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西藏林芝时,林传清(西藏上诚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刚送走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朋友。他搞了一场品牌发布会,邀请了40多位批发档口、连锁超市和社区团购的代表来这里参观和品尝不同寻常的西藏苹果。“我们今年没有量,主要是为明年的销售作准备。”这位来自山东烟台的新农人介绍:“我们是定向邀请的,因为我们知道哪个市场能卖好货,比如华东地区的南京市场、嘉兴市场、金华市场和上海辉展市场,我们各邀请了一家,华南市场邀请了两家。现在消费能力强的就是华东和华南,尤其是华东。”“你种的主要是‘维纳斯黄金’?”我从他展示的礼盒中拿出一个苹果,果个不大,70~75之间,黄底红晕,果点挺大,所以他起名“斑点公主”。林传清主推的“斑点公主”
“对!因为刚来西藏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品种合适,我们就种了‘维纳斯黄金’‘青森’‘王林’‘响富’‘鲁丽’,还有‘南迦’。‘南迦’是我们自己选育的一个品种(系),在这里的品质也很好。”林传清说。“‘维纳斯黄金’和‘南迦’。”林传清说:“‘王林’他们觉得有点‘柴’,但风味远超山东。我们综合比较下来,还是‘维纳斯黄金’和‘南迦’的品质最好,最有特色。”西藏林芝种植的“王林”苹果
“从我们的眼光看,像这样的‘维纳斯黄金’果个偏小,外观偏丑,他们觉得没问题吗?”我摸了摸果面上的锈斑质疑道。这种果子若是放在山东,估计都要打入次果的行列。“没有问题,他们都非常喜欢。”林传清非常肯定地说:“因为这个口感是山东没法比的,浓甜浓香,糖度可以达到20%以上。今年的果他们都想订,我今年量少,‘维纳斯黄金’只有几万斤,根本不够分。”“你开价多少?”我拿起手上的苹果咬了一口,一股浓郁的香甜味喷涌而出。唯一的缺点是有点干,估计跟初结果树有关。具有藏地风格的礼盒包装
“我论箱卖,像这种3斤装的礼盒定价70~80元/盒,他们拿到市场上可以卖100元/盒左右。”林传清说:“只要品质好、有特色,都能卖高价。”“你怎么搞到西藏来了?又从苗木转型到种植?”我2018年在山东烟台见过他一面,他父亲创办的大山果业是当地有名的种苗公司,“响富”是他们的主推品种。“2020年国家不是出台整治‘非粮化’政策,耕地不让种果树了。”林传清说:“这个政策对我们果苗行业的影响很大。刚好2021年西藏自治区一位领导带队到山东考察,在我们公司考察时提到招商引资的意愿。他们5月份过来,我7月份就来这边了,10月份就把上城公司这块地买了。”2024年新建的苹果基地
“动作这么快!”我有点意外。2019年我曾4次到访林芝,评估这片被称为“西藏江南”的土地是否适合发展苹果产业。结果并不理想,有“天时”,缺“地利”,少“人和”。“我们要搞种植就要快啊!”林传清略显得意地说:“因为国家开始限制发展了,大规模的果园会越来越少,你想在山东找几百亩的成片土地非常难。而且我们要找特色产区,不能搞同质化竞争。林芝我以前来过,知道这个地方可以种苹果。”不套袋“响富”的上色情况
“我觉得不套袋是这里最大的优势。”林传清说:“将来规模果园套袋是个很大的问题,套袋、脱袋是目前苹果管理最大的成本。这里不套袋也不用打几遍药,品质也非常好。”于是,2022年试种200亩,2023年扩种2500亩,2024年又发展了1500亩,林传清投资了一亿元,在林芝的巴宜区、郎县、米林和昌都的巴宿等海拔不等的土地上都插上“大山果业”的旗帜。除了“1500亩维纳斯黄金”之外,还有800亩“王林”、500亩“响富”以及几百亩的“青森”和“南迦”等品种。“你怎么算种植端的投入产出比?”我送了他一本《五亩换大奔》,里面有一句是针对资本投入农业的忠告:上策不种,中策少种,下策随便种。他也知道这句话。林传清在介绍产量和效益情况
“在这里,只要你品种选对了,管理上不出问题,你肯定赚钱,而且是暴利。每一年1万元进去,4万元出来。”林传清自信地说:“因为像这样的口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品质稳定,能做出品牌,在市场端还有溢价。”“比方说,我今年建园,哪一年可以实现盈亏平衡?”我又问投资回报周期。“最多三年。”林传清说:“我2023年种了2500亩,到明年就可以了。这里的树长得并不慢,两年的树可以结到3000斤/亩。我觉得2000~3000斤/亩就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你怎么看杨开平(林芝盛世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园子,他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举了一个现实中的案例。三年生树体的生长和结果情况
杨开平是四川人,也是被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来林芝发展苹果产业的。2017年进场,到现在差不多也有4000亩的面积。我这趟到林芝时先见了他一面,他向我诉苦,原因有很多,反正收益并不理想。“他产量上不来。”林传清算了一笔经济账:“苹果园的管理成本是不低的,地租加人工加肥料,一亩地的基础费用就要3000元,就是你没有果子你也得支出3000元。所以产量上不来的话,你永远是亏的。”“广种薄收不行。”我也觉得杨开平面积搞得太大了,资金和管理都跟不上。正在采摘苹果的工人
“我们用的都是固定工,按月发工资,6600元/月,他是有责任心的。像现在采摘,我能追溯到每个筐是哪个人采的,你采不好的话,今年晚上就会被处理,要么罚款,要么你不要再来了;杨总那边用的是临时工,今天用,明天不用,所以他不好管理,损耗就大。”在丹巴时,王云翰也提到人的问题,所以林传清说,以后如果要用临时工,他宁愿从山东调成熟的产业工人。“跟山东相比,你觉得这里的劣势在哪里?”我再问林传清。“第一是当地人不懂,每一项工序都要我们教;第二是没有配套的供应链,什么都要自己做,要不然我也不会投资建这个厂。”林传清吐槽道。胡志艺(左)和杨开平在确定标准(2019年)
2019年我最后一次到林芝是约了雨露空间负责人一起来的,目的是想对接杨开平的苹果,胡志艺(浙江雨露空间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开了高价,但杨开平弄不到最基本的网套和中转箱,最终未能达成交易。这是西藏苹果最致命的环节。“我现在在造7000吨的冷库,还有两条绿萌的分选线和一个苹果冻干厂。等我把这些设施和设备都配套上,就可以把好果和坏果按不同标准分选出来,好果装品牌礼盒给渠道,不好的果我全部做成冻干。这里的冻干因为原材料好,做出来的产品也有差异化。”林传清在介绍苹果冻干制作设备
林传清越说越兴奋:“我现在基地公司和供应链公司是分开的。供应链公司收所有基地的货,只要你的口感好,不管你的管理有没有到位,我们都收。我们给渠道赋能,也给整个产业赋能。”这大概就是包文广所期望的外来龙头企业吧!
最早引进,最多资源,318国道上的“高原小江南”为何没有成为真正的苹果优势产区?
果园管理最普遍的问题:用心不够,用钱不足
花1000多万元买到的农业盈利之道:吃两头,不吃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