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留言:
我的儿子16岁了,确诊抑郁已经在家快一年了,到现在对学习还是提不起来劲,在家也不看书学习,玩游戏,上学的事看来遥遥无期了。总觉得对不起孩子,让好好的一个孩子抑郁了,这一年多我焦虑不已,总想好好的陪伴孩子,让他情绪好一些。
我报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看书学习,参加家长沙龙。小心翼翼地对孩子说话,生怕他不开心,生怕那件事做得不对了,让孩子感觉不舒服。
总感觉对他好一些,他心里舒服一点了,就能去学校,可是越是对他好,就感觉孩子不领情。自己那么卑微了,说一句话都要斟酌半会,还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还是不愿意打开他的心门,哈雷老师,我这样做,对吗?
@心理咨询师哈雷 日常咨询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父母,孩子抑郁了,父母变得很卑微,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孩子,生怕自己那点做的不合适了,让孩子不开心,情绪不稳定了,但这样做真的好吗?
哈雷想说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见得对孩子是真的好,反而可能是一种爱的绑架,带给孩子更多的愧疚感。认为自己更不好了,自己让父母变成了这样子,自己还是无力给父母一个“正常学习”的孩子。
为什么说父母的小心翼翼,会给抑郁的孩子制造内心更多的愧疚感呢。
很多抑郁的孩子本身都存在着自我认同感不强,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对他好。孩子心理能量很不足,对学习无兴趣,对未来没想法,没有欲望,缺乏行动力。孩子感受世界的能力是很弱的。普遍心里都有一种不配得到的想法。
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抑郁的状况下,都是会有焦虑情绪的,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很透明,孩子被确诊抑郁,意味着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甚至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
一些家长与孩子本身的亲子关系就建立的很一般,孩子确诊抑郁了,忽然一反常态地对孩子格外的尊重,孩子想干嘛就干嘛,不敢违背孩子的意愿,孩子彻底玩游戏也纵容孩子,孩子不去学校就不去学校了,也允许了。
确实家长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去陪伴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家长其实心里是巴不得孩子早点回归学校,去上课的。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安心,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对孩子说,哪怕你考零分我都能接受,你只要去乖乖坐在教室就可以了,干什么都行。
然而家长的焦虑和担忧,表情写在脸上,孩子自然会敏锐地觉察到。孩子会觉得这样的爸爸妈妈不真实,有点虚伪。
明明心里巴不得自己早点去学校,所以百般对自己好,稍微情绪好一点,放松一点了,然后就会笑着小心翼翼地问,我们要不要回学校试试看。妈妈要不要帮你找个数学老师,来家里补课,你看行吗?
父母的做法有错吗?也没错啊,孩子人生重要的阶段,错过了怎么办呢,着急啊。可不妥的点在哪里呢?你的小心翼翼陪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为了让孩子去上学。
错就错在你明明心里这样想,但是你却表达说,妈妈爸爸不在乎你的成绩,你考多少分都可以。孩子心里的潜台词是:别虚伪了,你对我的好就是为了去学校,而不是真的爱我,陪伴我,满足我,就是为了说出这句话。
但孩子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爸爸妈妈如此卑微地,小心翼翼地,一再试探性地问自己。
孩子内心的愧疚感就更深了。我怎么还是不能回学校呢,我怎么能这样子呢,我没用,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被愧疚感裹挟,做出极端的事情来,因为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自己。
所以我对孩子抑郁了,在家休学的家长有这样几条建议:
1.孩子抑郁了,就像孩子生病了一样正常,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扰,暂时过不去。该心理治疗治疗,该心理咨询咨询,不要把抑郁看成洪水猛兽。
平常心对待,孩子需要时间去调整,家长越着急,对孩子越不利。不要对孩子态度反差太大,人为制造孩子内心的愧疚感。 孩子不会要求父母什么,可孩子自己hold不住的时候,情况会更糟糕。
2.孩子抑郁了,家长也很担心焦虑,正常,反思与孩子的亲子沟通模式,家庭氛围,适当地做一些微调或改变,是可以的。
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也没有问题。除非你通过学习,成长,做心理咨询,在认知上做出了调整和改变,否则不要装作很理解孩子的样子,说言不由衷的话,但实际上并不能支持和帮助到孩子。
我曾遇到一个家长,在学习了家庭教育课程之后,看到孩子情绪不好,就来一句,妈妈理解你,我能为你做什么。可孩子根本无动于衷,为什么?
孩子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妈妈理解自己,因为妈妈一看到自己拿起手机,就歇斯底里地喊,难道手机能给你美好未来吗?重要的是父母行动上要有所改变,而不是语言上小心翼翼,可行为上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3.孩子抑郁了,千万别着急寻求方法。
去唤醒孩子对自己的喜欢,认同,爱永远是最好的疗愈。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抑郁程度不同,恢复的时间周期不一样。
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的方法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很简单,同样的一句话,对有的孩子就有用,对有的孩子就没用,因为孩子的认知,价值观,理念,家庭教育等完全不一样。
我常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当你一门心思找方法的时候,大方向都错了。你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
因为爱比方法本身更重要。当孩子不信任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好是无条件的,而是冲着学习去的,他不见得会表达出来,但内心一定会跟你对抗的。所以会一直待在抑郁状况中。
4.做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父母。真实的父母与那些假装不在意孩子成绩,假装情绪稳定,假装父母关系和谐,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抑郁的孩子,他们需要看到父母真实的样子。
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孩子心理的过程,尊重并发现孩子自身资源的过程,也是启发和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看到自己力量的过程,从而帮助孩子缓解抑郁状态,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如果各位家长,关于孩子问题要问哈雷,欢迎你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加我微信留言给我。我会筛选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以公众号文章的方式,统一回复。
更多哈雷心理原创文章荐读