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过程与结果

文摘   2024-11-07 11:13   美国  

美国东部时间115日零时刚过,新罕布什尔州小镇迪克斯维尔山口的选民率先开始投票,这标志着第60届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正式开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候选人分别是民主党候选人、现任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以及共和党候选人、前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美国媒体普遍认为,今年大选是美国近年来最为胶着的选战,在总计538张选举人票中,获得超过半数270的赢家就可以入主白宫。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日公布的选前最后民调结果,特朗普与哈里斯支持率打平,各为49%,仅2%选民表示尚未确定投票给谁。总体而言,哈里斯的选情受堕胎权议题和民主党选民投票热情的推动,而特朗普则在经济和生活成本问题上占据优势。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这场异常胶着的选战凸显当今美国政治、社会的强烈极化,男性与女性的投票倾向存在34个百分点的性别差异。然而,民调显示,无论谁胜选,都有六成选民相信美国民意将会继续分裂。

美国政治极化

政治极化(Polarized Politics)已成为当今美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狭义上的政治极化指政党之间的分歧,而广义上则包括精英极化、民众极化和意识形态极化等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两党的意识形态逐渐定型:民主党转变为自由主义政党,主张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并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而共和党则成为保守主义政党,倡导自由放任政策、小政府理念,并坚持传统道德立场。随着两党“内部纷争”的减少,美国政治的极化趋势逐渐显现。

美国政治极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政治光谱的严重失衡,两党之间的对立愈加激烈。从美国内部的政治格局来看,政治光谱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本两头较小、中间较大的橄榄球型结构,转向两头较大、中间较小的哑铃型结构。持温和立场的中间选民不断减少,极端化趋势愈加明显。两党选民在政治价值观和重大议题上的重叠越来越小,选民的立场逐渐向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端发展,意识形态和政策立场也变得更加对立。

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进一步加剧了两党对立的局面。拜登暂时退出选举、副总统哈里斯接手竞选、特朗普遭遇枪击未遂等一系列事件接踵而至,这些表面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美国社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同时也揭示了党派之间的争斗和个人恩怨的升级。共和党和民主党几乎不再进行有效对话,彼此各自占据不同的阵地,这种极端对立导致了政府的功能日益瘫痪。美国总统大选加剧了选民的党派和意识形态分裂,候选人围绕经济、社会福利、移民等议题展开激烈对立,进一步强化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

美国选民分裂

2024年美国大选的选民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年龄、种族、性别、收入和教育水平等因素都深刻影响着选民的投票倾向。党派认同和意识形态的极化,伴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选民群体在多个维度上产生了深刻的分裂。

年轻选民(18-34岁)倾向于支持民主党,尤其关注堕胎权、气候变化和性别平等等议题;中年选民在经济和医疗保健上分歧较大,有的支持共和党,有的支持民主党;老年选民则通常偏向共和党,尤其在税收、医保和社会保障问题上。

在种族方面,白人选民特别是非大学毕业者,倾向支持共和党;黑人选民传统上支持民主党,尤其在社会正义和民权议题上;拉丁裔选民在经济和移民问题上存在分歧,一些人支持共和党;亚裔选民总体偏向民主党,但不同亚裔群体的支持情况有所不同。

性别分化方面,女性选民,尤其是年轻女性,更倾向支持民主党,尤其关注堕胎权和性别平等;男性选民则更支持共和党,特别是在保守派男性中。收入上,高收入群体支持共和党,低收入群体支持民主党,尤其关注社会福利和最低工资问题;中等收入群体则相对摇摆,视具体议题而定。

教育水平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选民多支持民主党,关注气候变化、教育改革等议题;而低学历选民,尤其是没有大学学位的群体,通常倾向支持共和党,关注经济政策和传统价值观。

候选人策略

从选择候选人副手开始,本次美国大选,似乎和以前的策略不同。一般而言,两党推举出来的总统候选人,他们在选择副手时,更倾向于选择一位在政策、形象、禀赋方面与自己互补的人。例如,如果总统候选人是一位年龄较大的男性,那么他将会倾向于选择一位年轻女性作为副手;如果候选人是少数族裔,那么他将会倾向于选择白人作为副手;如果候选人来自于沿海省份,那么他可以选择来自于内陆的人作为副手;如果候选人立场比较激进,那么他可以选择一位政治观点相对温和的人作为副手,以消除可能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今年的大选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选择了万斯,哈里斯选择了沃尔兹,他们最终都没有选择温和派的政客作为副手。他们放弃了互补效应,而是选择追求叠加效应,希望副手与自己的政治立场更为接近。

主流观点认为,美国的“中间选民”影响力依然很强大,将会成为影响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少数。但目前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两党候选人并非不重视中间选民,而是他们发现,争取中间选民将会导致失去更多人的支持,得不偿失。

哈里斯策略

强化女性选民的支持:哈里斯将堕胎权作为重要议题,特别是在最高法院撤销罗伊诉韦德案后,堕胎权问题成为女性选民的关注焦点。她积极强调保护女性权利、支持性别平等,并主张更多的社会福利政策,如扩展医保和育儿支持,这一策略主要针对女性、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

关注气候变化和社会公正:哈里斯强调绿色新政和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在年轻选民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的群体中,争取支持。同时,她也在推动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方面采取了更为进步的立场,吸引了包括黑人和拉丁裔在内的少数族裔选民。

强调政府干预和社会保障:哈里斯主张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一立场有助于争取低收入和中产阶级选民的支持。

特朗普策略

强化保守派和农村选民的支持:特朗普利用其强硬的移民政策、反对过度政府干预的立场,吸引了大量保守派选民,特别是白人选民、农村居民以及无学位的工薪阶层。他强调对移民的严格管理、低税政策和保护传统家庭价值观,这些议题深受保守群体的青睐。

注重经济议题:特朗普特别强调经济增长和低税政策,试图吸引中产阶级和富裕选民的支持。他承诺通过减税、减少政府管制和推动制造业回流来促进就业,尤其是在摇摆州的工人阶级中争取选票。

对抗文化战争:特朗普在文化和社会议题上继续采取对立姿态,强调美国传统价值观、枪支权利以及保守的宗教立场,吸引了大量的男性选民,尤其是年长男性。

美东时间202411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会议中心发表讲话。

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总统大选的计票工作仍在进行中。根据多家美国媒体的预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已获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特朗普6日凌晨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总结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正处于历史性的政治极化之中,选民群体在年龄、种族、性别、收入和教育等方面的分裂愈发明显。美国在全球化、多元化以及自由主义的框架下,致力于维护其作为全球霸主的地位,并主张一种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世界秩序,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然而,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派别则持相反立场,推崇孤立主义,反对全球化和多元主义,主张减少对外干预,且强调美国优先,认为美国不应再承担维持国际秩序的责任。

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群体,通常被视为低学历、低收入的底层白人选民,特别是那些被戏称为红脖子的工人阶级。他们在面对美国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与经济表现的整体改善时,感到自己的生活状况却日益恶化,认为自己在全球化进程中失去了经济机会,生活水平不断下滑,工作岗位被外包或由移民取代,从而导致他们感到被社会和经济系统所边缘化。

总体来看,2024年美国大选不仅深刻反映了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也可能对全球经济与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两党选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上的分歧加剧,美国的政治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极化,而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政策将继续推动国际事务中的美国优先立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而中美关系也将继续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核心议题。

特朗普可能会继续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军事和科技制裁,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半导体、新能源及电动车产业进行重点打击。中国的外贸公司将在这种政策下继续面临严峻挑战。预计特朗普政府将维持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但因面临着加征关税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这种加税措施可能会采取更为选择性的方式。这意味着,虽然特朗普可能会继续加大关税力度,但他也可能会在某些领域进行调整,以避免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与此同时,许多向美国供应商品的中国外贸企业可能会被迫将生产线迁移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其他地区,以规避制裁带来的影响。面对外部压力,中国可能会加速转型,朝着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发展。通过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减缓外贸依赖带来的经济风险。


华东师大美国研究中心
研究美国社会与文化,冷眼向洋,回溯历史,洞察现在,开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