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抑郁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焦虑妈妈,家长应该学着把孩子当“猪”养

文摘   育儿   2024-03-01 13:29   山东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


——【美】海因茨▪科胡特


写完文章题目,我自己看也觉得有趣。题目前半部分给人感觉比较严肃,后半部分画风突变,好像有点调侃了。也许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我并没有在搞笑。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老咨询师,我每年接触的抑郁症案例有近300例,其中青少年案例占到85%以上。这些案例往往有高度相似的部分:


每个抑郁症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或者两位焦虑的家长。


焦虑的家长,心理能量很不稳定,易躁易怒,甚至易恐易悲。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导致整个家庭随时会发生情绪波浪,最终会极大影响的孩子心理成长。战乱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很难不受创伤。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焦虑妈妈+缺席爸爸+抑郁孩子”的家庭组合。


焦虑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事无巨细,对孩子的一言一行紧张而担心,生怕有失。但正是这种过度焦虑,最终把事情搞砸了。


家长过度焦虑,就容易过度控制。过度控制,就会打压孩子自我的成长。当孩子的能量被压抑,郁郁寡欢,患上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加大。


那么,焦虑妈妈(这里的妈妈,泛指抚养者)应该如何调整心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085字

阅读:4分钟




 什么是“穿针心理” 


我写本文,并非想批评焦虑妈妈。相反,我觉得焦虑妈妈是最辛苦的。


爸爸的缺席,让妈妈们不得不承担起培养孩子的重担。为了做好这个任务,她们对孩子每个学习、生活细节都非常关注。但这种对于孩子的关注,需要把握“度”。过度的关注,会让妈妈陷入焦虑和紧张之中,让孩子也难受。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越渴望成功的时候,往往越容易犯错误。这种心理叫做“穿针心理”。


德国某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


在科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在射击、体操、跳水等高失误率的体育项目上,心理咨询师为运动员做赛前心理辅导时,就需要考虑“穿针心理”的应对问题。


我记得《庄子》里也讲过类似的故事:


一个赌徒,每次拿着瓦砾去赌博时,几乎是逢赌必赢。但是有一天,他把瓦砾换成了真金白银,再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


可能你会觉得这种失手是偶然的,其实这里面却有其必然性。


人是情感动物,当对某件事情过于重视的时候,心理就会紧张。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动作失调、心态扭曲等不良反应。


很多人在人生的关口失手,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是重要原因之一。


亲子关系中的“穿针心理”,是导致妈妈产生焦虑心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应对“穿针心理”  


焦虑妈妈们,普遍有一种想法。


她们往往会认为自己越努力,对孩子越无微不至的教育,孩子就成长得越好。


此时,穿针心理就开始产生了。她们接受不了孩子犯错,对养育瑕疵零容忍,心弦总是绷紧,焦虑总是满屏,紧张总是满格。


这种状态下,焦虑妈妈会用满满的控制欲,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当妈妈控制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自我就没有舞台了。关于这个,我以前在很多文章里都写过:共生关系,会扼杀掉孩子的自我。


该如何避免这个错误?答案很简单。


记得在一次心理沙龙上,我让一位二胎妈妈谈当初要二胎的想法。她说:我接触育儿知识的时候,老大已经上初中了。我内心有个想法,希望重新正确地养育一个孩子,弥补一下在老大身上做的不好的地方。


我就笑着说:“您这是大号练废了,开个小号重新练啊(她笑)。我觉得您这个过程,与其说重新正确地养育一个孩子,倒不如说重新正确地养育一遍自己。


这就是答案,一句话:焦虑妈妈,要育儿,先育己。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说的那样,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


掉进“穿针心理”陷阱的焦虑妈妈,时常抱怨自己当初不懂更多的育儿方法。“都怪当初我们不懂心理学,要不然。。。”


我这里给有以上想法的妈妈们,泼一盆冷水:你想多了,很多时候,我们懂再多的道理,也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


事实上,影响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是家长的人格,而不是家长懂得和运用了多少育儿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讲,如果,焦虑妈妈本身虚弱的人格,不足以撑起强大的养育磁场,那么做得再多,也收效甚微。


所以,要育儿,先育己。焦虑妈妈,需要通过觉察,让自己的能量成长。


当你急着批评和指责孩子前,不妨停一下,去感受一下自己的焦虑值是否在飙升?


当你对孩子的失败充满愤怒和郁闷前,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被失败搞得百折千磨?


当你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而怅然若失时,不妨问一下自己的内心,究竟是谁离不开谁?


这些觉察和思考,可以帮焦虑妈妈们放下执着,保持一颗平常心对接纳和理解孩子。当你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穿针心理”也就不困扰你了。 





认真,而不较真  


我们经常听二胎妈妈吐槽,一胎如何小心翼翼、殚精竭虑,却不讨好,二胎果断当猪养,反而健康得很。


哈哈,你表觉得“当猪养”就是不上心、不认真的意思,其实“当猪养”,不是不认真,而是不较真。


这种心态的保持,可以有效的应对“穿针心理”。你咂摸一下那种感觉:


你端着一碗水走路,如果内心允许水溢出一点,你的手是不是就不会抖得太厉害,行走的步子也会加快。


焦虑妈妈们,我们去参加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考试,大概率都会紧张和焦虑。那要是,去参加一场“不打分不排名”的考试呢?很显然,我们的焦虑值会大幅度降低,保不齐,还可以超常发挥。


同理,家长如果允许自己偶尔出点差错,而不是凡事苛求,那相当于给了孩子一次恰到好处的挫折,让孩子在没有垮掉的前提下,人格发展向前迈出了一步。


要知道,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养育出不犯错的娃、面面俱到的娃。


所以,孩子如果有错误有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妈妈们别慌,孩子有错误有失败并非是我们不够用力的结果,而是孩子本身就需要通过这些挫折来增强免疫力。


当妈妈这样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就真正做到了“认真而不较真”,才能让孩子活出豁然开朗的人生。





两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对独立有天然的需求。


也许某一天,他们在玩耍中厌恶你的靠近。也许某一天,他们用一句“我自己来”拒绝你的帮助。别难过,这些奠定了他们人格独立的基石。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说: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焦虑妈妈,你会如何看待孩子提出的独立要求?


你是暗中带爽,默默撤退,顺势忙里偷闲,回归人生,还是怅然若失,惴惴不安,非要左右护法,以表赤诚呢?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终会离开。离开之前,我们要允许孩子的“自我”长出来。孩子有了自我,才能快乐的主导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们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


深陷“穿针心理”的焦虑妈妈,会有三难(四声):一难焦虑不堪满嘴泡,二难养育乐趣找不到,三难孩子人格缺失有内耗。(押韵呢,读。读出来,别控制)


怎么破解?我建议你们学会做一件事:


时常提醒自己一句话:我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这种自我提醒会有效的应对“穿针心理”。穿针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妨抬一下头,转换一个眼神看别处,再低头时便可轻松搞定。


家长需要学会把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适当的转向自身。待再次注视孩子时,或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文止于此吧。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心理困扰,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我的团队“虫虫特工队”在这里等你(加入方法见文末图片)。


如果你正在黑暗中,希望你可以在我们这里看到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INE

邂逅阳光


石虫语学友群


或许你的微信群很多,但这个群,绝对是特别的一个。

 

生活里,大家都在经历“群体性孤独”。尤其我们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人商量、无处倾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经历类似、真诚交流的挚友,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团队,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石虫语学友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像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可以在这里倾诉、解惑,可以找到理解、温暖,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群内福利

SUNSHINE


学友群由以石虫语老师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提供以下心理服务:


每日分享——虫虫特工队的各位老师会分享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你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天天成长。


双周直播——石老师的心理直播课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一年30场左右),剖析各种咨询案例,讲授心理疗法。


咨询答疑——当你遭遇心理苦恼,可以在群里询问交流,也可优先预约石老师的私密咨询。他会一直作为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伴你走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如何入群

SUNSHINE

入群不收费,但需定期完成群任务。


群任务很简单,就是给公众号文章点一下“在看”和“,几秒钟的事情。公众号一周发两次文章,会员一周需要完成两次群任务。每一次,群里都会统一提醒大家,不用担心错过。



想入群的朋友,请添加“毛毛虫”老师微信,引导入群或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



虫虫特工队

2023年12月



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

石虫语
话痨九段,一个会说相声的心理咨询师。给焦虑父母熊孩子送炭,给职场人生存夹缝打膨胀螺丝,给男女围城内外装潢补漆,职业戳穿、做伴、掌灯、壮胆、逗乐、解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