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幸福感就会降临。
——【奥】维克多▪弗兰克
“抑郁症”,核心症状是兴趣缺失。
得了抑郁症的人,大都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意思,缺乏动力。比如一个孩子因抑郁休学,往往是因为他觉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最终没有动力去完成学习。
再比如社交,孩子和同学、老师相处有过压抑的体验,他就会觉得在人际关系里待着是很难受的事,所以就会对社交能躲就躲,没有兴趣。再比如运动,孩子觉得体育运动很累很无趣,他就会选择整天躺着不想动。
兴趣缺失的背后,其实是患者的专注力出问题了。
当他没法专注的去做某件事,就会在做这件事时,失去心理的满足感,那么做事就成了一种煎熬和负担。如果继续泛化下去,他就会开始对社交、游戏、爱好、玩等原本有兴趣的行为,都失去兴趣。最糟糕的情况,他会觉得整个人生都没有意思了,生无可恋。
那么,患者的专注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吧。
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触及到抑郁症的治疗核心,是个很大的话题,可能几天聊不完,所以今天我们只能浅尝辄止,大家也别贪多,相信您看完后面的文字,就会有启发。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1975字
阅读:3分钟
专注力是快乐的来源
这是我的一个来自山西的案例(经咨询者同意,公开部分案例内容)。
小王,18岁,高二,因抑郁症休学10个月。在咨询中,孩子跟我表达了自己的苦恼:
“石老师,我不是不想去(上学)。我头脑告诉自己必须要去学校,否则人生就完了。可是没用,我就算坐在教室里也学不进东西,完全没法专心。好像注意力出问题了,没法投入进去。”
“这种没法专注做一件事的感觉,一定很糟糕吧?”
“是啊,很挫败,一听课就爱走神,背东西也背不过。我以前不是这样的。”
“是不是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忽然失去内力一样?”
“对,对,就是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要完蛋了,像个垃圾一样。”
“是啊,这种无力感太折磨人了。你只是在学习方面有这种没法专注的感觉吗?”
孩子苦闷的说:“现在我做什么都没有兴趣了,我以前玩游戏还会觉得开心,现在玩一会就觉得没意思了。”
“啊,玩游戏也觉得没意思了?那你怎么打发时间?每天在家里会做些什么?”
“我爸妈可能以为我特别爱玩游戏。其实,玩《原神》(游戏)就是比别的事稍微有意思一点点而已。哎,不玩游戏,我也没别的事做,要不就是躺着睡觉什么的。反正,活着太没有意思了。”
在抑郁症案例中,上述的情况并不少见。
想治疗这样的孩子,除了需要让家长参与咨询修正亲子关系之外,更需要引导孩子学会提升“专注力”。孩子之所以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是因为他的专注力比同龄人要差,已经没法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
心理学家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幸福感就会降临。”
几乎可以说,专注力是快乐的来源。
我们不妨感受一下,当我们专注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上的时候,是不是最快乐最满足的时候?
很多人没法专注的时候,就会做这件事情时,想着应该做另外一件事。比如他看手机时,心里想的是,我现在应该去看书。看书的时候,又会想我可能去外面玩会更有意思,等到了外面刚玩一会,又会想我或许该学习了。
这样的人,总是没法专注,总有一种“心在别处”的感觉。他的能量会被这种内耗吸干,往往一天下来,比干活还累。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法在某一件事上投入专注力?
你我皆走神,生在人世间
今天我不聊原生家庭的影响,聊一聊专注力的生理基础。
一个人没法把专注力投入到某件事上,俗称:“走神”。
我们每个人都有“走神”的能力。这是天生的,是我们大脑结构决定的。
我们的大脑为啥爱“走神”?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个强大的本领叫“脑补”,是“脑补”把心神拐带走了。
人类的大脑,对信息的需求太饥渴了。以至于,在你觉得信息缺乏(无聊)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把信息补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补”。
正是因为有了“脑补”,我们看待事物才是连贯的、完整的。这是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
就好比像我们眨眼的时候,眼前的图像不会断开,视网膜虽然有盲点,但是我们看事物的时候中间并不会有一个空洞。
大脑这种对信息自动补齐的能力,是好事吗?也好也不好。
好的是,你看小说时,可以非常轻松的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因为你的大脑能不停的想象画面,让你的理解更完整,让小说更有趣味。可以说,“脑补”保证了我们理解事物的过程能高质量的进行到底。
不好的是,当你看课本觉得晦涩、枯燥时,大脑的“脑补”功能就会自动启动,试图让无聊变得有聊。这种情况往往是添乱,因为“脑补”会让你控制不住的联想和分心,让你“走神”。最后可能变得不无聊了,但却偏离了原来要做的事情。
比如,有很多优秀艺术工作者,心性敏感,联想能力天马行空,但他们的学习却往往不太好。因为他们优秀的“脑补”能力,限制了他们对简单直接信息的掌握。
而学习天赋很好的人,往往在生活上相对理性简单,甚至笨拙,也是因为他们的“脑残”才使得他们学习好。
当然,以上问题,对于那些操控自己专注力很强的人来说,不存在!是的,这群家伙能横着走,想脑补的时候就脑补,不想脑补的时候就专注。这实在让人羡慕,我们都希望具备这样的能力。
你想操控专注力,要先来了解一下专注力的特点。
专注力关键在于“刺激”
你的专注力出问题了,往往是因为当下的事刺激不了你。
比如孩子读书、写作业、听课时不能专注,正是因为这个事太无聊了,刺激不了他。再比如老司机开车时,往往很难专注于路面、方向盘,因为驾驶这件事太熟悉了,熟悉到没什么刺激了。
这个很好理解,我不浪费笔墨了。
大家只记住一点,刺激和对错好坏无关。有些事情是对的、应该的,但它对我依然是没有刺激的,无聊的。
孩子想通了这一点可以缓解愧疚感,而家长若理解了这一点,可以更好的接纳孩子。
比如很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厌学,觉得很不应该、难以接受。我多说一句,家长想走进孩子的世界,要先放下“关注对错”的习惯(前句为干货,可细细琢磨)。因为世界上的事,并非只能用“对错好坏”去衡量的。
我们的大脑,可不管你什么对错好坏,它只对刺激强度负责。有刺激强度了,专注力就到位了。
因此,人的专注力因“刺激”而来。哪里有刺激,哪里就有专注力。大脑就是那么喜欢刺激。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
我们的专注力,虽然可以天马行空,过去未来随便走,但我们的身体,肉疙瘩一块,是物理的,没法超越时空,它只能在当下待着,哪也去不了。
当你的专注力总回到过去,就会出现与身体分离的情况,引发身心错位。比如人如果总是沉浸在往事中遗憾受伤,而没法关注当下身体的感受,就会导致当下过的自怨自艾,浑浑噩噩。
当你的专注力总跳到未来,也会出现与身体分离的情况,身心不协调。比如人如果整天焦虑和担心未来的某件事,就没法关注当下的身体遭遇,导致当下过的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所以,我们总会在一些心理文里,看到“活在当下”这句话。
“活在当下”,本质上,就是让大家的专注力不回过去,不到未来,就待在当下。
因为我们的身体,待在当下。我们的专注力回来了,心神就回来了,这才能和身体协调,身心才会健康。
读到这里,您的大脑中可能会思考两个问题:
我们的大脑为何如此喜欢“刺激”?
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能提升专注力?
篇幅问题,文止于此。请大家关注公众号“石虫语”,这两个问题,下周五我会专门撰写文章为您解答。
最后,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心理困扰,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我的团队“虫虫特工队”在这里等你。
如果你正在黑暗中,希望你可以在我们这里看到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INE
邂逅阳光
群内福利
SUNSHINE
如何入群
SUNSHINE
我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