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的声音:种族、性别、代际与美国女性的困境——评音乐剧《Suffs》

文摘   2024-11-05 12:39   上海  

编按华东师大美国研究中心2024年自设研究项目启动,研究范围包括美国大选时期中美关系、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大众文化好莱坞电影、美剧、音乐剧,美国时政,2023-2024美国获奖文学作品研究等。研究成果现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尽管备受瞩目的第77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奖”最终由《局外人》(The Outsiders)摘得,但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之中,不乏其他艺术创新力与舞台表现力都在线的精湛作品,其中就包括由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与诺贝尔和平奖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 )高调参与制作的人气大热音乐剧《妇女参政论者》(Suffs)。“Suffs”一词是“suffragists”,即“妇女参政论者”的简称。这部获得托尼奖“最佳原创配乐”奖与“最佳音乐剧剧本”奖的剧目,改编自美国女权主义者多丽丝·斯蒂芬斯(Doris Stevens)《为自由而监禁》(Jailed for Freedom)一书,由Shaina Taub编剧和导演,围绕几位在争取妇女投票权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妇女参政论者展开,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初妇女参政论者为争取妇女投票权的不懈奋斗历程。而在这条通往美国妇女选举权的漫长道路上,我们足以窥见交织在种族、性别与代际之间的美国女性的困境。

《Suffs》剧照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便有一代又一代的妇女参政论者通过演讲、写作、游行等种种方式,试图给美国宪法带来彻底的改变:保障女性的投票权。20世纪初,美国的女性选举权运动日趋高涨,妇女参政论者开始举行大规模的游行,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最重大的一次示威是于1913年3月3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游行活动,而《Suffs》第一幕则正是围绕此展开,基于历史事实,将女性群体在各方面遭遇的性别歧视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先生,请让母亲们投票吧,让母亲们投票吧······”由詹恩·科利拉(Jenn Colella)扮演的嘉莉·查普曼·卡特(Carrie Chapman Catt)在第一幕最初就以恳求的语气请求男性给予女性投票权,这将美国女性在政治方面所遭受的性别不公直截了当地推向了大众视野。美国女性仅仅要使妇女获得投票权就已历经了近一百年的艰难险阻,而美国宪法第十九次修正案甚至也只是赋予了一部分女性以投票权。女性在政治方面受到的性别歧视现象历来触目惊心,尽管许多男性政客们鼓吹如今美国政治层面已鲜少存在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但相关事实与数字却并不会说谎。美国总统一职至今仍保持着46:0的比例:46位男性总统,0位女性总统。同时,尽管美国女性占美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当选或被任命公职的妇女比例也是如此之高。在2023年美国国会中,女性只占所有公职人员的28%,而这一数字随着职位的升高也在不断下降。    

詹恩·科利拉在《Suffs》饰演的嘉莉·查普曼·卡特

另一方面,美国女性遭受职场性骚扰与性侵犯的问题在剧中也以一种看似轻快实则字字珠玑的形式得以表现,Ruza Wenclawska的扮演者在鼓励多丽丝接受“bitch”这个标签时幽默地唱道“我的老板把手伸进我的裙子底下,然后我一脚踹向了他的裆部······”在美国历史上,从最初的女性奴隶、家仆,到如今的职场女性,女性在工作场所一直都很容易受到性骚扰,抑或是性侵犯。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60%的女性在工作中曾遭受过性骚扰,但实际数量却远高于此,因为许多受害者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敢提出指控。尽管2017年针对美国影视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侵犯多名女星的丑闻而兴起了“ME TOO(我也是受害者)”运动,但女性面临的性骚扰与性侵犯问题依然广泛存在。根据对全行业的调查,94%的受访女性表示在职业生涯中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性骚扰或性侵犯。除此之外,台词“如果我们结为夫妻,你打我并不违法······”也直白地道出女性遭受暴力对待的事实。据美国家庭暴力研究所统计,在美国平均每3名妇女中就有1人受到过家庭暴力的伤害,每年有530万妇女受到虐待。凡此种种,触目惊心,《Suffs》各角色的表演都传达着同一个讯息:性别歧视是美国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美国妇女受到的歧视是长期的、系统的、广泛的且制度性的。    

金·布兰克饰演的Ruza Wenclawska和《Suffs》的其他演员

但同时,《Suffs》中关于南方资助者来信称如果在华盛顿特区游行的活动有有色妇女参加,她们便会撤资的情节也揭露了美国社会中另一更加残酷的现实问题:种族主义凌驾于性别不公之上——当遇上种族问题时,性别不平等问题则被搁置一旁。事实上,从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到现当代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根深蒂固,一直是美国人权问题的一大痼疾。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形式多样且长期未见改善:执法司法领域种族歧视猖獗,有色人种更易遭受暴力执法;种族仇恨犯罪激增,与种族有关的枪支死伤人数大幅增加,同时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在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持续面临系统性歧视,种族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而受交织在美国文化和信仰中的种族主义与白人至上主义迫害最深的无疑是美国黑人女性。著名的非裔美国妇女参政论者Ida B.Wells的扮演者在剧中也以苦涩而又愤懑的腔调道出了黑人女性遭受的双重压迫:“你想让我安分等着/如此简单地就将我的性别置于种族之前/老天,那我为什么不干脆把皮肤留在家里/然后用粉扑白我的脸/你猜是谁永远在等待/又是谁永远被排在最后/是我们这群出生即是女性也是黑人的‘幸运儿’!”。非裔美国女性每时每刻都以两种身份存在,她们既是种族主义的猎物,也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她们不仅要与白人父权制和白人女性的种族主义作斗争,还要与黑人男性内部的性别歧视作斗争。然而即使她们同时身为女性与黑人,却站在了完全无法被看见的歧视的交叉路口。1991年,黑人女性安妮塔·希尔(Anita Hill)指控当时已被提名为大法官的黑人男性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曾对其进行性骚扰,为了证明自己指控的真实性,希尔甚至接受了测谎测试,而托马斯却激烈地声称这一测试是“施加在傲慢的黑人身上的高科技私刑(high-tech lynching)”,拒绝接受测谎测试,并以“种族歧视”回击,他藉由“私刑(lynch)”一词,将原本聚焦在自己身上的“性骚扰”指控转移到了种族歧视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托马斯最终成功获选联邦法院大法官一职,而遭受双重边缘化的希尔自听证会后饱受责难,不得不离开原本任教的大学。试想一下,如果希尔是白人女性的话,结果还会如此吗?而令情况更加糟糕的是,当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在工作场所交汇后,非裔美国女性则成为了三重压迫的受害者: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阶级主义。尽管黑人女性从19世纪开始都能获得工作,但却始终被限制在工资最低的一类工作岗位之上,并且被要求工作更长时间,而额外的工作时长也并没有使其获得更高的工资,她们的收入甚至不到白人女性的一半,而白人女性与白人男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工资差距。由此可见,非裔美国女性因身为黑人、女性以及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经济上所处的劣势而遭受三重压迫:种族、性别与阶级。    

《Suffs》剧照

此外,《Suffs》中贯穿全剧始终的卡特与爱丽丝·保罗(Alice Paul)之间的代际矛盾也引人注意。卡特为美国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NAWSA)的主席,爱丽丝最初是协会成员之一,后来因不满卡特温和政策下女性选举权运动进展的缓慢,并称卡特为“老古板(old fogey)”,爱丽丝选择退出协会自立门户,创立了全国妇女党(NWP),尽管两人都为争取妇女选举权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但在其他所有方面,两人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这种分歧是两代人之间的分歧。该剧开篇即点明两人之间的矛盾:“Let Mother Vote”表明了卡特温和的为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方式与政策,紧接着“Finish the Fight”中“我不想再妥协/······/不想在他们的游戏中扮演温顺的角色/我要走上街头/我要高举标语/·······/我要在阳光下痛斥疾呼/”则表达了爱丽丝与卡特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在结尾时,曾经声称卡特为“old fogey”的爱丽丝也被新一代的活动分子认为是“old fogey”。女性主义者苏珊·法露迪(Susan Faludi)曾在《哈泼斯杂志》(Happer’s Magazine)上写道:任何一个参与过女权主义运动的人都不会察觉不到美国现代女权运动长久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尽管运动取得了许多胜利,但似乎一直受到“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鸿沟的干扰······当代女性运动注定要在两条战线上进行斗争:除了性别之战外,还有代际之战。而女性的多样性与不同的生活经历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差距。不论是沉默的一代(the Silent Generation),或是千禧一代(Millennials),抑或是Z世代(Generation Z),在对待其他女性时,年长且经验更丰富的女性往往允许自己过去的经历、委屈与嫉妒战胜理性,甚至压倒自己对于集体性别平等与包容的渴望,而年轻的一代则似乎忘记了要感激那些为她们铺平道路的前辈们,甚至选择对其肆意斥责、随意评判。由此可见,美国女性所处的另一大困境,即代际间的矛盾,也显露无疑。    

剧中的爱丽丝·保罗

如此看来,《Suffs》在结合真实历史歌颂女性韧性的同时,将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与代际矛盾交织在一起,成功地奏出了令人动容的交响乐,反映美国女性所处的困境。而这首反映美国女性在上上个世纪所处困境的交响乐,又何尝不是一面反映当下美国女性乃至世界女性困境的镜子呢?    

华东师大美国研究中心
研究美国社会与文化,冷眼向洋,回溯历史,洞察现在,开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