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和父母说话,就变得戾气很重?

文摘   2025-01-10 20:42   山东  
中国家庭的未解之谜之一!

这是蜗牛的第120期分享。

关注蜗,让心理学发挥真正的威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平常跟外人打交道,不管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说话都能客客气气、心平气和的。

可一到跟自个儿爸妈讨论一些事情,只要几句话过后,甚至是他们某一句话说完后,自己的情绪就像火箭似的,“嗖” 地一下就蹿上来,压都压不住。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在那一段时间,悄无声息的发生了一件事,叫“投射性认同”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会通过唤起另一个人的情绪,来处理自己内心无意识的、未被看见过、无法处理的情绪(投射)。

而被投射的那个人,会莫名其妙的产生与投射者相同的情绪感受(认同)。

这时候我们就会说,后者,对前者,发生了投射性认同。

打个比方,有的父母,非常容易愤怒。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他们也会在家人面前,莫名其妙的怒不可遏。

开始还没啥,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如果孩子这时候在家,也会变得无比愤怒。

然后孩子的这种愤怒,要么向父母攻击,发生一次家庭矛盾,要么向自己攻击,孩子慢慢变得抑郁。

父母把愤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变得愤怒,是因为发生了投射性认同。

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很喜欢将自身的戾气投射到家人身上,让他们也变得暴躁。

如此一来,他们内心的情绪,便以这种隐秘的方式得到了 “认可”。(我们中国家庭中,有太多这样细思极恐的事情了。)

通俗来讲,就是父母如何对待你,你就会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方式对他们。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每次只要一开口跟他们说话,哪怕什么事儿都还没发生,你的情绪就已经开始 “上头”,变得异常暴躁。

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父母从小就对你进行这样的投射。他们不停地打压你,向你灌输负能量,传递焦虑感,还时不时抱怨为你付出了多少。

你长期接收的都是这类负面反馈,久而久之,“一和父母交流就暴躁”的条件反射,也就根深蒂固了。

那父母为何会采用这种投射的方式去传递自己的情绪呢?

原因在于,心智不成熟的人,在情绪来袭时,不会自我疏解,更加不会合理表达,他们会选择一种很奇怪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即:挑起你的情绪,使得你和他们有相同的感受。

表面上,他们好像没有那种情绪,实际上是他们将情绪悄悄投射到你身上,让你去压制或处理这些不良情绪,这样一来,你好像才是那个原本就不高兴的人。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被动攻击

就像父母向你诉苦,说辛苦养育你多么不容易,你却不听话。

此时,如果你反应很激动,无论是旁人看来,还是你自己心里,都会觉得是自己情绪管理不行,进而懊悔发脾气,最后还会自责,为何不能心平气和地与父母交流。

但我们仔细想一下这个点,就会发现,你原本是没有这些情绪的。
是父母率先对你发起了隐形攻击,将焦虑与愧疚一股脑地塞给你,激起你的情绪波澜,让你替他们 “买单”。

一旦你表现得暴躁,过错的帽子就扣到了你头上,你承担了他们情绪爆发的后果,而他们却借此,巧妙避开了很多自我攻击。

所以,很多时候并非你戾气太重,而是你在不知不觉间,成年累月的承载了父母的负面情绪。

正因如此,每当你与父母交流,那种无力感、暴躁感以及想要反驳的冲动,便会如潮水般汹涌袭来。

那一刻,可能连你自己也感觉奇怪,为什么心平气和的自己,一见到爸妈就像变了个人,忍不住的气血翻涌。

其实,这并非你脾气不好,而是陷入了投射性认同的陷阱。也就是说,是你认同了父母的情绪,并且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替他们背负了情绪层面的不成熟。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父母背负这样的情绪 “包袱”。毕竟,孩子天生就对父母有依恋和认同的心理需求,也正因如此,孩子常常沦为父母的 “出气筒”。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亲密关系里,极易发生退行。面对父母,面对伴侣,都是如此。

不少人到了三四十岁,发起脾气来还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一样,尤其在面对父母和亲近之人时,情绪更是一点就着。

这是因为面对外人时,我们始终戴着社交面具,坚守着自我边界,不会轻易为他人的情绪买单。

而面对父母和爱人,由于内心有着安全感、依恋感与认同感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就退行到孩童模式,不自觉地接纳对方的情绪投射,承担起那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方寸大乱。

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对方的情绪归根结底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倘若因为认同了他们的情绪,而让自己戾气满身,这不仅会对彼此关系造成伤害,还会让对方趁机逃脱承担情绪后果的责任。

所以,很多时候你与父母争吵,错不在你,而在于他们心智的不成熟。

他们认知有限,极易被情绪左右,又因为不够成熟,无力自行消化,这才错把孩子当成宣泄情绪的 “工具”。

看清这一点,你心中那股莫名的戾气,才会有化解的可能。

另外,如果你是那种不会处理情绪的父母,希望多一点时间,给到自己,去多多练习一下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或者找一些心理学书籍阅读,这对你,对你的孩子,对整个家庭,都有一种莫大的好处。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人格的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


关于蜗牛:
90后,未婚未育,爱财好色,俗人一个。
主业:个人成长。副业:搞钱。
余爱好:搞钱&花钱、独处&旅行、阅读&写作、发呆&撸猫。
座右铭:相信相信的力量!
使命:把心理学普及到千家万户。让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因此受益!
个人标签:#长期主义者 #终身学习 #自由人生 #健康三观

蜗牛心理社
拒绝碎片化和教条化, 让心理学成为生活的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