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与陆俨少的对话

文摘   2024-12-05 16:00   北京  

两座山到不了一起,但中国画之巅中的两座会在精神上进行交流,无论在意境、笔墨、新旧态度都有同有异、有分有合:林风眠乃一标准海归,“调和中西”大旗终生未变;陆俨少坚持本土特色,虽被评为“虎皮纹”,但不失新的样式,并称为浙派领衔之一。


林风眠《工作室》

林风眠:

民国17年春国立艺术院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时,那时的大学院长蔡孑民先生,有这样几句话:“自然美不能完全满足人的爱美欲望,所以必定要于自然美外有人造美。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西湖既然有自然美,必定要再加上人造美,所以大学院在此地设立艺术院。”

陆俨少《洛神赋图》

陆俨少:

学习传统,就是为了创新,两者统一的。不过在实际情况下,是有些人学了传统,而不再创新,其原因有二:一是他只能模仿,自己无所作为;一是钻进故纸堆中,觉得满好,不再想到创新。这后一种人归根到底是世界观的问题。

绘画史形象思维的产物,要靠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世界观改造过来了,和时代的脉搏相谐和了,就自然而然地主观地要求创造新的内容。到这时,扎实的传统功夫,会帮助他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林风眠《剑兰花》

林风眠:

美丽是这样能够吸引人的东西!

据心理学家言,美之所以能引人注意,是因为人类有爱美的本能的缘故;人类学者更以各种原始人类的,以及各种现在存在着的野蛮人类的,如爱好美的文身、美的饰物、美的用具等,证明了这事实;生物学者亦以各种动植物之以花叶羽毛之美为传种工具的事,把这事实推广到各种生物界去。

人类的生活能力高于一切生物,所以人类不特能欣赏美,且也能创造美。

人类所创造的美的对象是艺术,人类所创造的研究美的对象的学问是美学。

美学不特研究美的对象,也批评它;美学不特可以批评艺术,也可以拿来评价人类的普遍生活:它可以把知识的对象的真,意志的对象的善,艺术的对象的美,完全统一在一点上。

陆俨少万年书法

陆俨少:

吴湖帆的画有天下重名,他设色有独到处,非他人所及。我有八字评他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如果也走他这条路,研求设色,虽然他的法子可以学到,然其一种婉约的词境,风韵嫣然的娴静美,终不能及。人各有所禀赋,短长互见,他之所长,未必我亦似之;而我之所长,亦未必他所兼有,如果走他的路,必落他后;而用我所长,则可有超越他的地方,同能不如独诣。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我认为学习绘画的都必须先学素描,三年以后再选专业。学画不外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自然学到东西,一方面从历史学到东西。中国画的学习偏重历史。西洋画是重自然的,但如果推到最初的中国画仍然是从自然中取到东西,一定要从自然里面来,一定要从生活中来。种花、爱花,才能画花,否则表现出来的花也是没有生命的花、死的花。杭州艺专的动物园就是为了动物写生服务的,有鸟、有羊、有白鹤,还有鹿。最初学画当然可以临标本,画死的。中国画和西洋画作风不同,出发点不同,我认为主要是从历史经验拿东西和向自然拿东西之不同。

陆俨少《梦游天姥吟留别》

陆俨少:

董源生长南方,创造出一套表现南方山水的技法,米芾给他“唐无此品,格高无与比”的极高评价。他画的江南山,用的小点子,是表现山上长的成片树林,他这种创新精神是可贵的,不过还在草创阶段,技法上还未成熟。留待后人去发展完善它,我们不能盲目地崇拜古人,以为十全十美,不可逾越。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艺术家常能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艺术家是具有特别的敏感的人物,也可以说,那是因为他有善于观察的态度的结果。世间的事物都有若干必要的来由去因,也有许多必要的朝变夕化,常人总是把眼见的现实看做实在,艺术家则往往在暗处先看它的因由变化;此种观察且永无停止。故艺术家,能得事物之真,而常人则以此为怪矣。

陆俨少《杜陵诗意山水》

陆俨少:

新事物、新山川,不同于旧事物、旧山川,客观的对象不同,在主观的描绘上,一定是老技法不够用,需要创立新技法。技法有了创新,才能情调合拍,互相统一。

画要新,首先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新技法,创立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自古作者,能自名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他从自然存在所观察所感印的,在思想中构成的幻象,这幻象是一不留心就会为别的感印破坏的;艺术家所特意表现其幻象者是他多年所得的表现技巧,这技巧稍一放置是很容易生锈的:因此,艺术家往往是最勤于工作的人物,一方面专心保持他的美丽幻象俾不为外物所破,一方面琢磨他的表现技巧俾不至于生锈。我们可以说,工作是艺术家的生命,不工作的艺术家等于不存在。

陆俨少《杜陵诗意山水》

陆俨少:

一个人形成自己的风格面目,不强求硬做而成。如果涂了花脸说他有面目,这个面目也不可贵,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各种修养,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这样形成一个面目,才是可贵。但也不是说有了面目就算好,獐头鼠目,也是一个面目,但这个面目不讨人喜欢,必须有一个使人看了心爱,过后还要想看的面目。

格调两字,虽然好像是抽象的东西,但形成好面目,必须有高格调,这种高格调,是摒弃了上面所说的甜俗气、犷悍气、陈腐气、黑气等等。吸取外来,不是拿别人的糟粕和垃圾拼凑一起,成了垃圾箱、泔脚缸,而是冶铸百家的精华,成为一块好钢。看上去有自己独特的面目,而细细推寻,各有来历,既有传统,又有创新。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自然一语谓物质存在之总和及根本,亦可谓为除本身以外一切精神,物质及其现象,均为自然。此处之所谓自然实取后一意义。一个艺术家应当有从一切自然存在中都找得出美的能力,所以他应当对一切自然存在都有爱慕的热忱。因为他是爱艺术的,而艺术又是从这些地方产生的。我们看见,多数的艺术家同文艺家都是广泛的人道主义者,这就是因为人类是自然存在中的主脑,而艺术家是爱自然的原故。

陆俨少《杜陵诗意山水》

陆俨少:

创新的问题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自古大家,无有不创新者,创新愈多,家数愈大。如中国山水画,五代以前都写北方山,运用斧劈皴,石骨显露,甚少树木。至董源写江南山,运用披麻皴,冈岭圆浑,上多树木,开创新面,风格一变。米芾他有“一片江南,唐无此品,格高无与比”的极高评价。因为描绘的对象不同,技法上也有明显的变更,或者对传统技法的填补空白,或者修修改改,都是对技法的发展,这些修改填补,愈为大家所承认,影响后世一直沿用下去,那么他的创新愈大,也奠定了他在画史上的地位。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艺术大众化的主张是与鲁迅的《语丝》相接近的,并和孙伏园所办的报纸在一起。我曾为《世界日报》编过画报。一向主张艺术大众化,重视民间艺术的还有刘天华。刘半农也是接近《语丝》派的。我的作品《北京街头》(又名《民间》)是当时的代表作,我已经走向街头描绘劳动人民。与艺术大众化相对立的是现代评论派,他们是反对艺术大众化的。

陆俨少《杜陵诗意山水》

陆俨少:

“艺术贵有生命”。一个艺术家,当其生前,震铄人口。及其身后,而泯然不彰者有之,或十年二十年后,无人论及,澌焉俱尽,则又比比然也。翳考其故,类不能自立面目,无所创获,优孟衣冠,承绪逐队而已。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齐白石是有个人风格的,不管怎样我们今天的画不能和宋朝人一样。听说国画院要将绘画最好的人送到齐白石门下当学徒,我是非常同意的。对待问题不要从个人出发,要学两行,要学西洋画也要学国画。从科班开始学进去,再学古代的东西,雕刻、瓷器……什么都学之后会有新的面貌,不要停留在吵嘴阶段。

董希文的画,有些东西太表面了,科班的东西还需要学。研究中国的东西有些票友的味道,只追求色彩的漂亮。

陆俨少《杜陵诗意山水》

陆俨少:

中国画主要是走似与不似之间,似是具象部分,不似是抽象部分。具象与抽象,相辅相成,一图之中不可偏废。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扬西施是我最初学习美术的法国国立帝荣美术学院院长。听说这位浮雕家在未成名时很是贫苦,因此他对一些清寒学生都很同情,也特别加意培养。有一次,他在课堂里看到了我的作品,很为赞赏,于是介绍我到巴黎美术学院,拜在著名的油画家哥罗孟门下学习。当时我在艺术创作上完全沉迷在自然主义的框子里,在哥罗孟那里学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多大进步。有一天扬西施特地到巴黎来看我,叫我拿作品给他看。

谁知他看了很不满意,批评我学得太肤浅了。他诚恳地然而也是很严厉地对我说:“你是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的、优秀的传统啊!你怎么不去好好学习呢?去吧!走出学院的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到那富饶的宝藏中去挖掘吧!”还说:“你要做个画家,就不能光学绘画,美术部门中的雕塑、陶瓷、木刻、工艺什么都应该学习;要像蜜蜂一样,从各种花朵中吸取精华,才能酿出甜蜜来。”

陆俨少《杜陵诗意山水》

陆俨少:

赵无极的画,看不出所画为何物,所以完全是抽象的。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我们的方向,但我们也不应该一概排斥,如果其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还是值得拿过来,为我所用,例如他的设色调子,可供借鉴,次之他的构图虚实相生,有大空白,不同于其他西洋画的构图。加之他的意境、情调,也有接近东方的地方。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

有人以“一块钱不如两块钱”的语句讽刺美国人,以为这是太过功利主义;其实,这也颇是科学的:科学不过是寻求使人类以不多的力量得到更多的利益的方法,换句话,也就是寻求有利于的生命保存与持续的方法。科学愈发达,人类利用外物以发展自己的生命的力量就愈大,这与一块钱和两块钱的说法并没有两样。

照如此说,无论在每个人的思维上,无论在美学的评价上,我们对于美的事物之欣赏,都有舍去一时的或个人的快感,而采取永久的或民族的快感的可能性。

陆俨少《杜陵诗意山水》

陆俨少:

自从西画流入我国,它的造型方法,如块面、色彩等等,有独到之处,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也应该拿过来,为创新得到借鉴。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牟成画院:

收藏、研究、出版、展览、鉴赏牟成先生作品,并且致力于牟成先生开创的白山黑水画风的推广与理论探索。


牟成作品《春韵》


牟成画院
书画美学思想以及文化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