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艺术,艺术诞生于灵感,灵感来源于投入。
这是蜗牛的第116期分享。
关注蜗,让心理学发挥真正的威力!
盯着上面的照片看,慢慢地,你会有种错觉。
你会感觉她下一秒马上就要眨眼,就要张嘴说话。你甚至会觉得,她好像正在呼吸。
我第一次觉得“呼之欲出”,原来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它是一种真实的描述。
这样极致的艺术,是怎么诞生的呢?
这高科技的时代,相机咔嚓一声,美好就此定格!
NO~,还真不是。
上面这幅图,不是相机“咔嚓”出来的,是人手画出来的!
什么,不信?巧了,我也不信!
但不由得不信,因为这就是冷军的成名作,油画《肖像之相——小罗》。
冷军,何许人也?
中国超写实派画家,也许你略有耳闻。没错,就是这个胡子拉碴耷拉着眼皮的男人。
看到他身后那个穿毛衣的女子了吗?
也是出自他的手,猜猜值多少钱?
拍卖会上,这幅画是以3000万元起拍,经过一番角逐,最终以6100万元落槌,加佣金后7015万元成交。现在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用这7000多万养养眼!咳咳,我是说,用这幅画养养眼。看到手指皮肤独有的细腻,还有透过毛衣镂空隐约透出来的皮肤了吗?他的作品,真的做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超高水平!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质疑,与照片精度相媲美的超写实油画,到底有没有艺术价值?网友表示,这样的画毫无意义,只有技术,没有艺术,你再逼真难道还能真过相机?
而冷军对此的回复是:“照片的色彩真实性永远比不上写生色彩的真实性!”
我不懂艺术,也不去评判这样的画价值几许。我只觉得相当震撼!
所以我希望我只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想一个问题:要做到这样的地步,到底需要什么?
很多事情,能做到极致,靠的不是运气,更不是毅力。有很多人会说,是天赋和灵感。但其实,天赋和灵感只是表面化的东西,深层的东西是:热爱。大多数人一辈子没有找到自己的热爱,他们习惯性做的那些事,充其量,只是“喜欢”,而非“热爱”。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热爱一件事物的人,他们对于那件事物,都有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专注。在这种专注的加持下,往往可以诞生一种匪夷所思的结果,我们可能会把这种结果,称之为奇迹。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过一句话:一切美好,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这个小姜呢,是冷军街头上偶遇的一个人,小姜那天穿的就是上面画的那件毛衣,清新脱俗的绿色,让冷军就一眼相中了她,觉得她就是自己理想的模特。本以为就是坐在那不动,很简单的差事,结果这个姑娘低估了冷军的创作过程。她需要保持相同的姿势,几个小时不动,甚至连眨眼的频率都要控制。刚开始还行,但是好景不长。这姑娘一看冷军的创作过程,明白了,这不是几天甚至几周就能完成。
终于几个月后,这位年轻的姑娘支撑不住了。然后就偷偷的跑了,招呼都没打。
不过好在冷军已经完成了最关键的部分——头部和面部表情。
为了和小姜保持一致的姿势,冷军又特别定制了一个雕塑模特,一件同款绿色毛衣,再加上已完成的面部特写,继续踏上他的创作之路。
所以这张照片中,我们能看到,这是个假人。其实这当初是个真人。
是冷军硬生生像熬鹰一样,把人家熬走了!然后又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这幅伟大的作品《小姜》,诞生了!在短视频充斥屏幕的时代,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热爱中,这实在是令人钦佩。我们纵观古今中外,这种状态,在那些天才的人物身上,都能看到!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一生除了工作,就是用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据统计,他的藏书有9万册。这种程度的投入,就不难理解,为何他能写出那些至今还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和作品。还有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超过2000多项。可以说他的一生,除了吃饭睡眠,就是在作研究搞发明,他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还有迈克尔杰克逊,据他自己说,他跳舞的时候,不是在跳舞,而是有种感觉,他觉得这是上帝在通过他这个“管道”在表达。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一旦投入,就会忘记自我。这时候就能链接到更高维度的能量。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上帝”。还有宫崎骏,他的那部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篇的《千与千寻》。据说在创作时,画过的手稿,超过十几万幅!我们可以具象化一下,100张纸的厚度,大概是1厘米;我们会发现,这些牛人们,都不是坐在那等天降灵感,而是做了大量的投入。这种“大量”,是超出我们普通人认知的一个数量级。他们在不断的投入中,量变不断发生质变,他们和事物发生了深度的碰撞,链接,也就发生了。那么,什么样的状态,就是代表自己和事物建立了深度关系了呢?
当我一门心思搜集材料,写文章,敲键盘的时候,我会有种身心愉悦的感觉。我会觉得正在做的这件事非常滋养我,我可以完全沉浸在这其中,感到非常的放松、自在、喜悦、有成就感。而且,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我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的。通常是,我坐下的时候是8点半,忙完以后,一看表就已经11点多了。但是我会很震惊,因为我觉得,最多只过了1个多小时。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心流(flow)状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心流主要有八项特征,分别是:这些特征元素结合成一种深刻的愉悦感,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回报,那时候,人会有种“不给钱我也愿意干”的心情。
心流状态,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做事时候的状态,但要进入这种状态,还是有一定难度。把心静下来,长时间忘我的投入一件事中,这种状态才可能发生。之所以美的难以置信,美的摄人心魄,我相信就是因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完全的进入了心流状态,否则,那样的极致,不会发生。
首先你要拿出时间,持续的投注在那件事上。蔡志忠就曾这样描述:完整的“1个小时”,它的价值,不是两个“半小时”的累积,而是一倍;而四个“十五分钟”,他们更没法和完整的“一个小时”去比,它们甚至毫无价值。
他讲的就是持续投入的时间。持续投入的时间价值,是零散碎片化时间的几何级倍数。其次就是空间上,你要确保你不会被中途打断。比如适当的把手机静音,找一个不会被打扰的地方,比如书房或者自己的房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找到一种进入心流的状态,然后记住这种感觉。一旦你经历过几次心流,那么你就不一定需要在特定的空间——比如只能在自己家里,才能发生心流。你可以在很多时候,都有可能进入心流体验。很多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你和事物建立了深度链接的副产品。所以真的不必“等我全部想好了再做”,这是不现实的。人永远不可能100%的想明白或者准备周全,甚至百分之七八十都不一定,大部分都是在有50%的机会存在下,便已经开始了。然后在认真投入的过程中,这个概率会逐渐变大,自己的状态会越来越好,好的状态又反过来促使成功的概率变大……形成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循环,最后,心流就极有可能会发生。所以,从即刻起,好好对待自己的时间吧,把它用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最后它为你创造的价值,一定会惊艳到你!让你自己都难以置信!90后,未婚未育,爱财好色,俗人一个。主业:个人成长。副业:搞钱。
业余爱好:搞钱&花钱、独处&旅行、阅读&写作、发呆&撸猫。
使命:把心理学普及到千家万户。让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因此受益!
个人标签:#长期主义者 #终身学习 #自由人生 #健康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