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学和公开教学的区别

文摘   2024-07-29 23:53   广西  

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明确和区分常规教学和公开教学。对教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必须从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切入,而课堂教学的研究又应当始于公开课这一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存在一种误解,即将公开课与常态课视为孤立、互不关联的两种教学形式。部分教师甚至将公开课视为一种表演,认为它仅供展示之用,缺乏实际教学的可借鉴性。
常规课堂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展现的常态化教学模式。它基于学生本班的实际情况,是教师根据自身学习和发展需求自由调整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而公开课,则是教师以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教学展示的一种形式。它旨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在学科教学中,公开课的意义毋庸置疑。老师们为了准备一节公开,往往需要准备许多时间找资料、做课件、思考问题导入、情境设计等等,上完课后感觉没有上得这么好,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老师们听课后总感觉一些公开课如同花瓶,教学内容少、课程进度慢、课堂热热闹闹,好看不中用。出现这样的困惑可能有几点:

1.重视程度高。对于公开课,老师们很早就准备了,思想上十分重视,其重视程度远超常态课。

2.备课时间长。执教教师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投入大量时间,确保备课内容详尽而充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

3.教学磨课多。一节公开的呈现,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在备课,经常是一个教研组备课,甚至是更大范围的优秀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经过试教、研讨、修改等环节。

4.资源调度广。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学校教师会积极调动平时难以使用的仪器设备等资源。这些资源的调度本身存在难度,但在公开课任务驱动下,教师们会克服困难,将平时难以实验的器材运用到教学中。

5.学生思维活。我们知道要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或者县级公开课,一般都事先通知班级学生,学生思想比较重视,这样学生听课时候思维活跃,在公开课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紧张、兴奋、积极的课堂状态下,学生的表现往往比常态课更为出色。

这样一来,老师们就决定不干了,这么啰嗦的备课、教研、磨课、调度,常态课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公开课比常态课更具有优势的地方。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了公开课的“行业标准”,才能让我们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旗帜,有一个典例。如果没有优秀的公开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我们心中没有“标准”的目标,那么,我们的常态课也就失去远大的理想。常态课在时间上是一日复一日的持续进行,在空间上是普通的教室、实验室,对于师生关系比较自由、和谐、融洽。当然,不管怎么说,常态课才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效率,我们就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主学”的位置,传统的常态课教学通常是知识本位,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关注人的发展不够,重教书轻育人。有了公开的示范,常态教学还有具有积极推动意义的。

首先,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事物在发展中变化的,教师如果在常态课教学中认真思考,那么,就可以顺利转化为公开课。反之,教师经过公开课教学后,能力和专业得到发展,在接下来常态化教学中会自然提升教学能力。

其次,两者如同特殊和一般关系。公开课常态课如图事物的特殊和一般关系,公开课是教师经过典型的特例和思考教学过程,“公开课”、“示范课”是教师们在精心准备和设计下为大家呈现的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这种特例让我们大饱眼福。而一般“常态课”“日常课”并没有“公开课”那么精彩,而这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也是事物的一般状态。

再者,公开课促进常态课教学。虽然常态课的教学处于自由的状态,但是这样的教学情况下,也可以让教师容易出现灵感。在公开课的指引下,常态课在“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运用教学创新手段、巧妙处理教学事件”等情况下,一定可以把常态课变成优势。因此,我们应当摒弃对公开课与常态课的片面认识,充分认识到两者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紧密联系和互补作用。通过公开课的展示与交流,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在常态课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升。常态课教学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也是公开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总之,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它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总体来说一节好课,我觉得应该是:老师教的自然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整堂课听起来舒服顺溜,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节好课。


海浪出品工作室
记录我的教学、我的故事、我的教育探讨和生活艺术,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设置原创,欢迎大家转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