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家长向我哭诉:“以前教不好孩子,专家说,是没有尊重孩子。现在好了,我照办了,但是现在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任性,稍微不顺他的心了,他就说我不尊重他。难道尊重他就是要事事听他的吗?”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
其实,“尊重”本身没毛病,它是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哪怕是小孩子同样也需要尊重,甚至比“爱”还要高级。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只有满足低层次需求的时候,才会有更高的追求。比如他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满足以后,他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上述那位妈妈为什么会出现“尊重”孩子之后,孩子反而出现自私、任性的状态,就是是因为我们掉进了尊重的误区。
01课题不分离
很多父母为了体现尊重而尊重,和孩子凡事商量,即便是自己的事儿。
“妈妈下周要出差两天,让你奶奶来陪你,好吗?”
“爸爸今天有个重要的活动要参加,你自己在家写作业,好吧?”
这表面看起来是尊重孩子,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实际这是没做好“课题分离”。简单说,就是没区分哪些是你自己的事儿、哪些是孩子的事儿。有出差计划,或者有重要的事,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既然是自己的事儿,就没有必要找孩子商量,而是应该自己做好决定,直接通知孩子。
既然是征求意见,孩子就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我们就不做这件事了吗?显然不是的,都已经事先确定好的。
既然不可能改变,我们还要走过程似的征求孩子意见,让孩子经历一次被拒绝的痛苦,看到孩子的“不如我所愿”的表现,再对孩子发一顿脾气,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就像上周,我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一周,身心疲惫,周末特别想去亲近大自然。就直接给孩子说:“我周六要去植物园,你如果去了可以跟着我去,不想去了可以自己安排。”
而不是“我周六要去植物园,可以吗?”这不是成了向“领导”请示了吗?他不同意我就不去了吗?如果是这样,孩子不是感觉他能控制我了吗?孩子自私、任性、不心疼父母就有了土壤。
如果我这样给他说,他一定会说,不行啊,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你要陪我写作业。他会认为他的作业写不完,我就不能出去。
我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工作累了,出去放松”,是我的事,“写作业”是你的事。
02 定了规矩,却没有坚决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有时候,父母也给孩子定了规矩,但自己却没有坚守住。比如玩手机,说好的是每天玩半个小时,到时间了,孩子软磨硬泡,还想多玩会儿,结果父母一再心软,孩子一再得逞:今天多玩10分钟,明天多玩15分钟,规矩就变得形同虚设。
一旦孩子发现在一件事上有机可乘,他就会在其他事上和你“谈条件”,为什么孩子会得寸进尺挑战我们的底线?因为我们给了他这样的机会,我们的内心不坚定,是摇摆不定的,让他能够在既定的规矩上来回扯皮。
还有的家长定了规矩以后,总忘记监督,孩子最会钻空子,他时刻在探索父母的底线,当他看到父母说了也不会督促,慢慢地父母说话就没有权威了。
如果自己监督不到,就干脆别说,说了就要严格执行。“规矩”不是商量的事,和“尊重”更扯不上关系。
当然,也不是让家长搞“一言堂”,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适当争取自己的权利。比如一局游戏就剩5分钟就结束了,他提出请求,那就送他5分钟,也不过分,免得心里难受。
如果5分钟到了,还不结束游戏,那就要强制执行,把手机收走。
父母原则性越强,教育起来越省力。因为是规则在教育孩子,而不用父母亲自去教育。就好比我们开车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会搬出“交规第几条”,我们一般都会心服口服。
03真正的尊重是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要求被拒绝,或者我们直接通知孩子不喜欢的结果,他肯定有情绪。小孩子会哭闹表示不满,大孩子会大声抗议甚至大发脾气。
孩子的这些反应是正常的,我们这时候才要表现出“尊重”: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心情,接纳孩子发脾气。
“我理解你不想上学的心情,在家确实很安逸,我也不想去上班,但这是规矩,我必须去上班,你也必须去上学。晚上回来我们可以去吃一顿好吃的。”
很多时候,孩子说“不想上学”这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好像我们大人说“不想上班”一样,但我们还是去上班了。我们表示理解就可以了,千万不可以“什么? 不想上学,那你想干嘛?”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厌学”,那就要另当别论。
“我知道让你自己待在家里,你很不开心,但我有工作必须要做。妈妈下午回来时给你带好吃的蛋糕。”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被理解时,他就会表现的理智很多。
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一般也会表现得不那么激烈。
我们有拒绝孩子的权利,有督促孩子的权利,当然孩子也有抱怨的权利,甚至有发脾气的权利。
我们接受孩子的不开心、发脾气(孩子不是要一直都开心的),允许孩子和他的情绪待一会儿,这就是尊重孩子的表现。相反,如果拒绝了孩子,还不允许孩子哭闹、发脾气,甚至大声斥责他们......这才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写在最后:
尊重,不是事事询问孩子的意见,更不是无限放宽限制;而是分清课题,谁的事情谁负责,在原则问题上的不妥协、不退让;允许孩子有激烈情绪,并完全接纳它。
父母敢于拒绝孩子,才会让孩子知道,别人不会事事都顺着他,他也才能学会拒绝别人。
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有被孩子“讨厌”的勇气。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