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最纯正的“心理学”。
这是蜗牛的第109期分享。
关注我,建立全新的心理学实用体系。
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吃饭是差不多的。
而食物在进我们嘴巴之前,一定得经过一系列的“加工”。
比如说,普通的面粉,经过加工,就会变成面条、馒头、蛋糕、饼干、麻花、油条、面筋等等。
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理论和知识,其实也是如此。都需要对“基本元素”做一个加工,才能更容易被我们所接收。
有些甚至是深加工,就像面粉就是“基本元素”,蛋糕或者面筋就是深加工后的产品。
某些畅销书,为什么会畅销,就是因为它们对一些“基本元素”做了深加工。
深加工的东西,有个好处,就是好吃。
但也有个缺点,那就是会失去了本来的“原汁原味”。就像是调味料放的太多太杂以后,就吃不出食材本身的味道了。甚至有些添加剂放太多了的话,人吃了不光无益,还有害。
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避免这些被“深加工”之后的东西,尽量选择“基本元素”丰富的、没有被“污染”的书,来建立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
心理学,有很多“基本元素”,无论我们怎么加工,都必须围绕这些展开和深化。可以说,“基本元素”就是一个学科的基础架构。
那它们是什么呢?如何判断自己看的书,属于基础架构呢?
很简单,两个问题,
第一,这本书是谁写的。
第二,这本书加工的成分多不多。
我们要选择 该领域内权威人士所写,尽量少加工的书。
挑选这类书,有一个简单方法。这里可以悄悄告诉你,那就是:直接看书名。
这类书的书名,它们不会像畅销书那样的吸人眼球,反而一般都不太讨喜,甚至是极其普通。
比如《普通心理学》,你瞅瞅,名字都是这么普通。
但是它却是心理学的基础架构,不管你未来学习任何取向或者追崇哪个流派,这本书,绝对是你书架上的“镇架之宝”。绕不开的。
学习任何东西,一定有个核心,就是要搭建起这个学科或者这门技能的底层架构。
而底层架构,是建立在基本知识体系上的优化总结和精炼,进而进行的一个框架搭建。
所以要想了解底层架构,必须先掌握基本知识。比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框架、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等等。
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想都不用想,就是《普通心理学》。
因为它也叫“基础心理学”。顾名思义,无论你以后深究哪个取向,追崇哪个流派,深入哪个分支,这个基础,都是是绕不开的。这是以后盖高楼大厦的地基。
当然啦,“基础心理学”教材也有很多。这里重点推荐三本。
通过一本书的目录,是可以快速了解这本书的,所以我分别附上目录供你初步了解:
1、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目前最新版为 第6版。
详细目录:
这本书是国内心理学科班指定教材。从目录这种精干的风格就能猜到,这是一本很少讲废话的书。事实也如此,书中内容非常精炼,全是“知识点”。而且相对国外的课本,比较接地气和本土化。
2、《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目前最新版为 第8版。(我极力推荐)
详细目录:
津巴多这本一寸多厚的书,是2022年刚刚出版的,在上一版本基础上的重大更新。
宣传说的是“比小说还好看的心理学入门经典”,事实上也是如此。
相对于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书中知识点的表述,深入浅出,更加贴近生活,容易理解,趣味性更强,且相关理论更加细致周全。
3、前前后后的版本经历3位大佬(弗洛伊德鲁·赫参、菲利普·津巴多、理查德·格里格)参与主编的《心理学与生活》,目前最新版为 第20版。
这本书也是一寸左右。它的第16版以及2016年发行的第19版,就曾是世界各地学习心理学的首选教材。
那么,如果说,想选一本深入研究,或者摆在书架上作为“镇宅之宝”,推荐哪本?
拥有这样的能力,对你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莫大的助力!
链接在这里,需要的伙伴点击购买即可。
给自己一次投资大脑的机会,因为这永远是稳赚不赔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