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科的“无形学院”尤为吸引我这种曾面临身份认同危机的人。早年被身边公管师友提携系统性地接受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使我曾陷入学术的身份认同危机。为摆脱身份认同危机,我尝试了很多事,自认为有效的工作有二:一是听从师友们的建议,系统性学习科学哲学的知识,这使得我认清了法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第二是大致认清不同学科(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及其对科学的认定标准。走完这两步以后,有一个理想型的选择摆在面前:到底要做“我认为“的法学研究,还是“我发现”的法学研究?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基于80,351份判决书的分析》
载《清华法学》2021年第5期
原文较长,此处仅附摘要、关键词以及目次
摘要: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庭审得以实质化的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证人出庭率畸低。文章试图通过对80,351份裁判文书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研究发现,案件重大程度、法官工作量、司法资源充足程度、辩方是否申请证人出庭等因素对证人出庭存在显著影响,而标示案件复杂程度的犯罪人数、罪数、法定量刑情节等变量与证人出庭与否的关系并不显著。即使在"提高证人出庭率"的政策背景下,证人出庭仍然受制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特别是辩护律师参与的阙如、法官案件负担的不均、司法财政经费的欠缺等,使得"证人出庭难"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要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必须全面关照法官的职业风险与工作需求。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人出庭;职业风险;以审判为中心
目 次
三、样本选取与变量设置
四、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