捉老虎,这是虢字最初的意思。“虢”字代表了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 虢字的甲骨文。虢字在甲骨文里的字形是双手和老虎搏斗,从此就可以看出虢国人特别勇武。 ©来源于网洛


周文王时,周人就已经建立了周六师,每师的人数大概3000人,一师之长称为师氏,六师之统帅称为太师,与卿士一样。这6个师就是西周前期的中央直属常备军,一般由周王亲自统率指挥。这里面最精锐的师是“虎贲”, “虎贲,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就是像猛虎下山一样冲锋的猛兽。

虎贲是周王的禁卫军,都是由姬姓子弟担任。虎贲军用的徽记就是虢。而虎贲军的统帅——师氏,就是周文王姬昌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西周时期虎贲军的成名作是牧野之战,三千虎贲军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冲垮了商纣王的大军,让商纣王在战败后自焚而死。

周武王克商后,出于保卫西周王畿领土和便于周朝进一步向东扩张的需要。周武王对自己的两个叔叔,也就是周文王的两个同母弟弟,虢仲和虢叔,分别进行了册封。周武王分封自己的二叔虢仲于制,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建立东虢国,守卫着成周的东大门,防御的是殷商遗民。当时的荥阳有很多老虎出没,虢字的另一层意思是老虎的爪痕,所以当地所建的城池又被称为虎牢,意为老虎的牢笼,从名字也可见当时东虢国的建立是非常艰难的。

周武王分封自己的三叔虢叔于雍,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建立西虢国,守卫着宗周的西大门。西虢国据守大散关,紧靠周朝的发源地,是宗周的西大门,抵御犬戎等游牧民族的袭扰。

▲ 东虢国和西虢国位置 ©惟真坊


二人分别把守西周时王畿东西屏障,也就是后来的虎牢关和大散关。像重要的周原、丰镐、洛邑,都是在他们的保护之下。两虢作为周王室的左右臂膀,起着周边屏障的作用。

西周一共分封了8个一等公爵诸侯,其中一个就是虢国,虢国是最重要的诸侯国。周武王将两位叔父分封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见对他二人是极为信任、极为倚重的。虢字历经从“两手搏虎”的最初之意,到周六师虎贲军勇士的代称,再到分封诸侯虢国。

▲ 8个一等公爵诸侯国 ©惟真坊


由于虢国的首封之君虢仲和虢叔与周文王同辈,按照宗法制社会长幼有序、贵贱有等、上下有差的制度,虢国的政治地位远高于其他姬姓诸侯国。虢国的历代国君都以卿士的身份在周王室供职,参与重大改革、对外征战、开疆拓土,是周天子的“御用打手”。



03
虢国是周王室的虎爪



西周时期,虢国的统治者世代担任周天子的高级官员,负责统帅六军,协助周天子征讨不服从的诸侯和蛮族,屡次获得显赫的战绩。

周成王时,虢城公参与东征,战绩显赫。周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周厉王时,虢国曾率领成周八师代表天子讨伐淮夷各部,并大获全胜。“厉王三年,虢仲与王南征,伐南淮夷”,使前来朝觐周天子的南夷东夷有“廿又六邦”,就连楚国也“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号”

到了周宣王执政时期,虢国仍是周天子最倚重的诸侯,虢季子在洛水以北大破戎狄,斩首五百,并向周宣王进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得到了宣王的赏赐。虢季子为此制作了白盘以纪念自己的战功,虢季子白盘也成为国宝之一。

▲ 虢国的国君“子白”带领军队斩杀五百敌人,俘虏五十人献于天子,周宣王重重地嘉奖了子白,子白回国后命人制作青铜盘以作纪念 ©中国国家博物馆


▲ 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季墓的玉柄铁剑,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来源于网络


虢公一直为周王室尽职尽忠,但此时已是西周后期,虢国的国君远不及他的先祖们那么武功显赫了。

周厉王是著名的暴君,“厉王虐,民不堪命。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夫芮伯也劝谏厉王:匹夫专利,犹未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也。

而当时作为卿士的虢公虢仲却支持厉王的不当政策。虢仲被史书称为佞臣,死后谥曰虢厉公。虢厉公奉周厉王的命令南征淮夷,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人无法忍受转嫁在他们身上的重负,暴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驱逐了周厉王。而积极协助周厉王制定战争策略的虢厉公就是引发这次暴动的罪魁祸首。史书将国人暴动称为“虢公长父之难”。

周幽王时期,虢公石父担任周王卿士。《史记·周本纪》 :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虢公石父纵容周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宜臼,还向幽王献上了“烽火戏诸侯”的主意。周幽王战败被杀,虢石父也一起战死。虢公石父对西周的灭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太子宜臼继位为周平王。虢石父的儿子虢公翰完全不听从周平王的命令,他认为平王是弑父的乱臣贼子,遂带领残部退回到三门峡一带,正式建立了西虢国,并扶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东方诸侯则拥戴周平王,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之后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东周自此建立。十多年后,晋文侯击杀携王,东周才成为统一的国家。此时的西虢并没有任何帮助携王的记述,只能凭借后世的猜测,他们此时已经转投周平王。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宠信虢公忌父,有意擢升虢公、分享郑庄公的权力。

公元前718年,秋。周桓王命虢公讨伐曲沃,在翼地立晋哀侯。

公元前715年,夏。虢公忌父始正式成为周朝卿士。

公元前707年。周郑交恶,周桓王联合诸侯讨伐郑国,繻葛之战暴发,虢公林父统帅右军及蔡、卫两国军队,败于郑国。

公元前705年,冬。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次年冬,周桓王派虢公林父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败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晋侯缗为晋国君主。

公元前703年。虢公林父再次联合芮、梁、荀、贾四国讨伐曲沃武公。

公元前678年。曲沃代翼成功。

公元前673年,夏。郑厉公与虢公同伐王城,郑军护送周惠王从王城南门攻入,虢公自北门攻入,杀公子颓及五大夫。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诛杀对君位有威胁的公子,失意的晋国公室贵族大量逃亡虢国。

公元前664年。周王命虢公讨伐樊国,把樊皮抓回京师。




04
西虢东迁,西虢变南虢



周厉王时期,因征伐东部淮夷的需要,西虢国整体东迁至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李家窑村一带),是为南虢国。《水经注》记载:虢仲之所都为南虢。说的是南虢始迁之君为虢仲,这里的虢仲就是周厉王时期的世卿虢公长父,今三门峡市虢国墓地M2009即虢仲大墓。

▲ 西虢国东迁至上阳,变为南虢 ©惟真坊




05
小虢国


西虢国东迁以后,还遗留了一部分非嫡系贵族在西虢故地,被称为小虢国。《史记·秦本纪》记载:武公十一年,灭小虢。公元前687年,秦武王驱兵灭亡小虢国。自此,小虢国灭亡。



06
东虢国灭亡,北虢国建立



东虢国的历史发展与郑国关系密切。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国就是从东虢借的城。公元前744年,周幽王任命叔父郑桓公担任周王室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次年,郑桓公见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政事,料到国家终将再起祸患,感到了危机,就找到当时的太史伯给自己指一条明路。

太史伯经过一番分析,说西边和北边不要去,那里离戎狄太近,将来肯定挨打。南边也别去,楚国将来一定能强大起来。只有东边的洛水以东、黄河之南这一小片可以安居。太史伯最终指向了虢、郐之间的这一片地方。您现在是朝中的执政官,你只要开口索求,虢国、郐国国君肯定愿意分你土地。这两国国君都很贪婪,平时压榨百姓,人民对他们都很反感。而你的名声很好,人民都很热爱你,到时虢国、郐国的百姓都会依附于你。

于是郑桓公请求周幽王将郑国东迁至河南,取名新郑。虢、郐两国为了讨好郑桓公,分别献给他十座城邑,郑国也就正式从这里开始立国。公元前767年,西周灭亡后,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消灭了东虢国、郐国,东虢国灭亡。

东虢国灭亡后,其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复封于夏阳(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一带),因与南虢国隔黄河相望,史称北虢国。但北虢国实力远逊于南虢国,只能依附生存,后逐步衰落依附于南虢国,南北虢国再一次成为周王室的北部屏障和御用打手。

▲ 郑国灭亡东虢国,东虢国后裔复封于夏阳,称为北虢国 ©惟真坊


东周初期,南北虢国脚跨黄河两岸,位置在今天的三门峡市上。这里以大禹治水时一剑劈出“人、神、鬼”三门而得名。随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虢国再一次成为东周初年王畿的西大门,负责守卫对成周洛邑至关重要的崤函古道,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函谷关所在地。除了雄奇的关隘,这里还有两个重要的渡口:茅津渡和太阳渡。

西周的强大是因为当时王畿有西边宗周和东边成周的广大疆域,王畿两端有西虢和东虢这两个门神,而连接宗周和成周的正是崤函古道,它堪比周代的河西走廊。得崤函古道者,得天下。后来春秋战国时的所有合纵连横战略性的战争也印证了这一句话。战国七雄争夺最激烈的其实就是函谷关,秦国东出也只能走崤函古道,而六国对抗秦国,关门也只能关崤函古道。



07
北虢国和南虢国灭亡



东周初年,晋国小宗曲沃一支日益强大,成为晋侯心腹大患,周天子命虢公扶翼城而抑曲沃,虢公因此曾多次讨伐曲沃。公元前678年,曲沃一脉经过六次战争代翼成功,晋国决定灭掉与之作对的虢国。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使里克、苟息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假道虞国,攻灭夏阳城,即北虢国,抢占茅津渡口。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再次假道虞国讨伐南虢国,虞国不听劝谏致使南虢国被灭,末代国君虢公丑携家室逃奔洛邑,存续400年的虢国最终灭亡。晋军回师途中顺道灭掉了虞国,同时产生了“假道灭虢”的妙计和“唇亡齿寒”的千古遗训。

至此,虢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虢国被晋国吞并后,历史来到三家分晋,位于上洛之地的虢国被魏国继承,并成为进军河西之地的跳板,魏秦多次在此发生战争。


虢国历史回溯


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将其二叔虢仲封于雍邑(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建立了西虢国;同时将其三叔虢叔封于制邑(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建立了东虢国。


2. 到了西周末期,为了征伐淮夷,周厉王将西虢国整体迁往今河南三门峡,建立了南虢国,其都城设于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部的李家窑村)。


3. 西虢国迁往三门峡后,一部分西虢国宗族留在原地,在桃虢城建立了都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部),历史上被称为小虢国。


4.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南虢国因占据崤函古道,守卫东周王畿的西大门;而虢叔的后裔则把守虎牢关,负责守护东周王畿的东大门。


5. 公元前767年,曾护送周平王东迁的郑武公为了扩展领土,以“东虢君,依仗制邑而不修德”为借口,消灭了东虢国。东虢国的后裔虢序带领族人向西迁移,周平王将他们安置在夏阳(今山西省平陆县),重建了虢国,史称北虢国,与南虢国隔着黄河相望,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国家。


6.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率军征讨并消灭了小虢国。


7.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首次借道虞国,占领了夏阳城,北虢国宣告灭亡。


8.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再次借道虞国,彻底消灭了南虢国,末代国君虢公丑带着家人逃往洛邑避难,而晋军在返回途中也将虞国灭掉,留下了“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



总结来说,西虢国、南虢国及小虢国同属虢叔及其后裔一脉,东虢国和北虢国同属虢仲及其后裔一脉。东周初年,虢序被封夏阳(今陕西平陆),号郭公,周朝时虢通郭,虢序成为郭姓始祖。这是华夏历史上最早有据可查的郭姓起源,郭姓也成为陕西十大名门望族之一。

虽说虢国已经存在于各种史籍中3000多年了,可是直到1956年虢国墓地被发掘后,人们才真正开始认识虢国,也就是说我们真正认识虢国才不到百年。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姓氏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大,装下了华夏上下五千年。



08
虢国灭亡的原因



关于虢国灭亡的原因?这就得从昭穆制度说起。 

很多人说到昭穆制度都把重点放到了墓葬制度上,丧葬制度固然重要,但昭穆制度的真正重要意义是在宗庙祭祀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只有搞清楚这八个字,才能明白周人究竟在干什么。作为中国早期古代比较稳固的王朝,周人对天地的敬仰本质上其实是对人的尊重,唯有人本主义才会得出“敬鬼神而远之”的信条。在同时期的古代,周朝绝对是人本主义的典范了。所以祀也好,戎也好,本质上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而不是做给鬼看的。祭祀死者是为了鼓舞生者,发动战争是为了维系生存。只有明白了这一底层逻辑,我们才明白一切的一切:不是为死,而是为生。

而昭穆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①把宗室血脉中的亲疏远近给后来的生者们安排得明明白白。②把隔了很多代的亲戚又重新给后来人温习了一遍,使得后代之间相互更加靠拢。

昭穆制度规定:周天子可以为七位祖先立庙祭祀。《礼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古文观天象坐北朝南,因此始祖庙坐北朝南,以昭穆之命名。日东昇称昭,在左;日西落,在右,称穆。

▲ 周朝昭穆制度 ©惟真坊


昭有明义的意思;穆有收获的意思;祧(tiāo)是远祖。

始祖庙、昭祧庙、穆祧庙,这三庙在周朝是万世不毁的,再往下就依辈份左昭右穆的排,一旦超过了四庙,就依次把前面的昭庙、穆庙毁掉。把神主牌位移进始祖庙,依旧按照昭穆序位排列,叫做“亲尽宜毁”,因为四代以后亲情自然会渐渐淡漠。于是为新去世的王按照昭穆序位破旧庙立新庙。

简单来说,七庙是由三个永恒的庙和四个依次迭毁再新建的庙组成。比如周幽王时七庙应该是这样的:

▲ 周幽王时的昭穆关系 ©惟真坊



那虢国和昭穆制度有什么关系?

《孙子兵法》第24计:假道伐虢。说的是晋国借虞国的道路来攻打虢国,同时还有另一个成语:唇亡齿寒

当时虞国国君被晋国国君用财宝和美女所收买,打算借道给晋军去打自己的邻国虢国。虞、虢间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虞公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虞国大夫百里奚知道虞公白痴又固执,只好默默在一旁不做声。

虞国大夫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虞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宫之奇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这里的昭和穆是代指父子关系,故事发生在鲁僖公五年,也就是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时期。这时候已经是东周了,离第一代周文王已经过去近400年了,按照昭穆制度,除了上三庙不动,后面的四庙应该已经变了很多次了,可是这个时候的虞国大夫宫之奇依然对于虞国、晋国、虢国的亲疏远近非常清楚,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要制定昭穆制度:把宗室血脉中的亲疏远近给后来的生者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宫之奇对虞公说:虢国和晋国同是王季之后,比虞、晋关系还要亲近,虢叔更是周文王的卿士,做过周武王和周公的老师,晋国都要灭掉他,那就更不会念及与虞国的亲情了。结果虞公不听。

当然虞公不听劝的另一个理由是:早在三年前的前658年,晋国已经借了一次道灭了北虢国,回师时并没有打虞国的主意,这一次是第二次借道,所以虞公有点想当然了。

晋国果然在灭虢后,转身就灭亡了虞国。

▲ 虞国、晋国、虢国和周王室的关系 ©惟真坊

搞懂了昭穆制度的关系后,我们就会明白:①虢叔、虢仲做过周武王、周公旦这一辈“昭”的老师,这是辈份。②为什么王畿内会分封西虢、东虢,并且都是最高的公爵,掌握西六师这支王师。③同样都是“穆”的晋国和虢国,为什么晋国和虢国的关系比晋国和虞国关系更近。④《礼记·曲礼》:君子抱孙不抱子。在古代,爷爷那一辈看见孙子出生,对于古人而言就意味着自己的寿命基本走到尽头了。所以爷爷去世,开席的时候是以孙子辈来享用祭品,而儿子那辈是不行的。而且昭穆制度明确了,爷孙辈都卡在同一个昭穆上。

而且知道昭穆制度后,也就明白古代帝王间,弑父、弑子是经常发生的,而弑祖、弑孙几乎闻无未闻。朱元璋为什么要让孙子朱允炆来继位?似乎有点恍然大悟。而且中国自古就有隔代亲的传统,原来根源就在昭穆制度的礼法上。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自己的外孙宜臼联合申国国君带着犬戎军队杀向镐京,王师战败。周幽王带着太子和郑伯一起往东跑,心想着只要跑进潼关进入虢国的地界,自己就安全了。结果还未到潼关,西戎军队追击而至,在骊山山脚下周幽王被犬戎所杀。

后世谈礼崩乐坏,其实源头在这!是周平王弑父弑兄。

之后曾经的西虢国,现在的南虢国在“携地”,立周幽王的亲弟弟为周携王,对抗弑父弑兄的周平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王畿内诸侯都是支持周携王的,因为周平王夺位不正。

“二王并立”的局面至少持续了21年。周平王为了求生,所以他可以放弃的东西远远比求活出尊严的周携王要多。周平王许诺秦国:给予其宗周镐京附近征伐权;周平王许诺晋国:给予其黄河以北河东附近的征伐权;同时,郑武公在卫国被软禁了三年,这三年中卫武公成功说郑武公加入“晋卫秦郑”联盟,虽然郑武公的父亲死于周平王带领的犬戎军之手,但此时的周平王也许诺,只要郑武公加入“晋卫秦郑”联盟,洛阳附近的郑州就是你的,还包括附近东虢国所在的虎牢关等地也将属于你。最后郑武公还娶了杀父仇人申侯的女儿武姜,作为加入“晋卫秦郑”联盟阵营的投名状,得到了洛邑附近的大片土地。

此时的周平王所拉拢的联盟几乎可以只手遮天了,唯一的麻烦就是南虢国。为什么要等21年才杀周携王呢?联盟四国都在等南虢国发生国君交接的变化,同时也在为鲸吞宗周大片土地讲价还价。最后晋国出兵杀死了靠近自己晋南的周携王,周平王才算坐稳君位,南虢国也不得不对新王妥协。

因为这些渊源,虢国和晋国于是烙下了长期对抗的病根。

周平王为了生存,选择了以最屈辱的方式见证他身上姬姓王血被申戎兽血给侵蚀,宗周之地被分食殆尽,荡然无存。不过,最后幡然醒悟,把郑国的征伐之权收回,又交到了虢国手里。因此郑国和周天子交恶,虢国又发兵去干预曲沃代翼的晋国小宗,和晋国结下更大的世仇。

虢国国君世代为周朝的卿士,替天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拱卫王室。纵观虢国历史,虢国表面上灭亡于虞公不明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实际上,虢国代表着曾经的王畿、西周王室的正统,而晋国代表着畿外诸侯、东周王室的正统,最关键的还是崤函古道这块地界在东周时致命的吸引力,晋国于公于私都恨虢国这个挡道的自己人!这才是假道伐虢的真正原因。

而虢国实际是最忠于周王室的那个人!








微信公众号


惟真坊









惟真坊
文学、书画爱好者,设计干货、素材、模板收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