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讲究”就是年味儿。
年味儿是什么?
一时也说不清。只是感觉,这些年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都快闻不着了。总想着找回小时候那种熟悉的味道,可怎么也找不着。
仔细琢磨琢磨,突然发现:年味其实就是带着“贫穷的味道”,那些没有“年味”的人家,往往都是“有钱人”。
我小时候在农村,家里有个大院子。
通常一进腊月,北方过年的热闹劲儿就全来了。家里就忙得不可开交。
蒸豆包、炸年糕、做八宝菜、炸丸子、炖鸡、炒鸡蛋、熬浆糊(用来贴春联的,起到一个胶水的作用)…… 各种香味混在一起,会飘满整个村子。
村子里时不时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家家户户房顶上都是炊烟袅袅,走出家门,就能闻到炮竹硫磺夹杂着烧牛粪的烟味。
年,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那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根本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就盼着过年那几天才能吃。只要不到过年,就算东西摆在眼前,也不能随便吃的。
有时候会趁大人不注意,偷拿几块糖、几个橘子,狼吞虎咽地吃完,紧张而又美滋滋的。
那时候住在土坯房里,是真冷啊!玻璃窗上的冰花得有半厘米厚,棉裤套棉裤还冻得直跺脚。
全家最大的热气来源,就是火炕和火炉。但是全家老小在一起,在年味的加持下,就不觉得有多冷了。
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开心的就是点一根烧火棍,然后在院子里放鞭炮。
小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冻得时不时流出两条亮晶晶的鼻涕。但依旧开心得很,仿佛永远不知疲倦和寒冷。
现在的过年,省事了很多。
超市里年货堆成山,可转悠好几圈也不知道该买啥。甚至都快除夕了,才好像突然有种失忆的人重拾记忆一般:呀,又快过年了,买点啥年货好呢?
是啊,买点啥好呢?
现在啥都不缺,也没啥特别想吃的,所以也就没了过年忙活的那个劲儿了。
大年三十煮个饺子,举行一下这个过年的必备仪式,每个菜吃一口,基本就饱了。
然后和家人窝在沙发里聊天,或者打麻将、玩扑克,时不时刷下手机,把春晚当成背景音。初一睁眼一看日历:哎?这年就算过完了?
可能还会跟着家人,走走亲戚,回来在客厅晒晒太阳,无论过年是降温还是暖冬,家里的暖气片,都可以让整个年味,都变得暖意融融。
这时候伸个懒腰,还会顺便感叹一下:靠,现在过年都没有年味儿了!
但是仔细一琢磨,才明白,原来,从前那些“穷讲究”,就是“年味儿”的真正底色。
炖肉为啥非得用劈柴火?蒸馍为啥非要三更半夜发面?腊月为啥要腌菜?为啥好吃的一定要初一吃?穷日子逼出来的仪式感,造就了儿时的过年记忆!
如今啥都不缺了,倒把过日子的盼头给弄丢了,过年突然变得好像有些无聊。
其实仔细想想,不是无聊,而是平静,是松弛,是富有。
过年没年味,就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心态也放松了,没啥特别想要的,也就不用为过年特意忙碌。与过去相比,这种松弛感,给大脑的错觉就是:无聊。
现在我们很多人的消极感慨,都是一种凡尔赛。
过去是真的无忧无虑,因为你年轻。现在也真的是富有,只不过鱼在水中,感觉不到水的存在。
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追逐欲望。这才是导致生活没有味道的真正原因。
所以,珍惜以前过年的美好儿时回忆,也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过年,是辞旧迎新,包括自己思想和认知上的更新迭代——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魂归当下,不断修炼心性,尽可能体验生活的一切好与不好,才能让每一次过年,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键升级!
因为我们的生命,本就该如烟花般绚烂!
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或者你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和观点。
踏歌而行,逐光而往;岁月长安,烟火常新。祝愿所有人:2025蛇年大吉,巳巳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