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桑奇斯·辛尼斯特拉(José Sanchís Sinisterra,1940— ),西班牙剧作家、导演、戏剧教育家和戏剧研究学者。他是西班牙当代戏剧最杰出、获奖最多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西班牙戏剧布景的伟大革新者。
桑奇斯·辛尼斯特拉出生于瓦伦西亚,1957年进入瓦伦西亚大学文哲系学习,同年任该系西班牙戏剧部部长,其戏剧生涯从此开始。1963年创立“实验戏剧独立协会”(Asociación Independiente de Teatros Experimentales)。1967年离开瓦伦西亚大学,赴特鲁埃尔(Teruel)某中学任教。1971年调至萨巴德尔(Sabadell)一中学工作,并于同年成为巴塞罗那戏剧学院(Instituto del Teatro de Barcelona)教师。他对西班牙实验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7年他与马圭·米拉(Magüi Mira)、维克多·马丁内斯(Víctor Martínez)、费尔南多·萨利亚斯(Fernando Sarrías)一起在巴塞罗那创立了“边境剧团”(Teatro Fronterizo)。众多剧作家、导演、演员聚集于此,进行戏剧实验和戏剧研究。1989年他又建立了贝克特礼堂(Sala Beckett),将其作为“边境剧团”的活动中心,不仅致力于戏剧实验和研究,还为剧作家和演员开设戏剧课程。1997年他离开巴塞罗那,移居马德里。2010年在马德里建立了“新边境剧团”(Nuevo Teatro Fronterizo),又名“内衣厂剧院”(La Corsetería)。桑奇斯·辛尼斯特拉的戏剧生涯主要是在西班牙和哥伦比亚度过的:作为戏剧导演他奔波于西、哥两国,同时兼顾舞台布景及学校的日常工作和研究。
桑奇斯·辛尼斯特拉受到了布莱希特、贝克特和不少拉丁美洲剧作家的影响。从批评和革新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打破了既有的戏剧常规,拒绝流于表面的浮华,注重对本质的探求;追求戏剧文本的双重自然—文学性和美学性。许多作品都以边远地区、边境地区或奇幻地区为故事背景,经常运用戏中戏的手法,以表达“戏剧是现实世界的象征”的理念。他善于从对立的因素中汲取创作的能量:传统与现代、戏剧性与叙述性、嬉笑与反思、琐碎与崇高、现实与呓语、神秘与世俗。在他的作品中,读者和观众总能感受到戏剧传统与革新之间的张力。同时,传统与革新也是其戏剧研究关注的焦点,譬如,对戏剧边界的探讨、如何革新传统戏剧性的主要构成要素、如何改变观众感知模式等。桑奇斯·辛尼斯特拉认为,应该打破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甚至与科学之间的边界,捍卫不同于观赏戏剧、商业戏剧的“小众戏剧”(teatralidad menor)。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经常打破小说和戏剧的边界,将乔伊斯、卡夫卡、科塔萨尔以及黄金世纪时期的文学名著改编成戏剧作品。
桑奇斯·辛尼斯特拉的代表作品有:《你,不管是谁》(Tú,no importa quién,1962)、《吉尔迦美什的传奇》(La leyenda de Gilgamesh,1977)、《佛朗哥统治初期的恐怖与贫困》(Terror y miseria en el primer franquismo,1979)、《莫利·布鲁姆之夜》(La noche de Molly Bloom,1980)、《草台戏班或关于虱子和演员》(Ñaque o De piojos y actores,1980)、《俄克拉荷马的伟大自然戏剧》(El gran teatro natural de Oklahoma,1980—1982)、《盲人报告》(Informe para ciegos,1980—1982)、《征服者或“黄金国”的祭坛画》(Conquistador o el retablo de El Dorado,1984)、《啊,卡尔梅拉!》(¡Ay,Carmela,1986)(由卡洛斯·绍拉拍摄成电影)、《贫困的繁荣》(Mísero próspero,1988)、《巴特比,抄写员》(Bartleby,el escribiente,1989)、《迷失在阿巴拉契亚山脉》(Perdida en los Apalaches,1990)、《洛佩·德·阿吉雷,背叛者》(Lope de Aguirre,traidor,1992)、《两只忧伤之虎》(Dos tristes tigres,1993)、《明暗》(Claroscuros,1994)、《列宁格勒保卫战》(El cerco de Leningrado,1994)、《玛萨尔,玛萨尔》(Marsal,Marsal,1995)、《瓦莱里娅与鸟》(Valeria y los pájaros,1995)和《兼职朗读者》(El lector por horas,1999)。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佛朗哥统治初期的恐怖与贫困》《草台戏班或关于虱子和演员》《啊,卡尔梅拉!》《列宁格勒保卫战》《兼职朗读者》等几部作品。除戏剧作品外,他还出版了涉及戏剧理论、戏剧教育等领域的专著,例如:《没有限制的场景》(La escena sin límites,2002)、《禁止创作经典作品》(Prohibido escribir obras maestras,2017)等。
桑奇斯·辛尼斯特拉因其孜孜不倦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研究,收获了众多的奖项和荣誉。先后获得西班牙“国家戏剧奖”(1990)、“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戏剧奖”(Premio Federico García Lorca de Teatro,1991)、“马科斯批评奖”(Premio Max a la Crítica,2012)、“马科斯荣誉奖”(2018)。1999年、2000年他凭借《啊,卡尔梅拉!》和《兼职朗读者》连续两年获得“马科斯最佳剧作家奖”。2004年又凭借《佛朗哥统治初期的恐怖与贫困》获得西班牙“国家戏剧文学奖”。2005年和2009年,他凭作品《列宁格勒保卫战》两次被提名“马科斯最佳西班牙语剧作家奖”。2016年,获得“西班牙大学戏剧学会”(Federación Espa.ola de Teatro Universitario)授予的“终身成就奖”(Premio a toda una carrera)。
《兼职朗读者》
(El lector por horas)
《兼职朗读者》(1999)是西班牙剧作家何塞·桑奇斯·辛尼斯特拉的戏剧作品,是作者戏剧生涯中最受欢迎的几部作品之一。1999年创作于巴塞罗那,同年由何塞·路易斯·加西亚·桑切斯(José Luis García Sánchez)执导,“边境剧团”排演,在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国家大剧院首演。这也是首部在加泰罗尼亚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卡斯蒂利亚语剧作。三个月后,该剧又在马德里的玛利亚·格雷罗剧院(Teatro María Guerrero)再度上演。次年,桑奇斯·辛尼斯特拉凭借这部作品获得“马科斯最佳西班牙语剧作家奖”。剧中男主角的扮演者胡安·迭戈(Juan Diego)也因为在作品中的出色表演一举获得“银帧”(Fotogramas de Plata)最佳男主角奖。
作品讲述了一对家境优渥的父女和他们所雇佣的朗读者之间的纠葛。塞尔索(Celso)是一位经济条件优越、有文化、有涵养的上流人士,女儿罗雷娜(Lorena)是一位盲女。为了不让女儿的生活过于无聊,塞尔索雇用了青年伊斯梅尔(Ismael)来为女儿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他要求伊斯梅尔像机器一样,用最透明、最中性的方式来朗读,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和个人评论,并且除了朗读之外,不得与罗雷娜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伊斯梅尔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母亲生病住院,需要一大笔钱进行透析治疗,所以他卑微地接受了塞尔索的诸多强硬要求,成为罗雷娜的朗读者。伊斯梅尔先后朗读了英国作家劳伦斯·杜雷尔的四卷本小说《亚历山大四重奏》、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的《豹》、英国作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奥地利作家阿图尔·施尼茨勒的《梦幻故事》和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这些作品或击中罗雷娜脆弱的心,或引起她强烈的反感,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伊斯梅尔和罗雷娜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罗雷娜向朗读者吐露她的心声(她的童年、早逝的母亲),坦露她的焦虑和内心情感。而伊斯梅尔的内心世界、内心情感则从他朗读时的字里行间、从他语音语调的高低抑扬中泄露出来,被敏感的罗雷娜捕捉到了。随着交流的深入,伊斯梅尔的人生缓缓地在我们面前展开。他不仅是盲女的朗读者,同时也是一位年轻的作家。他出版了好几部作品,但没有一部作品取得了成功。曾一度把他当成朗读机器的罗雷娜,开始想要从他的声音中了解他创作的故事,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所代表的另一个神秘世界,一个她既渴望了解又害怕触碰的谜一样的世界。然而,抗拒的心理一度占了上风,她甚至想到过辞退朗读者伊斯梅尔来规避好奇心所带来的风险。故事至此突然峰回路转:伊斯梅尔的母亲去世了。伊斯梅尔是因为母亲的原因才需要赚钱,需要这份朗读者的工作,所以不得不卑微地接受塞尔索的诸多苛刻条件。此时母亲的离去,让他从经济压力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自由。他毅然地离开了这对父女,一切又回归平静。但平静之下,波涛暗涌。
桑奇斯·辛尼斯特拉曾提到过,文学、电影、音乐对他影响至深。创作向文学、电影、音乐这三种艺术形式致敬的三部曲的想法由来已久,而《兼职朗读者》就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其实是文学。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延续了其戏剧研究中对戏剧边界的探讨,打破了戏剧舞台与文学文本之间的界限,将文学有效地融入戏剧结构当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学将塞尔索、罗雷娜、伊斯梅尔这三个人物有效地连接到一起,它既是联系两个阶层的纽带,又是隔离两个阶层的屏障。一边是家境优渥的父女,一边是经济窘迫的青年;一边是发号施令者,一边是卑微的顺从者;一边把文学当作打发无聊、装点生活的工具,当作文化、涵养、身份的象征,一边将文学融入了人生沉浮,融入了生活和心灵的期盼。读者和观众能够从两个对立因素—可言说的文学文本和不可言说的内心隐秘—的张力中,去体会思想、信念和感情的碰撞,从而解读三个人物各自的内心和灵魂,并构建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在舞台呈现上,《兼职朗读者》巧妙地将声音的静寂、嘈杂以及光线的明暗对比和转换配合起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有效地向观众呈现出盲女的世界。富含寓意的舞台设置与伊斯梅尔朗读的文本内容相互辉映,既将朗读的内容具象化,也暗示了人物各自的境遇,更加突显剧本的主旨。
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言,不管是从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现来看,这部作品都是一部上乘之作。
本文选自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名:当代外国文学纪事(西班牙卷)
王军 主编
ISBN 978-7-301-32285-7
定价:158.00元
主编简介
王军,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西班牙语国家文学研究。 著有《索莱达·普埃托拉斯的小说世界》(2000)、《诗与思的激情对话》(2004)、 《20世纪西班牙小说》(2007)、《西班牙当代女性成长小说》(2016),主编《西班牙语国家文学研究》( 2011)。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
丛书编委会主任:刘意青
刘意青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燕京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教学与人文教育、英国18世纪文学、英美19世纪小说、《圣经》文学和加拿大文学。翻译、撰写和主编了多部著作,如《<圣经>的文学阐释》《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第四版)、《<圣经>文学阐释教程》等。
推荐阅读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法国卷)》
杨国政 秦海鹰 主编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美国卷)
刘建华 主编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英国卷 )
张世耘主编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西班牙语美洲卷)
王军 主编
北大外文学堂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PUPWAIWEN
点击“阅读原文”带走这本好书!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