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效应——良好习惯的养成

文摘   2024-10-09 10:17   广西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的形成及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 称之为 “21天效应”。换言之,任何行为若能得到连续21天的重复实践,将逐渐演化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众所周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能够使其终身受益。然而,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个体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

不难发现,某一不良习惯若连续重复21日,便易固化成难以纠正的陋习。相反,若学生高度重视良好习惯之培育,并持之以恒21天,则可稳固其优秀习惯,此将成为其日后成功的坚实基石。对于那些习惯于安逸、缺乏进取心的“躺平”之人,若连续21日无所作为,其后果可想而知,后续发展亦堪忧。至于改变此种懈怠状态,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

在教育写作领域,完成作业与培养写作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当个体能够坚持不懈地写作文章时间达到21天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有助于其形成稳固且良好的写作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将自然而然地激发其更强的写作动力,使写作变得更为轻松自如。

根据此逻辑,我们可以推断出生活中的行为模式与习惯养成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某个行为成为一个人频繁且持续进行的活动,并持续达到21天的时间长度时,这一行为往往与多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以及行为认知之间建立起了稳定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表明,长时间重复某一行为,不仅能够塑造个体的行为习惯,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心理健康、思维方式和行为认知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清晰知道21天效应,要扬长避短,让行为心理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海浪出品工作室
记录我的教学、我的故事、我的教育探讨和生活艺术,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设置原创,欢迎大家转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