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诸苗之首东苗悍勇 元明历战始终不屈

文化   2025-01-19 19:02   广东  

贵州生苗战记:让你看看野蛮的力量!

文/老荷、东银西博


明代黔中生苗主要分布示意图


《第一回 五百年刘基谶语应 三千里生苗地传俗》中我们知道,目前文化习俗保留的比较好的,在明清时期,多属于原来的“生苗地”,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说起呢?《明史•贵州土司列传》有记载“东苗为贵州诸苗之首”,由此,我们就从东苗开始介绍吧。


所谓东苗,主要指的就是贵州黔中地区的苗族同胞,黔中部地区,大部分位于今贵阳市,处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苗岭横延至市境内,贵阳大部在隋初属庸、牂、费三州,大业末入于蛮,唐后大部分时间为羁縻州,元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于“顺元城”,黔中苗族也对称为“平伐苗蛮”、“八番苗蛮”、“紫江苗蛮”等。现在这个片区主要说的是苗语西部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这片区域从元朝开始,与中原王朝多次接触。


高坡梯田


 此时的历史,在苗族古歌里也有记载,苗族被赶出格洛格桑(今贵阳)后,有一支逃到高寒贫瘠的高坡大箐,在这里披荆斩棘,开垦梯田,把高坡台地建成天堂般美丽的家园。古歌唱道:

                那时候,

                这片高高的苗岭山上,

                开满了杜鹃花,

                板栗花,

                油菜花。

                那时候,

                苗族同胞在这里自由耕耘,

                自食其力,

                跳芦笙舞,

                那时候,

                总是彩霞满天……

由此也开启了元明清几代数百年的战争。


至元二十年(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四川行省参政曲里吉思等率军征苗,"讨平九溪十八洞,以其酋长赴阙,定其地立州县,听顺元府宣慰司节制”,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贵州苗蛮三千馀人聚众起义攻入顺元城,杀伤官吏,其众遂盛,元朝廷派遣湖广官兵镇压之;


大德二年(1298年),八番桑栝苗民王二王聚众起义反抗元廷在黔中的统治;至大三年(1310年),紫江乘西苗阿马再次起义反元;元朝廷在黔中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企图“以土制苗”的统治策略始终并牢固。明朝建立以后,改变过去未能实控的统治方式,在黔中地区实行卫所弹压及土司“以夷制夷”的统治方式,在黔中决心大规模武力开辟苗疆以征服黔中生苗,以达到稳固统治和加强皇权的目的,从明洪武五年(1372)到天顺三年(1459),在黔中生苗界延边建筑碉堡、营哨,以步步为营逐步开辟的方式经过八十七年的努力,最终通过“东苗之战”,成功开辟这片苗岭生界。


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 年),贵州镇守太监阮让言:“东苗为贵州诸苗之首,负固据险,僭号称王,逼胁他种,东苗平则诸苗服”,明朝天顺年间,东苗在诸苗之中地广势众,东到平越(今福泉)、麻哈(今麻江),南到金筑司以南(长顺),西止于威清卫以西(清镇),北至修文息烽,居中于贵筑,所在地均为黔中养马草场,如高坡云顶草原、养龙坑草场、金筑养马场、龙里草原等。


据《英宗天顺实录》天顺二年(1458年)七月,镇守湖广、贵州太监阮让等奏载道:“东苗惯于马战,而我军步多骑少,”,东苗善于马战而且骑兵也多余贵州明军官兵,在古代骑兵是古代各国一大兵种,在冲锋破阵、追击肃敌还是远程奔袭上都有着比步兵优越的机动性和威力。


由此可见,当时贵州镇守太监阮言称:“东苗为贵州诸苗之首”并非夸大其词,加之贵州省会贵阳位于东苗领地的包围之中,明朝贵州官兵自认为东苗的长期存在将威胁贵州省会贵阳的安危,势必将开辟黔中生苗区。


天顺二年(1458年)四月,敕湖广、贵州总兵官南和侯方瑛等上奏:“东苗十三番贼首干把珠(苗语称之为“省添吕夺”)等僭称伪号,攻劫都匀等处,已敕云南、四川都司及蜀府各调原征官军来尔处听调”。明军正式开展平东苗的军事行动,调集贵州、广西、四川、湖广四省官兵及播州等土兵操练,待日征伐东苗。七月,明廷招遣湖广永顺宣慰司宜慰使彭世杰,保靖宣慰司宣慰使彭舍怕俾、贵州宣慰司宜慰使安陇富、四川播州宣慰司宣慰使杨辉、四川酉阳宣抚司宜抚冉庭甫、金事冉庭章、贵州金筑安抚司舍人金洳等土官派土兵受方瑛听调节制,参与明军围剿东苗。东苗首领干把珠等人为求生存只得被迫率龙里,新添(今贵定)、八番(今惠水)、平越(今福泉)等地苗族群众自卫反击,攻劫都匀、新添、龙里等卫所屯堡。


天顺三年(1459年)四月,南和伯方瑛与都御史白圭商议,欲征东苗需剪除与东苗同盟的周边苗族支系,明军兵分四路,一路由方瑛率明军兵进攻青崖处苗军,二路由右副总兵都督李贵率明军兵进攻牛皮箐苗军,三路由右参将都督刘玉率明军进攻谷种,四路由左参将都督李震率兵进鬼山,攻克水车坝等一百四十七寨后,斩杀七百五十六人,俘虏九百余人。后又合兵方瑛处进攻青岩及高坡石门山,明军利用人数优势将高坡石门山包围,攻克摆伤等三十九寨,斩杀三百十一人,俘虏二百七十人,此战后明军仍旧穷追不舍,分兵四路进攻董农、竹盖及甲底等寨,一路破下羡塘及金配、江瓮、摆省等四百三十七寨,俘虏及斩首参与群众五千二百余人。


干把珠率骑兵突围后,只得退据六美山(据民族学家潘年英考证,六美山即高坡云顶山)、翁受河等处,干把珠以为六美山有天险可挡,有翁受河河水可阻,却不知此举等于放弃了苗部骑兵的机动优势,退据六美山犹如困兽犹斗,明军遂檄各路会兵进剿,俘虏干把珠及部属群众六百二十人,斩杀四千七百九十人,俘虏妇五千五百余人,并将干把珠押送北京杀害。七月,明军继续扫荡余下义军,再次攻克二百四十四寨,斩杀二千三百六十七人,俘虏义军首领张成等四百六十三人及余义军家属五百余人。


东苗之役平定之后,明军持续赶苗拓业开辟大片生苗界,并于七年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置程番府,管辖黔中地区今贵阳花溪、惠水、广顺、贵定、龙里等地,几乎覆盖原东苗所有领地。


在其后的一百五十年里,黔中生苗主要盘踞于黔中地区边缘的高山峻岭之中,与明朝廷官兵时有冲突,但以各哨所自卫为主,贵阳首府此时无暇顾及周边生苗界,但日积月累的矛盾终究还是得以一战的方式解决。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彦响应永宁土官奢崇明反明,黔中周边生苗纷纷响应,洪边土司宋万化邀纠苗族、布依族九股,攻据龙里,与安邦彦亲自统领的水西兵及安顺、平坝的蔡家、龙家、苗族、仲家(布依族)等数万人,围攻贵阳,沿山札营,四面伏路把截,以断城中出入,尽掘环城坟墓,城中户十万,围困三百日,仅存者千余人。


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大败于陆广河,周边苗族、布依族复起响应水西军,攻克龙里至贵阳府一带,官兵尸横四十余里。夏,宋万化派遣开阳洪边苗族、布依族为左翼,吴楚汉结八姑荡、平八庄之修文、息烽一带的苗族、布依族为右翼,安邦彦亲自统领的水西兵再次进攻贵阳,王三善遣兵三路御之,王三善急派遣游击祁继祖等夺取龙里,王建中、刘志敏救青岩,游击祁继祖荡平燔上、中、下三牌一百五十寨,王三善又趁夜色派遣王建中、祁继祖击败吴楚汉八姑荡,燔庄砦二百余寨,吴楚汉战亡、宋万化被擒杀,破生苗寨二百余,焚其积聚数万,战后,贵州巡抚朱燮元,见山谷之悉数苗仲,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加以弹压节制,终明一朝的经略下,最终完成在黔中地区的苗疆开辟。


历史的烟云已经消散,东苗比较有代表性的支系——高坡苗族,现在依然生活在贵阳的高坡苗族乡,历代传承着苗族英雄省添吕夺(干把珠)的故事,而地处贵阳南部,东苗坚守的高坡,射背牌、四月八、敲巴郎等文化习俗依然生生不息,也成了贵阳地区一处文化圣地和避暑胜地。


END

贵州生苗战记
第一章 五百年刘基留谶语 三千里生界传苗俗

【老荷】专题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一)入黔

贵州苗族斗争史略(二)据黔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三)元朝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四)之明朝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五)之清朝初期混战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七) | 乾嘉起义之战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八)之咸同贵州百万苗民大起义经过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九)|咸同贵州百万苗民大起义之重大战役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十)|咸同贵州百万苗民大起义的得与失

苗兵传(1)之苗人武备

苗兵传(2)之“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战争

苗兵传(3)之隋唐“苗疆”英雄传

苗兵传(4)之五代十国乱世苗侠

苗兵传(5)之两宋“重心”南移下的民族冲突与融合

苗兵传(6)之元代确立土司制度“以蛮制蛮”的高峰

苗兵传(7)之明代苗兵

苗兵传(8)之“苗兵”与土司(上)

苗兵传(9)之“苗兵”与土司(下)

苗兵传(10)之清代苗弁制度“以苗制苗”的新高峰

苗兵传(11)之清代苗兵

古代苗族的尚武精神

万历播州之役初探

苗族与辛亥革命

往期精彩:
架空苗族历史何时休,以大松山古墓群基因分析为例
DNA解析苗瑶民族的起源、分化、迁徙的历史问题
基因、语言等多方面论证楚国和苗族的历史渊源
【分子人类学的视野】广西世居民族源流新论
中华第一城在哪里,建造者是什么民族?
基因分析苗族族源,打脸古歌传说?
三苗遗存,石家河文化探秘
三苗与苗瑶、石家河文化

声明: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源于网上

不代表苗学书院的立场,欢迎留言交流~

投稿请:加(xingzhi1988)好友,或发送到3075624069@qq.com

本期编辑整理:苗岭凤雏

本期校核:小岛、高利、老蒋、风子、小草、盛军

关注支持,功德无量

Hm苗学书院
苗学书院,是苗族文化传播的综合体系载体。有三个功能,文化传播:即苗族历史文化等学习和物质文化展示的场所;礼仪安顿,即建立苗族信仰和苗族礼仪传播;苗族集场功能,即苗族特产的交易场所。通俗的说即文化传播+信仰礼仪+特产交易这三大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