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昨天的2865点(2867的缺口已补),外资流入200亿(资金流出结束),
意味这这一轮调整结束,未来重启上涨,
那我今后,将只卖不买。
只卖不买,只是我的个人操作策略,不适用于所有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人权益仓位9成,有人只有1成仓位。
那么1成仓位的人,现在买入的价格,大概率更便宜,所以加仓更合理。
同时,每个人的交易体系,也不一样,操作也会不一样。
有人就只赚熊市到牛市的钱,追求收益最大化,中间一直满仓,不考虑回撤问题,那么现在依旧相对便宜的估值,他就不会卖。
但是有人,对回撤和持有体验比较重视,宁可牺牲部分收益。
即便现在市场位置不高,但也会下跌,特别是短期大涨之后,下跌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他会用一部分仓位,来做波段,避免一直坐过山车,增强持有体验。
另外,手里有子弹,对熊市也就没有那么恐惧了。
而我选择今后只卖不买,前提有3点:
第1,主要仓位(80%)一直长期持,赚企业业绩增长、股息回报和估值修复的钱,直到出现泡沫(透支未来3-5年的业绩增长),才会清仓。
而我现在仓位90%+,属于超配,不存在踏空的问题,更担心的风险在于,未来如果继续下跌,回撤增加,不利于长期持有。
所以只卖不买,是建立在我90%仓位的基础上,需要减仓,回归80%的常规仓位。
第2,相比收益最大化,我更重视回撤和持有体验,宁可牺牲一部分收益。
大A波动这么大,如何做到80%仓位长期持有、增强获得感?
我的方案是拿出10%-20%的仓位来做波段,在沪深300股债性价比处于高位时,在3000点以下重点买入,等收益10%-15%了再陆续卖出。
第3,这一轮下跌,真的结束了,未来重启上涨。
只有大涨,我才会卖。
没有大涨,我是不会卖的。
甚至如果再有大跌,我还会继续加仓。
什么叫交易体系?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赚的是什么钱。
我主要赚的是企业业绩增长、股息分红和估值修复的钱。
如果(业绩增长+股息率)/市盈率>2(越高越好),那么我的仓位,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大跌,对我是最大的利好。
因为只有大跌,企业的估值才会越便宜,股息率才越高。
这套交易体系的缺点在于:
1、企业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业绩不再增长,甚至下滑;
2、估值昂贵。
所以,基本面变差了要卖,越涨估值越贵也要卖。
每个人,都只能赚自己交易体系内的钱。
看别人赚钱眼红,脱离了自己的模式,
运气好的时候能,赚点小钱,
但是亏钱最多的,也是模式外的交易。
我看高股息一直涨、短线赚钱效应很差的时候,短线高手也没有买高股息。
即便是做短线的,不同高手的交易体系也不一样。
有的只玩首板,有的只玩主流板块,有的只做龙头,如最近最火的无人驾驶。
我也没有看到,即便是做短线,同时能玩转这3种的。
否则,这个人几乎天天都能赚钱,哪怕每天只有1个点,一年250个交易日,
你们猜一猜,最后可以赚多少?
1100%。
没错,每天赚1个点,1年能赚11倍,10万能变120万。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是靠交易体系赚钱,都是赚交易体系内的钱。
所以,这2个月短线赚钱效应很好,我也不会追涨,放弃我擅长的高股息策略。
当我选择了基本面和高股息策略,我就想到了它的优势和劣势。
高股息策略的劣势在于,
第1,没有任何行业会一直涨。
所以我分散配置了银行、煤炭、电力、有色、家电和食饮6大行业,均衡配置,东边不亮西边亮。
这2个月,银行和电力表现还不错,算是弥补了其它4个行业的大跌。
第2,相比TMT等成长板块和概念炒作板块,进攻力不足。
但我一直认为,控制住回撤,而不是短期赚多少,才是复利的第一要诀。
所以我最大的追求是,熊市不亏钱,而不是牛市多赚。
给你们看个反直觉的数学公式就行了:
1.1*1.1>1.5*0.8。
每年只赚10%,也比第一年赚50%,第2年亏20%,赚得多。
而牛市能赚50%,熊市只跌20%,按照过去3年的经验,估计在不少人看来还算是很不错的业绩了,回撤也算很不错了。
可是,这看似很不错的回撤和业绩,还不如每年只赚10%。
市场行业分析班 报名中
8月12日开课!蔡经理和夏夏带班,带你跟踪热门行业,看懂市场波动,群内每日分享板块热力图、早收盘资讯解读、专题答疑服务等干货。
长按海报中二维码,快来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