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思维与美国对华关系

文摘   2022-09-28 20:09  

【编按】华东师大美国研究中心2022年自设项目启动,涵盖中美关系、中美人文交流、中美科技关系,中美大众文化比较、本年度美国获奖小说研究等多个方面。现推送阶段性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中美关系前瞻
 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走低,这对中美两国来说,弊大于利。尽管如此,华盛顿方面的分析人士和美国民族主义者以及政府内外的意识形态极端分子仍继续鼓吹冷战政策,这无疑会使本就不太乐观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
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拜登曾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发表署名文章——《让美国再次领导世界》(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他在文中强调中国是个特殊的挑战,并认为中国正在不断扩大全球影响力,同时输出自身政治模式,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显然,拜登把中国定义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而且文章标题暗示如果美国放任中国高速发展下去,国际体系和全球事务的话语权就会落到中国手里,这篇文章实际是拜登上台后对华政策的序曲。
调整再三的战略框架
20213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首次发表的外交政策演讲中,称中国是21世纪美国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美国必须联合自己的盟友才能应对这种挑战。他提出了“竞争、合作、对抗”(compete, cooperate, confront)的三分法来定义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框架,此前拜登主张在重点技术和产业遏制中国,以重振“多边主义”的形式来确保美对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中美利益交汇处”采取合作的态度,布林肯的演讲相当于是此前拜登文章的注脚,而且“对抗”和“竞争”是对华政策核心。
(图源:https://www.state.gov
今年五月在华盛顿大学,布林肯再次发表对华政策演讲(The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提出了“投资、协同、竞争”(invest, align, compete)为主题的对华政策框架,“投资”指的是拜登2021年签署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法案,即合计约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这一法案为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加强制造业、创造高薪就业机会、发展经济和解决气候变化危机等问题提出了六个优先事项。这份1.2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法案包括5500亿美元的新支出,剩余的6500亿美元为先前批准的资金,其中包括2100亿美元还没有动用的新冠疫情纾困基金再利用。
(图为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白宫出席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签字仪式)
“协同”指的是美国要协同自身盟友,追求共同的目标,来推进共同的事业,据此,美国签署和领导了诸多“联盟”,例如:印太经济繁荣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四方国家领导人峰会(QUAD),美国——东盟峰会(U.S.-ASEAN Summit),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新的安全伙伴关系(AUKUS),二十国集团(G20),以及七国集团(G70)。最后是“竞争”,如果说投资是关乎美国内政,协同关乎美国以外世界各地盟友,竞争则是“内外并重”,综合前两者的战略手段,以维持与中国竞争的态势,可以预见,这一阶段的中美竞争是各领域,全方位,包括意识形态,军事实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这些都是未来中美两国角逐的主战场,布林肯在演讲中援引拜登的话:“未来的十年至关重要”。言下之意,接下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会十分激烈,而且很有可能靠这十年来一决胜负。
美国对华政策前后变化原因
此次演讲 “合作”只字不提,意味着美国正动用一切力量,团结自身盟友来应付中国,且此次布林肯将“竞争”包装成战略,用心不言而喻。两次演讲的关键词出现了变化,原来的“对抗”不再,“竞争”依然,前后措辞变化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过去一年多来,中美两国多名高级官员相互接触之后,中方立场一贯坚定,同时中国综合国力不容小觑,美国无法迫使中国按照既定道路发展,所以不断调整对华战略。其次中美关系的变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大国博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与其现有的盟友之间关系是二战后美苏两大意识形态阵营斗争的产物,并延续至今。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美苏两国凭借在战争中的获益迅速发展壮大,竞争极为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构建了“北约”,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则组成了“华约”,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发展,同时限制苏联,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扩张,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成员国,苏联同样如此,当时“北约”和“华约”不仅是军事同盟,国家依附,更是意识形态认同,美国认为仅仅只有“北约”并不能扼杀苏联,于是在亚洲将日本改造成了西式民主国家,将其作为反共主义的前沿阵地,同时吸纳韩国,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以期从东西两个方面限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最终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结束,甚至成了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存在意识形态偏见的历史根源,所以时至今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不时地以意识形态为由对中国进行各种批判甚至攻击。最后从现实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亚太地区的中美的影响力出现了变化,中国在亚太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而美国的影响力遭到相对削弱,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权力转换,中国在维护自身权益时,美国却认为中国的做法触犯了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因此对华政策充满了“竞争”和“对抗”的色彩。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中国自身经济高速发展也让美国相关人士在对华政策上始终抱有偏见,2001年,中国GDP全球排名第六,位列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是美国的12%。今天,中国GDP世界第二,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1% (有的研究报告认为是75%)。伦敦研究所甚至认为,中国GDP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这是非常重大的经济实力转移。美国因此关切“中国威胁论”,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全球霸权体系的维系遭到挑战,相关的美国分析人士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中国,为此美国不得不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战线来应付这一局面。
(数据来源:https://data.worldbank.org.cn/?locations=US-CN
美国苦心搭建的“阵营”能否成功?美国希望联合同盟国,以维持一致的对华政策,但是许多同盟国对此有保留,因为他们更看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可见美国与同盟国之间有着内部矛盾。此外,对美国及其同盟国而言,对华政策中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意愿和能力的矛盾,一旦决定与中国对抗,这些国家很难承担相应代价,同时建立对华阵营最大的障碍是美国的同盟国,这既包括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也包括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不认同回到冷战式对抗的战略,82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表示中美关系“山雨欲来风满楼”,对中美关系的前景表示忧虑,可见对华阵营中有些国家并不赞同中美关系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中。此次演讲的最后谈到了中美“脱钩”,这在主客观上都难以实现,首先中美经贸脱钩受害者并不只是中国,美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主观上美国很难接受脱钩的巨大代价,客观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所有国家的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一员,利益风险交织,美国决定与中国经济脱钩,相当于和世界经济脱钩,把美国自身经济孤立起来,但是美国怎么可能将自身排除在二战后自己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呢?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9日特朗普发推文称美方从10 日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至25%2019 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 10 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 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双方针锋相对的做法直接导致2019年中美两国贸易额明显下跌,随后的2020年以及2021年,两国贸易额有所回升,而且超过了贸易战之前的水平,从上述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五年来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除了2019年疫情爆发,中美贸易战加剧,中美贸易额数据有所波动,总体上仍然呈上升趋势,这一数据在客观上说明中美经贸脱钩很难实现,“脱钩”是美国明显的政治手段,以尽可能地从大国博弈中获取更多利益。 2017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约为35万人,而这一数据在2018年涨至36.3万,占全部国际生数量的33.2%,同比增长了3.6%2019年,美国境内留学生约47.4万来自中国,中国留学生人数占2019学年美国总留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2020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数量为38.25万人,比2019年减少约9万人,但中国学生仍是美国国际生来源第一大国;今年3月份,美国联邦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发布了2021年度学生与访问学者交流项目(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简称SEVP)年度报告,详细介绍了在美国际生人数及增减趋势,显示出全球疫情大流行对留学形势造成的长期影响,根据数据显示,虽然比起2020年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人数下降了8.77%,约3.3万人。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大陆仍旧是美国海外最大的生源地,2021年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共计348,992人。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可视作双方人文交流一个缩影,疫情爆发之前,中美双方贸易战不断,但并未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热情,2019年疫情爆发以后,2020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下降明显,2021年这一数据仍继续下降,但降速放缓,人文交流虽不如过去数年,但也已止住颓势,而且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的减少更多是受到疫情的影响,而非中美之间紧张的大国关系,如此来看,中美在人文交流上的往来“脱钩”一时之间也难以实现,人文交流以及经济贸易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织网,短时间中美难以脱钩,以“脱钩”为筹码,利用对华阵营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妥协很有可能才是这份演讲报告的真实目的。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移民与海关执法局)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中美之间竞争难以避免,但不意味着要诉诸于战争或者冷战,无节制的冲突趋势既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不可逆转的,中美两国应当约束竞争和加强合作,但当下中美关系仍然处于焦灼状态,以战略竞争为主线的新时代中美关系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在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美国之前,美国不会轻易改变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方针,中美之间的这场博弈关乎中国的国运,美国的霸权地位,更关乎人类的未来,这场博弈既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较量,更是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走向的抉择。
中美关系复杂难解,影响因素众多,但意识形态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关内容见中美关系的下一篇推送。
相关链接和参考资料:
1.https://www.state.gov/the-administrations-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2.https://www.state.gov/a-foreign-policy-for-the-american-people/
3.Foreign Affairs “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Rescuing U.S. Foreign Policy After Trump” Joseph R. Biden, Jr. March/April 2020
4.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5.https://www.ice.gov
6.https://responsiblestatecraft.org/2022/05/1/aseans-new-math-washington-should-think-addition-not-subtraction/
7.https://data.worldbank.org.cn
8.周琪.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9.姜安. 意识形态与外交博弈[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
华东师大美国研究中心
研究美国社会与文化,冷眼向洋,回溯历史,洞察现在,开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