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活动设计原则与策略

文摘   2024-10-19 04:00   江苏  

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活动设计原则与策略


健康教育

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幼儿探索外界自然事物的基础能力,是幼儿应对社会的基础能力,为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纲要》提出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指南》则从幼儿学习的视角,针对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更为详细的适应能力目标体系与具体要求。在幼儿教育阶段,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有效的指导策略来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设计的原则


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活动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方式,围绕幼儿的适应能力关键经验,设计活动时所形成的要求、准则与标准。设计原则是对幼儿适应能力活动设计的一般性、普遍性的要求,对原则的把握有助于活动设计的有效开展。


1.日常性原则


日常性原则是指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活动应该贯穿幼儿的每日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机会,合理利用,落实到位。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经历都对其适应能力有影响。例如,幼儿每天的入园、离园环节就是培养其适应能力的好时机。在入园时,幼儿要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如果教师能在日常的入园环节中,安排温馨的迎接仪式,如热情的拥抱、亲切的问候,能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必须准确把握幼儿已有的适应能力基础,以此为依据着眼于幼儿适应自然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发展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应该以促进幼儿的适应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应该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到幼儿的现有经验。由此,在设计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活动中,活动目标与内容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以及现有的适应能力水平为基础,既不能绝对超前,也不能任意滞后;另一方面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应该以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为落脚点,应当始终贯彻“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的理念。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适应能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刚入园时可能会对陌生环境感到害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逐渐适应。教师根据这一发展规律,在小班初期可以设计简单的适应活动,如让幼儿熟悉教室的各个角落,认识自己的小床、小椅子等。到了中班,随着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适应新环境的活动,如共同布置教室的某个角落等。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得到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主体性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活动质量的提升。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对于适应环境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方式。比如在选择幼儿园的游戏区域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有的幼儿可能对建构区感兴趣,在建构区中,他们通过与其他幼儿互动、搭建积木等活动,自主地适应游戏环境中的社交规则和空间布局。

遵循主体性原则首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形式的安排方面,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主动作用获得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要转变以往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和控制者角色,而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的安排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需要教师明确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关键经验确定内容与方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例如在培养幼儿适应新的作息时间方面。刚开始,教师可以在小班时先让幼儿适应上午的简单作息,如早操、简单的教学活动、加餐等。随着幼儿的成长,到中班时逐渐增加下午的活动安排,如午睡后的手工活动、户外活动等。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幼儿适应幼儿园完整的作息时间。

再比如在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的活动设计可以根据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年龄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排。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年龄发展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小班(3-4岁)

中班(4-5岁)

大班(5-6岁)

人际交往

喜欢交往

喜欢和小朋友交往;喜欢与熟悉的长辈交往。

有较为固定的小伙伴;有事愿意告诉长辈和小朋友。

喜欢结交朋友;愿意向别人请教:愿意与大家分享。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在交往中能友好地提出请求;在成人的指导下,

不争抢、不独霸玩具;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掌握加入同伴交往的简单技巧;能轮流、分享;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冲突;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不欺负弱小。

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协商解决冲突;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欺负别人,能保护自己。


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喜欢依赖别人;敢于尝试一定难度的任务。

能主动发起活动;有一定的上进心;不会的事情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5.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活动时,既要对活动目标、内容及幼儿的学习需要进行积极的预设,同时还应遵守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的原则,能够根据活动实施的情境灵活调整,充分关注幼儿偶发的、自然生成的活动。例如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的不同场所,如邮局、超市等。在超市参观中,幼儿可以看到不同的商品摆放、购物流程等。这种开放性的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幼儿园以外更广阔的环境,拓宽了他们的适应范围。

二、设计的路径


活动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具体活动方案设计,另一方面是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主题活动设计。


1.具体活动设计



具体活动设计是针对幼儿适应能力某一方面进行的专门设计。具体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等要素。在活动名称上要注意体现领域特征,同时活动名称要形象、有童趣,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活动目标上要注意遵循五个原则,一是与幼儿年龄适应;二是定位在最近发展区;三是目标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四是表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五是有弹性、生成性。


2.主题活动设计



题活动设计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整合多种活动来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

主题活动设计具有如下的特点:幼儿自主探索、内容系统性、开展形式多样性。比如以 “我爱我的幼儿园” 为主题的活动。在这个主题下,可以开展一系列子活动,如 “我眼中的幼儿园”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他们对幼儿园的印象;“幼儿园里的小导游” 活动,让幼儿带领新朋友参观幼儿园等。

主题活动设计步骤:确定主题——确定目标——设计具体活动——评价与反思。

三、指导策略


幼儿适应能力发展活动的指导策略就是以幼儿教育活动为载体,围绕幼儿适应能力发展这一核心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行动、谋略。活动策略是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活动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法的重要指引,也是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关键经验发展的重要途径。


1.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教师要明确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任务,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例如在新入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方面,教师首先要明确任务是让幼儿在短时间内熟悉幼儿园环境、人员和基本规则。然后制定计划,第一周主要让幼儿熟悉教室环境和本班教师,第二周开始引导幼儿认识其他班级的小朋友,第三周让幼儿参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等。


2.激发动机和兴趣


通过激发幼儿的动机和兴趣,可以有效唤醒他们的适应能力关键经验。在培养幼儿适应新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比如在教幼儿认识数字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小动物数水果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动物们要数清楚自己收获的水果数量,幼儿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数字产生了兴趣,从而唤醒了他们对于数字认知的适应能力关键经验。



3.把握关键经验


教师要通过系统学习及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结合《纲要》《指南》以及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梳理并确定幼儿需要掌握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设计、操作、观察和评价的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经验,并依据幼儿所获得的关键经验设计适宜幼儿的活动,促进幼儿适应能力更好的发展。以幼儿适应新的生活自理要求为例,关键经验包括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些关键经验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教幼儿穿衣的步骤,“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 等,帮助幼儿掌握穿衣这个关键经验。



4.针对性指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适应能力发展上有不同特点,需要针对性指导。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教师更多地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简单的行为引导。如小班幼儿可能会因为想妈妈而哭闹,教师可以抱着幼儿,轻声安慰。而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他们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如在搭建积木活动中,教师鼓励中班幼儿一起商量搭建的方案等。

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差异合理安排活动,使其具有适宜性,比如适应温度的经验,3-4岁的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4-5岁的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5-6岁的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教师在安排户外活动时就要进行不同时间的安排。



5.多感官体验


通过多种感官和方法的体验操作,能更好地促进幼儿适应能力发展。例如在培养幼儿适应季节变化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用眼睛观察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色变化,用鼻子闻不同季节的气味(春天的花香、冬天的冷空气味等),用手触摸不同季节的物品(夏天的凉水、冬天的冰块等)。通过这些多种感官的体验,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季节的更替。


6.进行有效评价



有效的评价能够为后续活动提供改进方向,促进幼儿适应能力进一步发展。有效的活动评价不仅是教师在活动中表现,还有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例如在开展 “我是小厨师” 活动(旨在培养幼儿适应厨房相关活动,如认识食材、简单烹饪等)后,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食材的挑选、是否能按照简单的步骤进行烹饪等,以及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如认识了新的食材等,对活动进行评价。如果发现幼儿在认识食材的种类上还有不足,那么在后续活动中可以增加认识更多食材的环节。

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遵循设计原则、采用合理的设计路径和有效的指导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



END









侠之微言
曾经梦想着仗剑天涯,但因对教育的热爱而坚守教育这块热土。琐碎所思、零星所感、偶尔记录。愿在教育的这块热土上能够有所改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