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古文逐字精读|范仲淹《岳阳楼记》

时尚   文化   2024-08-13 13:57   湖北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这篇文章是《古文观止》宋代选文之一,很早就选入中学课本,可见其经典程度。题目中的记是古代中的散文体裁,记体文在唐代以前并不是主流,我们比较熟悉的大概只有《桃花源记》,记体文在初唐时期经过了骈文的过渡期,到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之后,它真正转向了散文的体裁,比如柳宗元创作的那些经典游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类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如叙事类《桃花源记》;说明类《核舟记》;写景类《小石潭记》;言志类《岳阳楼记》。


唐代的记体文以记事的实用功能为主,发展到宋代以后就出现了质变,记这种体裁就扩展到可以记述所有的事物,写景、立传、抒情、议论、叙事,都可以使用这种记体,并且赋予了记体文以新的生命力。就是不管你记述的是何种事物,都可以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记体文在宋代进化成了最终的形态,《岳阳楼记》就是记体文当中的经典代表。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从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时不会有两道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有很多人把他的名当中淹字解释为淹蹇困顿的意思,因为他幼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生活比较艰难,所以取名淹,有困难之意,但这样无法解释他字当中希文与淹的关系。按常理来讲,没有人取名会把自己的名字赋予这么倒霉的含义,中国人非常讲究吉祥,即使名字当中带有疾病的字样,也会取名无疾、弃疾、无病、去病。


范仲淹的名字不是由长辈取的,而是由他自己取的。这和他早年经历有关,他2岁左右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生活带着他改嫁到朱氏,范仲淹也跟着改名朱说(yuè)。他少年时寄宿读书过了一段非常艰苦的生活,每天扯几根韭菜拌点盐当作菜,把凝固了的粥用筷子划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刻苦读书,这就是著名的划粥割齑
直到后来功成名就才认祖归宗,返还了本姓,改名范仲淹。仲纯正直公,仲是范氏的家族谱字,不是伯仲叔季兄弟排行。范仲淹是仲字辈,他儿子是纯字辈,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孙子辈都是正字辈,范正思、范正平。范仲淹名字中的淹来自古人,就是南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淹。梦笔生花、江郎才尽这都是说江淹的。江淹名中的淹是淹通,也就是精通的意思,所以江淹,字文通。范仲淹,字希文,希是希慕,文是文化,文采。希慕江淹的文采,所以范仲淹,字希文。因为江淹少年丧父,家贫好学,最后成为文坛的重量级人物,范仲淹和江淹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所以范仲淹感同身受,取了一个和江淹有关联的名字。遥追古人,希慕前贤,这就是他名字的来历。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26岁时登进士科后,因敢于直言,屡遭贬斥,不被重用。52岁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人送“军中有一范,西贼不敢进犯”之誉。54岁时,提出改革措施触怒守旧派。55岁时又继续遭贬,流转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他的一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1




庆历新政失败后,前往邓州就职的范仲淹,收到好友滕子京的信,滕子京在知泾州时因滥用公款被贬岳州知州,滕子京在信中请范仲淹为他新建的岳阳地标性建筑——岳阳楼,写一篇推广文案,并附上岳阳楼周边环境手绘图《洞庭晚秋图》一幅。此时的范仲淹被贬在邓州作知州,与滕子京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贬耿耿于怀,常常出口怨言。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


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正好此时滕子京要范仲淹为岳阳楼写记,于是便借此机会给老朋友进言。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劝勉滕子京。范仲淹仅凭一幅图写出了《岳阳楼记》,全文无一丝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格局可见一斑。


▲ 元·夏永《岳阳楼图》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受朋友滕子京的请托,为重修的岳阳楼写的题记,就是概述岳阳楼及其所处的洞庭湖周边的景色和人文。岳阳楼和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是比较少见的古代将军盔形状的楼顶造型,也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了古代原貌的纯木构结构阁楼,在景区里面,也有历代的建筑模型。


一般说起岳阳楼的位置,都会说它:俯视洞庭,远眺君山。洞庭就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君山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也是我们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非常有名的黄茶——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总之属于黄金地理位置。


岳阳楼最初是古代的军事要塞,曾是三国名将鲁肃的阅兵楼,鲁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孙权能在心里面顶住曹丞相的恐吓,鲁肃是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他并不是三国演义里顶不住刘皇叔眼泪攻势的老好人。真实的鲁肃和小说中的形象相差很大,他是东汉末年极具战略眼光的名将,他的墓就在岳阳楼景区的不远处。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时期,归属于当时设置的巴陵郡,称为巴陵城楼,直到唐代的三位大诗人给予了文化认证,先是孟浩然写了著名的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十多年后李白登楼赋诗:楼观岳阳尽,山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又十年后杜甫登楼赋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甚至道教著名的人物吕洞宾也在此留下吕纯阳三醉岳阳楼的传说。


▲ 元·夏永《吕洞宾过岳阳楼图》


唐以后这座阁楼就正式称为岳阳楼,白居易也曾登楼赋诗,但在质量上没有能拼过前面那三位。事实上关于岳阳楼的诗此后就再也没人能够超越了,而写岳阳楼的文章则没有人能超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来也有其他人写岳阳楼记,但是无法超越这一篇。




2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条理分明,他在开篇就点明了写文章的原因,以及这篇文章所涉及的人物。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犯了错误,被降职外放为巴陵郡太守。


[注释] 谪:封建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原意是看守,这里引申为管理。守巴陵郡,就是管理巴陵郡,也就是做巴陵郡的最高长官,这官在秦朝时称为郡守,汉代改称为太守。


庆历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年号,传奇小说包公案,还有电视剧《包青天》,里面都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那里面被换掉的小皇帝就是宋仁宗。滕子京是范仲淹的朋友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


滕子京原来在泾州任职,就是今天甘肃省平凉市,当时是一个大州,他被人弹劾说浪费巨额公款,于是被贬到了岳州,也就是巴陵郡,岳州是个小州。巴陵郡是今天湖南省岳阳市,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在南朝时从古长沙郡拆出来一个巴陵郡,到宋朝废除郡制,改称岳州。巴陵郡用的古称,宋朝人写诗文经常用古官称,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里面的太守都是古称,其实宋朝没有太守一职。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滕子京到任岳州的第二年,他治理岳州的方式非常合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原来颓废的城市经济也为之振作起来。


[注释] 通:顺利。和:和乐。具:通俱,全,都。兴:兴盛。


越明年,这个时间有争议,因为这个越字既是动词又是副词。有的认为越是“于,及”之意,说越明年就是滕子京到任岳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五年。也有认为是越过了明年的意思,那就是庆历六年。滕子京是庆历四年春被贬到了岳州,他到岳州以后为了给岳阳楼题记,给自己的朋友范仲淹写了一封信,标记的时间是六月十五日。


从庆历三年开始,范仲淹搞了一次改革,史称庆历新政,触动了敌对集团利益,没有成功,遭到了敌对势力反扑。庆历五年,范仲淹被免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职务,下放到西北边境邠州,就是今天陕西咸阳下辖的彬县。所以滕子京给范仲淹写信时标记的六月十五日,就是范仲淹正在西北邠州任上的庆历五年六月十五日,可以推知文中的越明年就是指庆历五年,此处的越是“及,至”的意思。




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注意这句不是说岳阳楼在庆历五年竣工的意思,而是说滕子京到任的次年,决定修葺岳阳楼,是已经有了规划,刚刚开始行动。政通人和,是指滕子京到任岳州的次年就彰显出他治理岳州的方式非常合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原来颓废的城市经济也为之振作起来,由于经济情况向好,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成果之后,他还想做一项文化工程,他发现越州有一座古代的阁楼,因为年代久远处于失修的状态,想要对它进行修整,决定把岳州的地标建筑岳阳楼重新修葺一番。


岳阳楼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登临之所,历代岳州的长官都会对它进行维护,这对于自己的官声也是非常有利的,滕子京专门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与范经略求记书,委托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题记。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想扩大岳阳楼原有的规格,并且收集了唐代和当今文化名人的题咏诗赋作品刻在楼上,但前人的题咏虽然多,却没有一篇专门为岳阳楼写的题记文章,所以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录岳阳楼重修的盛况。


[注释] 增:扩大。制:规制,规格。唐贤今人:就是唐代和今天(北宋)的文化名人,按滕子京的信里所说,他是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张说、张九龄、杜甫、杜牧从这些人的诗赋中摘出了七十八首,这些是唐贤诗赋。他又从当时的吕夷简、丁谓、夏竦等人的作品中选了一些,这是今人诗赋,合称唐贤今人诗赋。


属是嘱的通假字,嘱托之意。古人的通假字不是随便写错别字就能通假,而是因为汉字在古代不同时期的数量是不同的,有时候没有这个字,需要用同音字、近似字进行替代,这叫通假字。还有很多字在古代存在着多种异体字,它们可以互相通用。


岳阳楼原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716年,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两朝,多次翻修。滕子京在任时再次翻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考虑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会引起非议,因此在文章开头直入主题。谪守二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再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最后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3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巴陵郡的名胜气象,根源就在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注释] 予:是范仲淹自称。夫:那。胜状:胜景,美好的景色。


滕子京托他写岳阳楼记,是庆历五年六月十五日,那是滕子京写信的时间,他把信从湖南岳州发到陕西邠州,已经是下半年的事情了,范仲淹不久后就调任了河南邓州,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河南邓州写的,范仲淹没有到洞庭湖,但也能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那是因为他小的时候去过这里,是有印象的。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洞庭湖水包含着远处连绵的青山,控制着奔流的长江水量,看上去烟波浩荡,横流漫延看不到边际。清晨的阳光,傍晚的月光,照映在湖面上会出现不同的动态之美,可谓是气象万千,变幻无穷。


[注释] 衔:包含,连接。吞长江: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节点,号称长江之肾,江水过大的时候,洞庭湖就能吸收江水,调节水位,所以说吞长江。吞,吞吐。浩浩汤汤:是指水流浩大而又湍急有力。横无际涯:横是指在视线这内横向流动,际涯就是边界。朝晖夕阴:朝是清晨,晖是日光,夕是傍晚,阴是太阴,也就是月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其实诸位文化前辈对此美景的描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注释] 大观:古人常用词,意思是盛大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就是前面说的唐贤,唐代那些名人。备矣:已经很详细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洞庭湖通过长江沟通北部的巫峡,同时又向南方控带着潇水和湘水两大水系,那些被贬谪的官员和诗人墨客,都会经常在这里聚会,他们看到这副相同的景象,心中所激发的感慨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注释] 然则:虽然。巫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二峡,巫峡位于洞庭湖连带的长江干流的西北,所以说北通巫峡。潇湘:指潇水和湘水。极:就是尽头,最远端。迁客:是指被贬谪到这里的官员。骚人:出自屈原《离骚》,后来称诗人为骚人,也就是文人。览:观赏。得无:能不,这是带有揣测意味的疑问词。


潇水的流域主要是在湖南永州,出了永州之后就要汇入湘水,也就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属于洞庭湖水系,通常我们在诗文中提到潇湘就是湖南。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洞庭湖向北沟通着长江边的巫峡,向南连接了潇水和湘水的源头。古代说江就指长江,说河就指黄河,其他的都称为水。这是说洞庭湖向南方控制着长长的潇水和湘水。


 ▲ 潇水和湘水的位置


此处有着非常古远的文化气息,是《楚辞》当中经常出现的地理位置,楚国文学家屈原就曾经在这里徘徊,后世那些贬谪的官员和诗人也都跟随着屈子的脚步经常在此游览。




4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有时候持续降雨,连续几个月都不放晴。


[注释] 若夫:像那。霪雨:指持续降雨。霏霏:指雨雪飞舞迷茫的状态。开:指云开雾散,天空放晴。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


阴冷的风呼啸不停,将水面上混浊的浪花向天空卷激,天上的日光和星光都被乌云所遮盖,地上的山岭峰峦也在雨雾中隐去了形迹,


[注释] 排:冲向。隐:隐藏。曜:日月五星称为曜,这里指光辉。潜:潜藏。形:形体。




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商船上的桅杆被狂风吹倒,船桨都被卷折,来往的客商无法通行,当时间迫近傍晚的时候,周围黑蒙蒙的云雾,不时听见山林中传来虎啸声,猿啼声,氛围十分诡异。


[注释] 樯:指桅杆。倾:倒。楫:船桨。摧:折断。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樯倾楫摧,指船上的桅杆被大风刮倒,船桨被风折断。薄:迫近。暮:傍晚。薄暮冥冥:就是天色接近傍晚而昏暗起来。


这段是描写洞庭湖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出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情境。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中登上这座楼,受压抑环境的影响,那种被迫离开国都,又思念家乡的感受就会涌上心头,担心某些排挤自己的坏话,又受不了某些人的冷嘲热讽,放眼看去,满眼都是萧条枯索的景色,感慨达到极至,就忽然生出一种悲凉的念头。


[注释] 斯:这,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的斯同意。则:就。去国:去,离开,国指国都。怀乡:思念家乡。谗:指谗言。讥:讥讽。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极:极点。


范仲淹为岳阳楼写的记文抒发的却是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很多改革派的人物都遭到了贬谪,他已经知道不太会有更好的机会了,但依然还是用悲喜转换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在暴风雨中登楼使人失魂落魄,那总还是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无论那个时候谁在登楼,他总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迁客骚人,患得患失,悲景生悲情,览物而悲。




5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到了春天的暖和天气,阳光充足,无风无雨,洞庭湖水面上水波平静。


[注释] 至若:至于。景:日光。春和景明,就是春天,气候温暖,天气晴朗起来。惊:动,起。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天上的阳光和湖面上反射的阳光互相交织,放眼望去,整个湖面碧波万顷,非常壮观。水面上的水鸟自由飞翔着聚集在一起,湖里的鱼活泼灵动,浮潜多姿。


[注释] 上下天光:是指天上的阳光和照射在水面上的阳光。沙鸥:体型较大的水鸟。翔集:指群鸟盘旋飞翔着聚集到一起。锦鳞:鱼的雅称,我们中国人在命名这方面艺术感极强,唐朝韦庄有诗: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说鱼就会想到吃的,但说锦鳞就特别有美感。


游泳:与今天的游泳不同,游指鱼在水里浮行,不完全潜行,泳是指在水里潜行。所以这里的游泳可以理解为鱼在水里面上下扑腾,鱼在水里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潜进水里,动态美。




岸芷(zhǐ)(tīng)兰,郁郁青(jīng)青。


湖岸上的花草生长茂盛,又透着着阵阵幽香。


[注释] 芷:指香草。兰:指野花。郁郁:指香气浓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通菁,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诗经》: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候持续弥漫在空气中的蒙蒙大雾散去后,月亮照亮夜空,光芒遍及千里之外,当水面波动时洒在水面上的月光随着波纹起伏,闪耀着粼粼金光,当水面平静时,映在水中的一轮明月,就像沉入湖底的璧月一样美,湖岸周围响起渔民们互相唱答的渔歌,这种纯朴自然的乐趣是没有极限的。


[注释] 或:有时候。长烟:指持续弥漫在空气中的雾。范仲淹的另一首词里: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全。空:消散。浮光跃金:光和金都指月光。静影沉璧:影和璧指月亮,璧是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


湖岸周围响起了互相唱答的渔歌,是当地渔民在这里捕鱼生活。苏东坡在《赤壁赋》里写过: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这是最普通的劳动者的生活,却充满着自然淳朴的乐趣。


这段是写雾散月出的洞庭湖景色,仍是四字短句,但色调却比刚才有了很大的变化,写出波光明丽、水天一碧的美景,烘托了迁客骚人愉快的心情。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在这个时候登上岳阳楼,情景交融,舒畅的心情无法形容,精神也变得愉悦起来,什么恩宠荣耀,什么失意屈辱,统统都忘掉了。在月色下乘着微风举杯畅饮,那种欢喜的心情无法言说。洋洋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份喜悦是无边无际的,就是其喜无穷者矣。


[注释] 宠:光荣。辱:屈辱。把:持。其:那。


喜和洋洋之间略有停顿,不宜读成喜洋洋。迁客骚人,把酒临风。春风得意,览物而喜。





6





(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下了功夫去探索古代贤德人士的内心思想,发现他们不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悲喜两极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 尝:曾经。求:探索。古仁人:古代有德行的人。心:指思想。或:或许。二者之为:二者指前面悲、喜两种状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的贤德人士有一个特点,他们不会因为外界事物和自身荣辱的变化,或悲或喜,而走向悲喜两个极端。


[注释] 以:因为。


这是互文的形式。物指身外之物,外界的影响。己指自身。古代的贤德人士有一个特点,他们不会因为外界事物和自身荣辱的变化,而走向悲喜两个极端。就是保持着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不会使自己陷入极端的情绪之中,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就去做好相应的事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那些古代贤人秉持着因时因地而制宜的思想,在朝中做官就心怀天下百姓的疾苦,在地方任职就时刻关心君主是否能够施行仁政。


[注释] 居:身处。庙堂:指朝廷。江湖:指地方,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


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是相对的,中枢官是规则的制定者,地方官是规则的执行者,他们在中枢做官制定规则,出发点就是要对天下百姓有利,忧其民,就是缜密思考如何能够惠及百姓;他们在地方做官执行规则,就会考虑这种规则是否适用于本地,忧其君,就是期望中枢制定的规则能够合理,扮演不同的角色就会有不同的心态。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自己无论身处何地,在朝堂上也好,在地方上也罢,都保持着一颗忧思之心。如果问这些贤德人士,他们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注释] 是:这。进:就是前面讲的居庙堂之高,在朝为官。退:就是处江湖之远,退居江湖。然则:那么。


在朝和在野的关系。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这些古贤人必定会说,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注释]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这句是千古名句,这里的天下指天下所有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总结古贤人的修身方法。而这句则是他表明古贤人的终极追求,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些古贤人必定会说,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因天下人的快乐而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对人的道德要求极高的标准,在古代社会制定下极少人能够做到,因此成为千百年来无上的理想境界。


新政的失败对范仲淹的打击不可谓不重,在此若干年后,当初跟他并肩的屠龙者也纷纷长出了闪闪发光的鳞角,他当时处于非常孤独的状态,最后一句话是他内心发出的感叹,力量不强却意境深远。范仲淹通过写古仁人心怀天下表现出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劝勉滕子京要心胸开阔。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样的贤德人士,我该与谁为同道呢?


[注释] 噫:叹词。微:没有的意思。归:归属,引申为同道。


范仲淹这里说的微斯人,斯就是指前面说的那些古代贤人。《论语》里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就是没有管仲这样的贤人,我们恐怕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而范仲淹说没有这些古代贤者式的人,我该与谁同道呢?


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吾与谁归。出自《国语》和《礼记》中的故事:晋国的赵文子和叔向同游于九原,这里是晋国卿大夫的墓地,赵文子面对着前贤的墓碑问叔向: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他说如果这里去世的前贤都复活,我该追随哪一位呢?叔向连续说了好几位都被否定,他最后说我还是追随范武子,因为他尊师、敬友、正直无私,这几项条件就是范仲淹的理想同道者,但是这个实在是太难得了。最后这句话既有他对现实的一些失落,又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态度。


范仲淹去世后谥号文正,也很概括他生平德业,以问句作为结尾也给整篇文章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文章是范仲淹在河南邓州写的,最后有明确的落款时间。




7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时间在宋仁宗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046年10月17日。




8




整个事件的经过大致是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到湖南岳州。庆历五年六月,他给范仲淹写信求写岳阳楼记,此时范仲淹被下放到陕西邠州,接到信以后还没来得及写,当年十一月被调往了河南邓州,次年九月十五日文章写成,岳阳楼工程也将要峻工了。


庆历七年春天,滕子京调任苏州并卒于任上,范仲淹为同年好友写了墓志铭,滕子京可能没有想到因为自己扩建岳阳楼而留下了一篇千古文章,而后世的大多数人正是为因为这篇文章才知道滕子京。岳阳楼自东汉以后历经十余次焚毁,又数十次在原址重建和修葺,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以至当代,这座无法抗拒兵灾劫火的阁楼依靠着强大的文化接续,一次次毁灭,又一次次重生,我们今天在洞庭湖畔看到的岳阳楼不是当年那座楼在不断地复原,它跨越了一千八百年的时间轴,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清代的御史窦垿(xù)曾写过一副岳阳楼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附:重点字词释义归纳















微信公众号


惟真坊









惟真坊
文学、书画爱好者,设计干货、素材、模板收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