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有回家,你才能看到,你和家人之间,有多少矛盾、别扭、羞耻,以及观念上的格格不入,还有互相看不顺眼但又不得不伪装一副好情绪的憋屈。
有人说,家庭才是最能让一个人情绪不稳的地方。
的确如此。
想想看,你的那些愤怒、委屈、恐惧,哪一个根源不是来源于原生家庭?
但这也不全是坏处,就像是两个情侣之间,有些东西,只有通过一次吵架,才能真的看到。
前几天一个大学同学跟我聊天,说又快过年了,自己是真不想回家!
因为一回家,自己就会莫名其妙的感到烦躁不安、感到浑身不自在,感到情绪低落,她幽默的表达道:“我感到我的灵魂好像在一直挨打”。
而且只要和父母多说几句话,最后基本就是,不是父母不高兴,就是自己不开心。
她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自己不想这样,但是控制不住,也无法逃避。
懂心理学的,可能会知道,这是父母的投射性认同。是一种边界被入侵。可能会做出一些应对方法。
但中国,懂心理学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是,感到难受,但不知道为什么难受;觉得别扭,也不知道为啥别扭;感到被入侵,也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边界,表达自己的态度。
就只好凑合一天算一天,尽量少回家,回家了尽量少说话。
除了自己家的别扭,还有来自七大姑八大姨你一嘴我一嘴的审问审:
“工作怎么样”“谈对象没有”“挣多少钱”“买多大平房子”“为什么不要孩子”“怎么还不结婚”……
这些追问,看似关心,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快感——通过偷窥别人人生而获得的快感。
他们完全不尊重你的隐私,更不尊重你的人生。
他们这样问你,是因为有个预期。
这个预期就是:你不如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所以,如果你基本符合他们的预期的话,他们内心会爽得不得了!
他们不会跟马云比,但就喜欢跟你比,如果超出你,他们能就觉着自己是人生赢家,甚至是在你家都能指手画脚了。
所以,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其实本质都是这么个玩意儿!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晚辈,要么翻脸(但这是不可能的),要么赔笑脸(这是大部分人的应对策略)。
过年回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家人团聚,对于很多人来讲,它还是一种十分尴尬的经历。
几年前一个发小(他家在农村)跟我说过,他说每年过年,都是他大舅回来看他姥爷,每次都是提着几瓶五粮液。在饭桌上,摇晃着酒瓶,各种显摆。
然后就在前几天,他爸打电话给他,几乎是下了死命令,说今年回来,无论如何要带两瓶茅台。怎么着也得 “把他们比下去”。
他觉得很搞笑,看不惯,也不理解,但是也没办法不听。
攀比,是一种千万年来进化的心理产物。
因为人要看到,自己是不是群体最后一名,因为最后一名,会被老虎狮子吃掉,也会让同性看不起。
文明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在的攀比,更多是一种对自卑的掩饰,对自己一地鸡毛的麻痹。
一年难得的这么一次让自己放松的长假,结果却成了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一次性汇聚。
好好的过年,变成了思想和情绪的渡劫。
家和冢的区别,就是那一点。
这一点,是家庭的家风,它在这个字的正中间,说的是走正道,踏正途,做正事,起正念。
这一点,也是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那颗心。这颗心,要健康,要温暖,要尊重别人,要成为自己,要魂归当下。
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去理解家人。同样,当我们理解了家人,才能知道这么多年自己受困于什么。
任何形式的成长,都是协同进步,就像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孩子,自己与家人。
过年,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一个让家人理解自己,也让自己明白家人的最佳契机。
珍惜这个机会,让每一次过年,都成为你的人生转机!
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或者你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和观点。
最后,给各位提前拜个早年,祝愿朋友们新年财运亨通,身体健康,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