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会议出来,和周一的zzj会议基本一样,具体数字肯定是两会才有。不一样的地方,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重要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没了。。。
2.没提供给侧相关内容,所以过剩产能出清是不是还会延后,光伏这种还得跌?
3.美国那边大厂年底都在卷AI,谷歌也发布了新模型gemini 2.0-flash,应用层已经开始百花齐放,各个大厂有场景,有流量,有技术,有算力。
模型训练和工程化应用相互促进,模型和算力相互促进,双循环,二阶导。25年推理需求会变成主流,可惜我已经没有A股那家推理卡了,但是ASIC带动的相关供应商机会更多,比如AEC铜连接这种,不管是国外ASIC还是国内那两家推理卡都是这个路线。
4.重要会议落地,符合预期还是不符合预期都要兑现一些?
5.题材情绪,没啥变化,继续看高位数板走A。
6.看题材没办法接力已经差不多快一个月了,之前量化没占主导阶段时候,题材是柚子和散户主导,趋利避害。所以上涨周期和下跌周期比较明显,尤其是下跌周期后半程,退潮一致性很强,节奏很快,空间杀够,资金都在场外,很容易启动新周期。
现在是量化主导阶段,上涨周期变化不大,下跌周期和之前变化极大,可以说天壤之别,下跌后半程,量化同样当做独立小周期做,但是对于短线资金来说,这个时候价格和情绪本该是共振下行,这就形成了极强的对立冲突。
这个本质是量化是通过波动率做超额盈利,而其他短线资金是通过空间做盈利。
对于量化来说哪怕是下跌末期,他也会继续通过日内波动做差价,完成换手,哪怕是向下做波动。而接力选手如果参与基本都变成量化对手盘,提供养料。
所以下跌后半程,本来一周完成,现在可以变成一个月,看似价格走强,实际价格向下,所以情绪追就是高潮,胜率和盈亏比对于隔日接力来说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综上,国内分母宽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海外分子软着陆再通胀预期,策略上分母宽松,宏观总量改善,微观行业有验证,关注分子逻辑的nv,泛红利,各种具备比较优势且能经受贸易战考验的有景气有政策的板块。中长线品种,逻辑为主但是短线需要择时,供给逻辑且后面具备需求预期的铜铝、锡、锑;需求逻辑为主具有产能周期的NV算力链、复合铜箔;需求逻辑为主的困境反转CXO。短线方向宽分母当基线形成类似新哑铃策略,哑铃右侧低波的分子景气逻辑NV的铜互联、光互联,分母宽松的再通胀交易的金属(左侧)、红利中特估;哑铃左侧高波题材类型需要等等,小心11月以来炒作且走出小二波的趋势退潮,同时继续关注12月启动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皆是菜菜撸猫的每日复盘总结!非荐股!
不接推广!不吹票!不建群!
如有雷同,实属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