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家长爱孩子的前提,是能看见他在受苦(建议收藏)

文摘   育儿   2024-04-19 16:54   山东  


我们对痛苦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减轻痛苦的程度。


——【英】狄更斯


早上,我微信上收到一位焦虑妈妈发来的信息,这是来自江苏的一个案例:


石老师,孩子又去不了学校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您说让我接纳孩子,要理解孩子是生病了。可是,我怀疑孩子不想上学,是不是也有一部分惰性的原因?早上不想起。谁早上起床不是硬撑着啊。


家长想做到接纳太难了,我真是一天天强忍着。没有人要求他一定做什么样,起码能尽力不荒废时光,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吧,说啥也没有用。


我真是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自己一点也不去感悟呢?以后他怎么生存,就一直依靠我俩吗?


这位妈妈深陷负面情绪中,对孩子不肯去上学充满了焦虑。相信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心理煎熬。


从心理的角度讲,妈妈的焦虑情绪,如果控制不好,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治疗。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孩子好比是一个篮球运动员,家长好比是一个教练员。运动员因为脚受伤了,没法坚持比赛,只好申请离开赛场。教练员内心充满了焦虑:他这一下场,以后还能回来吗?别人都在比赛,他就不能坚持一下吗?不要偷懒,不要荒废时光啊。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能否看到妈妈的焦虑有不合理的部分?许多人能理解运动员受伤了离开赛场去养伤,却没法接受患抑郁症的孩子离开学校去养病。


我以前在直播中经常讲“接纳”的重要性:


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抵抗抑郁症,就需要控制好自己的焦虑,用接纳的心态去面对真实的孩子。从治疗抑郁的角度讲,家长接纳孩子,是孩子疗愈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客观讲,无论家长能不能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孩子都是没有心理能量上学的。即使家长再焦虑再不接受,也不可能硬逼着孩子在学校里学下去。一句话,家长的焦虑,于事无补,反而添乱。


所以,家长更早的学会接纳,反而能更早的理解和支持孩子,跟孩子站在一起去面对抑郁症、抵抗抑郁症。


当然,接纳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相信看完下面的文字,您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177字

阅读:4分钟




 孩子为何不想去学校?因为痛苦 


就从案例中的孩子聊起,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


一个人之所以抗拒做某件事,是因为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做那件事是痛苦的,所以,他的趋利避害本能,要求他抗拒。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在学校里经受的痛苦可能有很多种:学习压力大、学习体验感差、人际关系不好、讨厌被学校规则束缚。。。等等。


请相信每个人都不是傻瓜,大家都会思考和自己相关的利弊。孩子最终做出不上学的选择,一定是经过了很多次的权衡和比较。


他把在自己在学校的痛苦,和休学要面对家长的指责之苦、离开同龄人的掉队之苦、让别人觉得自己得病的羞耻之苦、未来人生没有出路的迷茫之苦等等做了比较,发现自己在学校的痛苦是最大的,最无法忍受的,才会选择离开学校。


这就是孩子的痛苦排序,是他的真实感受。


我们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痛苦排序,但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作为家长,我们起码要理解,孩子正在承受着某种痛苦,很大的苦。


可是,有些家长更坚信自己的痛苦排序,更喜欢用自己的感受覆盖孩子的感受


你不做,是因为你懒、你不懂事、你有问题。。。然后要求孩子不要抗拒这些苦,要自觉、甚至积极地吃下这些苦。这些苦不算什么苦,仿佛这些苦不存在,仿佛这些苦是甜甜的巧克力。


该怎么叫醒这些家长呢?我只想提醒一句:


爱孩子的前提,是能看见他在受苦。





如何看到孩子在受苦?  


能看见孩子在受苦,是一种能力,在心理学上称做“情感关注”。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更喜欢对孩子进行“行为关注”,而不是“情感关注”。这些家长更在乎孩子做事的结果,做的对不对,做的好不好,优秀不优秀,成功不成功。至于在做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他们往往会比较轻视,甚至无视。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一下,您想一下,平时对自己孩子的“情感关注”多,还是“行为关注”多?


如果您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行为关注多一些,也不用担心。我们只需重视一下“情感关注”,提升一下“看见孩子受苦”的能力就好。


具体怎么做呢?


比如说,作为家长,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发脾气时,内心可能会有一种“孩子脾气很坏、孩子被宠坏了”的感受。此刻,我们不要着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判,而是应该先去好奇:


孩子有哪些承受不了的苦,而发脾气?


可能没有人听到他,让他感觉到了绝望;

可能有人在强迫他,让他感觉到了窒息;

可能得不到想要的,让他感觉到了挫败。


通过发脾气,他可以用力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解决自己的苦。孩子的偏差行为,只是他在解决自己苦的方案。


事实上,家长越能看到这一部分,就越容易理解孩子。越理解孩子,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看不见孩子的苦,就无法找到安抚孩子的正确方式。


一般来说,能看见孩子受苦的父母,往往是自己幼年吃了很多的苦,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受这样的苦,这是在补偿自己的内心。


当然,也有一种父母,自己幼年时吃过的苦,也希望孩子再吃一遍,以达到心理平衡,但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





看见,就是爱  


这是我一个来自四川的案例:


二胎家庭。妈妈经常哥哥和妹妹的冲突发愁。


哥哥不待见妹妹,总会有一些“惹事”的行为。妹妹很生气,会奋起反抗,和哥哥吵作一团。


妈妈想制止哥哥这种行为,觉得一家人应该和和气气的。但她每次批评了哥哥后,哥哥都会愤愤不平,我行我素。


于是,我建议妈妈对哥哥做一下“情感关注”。具体讲,就是让妈妈去和孩子主动交流,尝试了解一下:


哥哥在承受着什么苦,而不想待见妹妹?


可能是他感觉到了妈妈不公平而委屈;

可能是他感觉到了自己被妹妹欺负而委屈;

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爱被侵占了而委屈。


他只能通过不待见妹妹来反抗,来照顾自己的委屈。


当我通过和孩子咨询交流,说中孩子的心事时,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他激动的说:石老师,你能把这些话说给我妈妈听吗?


我能清晰的感觉到孩子想被妈妈看见的愿望。如果妈妈能看到孩子的这一部分,就更容易做出理解孩子的言行。当孩子被理解之后,他就不是独自在面对这个苦了,他会因为被妈妈理解而被安慰,而感受到温暖,这就是接纳的作用。


当孩子的这一部分被接纳了,苦就化解了,自然就不需要再用“不待见”妹妹的方式了。


我以前在直播里老说这样一句话:看见,就是爱。


让人无奈的是,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苦不苦,并不感兴趣,他们只对孩子吃苦的反应感兴趣。


这些家长会因为对这个苦不理解、不合理、不应该,而忽视这个苦、要求孩子不要对苦起反应。但你要知道:


无论孩子有什么不合理的反应,那都是在证明孩子在受苦。无论这个苦合不合理,他是都在受苦。苦,并不会因为被你评判为不合理不应该,就没了。


家长需要放下自己的全能型自恋心理。 毕竟,孩子经历的苦,不是家长的评判说了算,而是孩子的感受说了算。





我们需要感谢孩子  


对于孩子拒绝上学的情况,其实,家长要感谢孩子的抗拒。


能抗拒苦,是个很好的事情。孩子在抗拒苦,是因为他还想自救。如果一个人的苦,长期被忽视,他就会丧失了抗拒苦的能力,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他的苦不被看见、不能消化、不被允许,就会累积,他只能一个人默默吃下。这些累积会让他的内心越来越脆弱。有一天,他无法再吃不下这些苦时,就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有些家长,每天总是在琢磨“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而不愿去看到真实的孩子所受到的苦。他们甚至有一种“掩耳盗铃”式的幻想:


我只要不让你表达苦,你就没有在受苦。


这些家长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焦虑和控制,不仅造成孩子患上疾病,甚至还干扰着孩子的治疗。


作为一个智慧的家长,我们需要懂得: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那只是他仅会的解决自己在受苦的方案。

我们要想真正去爱孩子,首先要理解他在受什么苦。如果理解不了,起码可以说一声:感谢你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苦的方式。


虽然那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那是他生命力的表现。他不想吃这些苦,他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这些苦。


就算家长不能帮他,也请先不要去评判他解决自己苦的方案。


如果家长想帮孩子,请先从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苦开始,从接纳孩子开始。 


文止于此。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心理困扰,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我的团队“虫虫特工队”在这里等你。


如果你正在黑暗中,希望你可以在我们这里看到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INE

邂逅阳光


石虫语学友群


或许你的微信群很多,但这个群,绝对是特别的一个。

 

生活里,大家都在经历“群体性孤独”。尤其我们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人商量、无处倾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经历类似、真诚交流的挚友,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团队,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石虫语学友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像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可以在这里倾诉、解惑,可以找到理解、温暖,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群内福利

SUNSHINE


学友群由以石虫语老师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提供以下心理服务:


每日分享——虫虫特工队的各位老师会分享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你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天天成长。


双周直播——石老师的心理直播课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一年30场左右),剖析各种咨询案例,讲授心理疗法。


咨询答疑——当你遭遇心理苦恼,可以在群里询问交流,也可优先预约石老师的私密咨询。他会一直作为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伴你走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如何入群

SUNSHINE

入群不收费,但需定期完成群任务。


群任务很简单,就是给公众号文章点一下“在看”和“,几秒钟的事情。公众号一周发两次文章,会员一周需要完成两次群任务。每一次,群里都会统一提醒大家,不用担心错过。



想入群的朋友,请添加“毛毛虫”老师微信,引导入群或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



虫虫特工队

2023年12月



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

石虫语
话痨九段,一个会说相声的心理咨询师。给焦虑父母熊孩子送炭,给职场人生存夹缝打膨胀螺丝,给男女围城内外装潢补漆,职业戳穿、做伴、掌灯、壮胆、逗乐、解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