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论公证创新
雒宇浩 四川省成都市国力公证处
搞清一个问题很重要,何谓创新?我的答案是,在目的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方法创造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产物。重点是新的方式、方法,当然也可以是产品的创新,但前提是目的不变,突出功能后,增加副产品。
可以看出,创新的根本动力还是需求,其根源在于需求为变革指明了方向,使其为创新。公证的需求是什么呢?有老百姓说,对公证没有需求,公证是没有必要的。这可能是他们无法获得需求满足的一种情绪性表达。没有需求就没有期待,就没有指责,反而说明他们对公证服务还是需求的。真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党和政府已经给我们指明: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用公证工具为老百姓解决法律问题。具化来讲,这里面有什么呢?就是证明、沟通、服务、监督。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的外延是证明,一切可以在实体法实现证明意义的内容都是公证的证明范围。法律法规明确公证文书有三大效力:证明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生效效力。一切公证法律服务的产品都是围绕上述内涵所产生的。
当下,公证的市场反应并不够好。有的公证员对当事人的合理需求不能满足,如当事人提出“请帮我们保全网络平台上的交易关系”,公证员慑于网络数据的不可控、中介平台的合法性等问题,往往拒绝受理,即使受理也难以达到当事人的证据要求;又如当事人提出申办继承权公证,但法定继承人之一失踪,无法提供(宣告)死亡证明,公证员纠结缺少继承人是否可以办理。这些都是公证法律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的表象。
另一方面,常规的公证业务类型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呢?近年来,金融机构逐步减少要求当事人提供单身声明公证,说明银行对此已无实质性需求。不动产登记机关也不再要求提供继承权公证书,转而直接为当事人办理非公证继承过户。说明在某些外部因素的制约下,公证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也说明我们过去办理的一些公证在一定意义上达不到社会需求。
事实上,基于生产活动、商业活动、国际政治形势的长期博弈,社会秩序逐步成熟,新的中华文化正在形成。其中一个词经常被提到:依法治国。不难看出,社会文化对公平环境的渴求,促使公证必须在法治建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现有的公证三大效力已经不足以概括公证的全部职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公证正在着力于拓宽业务线条的上下游工作,将自身法律工作者属性强化,并作为督促合法有序履行合同义务的主体长期存在。在法治建设新需求的思路指导下,公证法律服务作为社会生活的服务工具,已经到了必须升级的阶段。
一是传统的改革思路指向公证服务的方式、方法,在各种思路中占比较大的想法是通过互联网办理公证,以节约当事人的各项成本;通过大数据反馈当事人的意见,提高公证服务水平,用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互联网+公证,或者公证的信息化。如公证处研发软件可以让当事人在线申办部分公证,全程在线上传资料、填写信息、支付公证费。当事人一次公证处都不需要去,节约了时间、路费成本。上述例子说明,互联网+公证的思路带领公证行业在法律服务的道路上高速行驶,是典型的技术引领变革。在此基础上,公证行业进一步可以建设数据化平台,利用平台整合对口单位,完善流程,使平台、需求和数据技术在公证服务框架下相得益彰。如公证金融执行法律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进行不良资产的重组、优化、转让、拍卖等等工作,既安全又有效。
二是将传统优势公证事项的工作内容拓宽,为上下游服务。如某地公证处的传统优势业务是招挂拍公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很多项目都会经过公证,公证处为了提升公证服务价值,将上下游的很多辅助性工作纳入了工作范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又如很多公证处都在开展法院的司法辅助、不动产登记辅助,这也是对上下游的工作进行的重要推动。
三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活动活跃,贸易伴随信任,有的公证处开展了公示平台建设,将公证效力笼统化,只对某一要素进行效力补强,不具体到案件的任一要件。比如音乐创作类知识产权的登记、遗产管理人的登记入库等。
以上的创新方式表面上看影响很大。为了提升行业价值,必须将这些具象的改革进一步概括性提炼,这项工作对于公证理论研究非常重要。
公证的创新是价值的创新,是思维的创新,是方法的创新。公证的底层逻辑未曾改变,当事人的诉求也未曾改变,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公证服务的要求有所提高。
互联网+公证、上下游辅助拓展、设立公证公示证明平台的改革思路是方法的创新。方法很重要,方向更重要,若仅考虑方法的问题,是为变而变,本末倒置。更重要的还是思考方向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公证服务能力并摆上台面。公证法律服务作为社会生活的服务工具,创新的内容首要就是价值。公证的价值能够在“证明、沟通、服务、监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让老百姓常态化感受公证价值的存在。
公证行业的思维创新应该是多个岗位的职责。公证机构要牢记公证是社会工具、证明工具、法律工具,把握这些特征,坚持以服务为本、以人为本,摒弃盖章收费、以证换证、推诿为难当事人的想法,实实在在地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运用综合法律手段解决老百姓的合法需求,不断寻求在产品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行业管理者要考虑行业资源均衡、关注青年公证员发展、多方面促进公证理论研究的深入。让公证员无后顾之忧,有前景可观。身入其中的各主体从态度上、制度上、技能上尊重市场、适应市场,相信一定能做大公证蛋糕,开辟公证新局面。
公证的创新已经在很多地方蔓延开来,这是可喜的事情。一个从业人员加起来3万人左右的小众行业想在社会百业中生存并发展,创造比现在更大的社会价值。公证的价值等于自身价值加社会价值,技术的革命带来机会和思考,牢记公证使命尤为重要。与时俱进的公证手段、公证思维和公证价值才会有意义。
编辑: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