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反观自照》:当我真的看见你,我才看见了自己。

文摘   2024-09-04 21:28   山东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视频来源于B站“清晨大攀”)

这是蜗牛的第81篇原创文章。

这首老歌其实蛮好听的,听过的,孩子的孩子应该也快有孩子了吧。

以前小时候不理解,作为“我”,怎么可能“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直到长大,才慢慢懂得。

再到后来,学习了心理学以后,才更明白,这种感觉,除了最亲密的人之间会有,另外发生的地方,就是心理咨询室中。心理学中有个专业术语,叫做——“共情”


名词解释: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当然,今天我们不讲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诗,这首诗和上面那首歌,同样经典。

它让我们反思,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真正理解别人、关爱别人,做到“共情”。

这首诗叫《反观自照》,出自美国第一代家庭治疗师萨提亚的笔下。

这首诗,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真正的看见别人,理解别人,也看见未曾发现的自己。——这也正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功能。
我们直接上【正文】:
我看见你的冷漠
却想去温暖这个冷漠
我看到
其实我还没接纳你的冷漠

我看见你的痛苦
却想去结束这个痛苦
我看到
其实我还没有陪伴你的痛苦

我看见你的自私
却去评判你的自私
其实真正涌动的是我的自私

我看见你的愤怒
却想躲开你的愤怒
我看到
其实我没有允许你可以愤怒

我看见你的焦虑
却去担心你的焦虑
我看到
其实我已开始陷入焦虑

我看见你的无力
却不知道要伸哪只手来抱你
我看到
当下我也无力

我看见你的美丽
并欣赏着你的美丽
我看到
当下我也开始美丽

我看见你的善良
并喜悦着你的善良
我看到
原本我亦善良

我看见你真实
并相信着你的真实
我看到
原本我也如此真实

我看见你的坚定
并看到相守的温柔
我看到
我正坚定并且温柔

我看见你的坚强
并感受着坚韧的力量
我看到
我正承接到这样的力量

我看见你的谦卑
并感受内在的自信
我看到
我也开始低头谦卑

我看见你的淡定
并感受到平静的慈悲
我看到
我正在走进慈悲

我看见你的敞开
并拥抱你的敞开
我看到
其实我也正在敞开

我看见你的付出
不带任何条件
我看到
其实我也学会将自己分享

我看见你的纯粹
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爱自己想爱的人
走自己想走的路

痛了就哭,喜了就笑
累了就歇,好了就走
我也看到了自己

如果对于看见
只是看见
并接纳所有的看见
并不想要马上去改变

透过看见
我看见了自己
也看到
生命原本的纯粹和全然

【读后感——关于“看见”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曾说过一句话,他说,爱的本质,就是看见,看见就是光,看见就是爱。
按理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眼睛,那为什么还要强调看见呢?
这是因为,心理学上的“看见”,不是眼睛视网膜上的“看到了”,而是用心看,去体验,去共鸣。

看见=感受到你真正的感受。

我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
比如你领着自己3岁刚学会说话的宝宝,第一次等公交,这时候他非常活跃,不断指着来来往往的大公交对你说:妈妈,看!看!快看!
这时候,你怎么回应他?
“嗯嗯,是,大公交,妈妈看见了。”
大部分的妈妈应该都会这样回应吧。那这个叫看见吗?
不,这个不叫看见。
真正的看见是:
“嗯嗯,是,大公交,妈妈看见了。妈妈也很兴奋!
看到区别了没?
所以真正的看见,不是眼睛看见,而是我能感受到你真正的感受。这个叫看见。

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的人,其实都是“看不见”自己身边的人的。
比如,妻子下班回家,一通抱怨,说今天怎么怎么累,丈夫呢,就开始分析了,然后给出1234条建议。
好的情况,妻子会领情,但大部分情况是,最后妻子会慢慢的闭嘴,因为她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是——看来跟你说了也白说,你压根不明白我说的是啥。
丈夫为什么急着要提建议呢?因为他有种“拯救欲”,即,你需要我的帮助,我得把你尽快拯救出来!所以我有1234……种方法来帮你。
表面看,这是好心和关心,但这本质却是,丈夫并没有“看见”妻子。
他只是看到了妻子的“症状”,并开始“治疗”,而不是看到妻子这个“人”,去聆听和陪伴。
就像这首诗中所说:
我看见你的痛苦,却想去结束这个痛苦,
我看到:其实我还没有陪伴你的痛苦
(没有人喜欢被帮助。——精神分析)
所以这时候,再回过头看一眼武志红老师的那句话:看见就是光,看见就是爱。是不是突然就理解了。
看见,就是不加自己的主观评判,去用心承认和接住对方的一切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容器”,去盛放对方的各种感受、情绪、体验。
不去想着纠正、改变、教育。只是用心去懂得对方,并反馈给对方或者仅仅陪伴即可。

也就是诗句中所说的:

如果对于看见,只是看见,
并接纳所有的看见,并不想要马上去改变。
这是每个心理咨询师必备的特质。可以说,没有这种品质的咨询师,是没有办法带领来访者走得更远的。
心理咨询要求“共情”,但共情的第一步,必然是看见。你压根就看不到来访者的真正感受,你怎么与他共情?
当然,这是心理咨询师是的必备特质,但其实也是我们普通人应该努力培养的特质。因为这对我们工作生活来讲,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不可能活成孤岛,所以,必然要活在关系中。而关系的好坏,就取决于两个人各自的思维模式和人格特征。
当我们能“看见”他人,我们就能理解他人,当一个人感受到被理解,那么他一定会反馈给你一份善意。好的关系,便自然而然建立起来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能打开一个“惊喜附加包”,即看见他人的同时,有时候也突然看见了自己。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美妙之处。就像诗中所言:
我看见你的敞开,并拥抱你的敞开,
我看到:其实我也正在敞开。

生命的意义,是成为自己。

但成为自己的前提,一定是看见别人。——见天地,见众生,方可见自己。


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要点赞转发哦,世界会因你而美好。我是蜗牛,下期文章不见不散!


关于蜗牛:

90后,未婚未育,故而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两大财富——自由和时间。

【业余爱好】:搞钱&花钱、独处&旅行、阅读&写作、撸猫。

【座右铭】:你是谁,你说了算;我是谁,我说了算。

【使命】:把心理学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让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因此受益!

【个人标签】:#成长黑客 #终身学习 #自由人生 #健康三观



关注我,让自己变值钱!

蜗牛心理社
拒绝碎片化和教条化, 让心理学成为生活的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