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还是鼓励?这是个问题。
这是蜗牛的第110期分享。
关注我,建立全新的心理学实用体系。
如果你是妻子,对于你的老公,你是崇拜,还是贬低?
如果你是家长,对于你的孩子,你是称赞,还是打压?
如果你是老板,对于你的下属,你是肯定,还是否定?
如果你是老师,对于你的学生,你是鼓励,还是批评?
无论怎么做,你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
不过需要了解一个事实:不同的激励(正向或负向)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而且通常是:你越批评,他越差劲。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保龄球效应”。
1、基本定义
在保龄球训练中,教练们发现一个现象:负向激励(主要指批评或惩罚)会让队员的发挥一次不如一次,而正向激励比负向激励更能促进队员能力的发挥。这个现象被称为“保龄球效应”。
来源
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但这两名教练对于他的队员的激励方式大不相同。比如说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
教练甲会对自己的队员说:
“很好!打倒了7只。”
而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
“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
这样的差异,会导致,教练甲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而教练乙的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会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打倒的那7只?”
最后的结果是,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在不断上升,而教练乙训练的队员,则是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2、保龄球效应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之间具有不对称性。受过处罚的人不会简单地减少做坏事的心思,充其量不过是学会了如何逃避处罚而已。
比如可能的想法是:干工作越多错误越多。潜台词就是:为了“避免错误”,那么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工作”。这就是批评、处罚等“消极鼓励”的后果。
动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一件事情,如果得到了好处,那么极大概率他会继续去做;一件事如果得不到好处甚至得到的是坏处,那么他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降低,会逐渐减少做这件事的频率。
人是有不同情绪的,而情绪的功能性其中两个就是动机功能和组织功能。
前者表示,内驱力是激活有机体行动的动力,但是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
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会增强“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动机。
后者表示,情绪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当人们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会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另外还有一个精神分析方面的解释,就是,“我要是在你的指责下,按你说的改变自己,我会有种羞耻感”。
这个能理解,试想一下,你如果在别人一次次的指责下,去纠正你自己,你会觉得很开心,还是会相当不爽?
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仅不会听任这种指责和批评甚至建议,而且潜意识中还会有种排斥感,这种排斥感,直接影响自己的行为,朝着相反方向发展。
比如你让我往东,我要是真的往东了,那我岂不是听了你的了?所以,我偏不(这些不一定是意识上的想法,更多的是潜意识的想法——自己都不一定能觉察到的)。
这是因为,人一旦听了另一个人的话,其深层本质其实就相当于放弃了自我的人格独立性,而且同时代表“我是错的,你是对的(所以我得听你的)”。
而人都有维持自我人格完整的趋向,人都不喜欢被否定,所以表现在行为上,一定会莫名其妙“唱反调”!用这种行为,来维持自我的完整感。
3、保龄球效应给我们的启发
保龄球效应带给我们的启发主要有三点:
1、无论教育还是企业管理,要懂得看到积极行为,对于积极行为,给予积极鼓励,这样他才能有积极情绪,情绪积极了,行动就积极了,——一个良性循环。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曾这样说过:
“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
3、对于负向激励,我们也不用全盘否定。而是忽视对方的方式,重视对方的目的。
也就是说,可能对方是真的为自己好,只是方式不妥;也可能对方就是想打压否定自己。我们要懂得分析对方行为背后的目的。
4、知识卡片
《心理咨询基础培训教材》(理论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