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情很轻的3个特征,哪些信号提示血糖控制差?​

健康   2024-11-06 22:30   河北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需读者经常点“在看”“点赞”,否则会逐渐收不到推文!请将“任卫东医生团队科普”设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点赞”,谢谢!

糖尿病病情很轻的3个特征,哪些信号提示血糖控制差

无论你的年龄、性别、所患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病程,只要符合以下3个特征,你属于轻症糖尿病患者,请继续保持。


















1.血糖长期保持稳定、无低血糖发生


空腹血糖介于4.4-7.0mmol/L之间,非空腹血糖小于10.0mmol/L;


每天的最高血糖和最低血糖的差值不超过4.4mmol/L;


日常生活中无低血糖发生。


















2.无任何急、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足病、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等。


















3.体重正常,生活起居自如,能胜任任何正常工作


体质指数小于24千克/平方米。


体质指数的计算方法:体重(单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米)。


睡眠正常(6-8小时),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且可以胜任日常的家务劳动及工作。


你具备上述3个特征吗?


反之,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友也是有一些共性的。

01
饮食不节制

很多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在饮食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他们可能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经常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像有的糖友就喜欢吃蛋糕、巧克力等甜食,还有油炸食品。但是这些食物都是升糖的"利器"。

此外,部分糖友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暴饮暴食,这也会导致血糖波动剧烈。 

我认识的一位糖友,因为忙工作而错过饭点,等到饿极了又会大吃一顿,这样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让他的血糖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控糖建议:

糖友要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食用。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02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是血糖差的糖友的另一个常见特点。长期不运动,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下降,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从而使血糖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有些糖友即使知道运动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由于懒惰或者各种原因,难以坚持规律的运动。 


李阿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自从被诊断出糖尿病后,医生建议她适当运动,可她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要么说自己年纪大了,走不动;要么说天气不好,不适合出门。

结果几个月下来,她的血糖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升高了不少。



控糖建议:

运动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糖友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

坚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像李阿姨这种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运动开始,比如每天散步半小时。等身体适应了之后,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03
用药不规范

部分糖友在用药方面存在问题。有的忘记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有的自行增减药量,还有的不遵医嘱更换药物。这些不规范的用药行为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

此外,一些糖友在用药过程中不注意监测血糖,无法及时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不能根据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控糖建议:

糖友除了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之外,还要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血糖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04
心理压力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这给糖友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会影响糖友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加重血糖问题。


赵女士自从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后,就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她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害怕会出现并发症。

这种焦虑情绪让她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有时候甚至不想吃药和测血糖。



控糖建议:

糖友要正确认识糖尿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当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也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医生寄语:

血糖差的糖尿病友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具体的执行还在于自己,健康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需要一点一滴地逐步养成。

三十年超长随访发现,40岁前患2型糖尿病的人,死亡风险是同龄人的3.7倍

年轻人,真得当心糖尿病了。


近日,由英国牛津大学Amanda I Adler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1]。


他们分析了455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0年的数据发现,不到40岁就确诊2型糖尿病的人,死亡风险竟飙升到同龄普通人的3.7倍;而40岁及以上年龄确诊2型糖尿病的人,死亡风险是同龄普通人的1.54倍


不难看出,与普通人相比,40岁之前就确诊2型糖尿病的话,相对死亡风险增加程度远超40岁之后确诊的人,尤其是年龄在25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


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相关筛查方案,尽早识别/管理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以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


▲ 论文首页截图


糖尿病的凶险,我们介绍过很多次!


例如,就在今年8月份,我们报道了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2]。


他们发现,5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约1/3患有至少3种多重长期疾病,这些疾病会伴随他们至少20年,导致他们比普通人早死11年;此外,共病数量每增加1种,寿命就会再减少4年[2]。


上述数据真是让人脊背发凉。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在年轻人身上侵袭性更强,患者的β细胞功能衰退更快,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遗憾的是,近3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青壮年的比例显著增加。在1990年到2019年间,青壮年的2型糖尿病年发病率增加了50%以上[3]。


因此,有必要研究年轻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Amanda I Adler团队发起了这个研究。


他们使用的是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数据集,UKPDS是迄今为止对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进行评估的随访时间最长的试验。它在1977年12月8日至1991年3月27日间,招募了5102名年龄在25-65岁之间、新确诊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最长随访时间为3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7.5年。


为了排除1型糖尿病的潜在影响,他们排除了携带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患者,最后有4550名患2型糖尿病且无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429人在40岁之前确诊2型糖尿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35.1岁),剩余4121人在40岁及以上年龄确诊2型糖尿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3.8岁)。


▲ 研究流程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亚裔或印度裔占比较高(23.3% vs 9.1%)。此外,在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确诊时平均BMI更高,肥胖率更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更高,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更高,空腹甘油三酯中位数更高。


在74979人年的随访中,共有2048名患者死亡。


由于发病年龄较小,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粗死亡率(10.4/1000人年)低于40岁及以上年龄确诊的患者(29.2/1000人年)


然而,与同龄普通人相比,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超额死亡率高于40岁及以上年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两者的标准化死亡比(SMR,被标化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分别为3.72和1.5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5-35岁的人群,SMR达到了3.85


简单来说,与同龄普通人相比,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272%,40岁及以上年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54%


▲ 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更多


在最初20年的随访中,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年均HbA1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BMI和HOMA2-IR均高于40岁及以后确诊的患者。


在随访10年时,40岁前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FPG和BMI增幅更大。虽然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确诊时的HOMA2-%B较高,但在确诊10年后估计的β细胞功能下降幅度更大。


▲ 重要指标随确诊时间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项迄今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表明,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死亡率增幅更高,血糖控制较差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策略,更早地筛查出这部分患者,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底,我们报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BMJ上的一项研究成果[4]。


这项研究显示,对于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在接受为期2-3周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SIIT)控制住血糖之后,启动为期48周的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简化”治疗,可以帮助80%以上的患者控制住血糖。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有望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并发症,并提升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简而言之,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我们应该“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万一不幸确诊了2型糖尿病,也应该积极寻求治疗,尽早控制住血糖水平,消除高血糖毒性,保护β细胞功能。


毕竟,Amanda I Adler等人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如果及时采取强化血糖控制,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20%相关[5]。


祝大家身体健康。


来源   糖尿病家庭调养、糖尿病之友、奇点网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1989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2003年独立门诊,2006年独立病房,2011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张家口市内分泌代谢专业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张家口市唯一具有内科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GCP)备案专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河北省罕见病成员单位,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6.4万人次,病房床位68张,年住院2021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内分泌科联系电话:0313-8041513   8041512

一附院内分泌科团队与好大夫在线联合推出

内分泌代谢疾病网上诊室服务

请您通过手机下载“好大夫在线”APP,登录或者注册后申请线上问诊就可以。以下是内分泌科医生的网上诊室二维码,如果您已经登记网上诊室,请您直接申请网上问诊,不要重复扫码报到。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3


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就是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


任卫东医生团队科普
“一附院内分泌科”公众微信由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创建于2014年7月9日,主要发布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甲减、肥胖、痛风、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科普性知识,兼顾部分专业性的内分泌知识。欢迎您的关注,感谢您的转发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