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法则,课题是楞次定律。内容中又单独对切割磁感线时的电流判断给出了一个右手定则。
对于动生电动势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除了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总感觉让学生自由发挥到话,也可以再搞出好几个定则来。只不过用的时候需要区分情景而已。这种多是否有必要呢?磁学中判断方向时的两只手反正是挺忙的,忙中出错的概率也是极大的,一投入进去,左右手就很难顺应情景来区分了,都是哪只顺就伸哪只手,倒是可以区分出左撇子来。
若要顺着这个思路再细分。磁场方向垂直纸面的话, 动、感生合起来好像也就八种情况,编个口诀好像也不是不行,动生时:左点上、右点下、左叉下、右叉上。感生时:点增顺、点减逆、叉增逆、叉减顺。
有这个必要这样总结吗?理科学习,一旦缺少了对本质的理解和缺乏应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推理能力,凭记忆去套结论,这总感觉是对理科学科的一种亵渎,有点为了分数死不要脸的味道。
楞次定律用熟练了,对每种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判定,自然不是一个问题,分得情况多了,凭记忆去解决,积累的多了,混就是必然,从哪儿理清呢?除了一堆口诀,啥啥都没有了,考完试只盼速忘,嫌弃占用脑内存欺负大脑。
有点主观主义,通过实验归纳出八类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之后,看看学生对感应电流的方向能总结到什么程度,若总结不如楞次定律简洁,则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感悟一下大家的总结功底,膜拜学习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学习楞次定律之后,再深化一下认知,自认规律为何是这个样子的。提升到电磁惯性的程度,这个认识在楞次定律的基础上则又有一定的提升,或许学生自己总结,就能总结到电磁惯性的深度。至于右手定则,不学也不是不可以。
到了电磁惯性这个程度,既可以和力学联系,也可以和玄学沾点边。
惯性说到底就是保持原状,不思进取,进取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节约意识是万物共有的本性。
而生而为人,好像恰恰需要逆物性,大力培育人性,人与兽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思进取,因为思进取,对生活的这个星球改造或破坏是所有物种里最大的;因为思进取,创造出了好多引以为傲或引以为恨的文明。好像是开始不带脏字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