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罗斯科:色彩、情绪与宗教

文摘   文化   2024-02-26 10:27   美国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





我相信一幅画只能单独和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直接交流,那个人恰好和那幅画、画家处于同一个频道。

——马克·罗斯科

一件视觉艺术作品必须和观者的心智和灵魂交流,不是通过有暗示性的题目或是嵌入文字,而是通过它自身的图像去吸引目光,激发想象力。

——克里斯托弗·罗斯科

年轻时的马克·罗斯科


1970年2月25日,深受疾病、沮丧、忧郁、酗酒及服用过量镇定剂和抗忧郁药物困扰的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在病痛与绝望中切断静脉自杀身亡。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罗斯科死后赢得的巨大声誉和财富,与生前的困苦、焦虑、挣扎形成强烈反差


罗斯科将艺术作为表达人类永恒情感的一种手段,使观者产生深层的情绪共鸣。作为美国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罗斯科潜心研读神话、哲学和文学,并持续自己的理论写作,他思想和创作深受尼采名作《悲剧的诞生》影响,罗斯科的艺术,旨在探索人类在本质与自由意志之间的挣扎,也正是如此,他的画作予人以宗教哲学般的精神之感。


在今天,谈论、喜欢罗斯科作品的人,大多是带有宗教或灵性体验,一种诉诸情绪或是神秘感受的超自然经验。罗斯科最后的作品——位于德州休斯顿的罗斯科礼拜堂(Rothko Chapel)中的大幅作品,可以贴切说明他的艺术理念。


在那里,罗斯科运用基督教祭坛三联画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除了形式上的相似外,他那沉重,让人联想到黑暗的朦胧色块,很难与基督宗教的传统题材产生相关连结,却让观者感受到一种非隐秘、超感官、由沉思、祈祷而达到的神圣性


《罗斯科自画像》布面油画 1936


罗斯科礼拜堂内部


在今天,罗斯科的艺术与作品,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法国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于2023年10月18日开幕的马克·罗斯科回顾展(展览持续至2024年4月2日),共汇集115件来自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等国际机构与私人收藏的作品,以时间线为串联,完整回顾马克·罗斯科的艺术生涯。


展览由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总监苏珊·佩姬(Suzanne Pagé)与马克·罗斯科之子克里斯托弗·罗斯科(Christopher Rothko)联合策划。此展是自1999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以来,在法国境内举办的首次大型回顾展。ARTnews称,这场“令人惊叹”的回顾展,“揭示了艺术家鲜为人知的一面”。


展览“马克·罗斯科”以1930年代的城市景观和室内场景展开策展叙事,随后是艺术家受到古代神话以及超现实主义启发而展现战争摧残下的悲惨世界而创作的作品,囊括了艺术家的早期具象画和抽象主义、色域绘画代表作。其他重要展品包括1958年马克·罗斯科为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四季餐厅创作的壁画,以及1960年他与菲利普收藏馆合作设计的“罗斯科房间”。


与此同时,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正在举办“马克·罗斯科纸上绘画”专题展。展览汇集超100幅罗斯科作品,包括早期的具象水彩画、超现实主义画作及后期大尺幅油画,完整展现这位艺术家的创作演变历程,展期持续至2024年3月31日。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马克·罗斯科回顾展现场


马克·罗斯科,美国现代艺术先驱,20世纪40年代纽约“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创始成员之一。美国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于1962年将其定义为“色域绘画”代表人物,罗斯科本人排斥被打上流派、分类的标签,但他的作品和风格仍被认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马克·罗斯科出生于苏联时期的拉脱维亚,因其犹太裔的身份,在排犹环境下度过同年的罗斯科于1910年移民美国。年轻时的罗斯科,获得耶鲁大学奖学金,然而,因排犹情绪影响,他的奖学金被取消,为此,他只好一边学习,一边以兼职赚取学费,但他还是在大二那年退学,之后当过演员、舞美师、侍者……


1923年,20岁的马克·罗斯科选读了立体主义艺术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教授的艺术课,在韦伯的指导下,罗斯科开始将艺术视为情绪和宗教表达的工具。尽管曾接受过短暂的专业艺术教育,但罗斯科的基本是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早期创作偏向于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1929年,罗斯科成为布鲁克林一所犹太教堂的兼职教师,在此教授绘画和粘土雕塑课程。


罗斯科早期艺术创作以城市风光和室内场景为主,并成为1935年成立的纽约艺术组合“The Ten”中的一员,其成员还包括德·库宁、 Ilya Bolotowsky、William Baziotes等艺术家,这些画家拒绝现实主义绘画,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主导当时的美国文化景观。


马克·罗斯科

“The Ten”成员于1908年的合影


就如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一样,罗斯科也对欧洲超现实主义深感兴趣,尤其受到乔治·鲁昂、保罗·克利、安德烈·马松等画家影响,深入研究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符号、语言和自动书写。


罗斯科创作了以无定形为主题的超现实主义图像,利用神话主题和超现实主义技巧进入无意识的心灵,这些孤独而幽闭的画作,反映人类悲剧的神话和超现实主义题材,奇异怪诞、喜怒无常的图像,传达了大萧条时代的精神。对于罗斯科而言:“一幅画不是一幅经历的图画,是一种体验。”


《自画像》布面油画 1936

 《无题(地铁站)》布面油画 1937 

《无题(室内坐着的人)》纸本水彩 约1938

《裸体》布面油画 1938


从20世纪40年代初,罗斯科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开始转向完全抽象绘画。“二战”后的美国艺术,试图通过新的哲学视野和灵感来源来回应和反映时代的焦虑,抽象表现主义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并迅速成为主导20世纪50年代艺术思潮的运动。


也正是在这段期间,罗斯科发展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艺术表现技巧和手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初悬浮的多重色块不断减少,它们重叠在画布上,赋予黄色、红色、赭色、橙色以及蓝色、白色等色调——成为罗斯科的“多重形态”(Multiforms)系列。在这些作品中,画面开始走向审美抽象,饱和的色彩与浮动且广阔的形状带来了独特的观看体验,也逐渐形成了罗斯科成熟的抽象风格。


《老鹰的预兆》布面油画 1942

《海边的缓慢漩涡》布面油画 1944

《莉莉丝之祭》布面油画 1945

《无题》纸本水彩、水墨 1946


自1947年起,除了著名的巨幅长方色块外,色彩鲜艳、游移不定的色块作品,可视作其由神话题材过渡到抽象的创作。


罗斯科的代表性作品,一般都是由两三个排列成矩形的色块构成,这些矩形色块色调微妙,边缘模糊不清,它们被覆盖在另一种色彩的底子上,被稀释的颜料相互掺杂晕染,明与暗、灰与亮、冷与暖也融为一体,产生一种连绵不断、模棱两可却神秘奇特的视觉效果。


《无题》布面油画 1948

《无题》布面油画 1948


这一时期的罗斯科,已完全抛开了具体形象,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常见巨大的彩色方块,配以朦胧柔和的边缘,简洁单纯地悬浮在画布上,找不到有深度的空间,它们忽远忽近,不可捉摸。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画面空间而起作用,不清晰的交界处隐约而模糊,造成一种温和而又有节奏的脉动感,以此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联想。


在画中,罗斯科通过专注色彩和结构的纯粹本质,呈现象征与形而上的意义,传达人类状况的本质——欢乐、绝望、狂喜、悲剧等。罗斯科曾在其自述中说:“我的色彩是一种经验性的色彩,它和某天的光线有关,和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关。”对他而言,绘画不受理性的限制,呈现一种非隐秘、超感官、由祈祷或恐惧达到的神圣性。


 《8号》布面油画 1949

《21号》布面油画 1949


相比之下,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则散发着明亮和轻快的气息。罗斯科尝试在画布上使用鲜艳明亮的黄、红、赭、橙、蓝、白等颜色,叠画出两个或三个边缘模糊的矩形色块,表达不同的色彩关系。在巨大的画布上,橙色、红色和黄色交错的色块相互交融,边缘模糊不清,漂浮在画面上。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的一楼展厅,参观者可以立即感受到罗斯科在抽象绘画方面的突破,这里有一个专门展示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画布的房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罗斯科代表性风格出现的那一年。


从策展思路的安排来看,这是整个展览位于中间的部分,但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将这些作品与他早期的具象绘画,最初的抽象实验以及他职业生涯晚期的作品进行对比,让整个展览别开生面。


《18号》布面油画 1951

《5号》布面油画 1952




从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到去世,罗斯科作品的标题都由简单的颜色和序列组成,画面元素减化至体积、色调与色彩。尽管画面构图基本保持不变,但每一幅画都展现出绝对独特的气质。


罗斯科的画作往往尺幅很大,这是为了能让人置身于体验之中。他曾说:“画小幅绘画,是把你自己置于体验之外冷静地看待绘画;当创作大尺幅作品时,你则是置身其中。


站在巨大的画作前,单纯而有力的色彩与边缘丰富变化的浮动色块形成鲜明对比,直到它们消失在画布中。在这一瞬间,绘画理念,作品与周围现实之间的所有障碍都消失了,观者逐渐进入画面,开始缓慢而安静的沉思,感受作品的无穷力量。

《赭色(赭色、红色上的红色)》布面油画 1954

《绿叠蓝》布面油画 1956


“当你走过博物馆时,他不再试图吸引你的注意力,”克里斯托弗·罗斯科说。“他知道你会和他在一起一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所以他不会试图在短时间内用色彩和情感淹没你,而是降低语气。他降低了互动的速度,让绘画渗入你的内心。”


《亮色的云,暗色的云》布面油画 1957

《第10号》布面油画 1957


1958年,罗斯科受托为菲力浦·强森(Philip Johnson)替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设计的四季餐厅创作一组壁画,后来罗斯科出于展览场所的考量,终止了与饭店的合作,留下了整个系列。


11年过后,罗斯科在1969年将其中九幅因使用深红色调,而与先前作品有着不同风格的画作捐给泰特美术馆,为此,泰特美术馆为罗斯科另辟专门展室——“罗斯科厅”公共空间的展示,也促使罗斯科改变了他作品与观众的互动。


 

正在展出的“四季餐厅”画作

《第9号》布面油画 1958

《栗色上的黑色》布面油画 1958 


罗斯科创造了一种情绪化的抽象艺术形式,其作品是对色彩、形状、平衡、深度、构成、尺度等形式因素的关注。他对作品的展示有着苛刻的要求,要求其作品挂得足够高,并配以足够昏暗的光线和适合冥想的氛围,以便让观看者完全沉浸其中。


罗斯科希望他的作品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方式:直接面对它们,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当你的眼睛适应光线条件时,这些神奇的画作几乎就像漂浮在墙上一样。他们被画作“包围”,感受画中纯粹而强烈的情绪。


“我相信一幅画只能单独和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直接交流,那个人恰好和那幅画、画家处于一个频道。”罗斯科曾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感兴趣的只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一些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会有和我在作画时所具有的同样的宗教体验。”


《无题》纸本油画 1959

《第14号》布面油画 1960

《蓝与灰》布面丙烯 1962

《1号,白与红》布面油画 1962




20世纪60年代末,罗斯科创作了一系列以灰色和黑色为主调的丙烯作品,他的调色板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甚至更黑暗,这些充满了宁静、广阔和深邃的氛围的画作见证了艺术家生命中的最后阶段。


虽然这时期的罗斯科偏爱深色系的颜色和柔和的对比,但仍从未完全放弃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比如完成于1967年的多幅作品和工作室里最后一幅未完成的红色画作。


罗斯科透过有限的色彩与几何形状,超越题材本身,以最简单的色彩与手法,表现出最深层的思想,进而接近意识本身,希望能唤醒人类的自我生存的意识。


1961年,马克·罗斯科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收藏家、批评家、艺术经纪人蜂拥而至,名声大噪,也奠定了他在美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罗斯科独特的风格,不仅奠定了他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代表艺术家的地位,在美国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也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家与设计师。

《无题》布面丙烯 1968年

《无题》布面丙烯 1969


《无题》纸本丙烯 1969


图片提供: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及网络





敬请关注

「新美学100人」

关于我们

邀请具有独创性、有思想、

有深度的艺术家、设计师、美学家,

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生活美学的观点和看法。


新美学100人
新美学100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