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新教育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新教育写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父母,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更加精彩地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为日常生活方式,随之终身受益。让教育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会思考、勤表达、善沟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新教育写作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意义诠释。
朱永新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20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写作,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进行了艰辛而可贵的探索。
新教育十大行动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等都与写作密切相关,在学生写作、教师写作、学科写作、共同体写作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大胆探索,突破了单一的学生写作或单纯以教师写作为内容的“教育写作”,开创了写作的全新生态。
什么是新教育写作?
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基本界定:新教育写作不单纯是一种写作方式,而是指向以写作为载体的生活方式、成长形态和创造方法。它努力传承写作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积极回应写作变革的时代召唤和国际走向,立足本土教育实践和自我发展的探索,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核心主张为价值取向,以学生、教师、父母为三大主体,构建起新教育写作共同体,用语言文字和其他辅助媒介,记录精彩人生,讲述生命故事,抒发美好感情,编织幸福梦想,播撒文明种子,促进新教育共同体所有个体与群体的交流分享,彼此润泽,和谐共生,藉此探索一条推动全民写作,乃至人类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
如果说新教育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新教育写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父母,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更加精彩地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为日常生活方式,随之终身受益。让教育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会思考、勤表达、善沟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新教育写作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意义诠释。
新教育写作具有写作的一般特点,如主体性、创造性、反思性、教育性、综合性等,但同时又有其独特的品格。新教育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崇高使命,就决定了新教育写作着力体现一种幸福品质追求的完整性,即通过完整的、全面的写作,刻画精彩、幸福、完整的人生。在这一视域和语境下的新教育写作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就写作源泉而言,新教育写作是“全景观写作”。
离开了日常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写作便没有了源头活水。“全景观写作”是指通过日常化、多样化、长期化的写作全面生动地反映教育生活。
新教育写作强调日常性、生活性、精神性,要求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与心灵,不夸张、不虚假,注重生命体验。新教育写作提倡每日记录教育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文字的世界里得以“再活一次”。真正的教育生活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挑战,彰显人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张菊荣所说:这种写作在形式上是低端的,是人人可以为之的;而在精神上则是高贵的。新教育倡导无门槛写作,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地做起来,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让思考成为一种状态。新教育写作强调的是其精神价值和生命状态,“全景观写作”正是强调了新教育写作的生活性、坚持性与精神性。
第二,就写作主体而言,新教育写作是“全民化写作”。
新教育写作倡导“人人参与,个个都是写作者”,以学生、教师、父母为三大主体,构建新教育写作共同体,为写作走向全民化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在全民化写作中,新教育凸显写作者崇高的主体角色和地位,发挥写作者的主体作用,鼓励写作共同体的每个成员用文字见证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全民化写作在凸显写作者个体的主体性的同时,还倡导主体多元、互动交流,主张师生、亲子、生生、家校之间的共同写作,通过书信、便签、接龙、班报等交流教育生活、工作情况与生命感受,共同编织有温度、有深度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通过教育写作成为更好的自己。新教育特别倡导共同体写作,认为共同体写作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在于相互取暖、相互唤醒、相互激励,在新教育写作中呈现出充满活力的精神文化场。正如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一样,今后,新教育写作会逐步推广到教育领域之外,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走向全民写作。
第三,就写作心理而言,新教育写作是“全心性写作”。
写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心理活动,这是毋庸置疑的。新教育写作认为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元的,包括无意识冲动、兴趣、情感、直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它们活跃在写作的全过程中。其中,新教育格外强调情感与思维,重视写作的情感性与反思性,如果说情感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思考则是写作的灵魂。正如没有情感的文章就没有生命一样,没有思考的写作也是苍白的写作,写作是最好的思维体操之一。
新教育写作强调生命叙事,但是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式地记录和罗列,而是通过充满感情、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生命成长循环往复、螺旋攀登的曲折历程。新教育写作倡导审辩性思维,强调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育和成长,自我审视、自我批判,不惧自己的成长困境。新教育强调写作与思考的深度结合。深刻的反思并不否定表达的丰富与感性,更不意味着文字的干瘪无趣。新教育认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写作就要深情地描述这些体验,让写作所呈现的文字富有一种真诚自然的美感。
第四,就写作领域而言,新教育写作是“全学科写作”。
以前,写作似乎一直是语文学科的事,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它已经远远超出语文学科了。“以写促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路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建议,应该使写作成为所有课程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学阶段,每门课程的老师都应该要求学生为所教的课程写作。
新教育的学科写作主张,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科主导写作、学科内跨界写作(如听说绘写项目)、学科间主题(或项目)综合写作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指导学生自觉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如日志、自传、小说、评论、脚本、新闻、信件、备忘录、调查报告、学科论文等,自由表达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与心得,实现各科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五,就写作形式而言,新教育写作是“全体式写作”。
古人讲的“体式”,指的是文章的体裁格式,由于文章体式各不相同,语言的修辞表达形式也很不一样,所以体式实际上不局限于文体、文类,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章句、辞采等修辞技巧,是写作的形式范畴。新教育写作在高度重视写作内容(客观现实、主观情思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写作文体、文类、修辞等形式,尤其重视写作形式的多样化,主张通过撰写教育日记、课堂实录、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教育论文、教育报告、教育论著、教育书信、学习心得甚至便签、备忘录,也可以通过小说、诗歌、童话等创作,记录和反思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分析和回顾教育与学习状况,这正是新教育积极倡导和构建的写作风貌。多年来,新教育写作在这些方面可以说硕果累累。
第六,就写作手段而言,新教育写作是“全媒体写作”。
新教育写作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互通的意义上来理解“全媒体”,认为全媒体写作就是全面采用口语、文字、音像、动画、网络、手机等新老媒体手段来进行的写作。
新教育写作一方面不断完善传统媒体写作,另一方面又在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网络写作。“教育在线”的博客写作曾催生了漫卷全国的教育阅读潮和写作潮。它使网络写作成为一种读者(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参与的积极生产行为,在积极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写作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完成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可以说是借助网络推动全民写作的一次大型演练。
写作正在逐步成为每个人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写作创造美好生活——新教育实验”师生共写随笔“的理论与实践》
—
新教育研究院 编著
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写作,并在学生写作、教师写作、学科写作、共同体写作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大胆探索,开创了写作的全新生态。本书全面梳理了新教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呈现了推动教育写作的范本和经验。希望读到本书的你,也可以通过写作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教育生活更加精彩,让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扫码购买
编辑 | 陈凯
阅读原文 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