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小蜗牛
小一班课程故事
课程起源:
一场春雨后,教师带领孩子们在户外散步,经过菜地时,突然听到媛媛兴奋的喊声“小蜗牛!有小蜗牛!”原来她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孩子们被她的声音吸引、纷纷往她所在的方向聚拢,然后沿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小蜗牛。不一会,越来越多的声音响了起来“小蜗牛!”“这里有一只蜗牛!”“那里也有一只,快看!”渐渐地,孩子们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更多的蜗牛,他们一边看着蜗牛、一边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离开菜地前,孩子们依依不舍,问:“老师,我们可以把蜗牛带回教室吗?”于是,孩子们与蜗牛的故事开始了……
-01-
蜗牛初印象
初见蜗牛,孩子们的话匣子就快速地被打开了……
咦!老师你快看!蜗牛在吐水,还有吐泡泡了,白白的,好恶心。
那是他的黏液,它爬过的地方就会留下黏液。
也想看看,我可以摸摸它吗?它会咬我吗?
为什么它不出来吃东西?它是吃土的吗?
它是螺蛳吗?我吃过螺蛳,我妈妈煮给我吃的。
这是蜗牛,不是螺蛳,我在我们家楼下也见过蜗牛。
老师,我还要去找蜗牛!
我也要找!
教
师
思
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其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散步时发现的小小蜗牛,引发了他们热烈的讨论和疑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顺着他们的兴趣、提供有效引导为他们创设学习和操作环境、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探究,既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蜗牛,又能够使他们的探索精神得到满足和发展,可谓事半功倍。
-02-
寻找小蜗牛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急切地来到草地上,不约而同地开始寻找起小蜗牛。
◀
这里有一只蜗牛
这也有一只
▶
◀
草地里有一只蜗牛
教
师
思
考
户外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但自发现小蜗牛后,他们对蜗牛的兴致超过了玩耍,可见蜗牛对于他们的强大吸引力。幼儿园的范围太小,让他们走出园所,到范围更大的地方寻找蜗牛,可以满足他们寻找蜗牛、探索蜗牛的心愿。周末,家人共同出行,既可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又可以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因此,周末亲子共同寻找蜗牛很有意义。除了幼儿园的草地和菜地,蜗牛还会在哪里呢?大家一起出发吧!
我和爸爸在山上看到了蜗牛,它们在路边的石头上。
我在小区里找到了蜗牛,它爬在墙上。
我把蜗牛放在手上,软软的,不会咬我。
爷爷家有蜗牛,在树上。
蜗牛在大大的树叶上。
教
师
思
考
通过与家人一起找寻蜗牛,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们与蜗牛有了进一步的亲密接触,对于蜗牛的生长环境、身体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03-
蜗牛“失踪”了
孩子们从菜地里带回几只蜗牛,暂时“安家”在塑料盒里,一有空就围着蜗牛的“家”,兴致勃勃地观察。
它们的壳上一圈圈的。
那些黑黑的东西是什么?
是蜗牛拉的臭臭。
它们在爬。
放学了,怕蜗牛缺氧,教师把装着蜗牛的塑料盒敞口放在教室外的书包柜上。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入园后第一件事就是看蜗牛,奔到“蜗牛的家”时,却发现塑料盒是空的,小蜗牛不见了!于是,大家四处寻找。书包柜、地面、门口,附近能想到的地方都找遍了,却都不见蜗牛的踪影。突然,小铭喊到:“蜗牛在这里!”“在哪?”他的手指向书包柜上方,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果然,蜗牛们都在那里,小家伙们居然爬到了班级家园栏上。
家园栏的浅紫色背景墙面上,比之前多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白色线条。
蜗牛在墙上!
“仙人掌”上也有一只!
那里有条线。
这些线就是蜗牛的粘液,它们爬过的地方就会留下黏液。
哇,蜗牛好厉害啊!
教
师
思
考
这是个意外事件,因为害怕蜗牛缺氧,教师放学前把蜗牛装在无盖的塑料盒里,不料它们是“不安分的主”,会“擅自”离开,它们却逃不过孩子们的“火眼金睛”。借助这场“出走”,向孩子们毫无保留的证明了自己的爬行实力、展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黏液。
-04-
我知道的小蜗牛
你知道哪些小蜗牛的秘密?
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不尽相同,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孩子们对蜗牛的现有认知,我们设计了蜗牛调查表,请家长们协助孩子,共同完成。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教
师
思
考
自小蜗牛出现在孩子们的视线以来,不同的孩子对蜗牛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的认知,到底他们对蜗牛了解多少?他们还想对蜗牛进行怎样的探索呢?为了摸底,设计了蜗牛调查问卷,因为只是“摸底”,所以,家长们只是如实记录孩子的认识现状即可,无需向孩子灌输相关的知识。
-05-
认识蜗牛
自由活动时间里,孩子们一有空就跟小蜗牛“亲密接触”。
有的用小手轻轻摸摸蜗牛的脑袋,有的用放大镜、观察器认真地观察,还有的对比着蜗牛爬行的速度。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两对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06-
小蜗牛吃什么
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呢?孩子们各说风云,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关于蜗牛食物的谈话:
蜗牛喜欢吃菜叶。
蜗牛喜欢吃树叶。
我觉得蜗牛喜欢吃梨。
蜗牛喜欢吃肉。
我觉得蜗牛喜欢胡萝卜。
蜗牛喜欢吃面包。
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并记录了下来。
一个蜗牛喜欢吃什么的验证小实验随之而来。按照孩子们的猜想,准备好相应的食材,再把蜗牛放在食材中间,观察蜗牛选择吃什么。
实验前
实验后
通过不断地观察,孩子们发现做实验的灰色底板上多了些白色的线条,原来这是蜗牛的黏液,是蜗牛爬过时留下的“证据”,从爬行轨迹可以判断出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是:菜叶、胡萝卜和水果。
教
师
思
考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说一说蜗牛喜欢吃什么小主题活动中,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让孩子们自由的猜想,给机会让孩子们说一说,这样他们对蜗牛的食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于生活中不同的事物仔细观察寻找答案的意识,问题的产生使他们一步一步抽丝剥茧找到答案,促进了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07-
小蜗牛的游戏
如果,小蜗牛要跟好朋友玩游戏,会是什么游戏呢?
孩子们认为,小蜗牛会举行“爬行比赛”,因为,它们都有爬的本领呀。看,蜗牛们的比赛开始了!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看来,蜗牛们都是天生的爬行赛手,一到“赛场”便立马进入“角色”,没过多久,比赛就有了结果,到达终点的小蜗牛可神气了,妥妥的“冠军范”。
教
师
思
考
根据孩子们的创意,我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赛事”。在准备“赛场”时,考虑到如何让蜗牛能更好的“发挥”、孩子们更直观地观察,决定使用圆柱形“赛道”,因为不知道“赛道”表面的光滑程度是否会影响蜗牛选手的现场发挥,所以同时提供了用透明胶包裹的光滑表面的圆柱体纸柱和用彩纸包裹的纸柱,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较客观地观察到比赛结果。
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教育最好的抓手,当孩子产生了好奇心之后,就会有更多的灵感和想象,适时捕捉、顺势而为可以轻松地延伸出很多的相关活动,他们是活动的主人,活动效果自然不会错。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就会激发出无尽的好奇和想象。
-08-
我的蜗牛朋友
有了一系列与小蜗牛的亲密接触,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更多了、感情也更深了,区域活动时,不由自主地开始了对“蜗牛好朋友”的创作。小蜗牛,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怎么样?好看吧,反正我们自己很喜欢。
-09-
绘本推荐
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对蜗牛有了更多角度的了解,同时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探索的大门,拓宽了他们对蜗牛的认知、激发了他们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对于儿童来说,大自然不是一个话题,也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他们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世界。
大自然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小小的蜗牛就引发了孩子们巨大的探究热情。相比于仰望高处的自然物,孩子们更喜欢“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自然物,就如与蜗牛的邂逅,在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与蜗牛的互动中,孩子们见证了蜗牛的成长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孩子对大自然那种本能的亲近和喜爱。在孩子们的探究里,每天都有他们的新发现。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收获着简单的快乐,期待我们与蜗牛之间更多的趣事吧!
图文、编辑:吴娟、阳佳玲
初审:谭健
终审:何慧霞
版权声明
本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欢迎你!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