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打工是为了挣钱的,不是为了交朋友的。
这话说的很直接,也很有道理。
在单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即使再老实的人,也会有期待。
如果你把同事当朋友处,那你就真的傻了。
在单位里,“人品”这个东西真不靠谱。
1、每个人都在打小算盘
小李参加工作以后,每天都早来晚走,工作上特别勤恳,干得有声有色,下班后也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很快就成了单位里的技术骨干。
同事们对他的褒奖声不断,还纷纷主动找他“讨教”经验,甚至主动找他搭班子合作。
后来,小李连续两年拿了优秀员工奖,这让别人就感觉不平衡了。
原来跟他关系亲密的同事,渐渐疏远了他,甚至还有人背后说他“爱表现”、“强出头”。
在单位里,人跟人的关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
当别人对你有需要的时候,跟你称兄道弟,一旦触犯了别人的利益,就会立马翻脸,比翻书还快。
2、在竞争面前,真情不堪一击
竞争是职场的常态,即使平时“关系”再好,一旦参与了竞争,关系就会瞬间“变味”。
小刘和小王是大学同学,关系一直很好,俩人毕业后,进入了同一家单位。
后来两人分别带领了不同的项目和团队,关系慢慢就变质了。
毕竟俩人带领的团队,表面看起来是互相合作,实际上是就是竞争关系。
谁干得好,自然就会提拔的比较快,俩人也把对方视为潜在的威胁。
于是,单位里很少看到俩人一起吃饭,一起上下班的场景了,而很多的是相互试探,貌合神离的场景。
相信如果有机会把对方踩在脚下的话,两人也会毫不犹豫向对方出手。
这不禁让人唏嘘:职场的真情真的很脆弱。
本来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在利益面前,变得貌合神离。
3、谁也不爱听真话
老张在单位干了10几年了,一直没能混上个一官半职,虽然职级不低,却也只是熬年限,手里从来没有过实权。
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老张性格太直,说话从不转弯,有啥说啥,这让他得罪了不少人。
就拿开会来说,每个人都爱面子,领导更是如此。
但老张并不在乎这些,发现了问题就会直接说出来,有时候搞得领导都下不来台。
虽然领导总说,自己喜欢听真话,听实话,但真要说了实话,而且是那种针对自己的难听的实话,又有几人能接受呢?
老张不知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作姿态,还是真的不明白,反正就是就是不受领导和同事待见,也一直没提上去。
在单位里,很多人宁愿听虚假的恭维,也不愿意接受刺耳的真相。
特别是这些“真相”触及到他们的利益的时候,更不容易被接受。
所以说,在单位里,真话越少,和谐越多。
如果跟自己利益相关,适时地表明一下观点,该争取的要争取,该反驳的要反驳,如果跟自己没关系,一起和谐就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